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件闻诊问诊切诊_第1页
中医学课件闻诊问诊切诊_第2页
中医学课件闻诊问诊切诊_第3页
中医学课件闻诊问诊切诊_第4页
中医学课件闻诊问诊切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闻诊患者病情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听声音嗅气味口气分泌物、排泄物

(一)语言语言强弱1、实证、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烦躁多言;2、虚证、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默懒言;语言错乱言为心声--心神1、谵语--热扰心神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高有力2、郑声--心气大伤、精神散乱,见于危重病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二)语言3、独语--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见于癫证、郁证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4、言謇--风痰阻络,见于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证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吐词不清晰.(三)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16~20次/分呼吸气粗而快--热证、实证呼吸气微而慢--寒证、虚证久病气粗而断续--肺肾之气欲绝,真虚假实证(四)咳嗽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外感风寒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肺中有热咳声沉闷,痰多色白易咳出——寒痰湿浊停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燥邪犯肺或肺阴亏虚咳声轻清,气短而促——肺气虚百日咳(顿咳、“鸡啼”)--风邪与伏痰搏结阵发性咳嗽,咳后喉间有鹭鸶样叫声二、嗅气味1.口气2.汗气3.痰涕气味4.二便气味5.经带气味

恶臭者——多属实证、热证;腥味者——多属虚证、寒证。第三节

问诊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问诊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明·张景岳·《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一)恶寒发热——表证(表寒、表热)(二)但寒不热——里寒证(实寒、虚寒)(三)但热不寒——里热证

(实热、虚热)(四)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二、问汗(一)表证辨汗有汗:外感风热、表虚证无汗:外感风寒(二)里证辨汗

自汗

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后尤甚――气虚证

盗汗

夜间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阴虚证

三、问疼痛不通则痛--实痛不荣则痛--虚痛问诊要点: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

实证——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而拒按虚症——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一)问疼痛的性质性质特点临床意义胀痛疼痛伴胀满气滞

刺痛痛如针刺、固定拒按血瘀

窜痛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风湿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寒邪阻络、阳气不足灼痛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热邪窜络、阴虚火旺酸痛疼痛伴酸楚不适感风湿侵袭或肾虚重痛疼痛伴沉重感湿邪困阻气机(二)问疼痛的部位部位经络典型症状头痛阳明经前额连眉棱骨痛少阳经两侧头痛连及耳部

太阳经后枕痛连项背

厥阴经巅顶痛

部位病证病邪特点四肢痛行痹风邪游走痛痛痹寒邪剧痛喜暖热痹热邪红肿热痛着痹湿痹湿邪重着而痛肾虚足跟痛或胫膝酸痛(二)问疼痛的部位1.食欲和食量

纳呆、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

2.口渴和饮水3.口味四、问饮食口味

(一)失眠实证:邪气内扰,气机失调,痰热食滞

虚证:心血不足,阴虚火旺(二)嗜睡实证:阳虚阴盛、痰湿内盛,困扰心神五、问睡眠六、问二便(一)问小便小便色黄而短小者——热证尿白而清长——寒证尿频尿急而色赤——膀胱湿热夜尿频数、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肾气不固,膀胱失约(二)问大便1、便秘久病、老人、孕妇或产后便秘多属虚证

新病便秘、腹胀、发热多见于实热证

2、泄泻大便清稀如水或兼有恶寒发热者——外感寒湿大便黄褐、热臭、肛门灼热——湿热大便酸臭——食滞久泻不止,腹胀纳呆,面色萎黄——脾虚黎明前腹泻——肾阳虚(五更泄)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痢疾七、问妇女(一)问月经

行经期(3~5天)

初潮年龄14岁────────末次月经时间(LMP)

月经周期(28天)或绝经年龄49岁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夹血块,经量中等(50~100ml)。(l)月经先期

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色深红、质稠、量多--热证色淡红、质稀、量多--气虚(2)月经后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量少、色淡红、质稀、无腹痛--血虚量少、质稀、经色紫暗夹块、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寒凝(3)月经先后不定期提前或延后月经愆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暗有块、乳房胀痛――肝气郁滞经量多少不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脾肾虚损1、月经不调2、经量异常(1)月经过多色红而稠——热证;色淡质稀——气虚

(2)月经过少

色淡红、质稀——血虚、肾虚;色紫暗有块——寒凝、气滞(3)崩漏非行经期间,阴道内出血

崩――来势急,出血量多“漏者崩之渐”

漏――来势缓,出血量少“崩者漏之甚”(4)闭经

生理性闭经: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暗经病理性闭经——冲任气血失调八、问小儿(一)问出生前后情况小儿的先天情况、后天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二)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和传染病接触史

6个月~5周岁小儿(三)问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第四节切诊一、脉诊的部位

脉诊脉诊部位:常用取寸口脉。二、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清晨、环境安静;

诊脉时间:1分钟以上2、体位:坐位或正卧位3、指法中指定关,食指切寸,无名指切尺。举(轻取或浮取)、按(沉取或重取)、寻(中取)“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1.首先将中指置于关部2.食指置于寸部,无名指置于尺部三、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或五至(72-80次/分)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有胃

柔和有力,节律一致——有神

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有根

脉象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不同而相应正常变化

如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浮、冬脉沉。(平脉、常脉)

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表证2、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病】里证四、常见病脉与主病

3、迟脉【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主病】寒证

4、数脉【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5、虚脉【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主病】虚证6、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来盛去亦盛【主病】实证7、洪脉【脉象】脉大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8、细脉【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病】虚证,湿病9、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病】痰饮,食滞,实热10、涩脉【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主病】伤精,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11、结脉【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病】阴盛气结12、代脉【脉象】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病】脏气衰微13、促脉【脉象】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病】阳盛实热,邪实阻滞按诊目的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