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课件0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1.gif)
![《中庸之道》课件0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2.gif)
![《中庸之道》课件0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3.gif)
![《中庸之道》课件0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4.gif)
![《中庸之道》课件0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ade52241d08f02824b0e6096383542d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式哲学平阳县鳌江中学杨德省中庸——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孔子从正反两面定义中庸之道:
从正面提出“执两用中”,即把握住过与不及两种倾向,使之不走向极端。
从反面提出“过犹不及”,即人的主观认识和行为,达不到或者超过了客观实际的程度,都不好。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北宋·程颐1.德之中庸2.行之中庸3.和之中庸篇章结构——朱熹: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李泽厚:庸,用也。“中庸”者,实用理性也,它着重在平常的生活中建立人间正道和不朽原则,此“人道”,亦“天道”。李零:中庸之道的“中”是标准和原则,不讲标准不讲原则,根本不是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德之中庸——钱穆:今日仕则过门不入,明日隐则箪瓢陋巷,无可无不可,即义与之比。在君子的行为上,中庸体现为既不要求他人与自己意见绝对同一,又有独立见解,即待人处事中兼收并蓄。因此,“中行者”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勇于进取而又考虑全局,为人正直而又与人合作,能够实现节度精神与兼容精神的统一。师也过,商也不及。
过犹不及。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行之中庸——1958年,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全国发动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和文化大跃进。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发展到“十五年内超英赶美”,再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过犹不及——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真理向前走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男女生交往过密。过错过错,过了就是错!
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宋时秦桧的私人密室“一得阁”落成,广州守丞送来一卷地毯,大小尺寸与密室地面竟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家了。当接到那卷地毯时,狡猾的秦桧想到,这人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地面的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没过多久,送他地毯的这个人就被秦桧除掉了。过犹不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为人处事要把握好分寸,过犹不及。傅佩荣:最难的是“中行”,这是一种高度修养。简单地说,就是“当狂则狂,当狷则狷”。该进取时,奋发向上的斗志就表现出来,该有所不为时,也可以退缩保守。有时候我们可以判断,但对自己的行为控制不了,这就是中行的困难。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行之中庸——钱穆:若一乡同好,恐是同流合污之人。一乡同恶,或有乖世戾俗之嫌。恶人不之恶,疑其苟容。善人不之好,见其无可好之实。然则公论贵乎合道,不贵以多少数为衡量。孟子: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好好先生最能掩蔽自己的罪恶,以致令人无法举出事实来诽谤他,也找不到缺点来讥讽他。)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由此可见,乡原者是同流合污,媚世伪善之辈,以“无德”伪装为“有德”,甚至乱德惑众,确实是“道德的破坏者”。)李泽厚:“乡愿”,就是好好先生。唯唯否否,含含糊糊;左右逢源,摇摆不倒,名誉归,人缘好,大家都喜欢。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乡原,德之贼也。行之中庸——李泽厚:孔子并非好好先生或博爱大家。他有爱有恶,这才像活人而不是假装出来的圣贤或乡愿。傅佩荣:子贡所厌恶的是“似是而非”的作为,或“自以为是”的想法。表面上,知、勇、直都是优点,但方法不对,难免造成社会的困扰。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行之中庸——孙钦善:礼的根本作用在于区别差异,但是片面强调差别,又容易离心离德甚至分崩离析。因此儒家的礼治观点总是想让人们在等级森严的前提下和睦相处,因此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李零:礼是处理差别的,通过差别,建立秩序,秩序就是和。和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或曰以不平等求平等。真正的平等只是理想,古人叫“大同”。孔子也梦想大同,但他知道,礼是大同讲不成了才讲。所以他讲“君子和而不同”,和谐社会是小康,不是大同。
人是生下来就不自由,也不平等。礼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和稀泥,想方设法,把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至闹出乱子。
礼之用,和为贵。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之中庸——杨伯峻:“和”如同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这个“和”,与“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有相通之处。孙钦善:孔子主张“和”而反对“同”,在社会生活方面,就是主张在礼制等级的前提下进行调和,而反对取消等级的混同。“和”就是矛盾的统一,“同”就是绝对的统一。李泽厚:“和”的前提是承认、赞成、允许彼此有差异、有区别、有分歧,然后使这些差异、区别、分歧调整、配置、处理到某种适当的地位、情况、结构中,于是各得其所,而后整体便有“和”——和谐或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之中庸——2002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之中庸——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
“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之中庸——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与别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对事情的看法却不盲目附和;而小人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不讲求原则,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合作探究——问题: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之道,首先是一种方法论的总原则。可概括为“执两用中
、无过不及”,既包括思维方法(认识矛盾),又包括处事原则(处理矛盾)。实现中庸,必须达到两点:第一,看问题、做事情全面而不偏激,看问题要善于从矛盾双方加以分析,再予以综合。践行中要时有所偏,或偏向过度,或偏向不及,这样易于达到中庸,即所谓“叩其两端”。第二,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多样的统一,这种原则在行为方面集中表现为适中、恰到好处。中庸之义——中庸之道教人言谈举止上讲究分寸、适可而止,凡事寻求合宜状态。这便逐渐塑造了处事恭顺、恪尽职守的民族心态,进而演化为一种趋同避异、安于既往的价值倾向。中庸之道影响到中华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融而圆通、和而不同。这有利于保持民族的自性。然而,它又使华夏文化持守有余而开放不足,不利于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五千年来从未发生过文化断裂,虽是民族的骄傲,却也是民族的缺憾。中庸之效——
中庸、和: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因为“折中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折中主义:实质是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合作探究——问题一:“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稳定。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而不与之矛盾激化。又如“侍坐章”对待不同主张的学生,他也能以恰当评价,等。
忠恕之道(五课)文质关系(六课)周而不比(八课)群而不党(八课)以直报怨(八课)事君数,斯辱矣(八课)求也退,故进之(十一课)等内容,都可以认为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合作探究——问题二: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这种说法不完全对。“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瘟不火”等的确是“中庸”思想的部分内涵,但不是全部,强调的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但“中道”不是不讲原则,“中道”的底线是“仁义”,违背“仁义”的“取中”就是折中主义。“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是非对错的平均摊派,是典型的“折中主义”,应该否定。合作探究——问题三:有人认为主张“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瘟不火,“执其两端用其中”;是“各打五十大板”——均等受罚,息事宁人。你以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交朋友时,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也应该找狂与狷的人,因为狂者勇于进取,而办事不细,狷者为人耿直却不求有所作为。没有“中行”之人,只好求其次。当然,求其次只是取他的长处而并非喜欢他的短处。在一个人的身上仍存在着取其优的问题。在不可求得最“中”的条件下,去求其相对的“中”,这本身仍是合乎中庸之道。那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狂狷之士,往往就是中流砥柱之人,在举世皆浑噩的时代,狂狷之士其难道可贵。合作探究——问题四:孔子如何评价“狂”与“狷”这两种品质?
不是,中庸也有好恶。好好先生即乡原,是孔子深恶痛绝的人。真正的中庸是在礼的节制下,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让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合作探究——问题五:很多人把中庸之道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1、孔子将“而强”与“南方之强”“北方之强”并列,但子路好勇斗狠属于“衽金革,死而不厌”的北方之强,故郑玄和朱熹都认为这里的“而强”指的不是子路的现实之强,而是子路所应该具备之强。也就是孔子所赞叹的理想之强。
2、孔子对理想之强的看法体现了中庸思想以下原则:(1)取中的原则。南方之强过于柔弱,北方之强过于刚猛,都不是理想之强。“中立而不倚”则避免了绝端化。(2)和谐原则。“和而不流”与“和而不同”意义相近。(3)守经用常的原则。不论治乱穷通,都坚守道义而不随波逐流。合作探究——《子路问强》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强”呢?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呢?或者是你自己的“强”呢?用宽容顺从之道教育人,不报复那些对自己无礼的人,这是南方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高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之电磁学篇11 等效阻抗秒解变压器动态问题(原卷版)
-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
- 二零二五年度装配式建筑造价工程师聘用协议4篇
- Module4 Unit2 The apples are falling down the stairs.教学课件-六年级英语下册课堂外研版三起
- 《甜津津的河水》课件
- 《高位胆管癌的护理》课件
- 《运动品牌标志》课件
- 02.冠词【知识精研】小学英语语法专项系列 (人教PEP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圆底计量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DB41-T 2704-2024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学研究论文
- 片状锌粉行业分析!中国片状锌粉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4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中水回用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NB/T 11430-2023煤矿TBM掘进施工工艺要求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培训课件
- 供货送货服务承诺书
- 福建省医院大全
- EPC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