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本科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经济法》本科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经济法》本科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经济法》本科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经济法》本科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2003《经济法》本科教学课件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具备应用经济法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要求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的地位及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等基本理论;掌握宏观经济调控法、市场秩序维护法、国有资产管理法、涉外经贸管制法等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培养合格的经济法专门人才。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第三章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

第二章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一编经济法学总论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一节经济法概念

一、经济法概念的形成

二、经济法概念的涵义和本质特征

1.经济法是调整以国家为一方主体同其他各方主体在各类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但并非所有的社会的经济关系都是由经济法来调整的。

3.经济法不是行政法。

“经济法”概念缘自德国,赫德曼,1916年《经济法字典》。我国于1979年后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对经济法概念的不同认识,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经济法学说。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第一,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有国家参与的、以国家为一方主体的经济关系。在这一经济关系中主体之间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是一种协商、自愿关系,而是一种管理关系,一种调整、控制关系,带有很明显的强制性或者说非自愿性。经济法的这一特征使之与以平等、协商、自愿为原则,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间经济关系的民商法相区别。

第二,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以国家为一方主体与其他各方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作为一方主体的不论是国家行政机关还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论是中央一级机关,还是地方一级机关,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代表国家在行使权力。经济法的这一主体特征以及它仅仅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内容特征使之与调整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的行政法相区别。在行政法中,各主体仅代表一级行政机关,而不是国家。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和种类1.国家在调整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国家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3.国家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在完成公共收入和支出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4.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国有资产的投资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5.国家作为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在实施二次分配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一、经济法的地位

(二)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世界范围和社会发展来看,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二是就某个国家而言,经济法在该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是否已经成为该国的一个独立部门法。

(三)经济法是一个独立而重要的法的部门(一)经济法的地位,即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的地位,它主要是指经济法能否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它的重要性及其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基础理论

部门经济法学

国家投资经营法学

宏观调控法学

竞争法学反垄断法学

反不正当竞争法

国家投资法学

国有企业法学

计划法学

财政政策法学

税收政策法学

金融政策法学…二、经济法的体系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章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的标准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的标准(一)客观依据。主要同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调整对象和功能相关。(二)主观因素。涉及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立法理念。(三)立法依据。受宪法原则的制约。(一)法律规定性;(二)稳定性;(三)定限性。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国家意志高于个人意志的原则经济法律关系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国家,在这一关系中,国家作为一方主体出现,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对社会经济进行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干预、调节或管理,从而要求其他各方主体必须作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的关系。二、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的原则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增长,克服市场失效和收入及消费上的分配不平等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而国家要达到上述目的,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不计“成本”。

三、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

经济法的注重公平原则与民法上体现的平等原则是不同的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章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

第一节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主体一、国家及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二、企业及特殊企业

三、个人及其他经济组织

(一)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二)企业的特殊形式: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社企业、集体企业、企业集团、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主体(一)国家综合性管理主体: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以及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二)某职能方面或行业部门管理主体:分为经常性或专门性的经济管理主体和非经常性的经济管理主体。基本被管理主体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客体

一、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客体的性质

二、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基本经济行为1.转移财产支配关系的行为2.完成具有特定经济性成果的工作的行为3.提供劳务的行为4.其他经济行为(二)国家经济调节管理行为

应该认为,既然客体是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而权利义务是主体自己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那么客体就应该是指一定行为。而不是指物。各部门法的法律关系客体,其基本属性应该是相同的,都是特定行为。民事关系客体如此,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也如此。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一)国家经济决策权(二)组织实施权(三)经济纠纷与违法犯罪调处权义务:(一)积极行使职权(二)不得滥用职权(三)接受管理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权利:如建议权,监督权,对非强制指令性措施是否执行的自由决定权等。义务:(一)遵守国家政策、法律的义务

(二)依法纳税义务

(三)服从国家各有关主管机关的监督管理的义务

二、国家经济基本被管理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四章宏观经济调控法概论

第六章银行法律制度

第五章财政法律制度

第二编宏观调控法税收法律制度(选修课)第七章价格法律制度

第八章农业法律制度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概念一、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角度,运用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依托市场,以间接调控为主,以计划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第四章宏观经济调控法概论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宏观经济法的概念:宏观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宏观经济法的法律特征:1.宏观经济发具有宏观性、总体性特征2.宏观经济法的主体一方必定是国家机器及其授权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包括经济职能部门或综合经济部门。3.宏观经济法中各主体经济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相对不对等性4.宏观经济法具有变动性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概念及法律特征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渊源和体系

一、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性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涉外经济法。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宏观经济调控基本法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统计法产业政策法税收法投资法审计法价格法国际收支平衡法财政法金融法经济审判法(一)宏观经济基本法(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法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体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法性质、地位和任务

一、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性质和地位

(一)性质:宏观调控法是以国家宏观调控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统率,以计划法为中心,以各项经济政策法为主体,以各种调节手段运用的法律为启动机制组成的有机体系。是经济法体系中三个基本法律构成之一,是经济法的一个部门法。(二)地位:宏观经济法在各国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现了取代反垄断法而上升为各国经济法的核心地位的趋势。我国在1994年后,逐步形成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相对于经济法体系中的其他经济法律,宏观经济法已逐步处于经济法中的核心地位。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规定为:“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结构优化是要求资源配置合理化。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五章财政法律制度第一节财政法概述

一、财政法及调整对象

(一)财政法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和确认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财政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财政法以财政关系作为自己的调整对象。具体包括:1.预算、决算关系;2.财政收支划分关系;3.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税收关系;4.财政监督关系;5.国家信用关系财政活动中的行政隶属关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及财政法的体系结构(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1950年实行的第一个财政管理体制就是“统收统支”的高度集权的体制。

1951年开始到1979年,先后出现过诸如:“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以收定支,五年不变”、“总额分成,一年一变”、“收支包干,财权下放”、“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增收分成”等财政管理体制。1979年以后,“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开始确立;到1994年,正式确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包括:1.财政管理体制法2.预算法3.税收法4.国债法5.转移支付法6.财政监督法。(二)财政法律体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财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现代各国都已放弃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控制,转而适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控制,因此财政手段的作用更加突出。与此相适应,把财政手段法律化的财政法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二)作用:1.保证国家管理和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2.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分配,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3.保持经济总量平衡;4.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六章银行法律制度第一节银行法律制度概述三、国外银行法的比较与借鉴一、银行及银行法

二、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一)我国银行的建立(二)我国银行体制的初步改革1979年-1992年(三)我国现代金融体制改革1993年——现在(四)我国现代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一)美国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二)日本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三)英国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二、中央银行的职责(一)货币发行的银行。(二)银行的银行。(三)政府的银行。

(一)中央银行在性质上属于调节宏观经济、监督管理金融业的特殊的国家机关。作为国家机关,中央银行与一般的政府机构相比,它带有金融企业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是指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中央银行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主要指中央银行与国会、政府和财政的关系。根据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国家金融行政监督管理机关,其地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具有自己的特色。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

(一)行长的设置(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总行内设职能机构(四)分支机构四、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是指它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利用各种法定手段对货币和信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这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商业银行法一、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法

(二)商业银行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商业银行法是规范商业银行组织及其行为的法律,主要对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及其设立条件、业务范围及业务规则、监督管理、接管和终止作出规定,立法上体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广义的商业银行法是指规定商业银行组织和行为,调整商业银行与客户、国家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商业银行是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的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商业银行设立管理制度(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原则1.核准主义原则。对一般公司的设立,多数国家采取准则主义的原则,而对于商业银行的设立,多采用标准主义。2.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适度竞争的原则。(二)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商业银行法》第12条的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五条件。(三)商业银行的设立程序我国商业银行的设立分为筹建申请、正式申请、审批、登记和公告五个阶段。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我国《商业银行法》第3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一)提供代理收付款项服务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二)提供保管箱服务;(十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四、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管理制度(一)商业银行的接管(二)商业银行的终止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四节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一、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意义(一)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二)政策性银行设立的意义: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是我国金融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它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解决我国国有专业银行政企不分,管理行政化的问题。第二,可以割断政策性银行贷款与基础货币之间的直接联系,更好确保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国家主要政策性银行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根据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而创立的。1994年,我国相继建立了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一)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为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性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而进行融资,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捷、健康的发展。(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性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其设立宗旨是为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三)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进出口办理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七章价格法律制度一、价格调控和价格法

价格通过价格机制(含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运行机制)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由于价格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家通过价格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价格保持平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价格法是调整价格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价格法,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价格法规和规章。

第一节价格法概述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

第一阶段(1979—1984)“调”“放”结合,以“调”为主,有限度地放开小商品的价格。第二阶段(1985—1986)“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积极推进价格机制的转换。第三阶段(1987—1991)在价格双轨制的基础上强化物价管理,并通过调价解决一些突出不合理的问题。第四阶段(1992—1993)以“放”为主,加快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第五阶段(1994—)在价格机制市场化条件下探索价格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价格法的地位和作用(一)价格法的地位

(二)价格法的功能:突出了国家价格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价格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国家支持和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竞争,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价格活动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功能的发挥。四、国外价格立法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经营者价格行为二、政府定价行为政府定价行为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其他有权制定价格的部门,根据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行为。经营者的定价行为,除依法应适用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外,其他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经营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市场需求制定,即实行市场调节价。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节我国价格法律制度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价格总水平调控我国价格可以分为微观价格与宏观价格,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个别商品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影响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而价格总水平的波动又必然反映在不同商品价格具体而复杂的变动上,因此国家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的重点放在宏观价格调控上,即主要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四、违反价格法的法律责任

我国《价格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从责任承担的主体看,既有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又有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价格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从法律责任的性质看,既有退还不当得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又有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责任,还有构成犯罪的,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从违法行为的阶段来看,既有定价阶段行使权利不当的法律责任,又有价格运行阶段进行不正当价格活动的法律责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八章农业法律制度

一、农业法概述狭义的农业范围仅等同于种植业,又称“小农业”。广义上的农业又被称为“大农业”。本章所使用的是“大农业”的概念,它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经济法,亦称农业法,是指调整农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组织、管理、协调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是调整农业经济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贯彻国家农业政策的重要保证,包括有关调整农业经济的法律、法令、条例、章程、规定、决定、办法等法律规范。

第一节农业法的概述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我国农业经济立法的特点

1.既依靠政策调整,又依靠法律调整。2.通过立法程序,及时把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

三、现有农业立法的不足1.农业立法滞后,与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2.农业法律薄弱,同农业大国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3.一些现行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这种经营方式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它把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通过承包的形式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土地和其他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充分发挥出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把公有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分散经营,农民有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为积极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它能使农民劳动的报酬同生产的最终成果直接挂上钩。

三、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是指集体统一经营,“分”是指家庭承包经营。

一、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首先必须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第二节农业生产责任制法律制度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健全农业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第一,农业立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原则第二,推动和保障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原则第三,注重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的原则一、健全农业经济法律体系的总体目标

应当是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逐步理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经济和行政关系,使农业的各项管理和经营活动走上法制轨道,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第四节农业经济的法律保护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农业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农业法》,它作为农业的小宪法,主要就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制度进行较为原则的规定;第二个层次是就农业和农村经济特定的经济关系或某个领域的问题进行规定的专门法律和法规;第三个层次是为实施专门法律和法规而制定的法规和部门规章;第四个层次是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四、“入世”与我国农业经济法制的完善(一)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尽快建立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二)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挑战,从根本上讲都与农业管理体制有关。应对农业加入世贸组织,必须加快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创造必要的体制条件。(三)研究、借鉴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世贸组织成员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和支持农业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农业法制。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九章市场秩序维护法的一般原理第十二章产品质量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三编市场秩序维护法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第十三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九章市场规制法的一般原理

三、市场规制法的调整方法

一、市场规制法的概念

二、市场规制法的理论基础

市场规制法,即通过法律手段对各种有害于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矫正的一些单行法规和具体法律规范。第一节市场规制法概述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市场规制法的体系

三、市场规制法的体系结构

一、市场规制法的制度发展二、市场规制法的立法现状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特征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原则(一)自愿竞争、平等竞争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二)公平竞争、诚实信用原则(三)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原则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英国是最早直接保护竞争的国家。

(二)德国1896年制定《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斗争法》,1909年修改生效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被法学界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三)美国没有公布专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而是以若干专项法规和判例调整各种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

三、各国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制度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条件(一)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后果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结果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一)商业混同行为和虚假标示行为;(二)商业贿赂行为;(三)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四)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五)压价销售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六)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七)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八)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九)串通招标投标的行为;(十)公用企业等滥用竞争优势的限制竞争行为。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和处理四、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一)监督检查部门(二)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第4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一)法律责任的形式(二)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一、垄断的概念、特征及危害性

(一)垄断的概念,各国法律和学者论述不一。经济学上的垄断是指大企业、企业集团或特殊主体控制、操纵、独占了某些种类的生产和销售市场的全部或大部分,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控制销售量,控制价格,以便得到高额利润。(二)垄断的主要特征为独占。垄断的另一特征为市场特定主体与其他事业者以契约、协议或其他方式合意,与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事业者共同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或限制数量、技术、产品、设备、交易对象、交易地区等,在一定的交易领域内实质上限制竞争。(三)垄断实质上是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垄断排除市场竞争和限制竞争,使市场缺乏活力,阻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垄断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违反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社会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第一节反垄断法概述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反垄断法及法律特征反垄断法是调整规范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控制市场主体之间合并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首先,反垄断法要规范垄断行为。其次,反垄断法主要特征是规范限制竞争行为。再次,反垄断法是控制市场主体之间合并,禁止非法垄断组织关系的法律规范。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国外的反垄断立法17世纪初,英国的判例法已涉及反垄断的问题,逐步形成了普通法中的“限制贸易应受谴责”的原则。现代意义上的反垄断法始于19世纪末,以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法》为标志。四、我国的反垄断立法

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了反垄断问题。1993年9月2日,我国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反垄断法律制度

一、经济性垄断的构成条件及表现形式(一)非法经济性垄断的主体须具有市场的支配地位。其表现形式有:市场独占与准独占,市场占绝对优势,寡头分占等。(二)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力和与其他经济组织合谋限制竞争的行为。其表现形式有:阻碍行为;滥用价格和条件与歧视行为;掠夺行为;维持垄断地位行为;服务业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寡头共谋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限制生产、销售或技术发展行为等。(三)该行为造成了损害竞争的后果。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行政性垄断的构成条件及表现形式(一)构成要件:行政性垄断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形成的;行政性垄断是各级政府及其经济管理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进行的;行政性垄断带有强制性。(二)表现形式:横向行政性垄断、纵向行政性垄断、强行进行行政性横向联合、行政性限定购买和限制经营活动、行政性歧视待遇等许多表现形式。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反垄断的适用除外和域外效力适用除外:国家法律规定的涉及国计民生的特殊的行业、法律规定特殊的行为、国家的垄断行为等域外效力:(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的企业在上述领域之外从事违反中国反垄断法的行为是否有管辖权;(2)管辖权的确定原则和该原则的国际公认或有成功先例的法理。

四、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市场经营主体由于违反反垄断法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受到法律的制裁。各国对非法垄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赔偿和刑事处罚等。。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二章产品质量管理法律制度

一、产品责任法概述

产品责任法是调整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以及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93年9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一节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产品及产品责任人

(一)“产品”在产品质量法中是一个关键的术语,关于“产品”的定义,各国有不同规定。相比较而言,我国《产品质量法》所界定的“产品”范围较窄。《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范围包括: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而未经加工的天然形成的产品,如原矿、原煤、石油、天然气等,和初级农产品,如农、林、牧、渔等产品,以及建设工程等不动产则不适用该法规定。另外,根据《产品质量法》第73条的规定,军工产品也不适用该法规定。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产品责任与严格责任制度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包括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承担产品的合同责任和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对生产者的归责原则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责任原则。(二)产品责任人产品责任人是产品责任的承担者,其范围并不局限于产品生产者和产品销售者。从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上看一般都是从广义上理解和界定产品责任人范围的。我国《产品质量法》第1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它实际表明,我国产品责任人包括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其中,制造者包括零部件制造者和成品制造者。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产品质量管理法律制度一、产品质量管理法概述

二、产品标准化制度

产品标准可分为:统一标准与约定标准。《产品质量法》第十三条规定:“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产品质量法》规定:“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全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领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三、产品计量制度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四、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国务院1991年颁布了《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企业可以自愿提出申请认证。五、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六、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如果笼统地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势必限制市场的自由进入,然而,对少量的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发放生产许可证仍有必要。(二)产品质量行政责任(三)产品质量刑事责任(一)损害赔偿责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三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体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理论基础(一)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身份被固定下来,不能替换,而消费者往往处于劣势。(二)随着近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而生产者为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假冒、垄断等手段,更对消费者不利。狭义的消费者保护法仅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义的消费者保护法是指由国家制定、颁布的具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功能的各种法律法规。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一种是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单行法规;如美国。一种是除了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单行法规外,还颁布实施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法。如英国、日本。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一、消费者基本权利法律制度

二、经营者基本义务法律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所应承担的九项义务即:(一)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二)商品、服务安全保证义务;(三)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四)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五)出具购货凭证、服务单据的义务;(六)商品、服务品质的保证义务;(七)售后服务义务;(八)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九)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的义务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我国消费者应当享有的九项基本权利即:安全权、知悉真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结社权、获得知识权、受尊重权和监督权。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消费者权益的政府保护法律制度

(一)立法保护(二)行政保护(三)司法保护

四、消费者权益社会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其中消费者组织的监督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尤其引人注目,成效也特别明显。

此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社会力量。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四章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一、证券监管概述

(一)证券是表明各类财产的所有权或债权的证书或凭证的统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证券有三类:货物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狭义的证券仅是指资本证券。我国《证券法》所指的证券只限于资本证券,从目前证券市场交易的证券来看,主要有股票、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基金券等。(二)证券监管分为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第一节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概述(一)证券法是调整证券管理关系和证券发行交易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证券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二)证券法的基本原则1.公开、公平与公正原则。2.诚信原则。3.市场调节原则。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证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一、证券发行概述

二、证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一)狭义的证券发行指发行人作成证券并交付给相对人的单独法律行为。相对于证券募集而言。广义的证券发行包括了狭义的证券发行和证券募集概念。我国证券法采用的是广义的概念。(一)股票的发行股票发行的方式:1.按发行是否通过中介机构来分,可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两种。2.按发行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两种。3.按照发行时间不同可分为首次发行和再次发行,也称首发和新股发行。股票发行的审核:对股票发行审核有两种体制,一为注册制,一为核准制。股票发行的条件:1.首次发行2.再次发行发行过程的监管: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公司债券的发行按照我国《公司法》第159条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兼具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特征的一种证券,在发行时,它是一种债券,但在规定期限内,持有人有权利申请将其转换为公司股票。是否转换,选择权在持有人。在我国,只有上市公司和国有重点企业可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四)证券投资基金单位的发行基金单位是指基金发起人向不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表示持有人对基金享有资产所有权、收益分配权和其他相关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凭证。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型基金两种。基金单位的发行分为首次发行和扩募发行。基金单位发行的程序与股票发行程序基本相同。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一、证券交易概述(一)证券交易是指证券买卖行为。依据不同标准,证券交易可分为以下几类:1.依交易的场所不同可分为场内交易和柜台交易,亦称上市交易和上柜交易;2.根据证券交易与清算关系可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3.依证券交易对象可分为期权交易和非期权交易。

(二)在我国,证券交易都是现货交易,而且禁止采取信用交易的方式。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证券交易市场制度证券交易市场是指证券交易的场所,也称证券二级市场,它分为两种:1.证券集中交易市场2.证券非集中交易市场(二)证券上市制度证券上市是指发行人已发行的有价证券经批准,在证券市场进行自由公开买卖。

(三)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是指证券发行人按照法律规定将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向主管机构报告,并向社会公开的活动。信息披露制度是有关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间、方式、程序以及相应法律责任等法律规定的总称。

二、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四节证券监管法律责任制度一、一般证券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二、证券欺诈行为(一)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利用未公开的重大信息从事证券买卖的行为。(二)操纵市场行为操纵市场是指当事人合谋或单独对证券市场施加不当影响,以抬高和压低某种证券的价格,从中牟取暴利或转嫁损失的行为。(一)发行人违反证券发行与交易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证券经营机构违反证券发行与交易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证券服务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虚假陈述、散布和传播虚假信息1.国家工作人员、新闻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或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交易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2.证券发行人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弄虚作假,披露信息中存在虚假、误导或重大遗漏,欺骗投资者。(四)欺诈客户的行为欺诈客户的行为是指证券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证券交易中对委托的客户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从中谋取不当利益而使客户遭受损失的行为。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五章国有资产经营法

第十六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第四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法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五章国有资产经营法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二、国有企业的经营制度

第一节国有企业法

三、国有企业改革及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是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该资本或由该资本形成的股份归国家所有的企业。同一式、代表式、代理式、租赁式、合股式(公司制)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国有独资企业法三、国有独资企业的经营方式一、国有独资企业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二、国有独资企业的经营权

四、国有独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五、国有独资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国有公司法

三、国有公司财产权制度一、国有公司的性质二、国有公司的设立与组建

性质: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四、国有公司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四节企业集团法三、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及分类地位一、企业集团法概述

二、企业集团的组建组建条件:(一)具有一个实力较大的核心企业集团母公司(二)有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三)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与其他成员企业之间,应通过资产和生产经营的纽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各自具有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指通过股权控制或合同的安排,以集团母公司为核心,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的企业联合体。组建企业集团,一般应经过申请、审批、登记三步程序。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六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的内容和立法概况国有资产管理法是调整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国家对国有资产占有者在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处分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已颁布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有: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和国有资产统计的管理、清产核资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以及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等。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国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根据国有资产的性质和范围可分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其他国有资产。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法概述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确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家授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企业内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等。(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人民代表大会层次上分开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在国务院层次分开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在财政部层次上分开第四种观点认为:应该在行业管理部门层次上分开,现行管理体制是在财政部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局。从实践上看,其职责范围有局限性,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国家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国家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是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授权下,以所有者代表的身份,负责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的机构。包括国家投资性公司、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组建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隔离带”——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是构成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三)企业内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成立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控股公司和国有资产占一定比例的参股公司。在公司内,国有独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可以通过董事会、经理组织等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在参股公司,可以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派出股东代表,参加股东会、董事会等组织,行使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权,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一、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制度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制度

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不包括债权。产权界定是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产权界定应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界定产权。即从资产的来源入手,是哪一类产权主体投资的财产,该主体就拥有财产权,其他主体不得侵犯。

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以及企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行为。产权登记的目的是解决企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产权归属不清、定性不准、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对加强企业和单位的产权管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四、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国有资产的评估管理是指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在转移或处置其占有的国有资产产权过程中,由经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认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对该资产产权进行价值评定的法律行为。国有资产评估应当遵循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评定和估算。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国有企业财产管理制度三、国有企业监事会一、国有企业财产管理体制和监管原则

二、国有企业财产监管机构及其职责四、国有企业财产监管的法律责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七章涉外经济管制法概述第十九章涉外投资管理法

第十八章对外贸易管理法

第五编涉外经济管制法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七章涉外经济管制法概述

一、涉外经济管制法的概念和性质二、涉外经济管制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第一节涉外经济管制法的性质和地位涉外经济管制法是经济法性质的法律规范,同时又是经济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当代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和国际化、全球化,使涉外经济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广义的涉外经济管制法,被理解为涉外经济方面的法,包括调整各种涉外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狭义的涉外经济管制法,是指属于经济法体系中的涉外部分。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涉外经济管制法的体系和原则一、涉外经济管制法的体系

二、涉外经济管制法的原则

(一)平等互利原则(二)独立自主原则(三)对等待遇原则(四)参照国际惯例和遵守国际条约原则按照国民经济各职能方面和行业部门分,包括计划、财政、税收等等;按照国民经济及国家调节管理措施的宏观性或微观性分,包括国家对涉外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宏观调节立法等;按照经济成分,可分为对国有经济与对非国有经济的涉外活动的调节管理,以及关于它们的立法。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十八章对外贸易管理法

一、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法

二、外贸企业管理制度目前,世界各国对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的取得采取登记制和审批制两种制度。我国《对外贸易法》采取比较严格的审批制度,这是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初级阶段相适应的。

(一)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货物进出口是传统的对外贸易。技术进出口指的是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国际服务贸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贸易领域,涉及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电信、咨询服务、工程承包等许多行业和部门。(二)对外贸易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外贸易活动的管理、监督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一节对外贸易管理法概述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

(一)许可证是由国家许可对外贸易经营者进口或者出口某种货物和技术的证明文件。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的确定和调整;二是对进出口许可证的审批、签发以及使用管理。(二)配额是国家实施进出口数量限制的一种措施,也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数量限制措施。配额管理分为:进口配额管理和出口配额管理。四、国家对外贸易促进措施

对外贸易法规定:国家根据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服务的金融机构,设立对外贸易发展基金、风险基金;采取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及其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货物、技术进出口管理与服务贸易管理一、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管理(二)我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中所指的技术是:专利权或者其他工业产权;以图纸技术资料、技术规范等形式提供的工艺流程、配方、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有技术、技术服务。(三)我国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管理分为三类:自由进出口、限制进出口和禁止进出口。(一)我国对外贸易法所称的货物进出口是指我国境内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与境外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组织及个人以贸易的方式,从境外进口某种货物或从境内出口某种货物的行为。技术进出口是我国境内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通过贸易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途径,从境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取得技术或向其提供技术的行为。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服务贸易管理(一)国际服务贸易一词源于关贸总协定70年代的谈判决议,在概念上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议》第1条规定,服务贸易有四个方面的标准:1.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2.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