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开发应用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探析,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1页
我国能源开发应用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探析,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2页
我国能源开发应用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探析,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能源开发应用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探析,可持续发展论文内容摘要:能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能的急剧增加,能源的供需矛盾凸显,人民的日常生活遭到了影响。因而,是时候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节约能源,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当前能源消费面临的问题。本文关键词语:能源;日常生活;节能;新能源开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把可产生各种能量的物质资源称之为能源。当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利用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以维持和提高生活水平。另外,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能源是人类世界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最基本驱动力和物质基础。但是,人类在利用能源的经过中,享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利益的同时,能源安全也随之出现。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不合理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以能源的高消费、超浪费为代价促进了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假如能源的消费方式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能源问题必将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构造,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众多不利影响,经济发展遭到制约,生态环境也遭到毁坏。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稳妥地解决能源供需平衡和环境生态问题。一、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当代社会的显着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能够讲是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场进入了以矿物燃料能源为主的时期。能源成为了所有资源中最为复杂的生产供给系统和当代社会的最显着标志。能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的提供者,也是当前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大奉献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历史上,新能源的每一次开发利用,世界能源构造也随之改变,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得到极大发展,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如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人力畜力被蒸汽取代,能源消费转向了以煤炭为主的时代,爆发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来,蒸汽被电力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到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便宜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世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造过度到以石油为主,西方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黄金时代.工业化高度发展,以冰箱、洗衣机、电视、计算机、空调、汽车、住房等高能耗消费产品大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森林等能源的开发到达了史无前例的水平,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全球的能源消耗构造占比到达了87%.近年来,我们国家已开场步入高耗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同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华而不实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据统计,1978年到2018年,我们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从57144万吨标准煤上升到306647万吨,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从1980年的9583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8年的31898.3万吨标准煤。在我们国家能源消费中,居民用能占比仅次于工业能源消费。二、人民生活水平决定和影响着对能源的物质基础的需求生活水平越高,对能源依靠越大。能源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同时,炊事、取暖、交通、商业和饮食服务等民用能源消费也随着增加。所以,人们生活水平遭到民用能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制约,反之,也加大了能源需求。生活能源消费与人口数量有关,同时还遭到家电数量、人居面积以及私家车数量变动的影响。城乡居民的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电数量的增长,能源消费增加,人居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炊事、热水、家电等对能源需求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寓居地与工作、休闲地的距离在增加,人们对出差、旅游消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进而增加了能源需求。另外,生活用能的增长也间接拉动了工农业生产的能耗,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应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等。世界发达国家中,与生活消费构造直接相关的建筑和交通用能一般占到社会总能耗的70%左右,我们国家当前这部分用能仅占30%左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过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构造的升级,建筑和交通用能将进一步增长,占比将会超越工业用能。但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均相对资源匮乏,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出现了煤电油等能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此,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新目的。在能源方面,必须遵循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方针,在保持勤劳俭朴节约的同时做到科学用能.这是保证能源持续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关键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三、能源是当代人必需生活消费品,能源安全与否关乎社会生活安全高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就要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有当代化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物流系统,以及当代化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这些都需要能源。当代社会,人们维持生命的食物用能在总能耗中的占比显着下降,而生产、生活和交通服务已经成为耗能的主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生活能源的消费比率高低能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水平,象征着社会进步。然而能源需求增加将导致能源负荷加重,使能源供给吃紧且价格上扬,对人们生活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人类长期不合理使用能源,使能源供给紧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也逐步变成制约人类生产、生活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人类文明发展历经薪柴、蒸汽、电力和化石能源时代,科学技术起到了宏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显着标志,是人类社会实现更高层次层次文明的基础,也是能源安全的根本保障。当前我们国家石油需要量30%的依靠进口,汽车的燃油消耗已占到石油总消费的1/4,解决交通工具的燃料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问题。将来20年是我们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清洁能源、控制汽车保有量、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及解决公共交通等问题,将有效化解因能源紧张而导致社会生活的不利影响。四、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低碳生活就是要尽力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普通人来讲,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应该积极倡导实践。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互相联络、互相促进。节能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反之亦然。因而,低碳生活与节能是我们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一切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这是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哲学命题。从质与量的辩证关系看来,是人类对自然的无度索取,超过了自然能够承受的度,引起了自然界的变化,造成了当前的环境危机。由此,人类活动应尊重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承受范围内,适度地开发自然,进行生产生活活动。低碳生活就是要求人类采取低碳生产技术,培养绿色、科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尽量做到节约能源,保卫自然的实践经过。节约能源资源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立足当下、着眼将来,花功夫抓好节约能源资源的工作。注重消费构造的优化,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我们国家正值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阶段,产业构造演进和居民消费变化都将引起能源消费上升,因而必须提倡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促进生活节能;同时加快调整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构造,发挥构造节能效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过中,要对少数奢侈型能源和资源的消费进行引导和限制。一方面充分实现有限资源的实际价值,在到达合理的消费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服务构造和服务水平的合理化,使多数人能够采用高效低耗的消费方式。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人类使用的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三大主要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据统计,三种能源还能供开采的年限分别只要40年、50年和240年。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发展的紧迫课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我们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解决能源危机的共同出路。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美国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德国、日本、芬兰等根据本国国情都制定了新能源政策,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21世纪,能源已成为高技术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极大地加强了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能力。我们国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要大力节约能源、节约资源。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除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和利用永不干涸,清洁再生的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以下为参考文献[1]柯智。中国能源60年能源使生活质量显着改善[J].广西电力,2018〔09〕.[2]王永干。重视能源引领将来[J].中国电力教育,2008〔07〕.[3]张雷,蔡国田。中国人口发展与能源供给保障讨论[J].中国软科学,2005〔11〕.[4]王虹,王勋,袁东学。北京生活能源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数据,2018〔05〕.[5]高建,董秀成。基于民本和谐观的中国能源战略研究[J].中国能源,2007〔03〕.[6]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考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03〕.[7]沈镭,薛静静。中国能源安全的途径选择与战略框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0〕.[8]丁润萍。论能源安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保障[J].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