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_第1页
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_第2页
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_第3页
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_第4页
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知识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相互转化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涕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涕咸黑八、、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唾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血的功能:1.濡养滋润2.充养精神气与血之间的关系: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能载气5.血能生气。十二经脉名称(属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阳经(属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阳经(属腑)手阳阴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火热之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2)易伤津耗气(3)易生风动血(4)易致肿疡16“四诊”:望、闻、问、切望舌形包括:胖瘦、老嫩、裂纹、齿痕、芒剌。望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中国人的正常面色: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20疼痛的性质①胀痛是气滞疼痛的特点②剌痛是瘀血疼痛的特点③隐痛多是气血不足,阴寒内生④绞痛多是邪盛阻滞气机所致⑤重痛、酸痛:多由湿邪阻滞经络引起⑥冷痛、灼痛:疼痛有冷感属寒证;疼痛有灼热属热证。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基本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浮脉——脉象:轻按即得,重按稍弱,脉搏显现部位浅表。主病:表证,亦主虚证。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主病:痰饮、实热、食滞。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质地优良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云南的茯苓,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湖北的蕲蛇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并冠以产地名称。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是指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中药配伍的七个方面:即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加上单行,合称“七情”。麻黄的功效:1.发汗解表2.宣肺平喘菊花的功效:1.疏散风热2.平肝明目3.清热解毒黄连的功效:1.清热燥湿2.泻火解毒金银花的功效:1.清热解毒2.疏散风热31藿香功效:1.化湿2.止呕3解暑干姜功效:1.温中散寒2.温肺化饮3.回阳陈皮功效:1.行气健脾2.燥湿化痰山楂功效:1.消食化积2活血化瘀丹参功效:1.活血祛瘀2.凉血消痈3.除烦安神蜈蚣功效:1.息风止痉2.攻毒散结3.通络止痛冬虫夏草功效:1.温肾助阳2.补肺平喘,止血化痰方剂的变化形式有:药味的增减变化、药量的增减变化、剂型的更换汤剂的优点是:优点是吸收快,起效迅速,便于加减。银翘散——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应用:温病初起,表热重证龙胆泻肝汤——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应用: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证逍遥散——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应用:肝郁血虚脾弱证补中益气汤——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应用:适用于气虚下陷证。金锁固精丸——功效:补肾涩精。应用:适用于肾虚遗精证。藿香正气散——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应用: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保和丸——功效:消食和胃。应用:适用于食积停滞证体表的腧穴分为三类:1.十四经穴2.奇穴3.阿是穴曲池【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听宫【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耳门【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听会【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委中【定位】在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风池【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图3-17)。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膻中【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基本知识点(二)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是指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下形成的,专门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诊疗手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多学科交互渗透的医学科学。心的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主,主持、主管之意;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血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心主血脉,指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的作用。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血液循环系统(。2)主神志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是指心具有主管人体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的功能。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是以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为基础的。所以,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可以导致神志的改变。肾的生理功能:(1)主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肾藏精能防治精气无故流失,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2)主水肾主水液,指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具有主司、调节控制全身水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的功能。肾主水可以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3)主纳气纳,即固摄、受纳之意。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以维持吸气的深度和节律,防止呼吸表浅的的功能。风邪致病的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风邪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故风邪侵袭,常易伤及人体属阳的部位,如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性走窜无定处,其致病则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症状变化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3)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四季皆有,窜动而最易伤人,常作为其他外邪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形成风寒、风热、风湿等而侵犯人体,使人致病,故风邪称为“百病之长。”(4)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动摇不定”的特征。如眩晕、振颤、抽搐、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等。5瘀血致病主要特点有:①疼痛:瘀血所致疼痛的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势尤甚。②肿块:位置固定不移。③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漆。④紫绀:面色紫暗,爪甲、肌肤、口唇青紫。⑤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为瘀血最常见最敏感的指征。⑥脉象: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或无脉。此外,瘀血致病还常见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或偏瘫、健忘、精神狂躁,渴不欲饮等症状。薄荷:【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功效应用】1.疏散风热治风热表证、温病卫分证之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配金银花、菊花。2.清头目,利咽喉本品轻清上行,善疏散头面风热,治目赤肿痛者,配菊花、桑叶;治咽喉肿痛,配牛蒡子、蝉蜕。3.透疹止痒治麻疹透发不畅,配蝉蜕、牛蒡子;治风疹瘙痒,配荆芥、防风。4.疏肝行气治肝气郁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配柴胡、白芍。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经。【功效应用】1.大补元气本品为拯危救脱之要药。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危证,单用大剂量浓煎内服。若伴四肢逆冷者,配附子;伴汗多口渴者,配麦冬、五味子。2.补脾益肺治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肢体倦怠,配茯苓、白术;治肺虚咳喘、声低息促,配蛤蚧、核桃仁。3.生津止渴治热伤气津、身热、口渴汗多、脉虚,配石膏、知母。治消渴,配天花粉、山药。4.益智安神治心悸自汗、失眠健忘,配酸枣仁、柏子仁。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应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以恶寒无汗,咳嗽或气喘为主要表现,属风寒表实证者,可用本方治疗。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功效】和解少阳。【应用】适用于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感冒、流行性感冒、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肾盂肾炎、产后感染、胃溃疡等见有上述症状,属伤寒少阳证者,可用本方治疗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各泽泻丹皮茯苓【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9g,每日3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效】滋阴补肾。【应用】适用于肾阴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囱门不合,舌红少苔,脉细数。11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①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②热病,无汗,多汗。③滞产,经闭,腹痛,便秘。④上肢疼痛、不遂。【操作】直刺0.5〜1.0寸12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图3-6)。【主治】①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②虚劳羸瘦,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