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隐患及相关建议,水利工程论文_第1页
伊宁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隐患及相关建议,水利工程论文_第2页
伊宁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隐患及相关建议,水利工程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伊宁县农村饮水安全现在状况、隐患及相关建议,水利工程论文1农村饮水安全现在状况伊宁县水利局为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经过了长期的艰辛努力,在不断总结经历体验的基础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农业人口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水利局、发改委、卫生局、统计局、各乡镇(中心)负责人组成规划调查组。水利局负责组织现在状况调查及规划人口复核工作,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人数为参考,到各乡镇,以村小组为单位,查水源、查工程、查饮水、逐村队复核人口(安全、不安全、学校师生数);卫生局根据全县疾病防控监测要求范围对全县不安全人口饮用水,以现饮用水源为单位提供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报告;发改委做好规划的综合衔接、二、三产规划分布、用水标准;统计局提供农村人口参数统计报告;各乡镇(中心)对本辖区农村饮水现在状况进行讲明,对已有改水工程讲明运行情况或工程报废原因。以组为单位提供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人口、不安全人口、教学点学校师生数及所在村组,讲明及相关数据由认定并加盖公章。根据2018年统计年鉴为法定文本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卫生部门近两年提供的防病改水地区范围农村饮用水有关数据参考,采用计划生育PIS统计系统农业人口数据校核。调查人员深切进入乡镇村组,对饮水人口、教学点师生数逐一核查。在认真调查复核农业人口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农村供水安全基本情况,科学确定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重点对2005年和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施行情况,及已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截止2005年底全县农牧区核定农村十一五规划总人口为32.2万人,华而不实农村安全或基本安全饮水人口13.4万人,占农牧区总人口的42%,饮水不安全人口18.8万人,占农牧区总人口的58%。2018年第二次核定农村总人口32.2万人,华而不实农村安全或基本安全饮水人口16.7万人,占农牧区总人口的52%,饮水不安全人口15.5万人,占农牧区总人口的48%。16.7万饮水安全人口是九五、十五期间,其间解决的,当时工程设计年限为15a,人均用水标准为30L/人;由于建设饮水工程标准低,工程资金少,工程管理不规范,加之农牧民的饮水工程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当下城乡统筹兼顾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知足不了农牧民的现代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质、水量、供水保证率用水量等不断提高的要求。2调查复核根据调查复核根据主要有3个:1)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S7492006)进行复核,农村日供水量1000m3下面(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下面)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及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可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S7492006)的放宽限值。2)高氟、高砷、高碘、血吸虫、包虫、涉水重病等构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以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主要根据。3)2005年以后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建设标准低、采矿和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水源干涸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没有列入此规划。3存在的问题根据伊宁县农牧民饮水现在状况和不安全人口分布区域,全县化验水质代表点14个,平均每个点代表5000人左右(不安全人口64777人),对卫生部门重点监控监测的特殊区域高密度布点,正确把握农牧民饮水水质问题,以便合理规划工程。水质化验结果:全县14个水质化验点都存在不同项目、不同结果的超标,华而不实以微生物超标最高最严重,其次是感观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超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13处,感观超标的7处、一般化学指标超标6处,主要是氨氮超标。硝酸盐、硫酸盐超标2处。托逊村硝酸盐实测21.5mg/s,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S7492006)的放宽限值20mg/s的1.1倍。氟化物实测1.0mg/s,接近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S7492006)的放宽限值。水质化验检测有下面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1)建设标准低,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国家投资小且地方配套不到位,水源水量下降季节性缺水,缺水季节农牧民自来水和渠水共用。及人口增加,过去农牧民自行投入,工程简易,管网输水能力缺乏。2)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工程报废,供水水源被洪水冲龚,滤水池淤死和部分输水管道冲毁或淤死。3)水量不达标,水质化学指标氨氮、硫酸盐超标,国家从未投入资金建设过改水工程,水源干涸,取水河道洪水频繁,洪水泥沙量大,滤水管淤塞,部分管道毁损,造成部分农牧民当前仍吃的是大口井水或河渠水。因而伊宁县当前所监测区必须寻找新的水源、采取工程措施,解决农牧民饮水问题。4措施和建议主要阐述5个方面:4.1各级领导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县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饮水安全工作进行统筹布置。进一步落实了各项责任制度,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协调统一。县与各乡镇场签订了饮水安全工程责任书,并纳入到全县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和下发了(伊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行方案〕、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按时完成计划任务。4.2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在前期规划上因地制宜,走规模化道路。以到达集中连片、降低成本,提高水源保证率。根据本地水源水量有保证的基本条件将全县划分为多个供水区域,进行分区设计,逐年施行。根据这个基本原则,经太多年勘测申报得以施行的托海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供水区域内15.7万人饮水问题,一次性解决人口到达全县农业人口的46%。4.3民生工程、质量第一为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到达完工验收一次通过,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在饮水工程建设中坚持质量管理原则,根据领导分工及职责范围承当相应的质量管理领导责任。层层把关,制度落到实处。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制制度,进而保证了13项饮水工程都到达了合格质量标准。4.4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对每一笔建设资金都采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把资金使用情况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按财经制度严格审计,未发生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的现象,防止和杜绝了项目资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安全。县财政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农村饮水项目的配套资金,总共县级财政配套200万元。在筹措自筹资金上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自筹资金,保证了农村饮水工程的顺利施行。4.5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灵敏多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通过最近几年的探索,伊宁县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为动力,保障人民健康为目的,探寻求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4.5.1明确管理主体在落实管理主体上严格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供水总站按区域分片成立基层管理站,负责辖区内的供水管理。4.5.2落实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政策,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了(伊宁县农牧区改水防病工程供水管理试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了6点:1)各管理站负责工程的日常维修管护,及时抢修,保障运行。2)每村设一名管理员,按月抄表,按月收费,及时维修。3)实行基本水费与计量水费相结合的收费办法。4)用水高峰期实行调节供水和定时供水相结合的供水办法。5)在离供水管理站较远、交费困难的村建立便民服务站,用户凭缴费通知单缴费。6)实行一户一表工程,加快户表安装改造,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建立竞争和约束机制,层层签定供水目的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目的责任书。实行三定两挂供水目的管理,即定供水目的责任书、定人定点管理、定量供水、工资与设施完好率和经济效益双挂钩。在阿热吾斯塘乡试点推行的三分离管理办法,即:抄表、收费、维修由三组人员完成,各负其责。通过一年的试运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自动缴费率到达95%以上。5结语强化公开监督制度,在全县供水系统实行水价、水量、水费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为每个用户制作了供水门牌,标明了监督和服务,将供水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严肃查处渎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下为参考文献:[1]刘佳,于福亮,李传哲,尹吉国.延安市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讨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4):71-73.[2]郑灿堂,李福仲.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现在状况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07(03):35-37.[3]王崇军,徐建彬,杨金榜,李俊峰.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网的设计和体会[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04):21,23.[4]李英华,崔艳丽,李冬景.浅谈荷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及供水管理[J].山东水利,2007(09):59-61.[5]王伟,王万春,田凤秀.加强水源地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