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伊斯兰教的产生(一)、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1、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半岛上居民的大多数是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的游牧的贝督因人,血缘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血族复仇和战争掠夺成为经常的事情。3、阿拉伯半岛地处东西方贸易的要冲之地,因此深受拜占廷和萨珊波斯两大帝国争夺商路控制权的战争的影响。4、贝督因人虽然信奉多神教,但在参与东西方贸易过程中已经对犹太教和基督教有了较为广泛的接触。(二)创立者穆罕默德(570-632年)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1、不幸的童年(古莱西部落的哈希姆家族,其父阿卜杜拉,其母阿美娜)2、父母早逝,祖父、伯父养育之3、历尽艰辛的青少年4、与麦加富孀赫底澈结婚5、神秘的创教时期(二)创立者婚后他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洞中静思,思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存的价值。610年,穆罕默德已40岁,有一天,当他在希拉山洞内独自深思时接到了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的启示,命令他作为人间的使者,传播伊斯兰教。6、伊斯兰教(意为“顺从”真主安拉);信徒称“穆斯林”,意味“归顺者”,“信仰安拉、顺从先知者”。《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在中国旧称“天经”、“天方国经”、“宝命真经”、“可兰经”等。“古兰”系阿拉伯语Kurran或Qurran的音译,意为“诵读”、“读本”。中文版《古兰经》,共有114章、6210多节。被穆斯林视为“安拉的语言”。实际上,它是穆罕默德针对阿拉伯半岛的各种社会问题所发表的言论集,是研究早期阿拉伯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穆罕默德在世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只是到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时才开始搜集保存,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最终整理汇编成册,从此,《古兰经》才有了统一的官方版本。1.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2.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众世界的主,3.至仁至慈的主,4.报应日的主,5.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6.求你引领我们上正路,7.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最基本信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1.信安拉:无处不在。
2.信天使:隶属于安拉的善神。
3.信先知:安拉在人世间的代理人,有多位,但穆罕默德是至圣的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先知,“封印先知”,绝对权威。
4.信经典:《古兰经》是最高准则,有完整的教会法、民法和刑法。
5.信后世:灵魂不死,末日审判。
6.信前定:真主预定,不可抗拒。穆斯林的基本义务: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另外,还有人说有“圣战”)“五功”:念功:背诵“真言”;拜功:日礼拜五次;斋功:9月斋戒,在斋戒期间白天禁食;课功:课税,向弱者和穷人提供救助;朝功:朝圣,有生之年前往麦加朝圣一次。一些穆斯林把“吉哈德”(Jihad“圣战”)也作为一项重要的宗教义务。吉哈德一词的书面意思是“斗争”,穆斯林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为必须履行的责任一方面,圣战赋予穆斯林精神和道义的义务,要求他们与邪恶做斗争另一方面,圣战呼吁穆斯林通过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增加皈依者而与无知和怀疑斗争在某些情况下,圣战也包括有形的斗争,要求穆斯林拿起武器,对那些威胁伊斯兰教的异教徒发动战争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612年末,穆罕默德开始公开号召麦加居民放弃偶像崇拜,归顺并敬畏独一的安拉,止恶从善,宣称伊斯兰教的自古以来的正统宗教,他自己是该教的最后一位使者。他主张限制高利贷、买卖公平、施济平民、善待孤儿、解放奴隶、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平与安宁,吸引了一批当地人的归顺。619年,其叔父和妻子相继去世,使穆罕默德失去了两位重要的保护人和支持者,麦加贵族乘机加紧迫害。伊斯兰教史称此年为“悲痛之年”。麦加传教爱阻,伊斯兰教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622年,穆罕默德应麦地那人的邀请,令信徒分批秘密迁往麦地那,他本人也与挚友艾卜·伯克尔躲过敌人的追捕,到达麦地那,在伊斯兰教史上把此年称为“伟大的迁徙之年”。后把此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在麦地那,他首先制定了一项与各氏族集团共同遵守的公约。藉以巩固各氏族的团结;接着建立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信仰为共同基础的政教合一的穆斯林政权,并陆续确立伊斯兰教的各种典章制度。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630年,由于麦加人违约,穆罕默德便率领十万大军夺取麦加城,并迅速清除了“克尔白”殿内一切偶像,将“克尔白”定为伊斯兰教的朝拜中心。631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到麦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到此,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632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领大批穆斯林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史称“辞别朝觐”)同年6月6日(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这位伟大的先知在麦地那与世长辞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都城:麦地那穆罕默德去世后,伯克尔继任领袖,称“哈里发”。哈里发(Khalifah)伊斯兰教职称谓。中国穆斯林俗称“海里凡”。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先知的继承人”《古兰经》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的经文。穆罕默德及其以前的众先知即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后该词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逝世后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伊斯兰教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其后又为倭马亚(伍麦叶)、阿拔斯等王朝的统治者所袭用。伯克尔之后,欧麦尔(634—644年)、奥斯曼(644—656年)和阿里(656—661年)先后继任哈里发。前三位哈里发时期,大规模扩张,征服北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和波斯;北非的埃及、利比亚。
四、倭马亚王朝(661—750年)在对外征战中,穆罕默德的政敌麦加的倭马亚贵族逐渐掌握了军、政、教权,奥斯曼还被选为第三任哈里发。而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为首的一派,反对奥斯曼的统治。于是形成一个政治宗教团体—什叶派。656年,他们联合反对派在麦地那刺杀了奥斯曼。以阿里为第四任哈里发。以叙利亚总督摩阿维叶为代表的倭马亚贵族,拒不承认阿里,于是内战爆发。
战争中,阿里与摩阿维叶妥协,这引起什叶派的分裂:反对妥协的下层群众另立“哈瓦立及派”(军事民主派),他们要求恢复初期伊斯兰教比较平等的关系,共同分配战利品,一切穆斯林都有参加选举的权利等等。阿里于661年最终被军事民主派杀害,摩阿维叶成了哈里发,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哈里发从此成为世袭倭马亚王朝的建立伴随着其最大的反对者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兴起。什叶派不承认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地位为合法,坚持哈里发一职只能从先知女婿阿里的后代中产生。由于阿里的长子哈桑主动放弃哈里发地位并于穆阿维叶一世统治时期被毒死,什叶派转而支持阿里的次子侯赛因成为哈里发。侯赛因在682年(叶齐德一世统治时期)于库法附近被倭马亚王朝军队杀害,使什叶派极为震怒。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战友祖拜尔之子)强烈反对倭马亚王朝,他实际上占领了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很多地区,并于汉志的麦加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麦加独立,自称哈里发,并得到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等地反倭马亚政权的各派势力支持。在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倭马亚王朝才消灭了麦加的什叶派政权。在整个倭马亚王朝时期,政府与什叶派一直发生战斗,但什叶派从未被彻底剪除。由于与什叶派和哈瓦立吉派的持续冲突,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长年陷于不稳定的情况之中。两派都采取暴力手段抵抗倭马亚王朝的镇压行动,以至数位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死于刺客之手。几乎所有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在位时间都极短。国内的政治敌对最后葬送了倭马亚王朝。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代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利用什叶派与哈瓦立吉派暴动之机,借助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倭马亚王朝。都城:大马士革
1.661年:倭马亚家族夺取政权,哈里发职位开始世袭。
2.7世纪末8世纪初:重新开始扩张。西边:西班牙;东边:中亚、南亚、西北,与中国唐朝接壤。——三洲大帝国
3.社会状况:
a.政治:总督领有制,行省享有较大自由。
b.宗教:相对宽容
c.文化: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吸纳东西方文化,与古代文明融合
4.750年:被哈希姆家族(“先知”家族)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1年)最终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五、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欧洲人称之为“东萨拉森帝国”。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人艾卜·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定都库法。倭马亚王朝势力退缩到伊比利亚半岛,中国称之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762年迁新都巴格达。动荡与割据王朝建立后不久,境内便不断爆发民众大起义(巴贝克起义、巴士拉黑奴起义、卡尔马特派起义,等等),国家陷于分裂。
a.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巴格达,“黑衣大食”
b.后倭马亚王朝(756—1031年):科尔多瓦,“白衣大食”
c.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开罗,“绿衣大食”衰亡a.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从中亚南下,控制巴格达政权,哈里发成为单纯的宗教领袖。12世纪,突厥势衰。b.1258年:
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率西征的蒙古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杀,阿拔斯王朝结束。中古阿拉伯社会的基本特点
1.政权形式:政治、军事、宗教三位一体,政教合一,政权的威慑力强大。
2.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哈里发为最高地主,所有土地都要交土地税;非伊斯兰教徒要交人头税。倭马亚王朝末叶,土地分封才出现。(伊克塔)
3.奴隶制的残存:奴隶大量存在,但在生产中不占主导地位。
4.文化特色及地位:创造独居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综合创新,媒介东西。
阿拉伯帝国中前期,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表现出积极、主动、宽容和开放的态度,伊文化显著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封闭、保守、排他性日益显露。
13世纪中叶,帝国在蒙古铁骑的打击下崩溃。在随后的几个世纪内,阿拉伯民族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优势地位完全丧失,但伊斯兰文化仍然得以延续下来。文化昌盛1、文化昌盛的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东西方的文化;伊斯兰教的重视;历代哈里发的提倡。2、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传承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的文化遗产;在文化各领域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向西传播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并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科学思想基础。3、主要成就:文学、天文学、医学、数学、地理学。文学《一千零一夜》:这是一部故事汇编,以第六世纪波斯文《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法联缀成书。在10世纪中叶开始编写于巴格达,约在12世纪始在埃及定名为《一千零一夜》。这部著作反映了伊斯兰教世界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也是研究阿拉伯历史的宝贵参考资料。它在我国有几种选译本,最早是文言文译本,书名《天方夜谭》,出版于1906年。天文学阿拉伯人大量翻译希腊和印度的天文学著作,如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印度天文学家的《西德罕德》。
9世纪时,阿拉伯天文学家曾在幼发拉底河以北的新闸尔平原和库法平原从事实测,测得子午线一度之长与实际长度相差很少。他们认为大地为球形,根据子午线一度之长,来推算地球的体积及其圆周。在各地设立天文台,利用天球仪、地球仪、日晷仪、星盘仪等精密天文仪器,系统地观测天体,校正古人的结论。如著名天文学家白塔尼(约858—929)经过长期的观测,测得地球远日点的运动(最高行),把一年定为365天5小时46分24秒;他编制的“萨比天文表”被译为拉丁文和西班牙文,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医学医生已知道消毒,知道用麻醉药使病人安眠,已开始治疗伤寒、霍乱、瘟疫和白内障等病症。欧洲的医药师到现在还使用着阿拉伯制药上的许多术语,如糖浆(Syrup)、苏打(Soda)都是阿拉伯字音。拉齐斯(865—925年)著有《医学集成》、《天花和麻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政法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淮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管理系统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考前押题卷含解析
-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2025年高考信息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达标名校2025届下学期初三语文试题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考试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枣庄八中东校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 永善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无人机广告摄影技术-洞察分析
-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题型专项漫画式课件
-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 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0-我能坚持-教学课件
- 2024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1-06-01 电子商务师S 人社厅发202233号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面上项目
- 鞣制化学题库
- 2024人防工程设计指南医疗救护工程分册
- 风险控制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