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件 方剂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1.gif)
![中医学课件 方剂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2.gif)
![中医学课件 方剂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3.gif)
![中医学课件 方剂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4.gif)
![中医学课件 方剂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302ae9fd1ff826fad8944e6bb489c9e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教研室李广诚方剂【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方剂的组方原则。2、了解方剂的剂型、方剂与辨证论治的关系。3、掌握5首常用方剂的组成、功能和主治。第九章中医方剂学一、方剂的基本知识1方剂的定义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3方剂的组方原则4方剂的组成变化5方剂的剂型6汤剂的煎服法1方剂的定义:
方剂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组成部份。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藉:《五十二病方》2治法与方剂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法的前提和基础;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形式。
“辨证立法”、“以法统方”;“法随证立”,“方从法出”。3方剂的组方原则根据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方剂一般可分为君、臣、佐、使四个组成部份。
君主制
各司其职君药:
主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
药物。君药的特点:方中不可缺少;性专量大,药力居方中之首;可以是一味药,也可以是几味药。臣药
是方剂中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以及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结构简单的方剂可以不用臣药3.佐药
佐使也
佐制药
半夏配生姜
反佐药
黄连配生姜4.使药
引经药调和药举例:麻黄汤的组方体现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方解:君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辛甘,温经散寒,辅助麻黄以发汗解表。
佐药—杏仁:苦辛温,配合麻黄加强止咳平喘的作用。
使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现代研究进展1、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共42个化学成分。
1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并不是各单昧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2麻黄汤水提液中伪麻黄碱成分的含量比单味麻黄水提液中伪麻黄碱成分明显增高,且伪麻黄碱成分与麻黄碱成分的比例也明显发生改变。3麻黄汤中的苦杏仁苷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苯甲醛,这些醛类成分又与麻黄碱作用,生成了一种新化合物,虽然新化合物不稳定.在热水中分解但具有与麻黄碱、桂皮醛和苦杏仁苷相类似的作用。2、药理作用
麻黄汤有较强的解热作用
镇咳平喘作用:麻黄碱
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祛痰作用
抗病毒作用
抗高血糖作用
麻黄汤具协同抗肿瘤作用4方剂的组成变化临证组方
必须根据具体病情予以加减变化。方剂的组成变化主要有:1
增减药味:(1)改变原方主治功效(2)不改变原方主治功效2
增减药量:3剂型改变:药味增减:(1)改变原方主治功效功效的加减,君臣药的加减改变了方剂君臣关系的配伍,从而改变了原方的功效主治。如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P182-183方剂君臣佐使主治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风寒咳喘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肺热咳喘(2)佐使药物的加减:主要是针对次要兼证的治疗需要而加减通常不会引起全方主治功效的改变。如风热表证用银翘散进行治疗时P183兼见口渴者加天花粉;
兼见鼻衄者加白茅根、栀子;兼见便秘者加玄参。2药量的变化可以改变方剂的效力和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从而改变方剂的主治功效。方剂药物组成主治功用小承气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厚朴二两泻热通便热结便秘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
行气通便气滞便秘3方剂剂型的变化主要是改变方剂药力的大小与缓峻。
丸剂:药效较和缓、持久,常用于慢性病、轻证、虚证等疾病。5方剂的剂型(自学)
传统剂型有:汤、丸、膏、散、酒、丹、茶、露和锭、饼、条、线。以及熏烟、熏洗、灌肠、坐药等。新剂型有:针剂、片剂、冲剂、糖浆剂、胶囊剂、气雾剂、注射剂等。6汤剂的煎服方法:煎法煎具:以砂锅、瓦锅为好,忌用铜、铁器。用水:水质要清洁、新鲜;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并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火候:武火急煎,煮沸后3-5分钟;文火慢煎,煮沸后续煎30-60分钟。特殊煎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等。桂枝汤的煎服法药物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煎服事宜:上五味,口父(FU)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执执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后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服药方法:1、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
益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2、汤剂一般一日一剂,分2-3次温服。3、其他服法有:小量频服;煎汤代茶;寒药热服;热药寒服等。一方剂的分类(自学):以病证分类:以组成分类:
以治法分类: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和常用方剂二、常用方剂选讲1银翘散2麻杏石甘汤3独活寄生汤4天麻钩藤饮5藿香正气散6茵陈蒿汤7龙胆泻肝汤8白虎汤9大承气汤10逍遥散11二陈汤12理中丸13补阳还伍汤14血府逐瘀汤15四君子汤16补中益气汤17归脾汤18四物汤19六味地黄汤20肾气丸一、银翘散组成:组方特点:
重用甘寒银花、苦寒连翘以清热解毒;薄荷、牛子辛凉以疏风清热、利咽;配伍荆芥、豆豉等辛温透邪之品,以冀邪从汗解,共为臣药。芦根、淡竹叶,桔梗清热生津,利咽化痰,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可助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药。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
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数。用法:共杵(chu)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日三服,
夜一服;病轻日二服,夜一服。化学成份:金银花主含多种绿源酸类化合物,另含黄酮类化合物,肌醇及挥发油。连翘主含木脂素及其苷、苯乙酸醇苷、无环三萜、黄酮及挥发油等多种成份,如连翘苷等。牛蒡子含牛蒡子苷、脂肪油、维生素A及生物碱等。现代应用:广泛用于上感、流感、钩体病、麻疹、流脑、乙脑、扁桃体炎等热病初
起具有风热表证者。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抗炎、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二、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一钱,杏仁二钱,石膏三钱,甘草一钱。方解: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辛寒,清泄肺
热,并可制约辛温之麻黄而不助热,共为君药。杏仁助麻黄止咳平喘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其特点是辛温药物与寒凉药物配伍。用法:水煎温服。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身热口渴,有汗或无汗,
咳逆气急鼻煽,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
数。现代运用:常用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支
气管哮喘,小儿病毒性肺炎(如麻疹合并
肺炎)等。歌诀: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功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力彰。
三、独活寄生汤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暖,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现代运用:慢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症等。四、天麻钩藤饮组成:方解: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为君药,
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为臣药。用法:水煎服。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甚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等症。现代运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歌诀:天麻钩藤石决芩,栀膝杜仲共茯苓,寄生夜交益母草,肝阳头痛眩晕平。五、藿香正气散组成:方解:藿香芳香化湿、解表散寒、理气和中为主药。紫苏、白芷、桔梗理气解表,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法夏行气化痰,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功用:化湿解表,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见寒热头痛,胸
膈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淡苔腻等。用法: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
枚,煎至七分,热服。现代运用:
常用于急性胃肠炎,夏日感冒、胃肠型感冒等症见寒热头痛、腹痛吐泻者。六、茵陈蒿汤组成:用法: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方解:重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疸为君药,栀子通利三焦引湿热之邪从小便出,为臣药,大黄泄热逐瘀通利大便,为佐药,三药皆性味苦寒,泄降下行,能使湿热之邪从下而解。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腹微满,口中渴,但头汗出,二便不利,舌苔黄腻,脉象沉实或滑数者。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症等病症。七、八正散组成:用法:为末,每服二、三钱,清水一盏,加灯芯煎服。去滓温服,食后临卧。方解:方中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扁蓄诸利水通淋之品以清湿热,为主药,栀子清热泻火,利三焦湿热为臣药,大黄通便泻热降火,为佐药,灯芯导热下行,甘草和药缓急,为使药。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热淋,血淋,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实而数。现代运用: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八、白虎汤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灸,粳米六合。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方解: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为臣药,甘草、粳米和胃生津,以防寒凉伤中,为佐使药。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多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或滑数有力(即阳明气分热盛四大症: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现代运用:
高热、流行性出血热、脓毒症、肺炎、病毒性脑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钩端螺旋体病、糖尿病、精神病食欲亢进、老年性痴呆、关节炎、银屑病、烧伤、口腔并发症、口腔溃疡、急性牙源性感染。现代研究进展:
解热抑菌抗炎增强免疫能力抗痛风降血糖和血脂镇痛(1)石膏退热虽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虽缓,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两药合用,退热效某显著。(2)单味知母(主要成分芒果甙)退热作用较石膏为佳,方中抽去知母,故认为以知母为君,石膏为臣较为合适。(3)不含石膏的知母甘草煎剂和去钙白虎汤,未见明显的退热效果,表明钙离子是石膏退热的主要成分。(4)石膏作用可被处方中其他药物所加强,但不随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九、龙胆泻肝汤组成:用法:水煎服。方解: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经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清热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防邪热伤阴共为佐药,柴胡引诸药入肝胆,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功用:清泻肝胆经实火、湿热。主治:(1)肝胆经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头眩目赤、胁痛口苦心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2)肝胆经湿热下注证。症见小便淋浊,阴痒阴肿,囊痈带下。现代运用:常用于头部湿疹,急性结膜炎,外耳道疖肿、高血压病,急性黄疸肝炎、胆囊炎,以及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炎症等疾病。十、逍遥散组成:方解: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和中共为臣药,煨姜温中和胃、薄荷疏散郁热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肝藏血,血虚易肝气郁结,故疏肝需养血;肝木易乘脾土,故疏肝又当健脾。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胸闷嗳气,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见妇女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红,脉弦细者。用法:为粗末,每服6克,加煨姜9克、薄荷少许同煎取。去滓热服,不拘时服。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乳腺小叶增生,月经不调等病症。十一、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八两炙,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方解:大黄苦寒泄热,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泻热通便为臣药。枳实、厚朴苦温行气,破结除满为佐药。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症见潮热谵语,或高热神昏、矢气频作,大便秘结,腹满拒按、苔黄厚而干,脉沉实有力。(2)热结旁流证。症见下利稀水秽臭,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象滑数有力。
(3)痉、厥、狂证属于里实热者。煎服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不完全性肠梗阻,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菌痢等。十二、二陈汤组成:用法: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分,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服。方解:半夏辛温性燥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君药;橘红理气化痰为臣药;茯苓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和中补土为使药。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痰饮证。症见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现代运用:可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内耳眩晕症,慢性胃炎等病证。十三、理中丸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用法:方解: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为君药,人参甘温补脾益气为臣药,白术苦温燥湿健脾为佐药,甘草和中补土、调和诸药为使药。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1)中焦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少食,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
(2)阳虚失血证。
(3)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以及胸痹等症属于中焦虚寒所致者。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肠炎,胃肠痉挛性疼痛等病症。十四、血府逐瘀汤组成:方解: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化瘀止痛为君药,四逆散行气舒肝,使气行则血行为臣药,,牛膝引血下行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为使药。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血内阻,头痛胸痛(痛如针刺,日久不愈),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呃逆干呕,急躁易怒,舌质黯红,舌边、舌面有瘀点或瘀斑,脉搏涩或弦紧。现代运用:胸胁外伤,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荡后遗症等。十五、四君子汤组成:用法: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服。方解:人参补气健脾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为佐药,甘草补中和胃为使药。功用:健脾益气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言语低微,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缓细弱等。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消化不良等病证。十六、补中益气汤组成:用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或作丸剂吞服。方解:黄芪甘温大补元气为君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药,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为使药。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1)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萎白,气短懒言,体倦肢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洪而虚(2)气虚发热证: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兼见身热自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3)气虚下陷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驼绒制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细胞增殖的实验》课件
- 《个体社会化》课件2
- 土壤环境监测复习测试有答案
- 新能源二手车练习试卷附答案
- 《高压灭菌器致微》课件
- 《丰子恺漫画欣赏》课件
- 《管理沟通》课件
- 《微波通信原理》课件
- 概率论乘法公式课件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小学英语微课ppt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设计》完整教案
- 美国LM2500舰用燃气轮机
- 《公共政策分析》课件.ppt
- RNA-seq研究方法与策略-zzz
- 医用耗材分类目录 (低值 ╱ 高值)
- 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