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符号互动理论第一节:符号互动论第二节:拟剧论第三节:常人方法论第一节:符号互动论一:乔治.米德的理论二:赫伯特.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一、乔治.米德的理论(1)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理论综合(2)心灵、自我与社会米德及其著作:乔治.赫伯特.米德:美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与约翰.杜威一起被视为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创始人,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奠基者。在其去世后,由他学生整理出其讲稿和文稿,先后出版了《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19世纪的思想运动》(1936)和《行动哲学》(1938)理论背景:米德的社会理论深受当时美国各种理论思潮,特别是实用主义(pragmatism)和行为主义观点的影响。他们分别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约翰.华生。米德与“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可以说是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他们所倡导的实用主义观点非常重视对行动的研究,关注行动的实际效果,即侧重强调的是行动的直接效用、利益,而不管实现的手段如何。其主要观念就是:有用即为真理。米德的研究跟杜威有很大的关联性,特别是其关于意识和思维方式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米德后来提出了自己的心智(mind,又译心灵)概念。米德与“行为主义”
约翰.华生:米德密友,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把根据动物行为实验所获得的结论运用于解释人的行为,强调行为中的刺激反应。他把人类行为看做是环境刺激的结果,而人格是一切行为动作的总和,是各种行为习惯系统的产物。因此,华生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行为,而不是意识。
米德与“行为主义”
米德并不完全赞同华生的观点,特别是反对其极端行为主义。他认为华生对个体经验的说明过于相信感官的作用,对人们行为举止的观察没有关注到内在经验和意识本身。米德认为,社会心理学虽然研究个体行为,但是个体经验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属于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因此,米德所倡导的理论是一种“社会行为主义”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不同于社会心理学家主张“个体自我的发展,以及他的自我意识在他的经验范围内部的发展”,米德认为心灵和自我从本质上说都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经验的社会方面的产物或者现象。当然,他也承认,构成经验之基础的生理机制也很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个体的经验和行为构成了社会经验和社会行为的基础。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特别关注语言在群体沟通中的作用。他提出,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和富有意义的,而语言或符号为人们之间的互动和理解提供了重要基础,故他把语言看做是“社会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说:“我们必须从关于行为举止的姿态类型的观点出发来研究语言——语言存在于这种行为举止之中,但是它本身并不是这样一种明确的语言。而且,我们还必须理解语言的沟通功能怎样才能从这种先出现的行为举止中产生出来。”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米德的这一理论主张,实际上是在综合功利主义、达尔文主义、行为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学观点基础上提出的。正如乔纳森·特纳等所评价的“以上每一个基本思想都成了米德理论体系的一个部分,但是当他将这些思想进行综合之后,它们表现出了新的含义”。原因:语言的普遍性,人们总是处在与别人的互动或反应之中,以言语交流为基础的社会互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行动,构成了社会理论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因此,基于这一点,米德提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处于社会过程内部的个体的活动或者行为;只有根据个体作为其成员的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一个个体的行为才能得到理解,因为他的个体性活动都包含在更大的、超出他自己的范围之外的社会活动之中,而且后者还涉及这个群体的其他成员。”研究视角:米德强调社会心理学要有一种整体分析的视角,认为整体(社会)先于部分(个体)而存在,而不是部分先于整体而存在;同时,部分要通过整体来说明,而不是相反。正是在这一点上,米德的理论已超越了极端的行为主义观点,并体现出综合性的特征。心灵、自我与社会米德强调人类心智和自我的重要性,认为自我跟社会结构的产生与包含符号意义的社会互动密切相关,米德关于心智、自我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论述为后来的符号互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被看做是这一理论的创始者。心智的形成过程:例如婴儿是无意识的,后来逐渐可以运用姿态与符号来表达思想意愿,在这个过程中,“角色扮演”起到重要作用角色扮演:即在行动过程中,把自己放置到对方的地位上来扮演他人的角色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及语言进行沟通,使思维和心智得到发展。他说:“我们所谓的‘意义’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参与,另一个是可沟通性。他认为这是人类行动区别于其他动物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象征符号和意义:米德分析,自我概念的形成,强调了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他指出:“自我具有一种与生理有机体本身的特征不同的特征。自我是某种不断发展的东西;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在社会经验过程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也就是说,它在既定的个体那里是作为他与这种作为整体的过程,以及与这种过程所包含的其他个体的关系的结果而发展的。”在库利“镜中我”的基础上,米德对“自我”进行了进一步论述,他指出,通过互动,特别是角色扮演,人们具有自我形象,在互动中,成熟的个体具有了暂时的自我形象,后来这种自我形象逐步定型,进入到一个或多或少稳定地将自己确定为某一类客体的“自我观念”阶段。米德认为,健全的自我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与社会过程密切相关,“这个完整的自我的结构,是对这个完整的社会过程的某种反映”。自我发展与定型的阶段:“玩耍阶段”:自我形象的最初形成阶段“游戏阶段”:获得多重的自我形象,并且具有相协调的能力“一般化他人”:个体有能力推断社会中一般性的观念、价值、信仰与规范等米德的“主我”(I)与“客我”(me)主我:“从实质上说,一个人的具有自我意识,也就是他借助他与其他个体的社会关系而变成他的自我的一个对象。”他认为,为自我提供核心和最主要的结构的是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从实质上说是一种认知现象,而不是一种情绪现象。而且,自我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客我:指的是个体因他人的态度而做出的反应,“是一个人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主我”对通过采取其他人的态度的过程产生的自我做出反应。我们通过采取这些态度而引进了‘客我’,并且作为一个“主我”而对它做出反应”米德的社会观米德通过对个体有机体的分析而扩展到了社会有机体,但他的社会观不同于实在论的社会有机体观,米德把社会看成是由个体互动而不断构建的现象,它是在个体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既看到了人主动创造社会环境的一面,也看到了人受社会环境制约的一面。综述:米德以心智和自我概念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其社会心理学观点。其理论区别于行为主义或个体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一点,就是强调个体的行为过程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他对心智和符号的关注实际上也确立了符号互动论的基础。二:赫伯特.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赫伯特.布鲁默:为米德的嫡传弟子,对米德的社会互动理论做了系统阐述和发展,并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符号互动”这个术语他正是在全面接受和理解了米德学说的基础上,成功地系统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布鲁默的最主要代表作是《符号互动论:观点与方法》(1966)社会互动的意义:首先,互动构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我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的基础。其次,社会互动也是我们认识更大的社会系统和制度的基础方法论:第一,人类针对某些事物所采取的行动以事物对他们所具有的意义为基础;第二,这些事物的意义来自于或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第三,这些意义可以通过人们对所遇到的事物进行处理的解释过程得到运用和改变。对“意义”的理解:符号互动论者更多的是从微观行动和符号沟通的层面强调行动的意义,因而有别于其他学派。即“符号互动论把意义看做是社会产物,看做是人们在互动中通过对其活动的界定而形成的东西”符号性互动:布鲁默认为,人类的行动充满了解释和意义。而这种意义产生的基础是符号性互动,默在米德所区分的“姿态对话”和“有意义符号运用”的基础上,把互动形式区分为“非符号互动”和“符号互动”情境:符号互动论者还非常重视情境的作用,他这个概念又被称为“托马斯定理”,即“如果人们把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其结果会成为真实的”,在符号互动论者看来,社会或相对稳定的互动模式“只有通过人们定义情境的能力,而最为重要的是把自己看做情境中对象的能力,才成为可能。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人类具有思维和定义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布鲁默由此提出四个方法论问题:(1)人们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基于某些对象的意义而采取行动,这些对象构成了他们的世界。(2)人们之间的联系一定是以一种过程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彼此做出指示并对相互的指示做出解释。(3)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的社会行动,都是通过一个过程而建构的,在这一过程中行动者对他们所面对的情境做出观察、解释和评价。(4)各种行动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它们所构成的组织、机构、劳动分工及相互依赖网络都是动态变化的。综述:布鲁默的社会结构观不同于一些宏观结构学派,他主张社会结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第二节欧文.戈夫曼:拟剧论
第二节:
(1)拟剧分析
(2)互动仪式欧文.戈夫曼:加拿大人,师从布鲁默,其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6)、《隔离场所》(1961)、《污名》(1963)、《日常接触》(1963)等。戈夫曼的拟剧论观点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把社会场景比做舞台,把人们的互动看做是一种戏剧过程,系统分析了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如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展现自我形象,已达到给别人制造某种印象从而控制后果的目的。戈夫曼借用了戏剧学的一套概念,包括舞台、角色、观众、表演、前台、后台、道具等,来对互动过程加以分析。其“表演”指的是“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的并对那些观察者产生了某些影响的全部行为”。其中分“前台”表演和“后台”表演。前台是指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情境的场合。而“后台”则是表演者退场后做准备、休息、放松的场所。在这里有完全不同于前台的情形,“演员”可以忘掉自己的角色,可从事“私下的”或“隐蔽的”活动。印象管理:即人们努力控制自己,以给他人制造某种印象的情形。戈夫曼认为,人与人交往时都是在试图给对方制造一种印象。戈夫曼列出了三个方面的印象管理技巧或措施:表演者为补救其表演而运用的防卫性措施;观众和局外人为协助表演者以补救其表演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为使观众和局外人有可能出于表演者的利益考虑而运用保护性措施,表演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戈夫曼承认,即使采取了各种措施,但由于社会场景极其复杂,因此实际的社会表演丰富多样,甚至存在着很大的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但戈夫曼并没有从更大的社会层面展开讨论,而只是强调他比喻“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他说,正是人们共同的舞台演出问题、对举止呈现方式的关注、正当和不正当的羞愧感、对自己和观众的矛盾心理,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人类情境中的戏剧性要素。互动仪式欧文·戈夫曼主要从微观互动的角度研究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仪式问题。“互动仪式”(interactionritual)这一术语是由戈夫曼所提出的,用以指一种表达意义性的程序化活动。柯林斯把戈夫曼的互动仪式模型的内容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1)仪式发生在情境上共同在场的条件下。(2)身体的共同在场通过变为专注性互动,就转变成了全方位的际遇(encounter)。(3)保持社会团结有压力。(4)仪式尊重那些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即涂尔干所称的神圣物。(5)当仪式礼节被打破时,在场的人会感到道德上不安。在戈夫曼的互动仪式理论中,他还非常强调“互动秩序”问题。他一方面说明了互动自身有其内在动力和规则,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了互动与宏观结构的某种关联性。他认为在“互动实践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松散的耦合”综述:戈夫曼的理论更多的是关注微观的面对面互动的形式和机制等基本问题。其理论贡献也主要是在微观社会理论方面。正如乔纳森·特纳所评价的:“戈夫曼的著作在社会互动分析方面体现了真正开拓性的突破。”第三节常人方法论(1)理论基础(2)常人方法论的理论意涵(3)常人方法论的应用于发展“常人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又译“常人方法学”、“本土方法论”等)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加芬克尔在对法庭评审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因此被看做是这个理论学说的创始人。加芬克尔曾跟随阿尔弗雷德·舒茨学习,深受其现象社会学观点的影响。他1946年进入哈佛大学,师从帕森斯理论基础:加芬克尔的观点主要来自舒茨的现象社会学,而不是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加芬克尔提出,社会学家应通过“范式革命”抛弃传统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去关注对日常生活世界本身的研究。舒茨的现象社会学强调了日常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性。他提出用经验方法去考察“自然态度”和“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这类重要的社会实在的观点社会科学家不能停留在初级建构上从旁观者角度做研究,而应在行动者关于社会因果的建构基础上来建构,这就是所谓的次级建构或二度建构(secondorderconstruct)。具体来说,舒茨的观点在两个方面对常人方法论的影响最大:第一,舒茨提出,熟视无睹的生活世界曾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它却构成了人们的行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应关注日常生活世界,研究社会世界的意义结构。第二,人们总是在假设他们体验到同一世界的前提下行动的,行动与意义密切相关。常人方法论:加芬克尔指出:对作为日常生活之各种有组织的人为的、实践的、权宜的和不断发展的完成索引性表达和其他实践行动所具有的理性属性的研究。加芬克尔首先说明了人们日常实践活动的三个属性: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索引性和索引性表达(indexicalexpresions)。反思性(reflexivity)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加芬克尔指出,日常生活实践是一种可说明的实践行动,即“社会成员用于产生和管理有组织的日常生活事务各种情形的活动,跟成员使这些情形成为‘可说明的’程序相一致”。因此,可说明的实践和解释的“反思性”或“化身性”特征,构成了其理论关注的关键问题。索引性和索引性表达(
indexicalexpresions):与实践活动的可说明性密切相关的是行动的索引性,因此加芬克尔非常关注索引性表达的运用,并将其当做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他指出:“索引性表达和索引性行动显著的理性特征,是有组织的日常生活活动持续性的体现。”所谓索引性表达,是指用特殊和具体表现形式来指称特定的人、地点、实体、事件等对象。这种表达主要依赖于其情境,可看做是由语境限定的(contextbound)活动。反思性(refexivity):加芬克尔提出,社会成员的大部分互动都起着维持某种特定现实感的作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人们的行动具有反思性特,“(社会)成员知道、需要、依赖和利用这种反思性,旨在产生、实现、认可或证明其程序和发现的一切实践目的的合理正当性”。日常实践活动的规则:加芬克尔发现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受到某些“民间”规则或方法的支配,成员之间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关于外部世界或事物的常识性认知和背景假设,以此来指导他们的行动。加芬克尔特别强调了人们运用符号和语言的能力,认为互动中的个体所运用的解释自己行动的口头语言是现实感得以建立的最基本方法。“破坏性试验”(麻烦制造试验)试验1(女)我的车胎瘪了。(男)你车胎瘪了,什么意思?她听后显得非常惊讶,立即以敌视的方式说:“‘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胎瘪了就是胎瘪了,这就是我说的意思,没有什么别的。多么傻的一个问题!”加芬克尔认为:日常的互动需要有共同的背景假设和对相关事物的共同理解,若对某些话题没有共同的理解,那么互动将难以持续。试验2:丈夫:“今天,达纳不用我把他抱起来就成功地把一枚硬币放到停车计时器中”。(丈夫的实际意涵:今天下午,当我接我们4岁的儿子达纳从幼儿园回家,在一个停车场里停车的时候,他终于能够得着那么高的地方,成功地把一枚硬币放进了计时器,而他以前总是必须被人抱起来才够得着。)妻子:“你带他去唱片店了?”(妻子的实际意涵既然他把一枚硬币放进了停车计时器,这就是说,他在你停车的时候和你在一起,我知道,你或者在去接他的路上,或者在回来时会在唱片店门口停一下。你是在回来的路上停车,所以他和你在一起,还是你在去接他的路上在唱片店门口停了一下,而回来带着达纳又在别的地方停车了?)丈夫:不,我带他去修鞋店了。(丈夫实际意涵:不,我在去接他的路上在唱片店门口停车,而在带达纳回来的路上在修鞋店停了一下车。)妻子:为什么去那里?(妻子实际意涵:我知道你为什么可能在修鞋店停车的一个理由。实际上为什么这样做呢?)丈夫:我去买新鞋带了。(丈夫实际意涵:你可能记得,我前几天把我的一只棕色牛津式便鞋的鞋带弄断了,所以我停车去买了新鞋带。)妻子:你的平底鞋很需要钉上新的鞋后跟。(妻子实际意涵:我刚才以为你买的可能是别的东西,你本来可以把你那双需要钉后跟的黑平底鞋带去,你最好尽快请人修一下。)所以,加芬克尔非常重视对日常活动中口头语言表达的分析,他把互动过程看做是解释互动的过程,也就是彼此构建现实感的过程。其中,对背景假设的共同理解是日常实践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实际上,在实现社会秩序的过程中,社会中的成员必须拥有一些共同的方法,靠这些方法人们才能在互动中构建出充满意义的社会情境秩序。”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揭示日常生活实践的“秘密”,对日常社会秩序做出解释。“我始终关注的问题是,社会成员在实际参与、随时间变化的实践过程中,以及他们只有从内部才‘知晓’的社会中,如何形成稳定的、可说明的实践活动,即日常活动的社会结构。工作的常人方法论研究加芬克尔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将研究的重心转向了“工作研究”并以此作为其学派重要的研究纲领。他们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是1986年出版的《工作的俗民方法论研究》和2002年出版的《常人方法论纲领》等加芬克尔发现:一些专门的职业工作存在着值得研究的实践秩序和特征,或者说他试图研究职业和专业工作中一些被忽视或“丢失了的东西”。所谓“丢失了的东西”指的是一般的“工作社会学”所忽视的对工作内容的研究。他提出,那些研究各种实践活动的艺术和科学的社会学家们,通常只是分析比如音乐的‘社会性’方面,而没有讨论音乐家们如何努力在一起完成演奏常人方法论是通过考察音乐家如何在一起演奏音乐,或者律师如何进行司法辩论,以分析他们在合作性的生产和协作行动中的特定工作的胜任能力。林奇指出,加芬克尔他们从常人方法论角度对自然科学和数学“内容”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跟一些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的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那些从事“实验室研究”的建构主义学者,把实验室看做科学家“建构”或“制造”科学知识或科学事实的主要场所。他们通过对科学家实验室活动的观察及其获得的录音、录像、文本资料的分析,试图说明科学事实生产与科学事实的建构机制侧重考察知识生产活动本身,强调所研究的科学是“制造中的科学”或“行动中的科学”,因此,他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对科学研究工作做出更好的理解。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常人方法论发展出的第二个研究纲领,目前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纲领。在加芬克尔常人方法论的基础上,哈维·萨克斯和伊曼纽尔·谢格罗夫等发展出了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方法。虽然语言学家也关注到了对谈话的分析,但正是这些社会学家明确提出,会话是一种重要社会互动现象,因此把会话分析作为研究微观互动秩序与结构的一种独特方法会话分析,简单地说,是对作为互动形式的谈话做分析。或者说“会话分析是对被记录下的、自然发生的互动中谈话的研究”。会话分析的基本假定是谈话互动具有一定的秩序性或组织性,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说明不同语境下社会互动的特征及意义。后来的会话分析主要是沿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源于加芬克尔和萨克斯的描述性说明,这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关注特定语词的表述(formulation)方式和索引性或指代性表达(referringepressions);二是关注于互动的序列组织化,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话轮转换(turntaking)程序的分析。会话分析在分析“自然发生”的对话中的序列结构时,通过把明显含糊的引导性术语置于具体互动过程,置于实际活动的语境性坐标序列的方式来寻找阐明“索引性表达的理性性质”。加芬克尔把这一纲领称之为社会秩序产生的研究,以此可揭示人们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共识、一致性和秩序的获得。综述:由加芬克尔所开创的常人方法论研究关注对那些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实践的分析,强调日常互动中常识性知识和常识性推理的作用,认为正是这些基本生活规则维持和再生产了社会秩序。常人方法论是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9981:2024 EN Milk products - Enumeration of bifidobacteria - Colony-count technique
- 合伙做生意三大注意事项
- 2024年网络安全评估与修复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文学作品出版权交易
- 标准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协议(二零二四年度适用)
- 2024年度二手房屋购买协议中的房屋交付方式及时间安排2篇
- 2024年度分包工程设备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vi设计及制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新药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内燃机驱动挖掘机性能提升改造合同
- 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尽职调查清单简版
- GB/T 3520-2008石墨细度试验方法
- 整理版《木瓜恰恰恰》优质课件
- 水电站运行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辩论- 在辩论中学辩论》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蝴蝶豌豆花(注音)A4打印版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课件(2022年11月修订)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教学课件(共541张)
- 【教学课件】少年正是读书时示范课件
- 煤矿井下高压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标准(审查修改稿)
- Module 5 Unit 1教案 初中英语 外研版 八年级上册 (2022学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