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OCT的临床诊断与应用_第1页
眼科OCT的临床诊断与应用_第2页
眼科OCT的临床诊断与应用_第3页
眼科OCT的临床诊断与应用_第4页
眼科OCT的临床诊断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科OCT

的临床诊断与应用

珠海市蓝海之略医院眼科中心

陈善凤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是医学中用于测量活体组织结构的技术,它相当于病理组织学中进行一次组织切片的光学显微镜检查;但是,它不是通过手术取得标本进行检查,而是在人体上直接进行相关检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眼底病变检查设备。OCT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性无创光学影像诊断技术,是利用眼内不同组织对光(用830nm近红外光)的反射性的不同,通过低相干性光干涉测量仪比较反射光波和参照光波来测定反射光波的延迟时间和反射强度,分析出不同组织的结构及其距离,经计算机处理成像,并以伪彩形式显示组织的断面结构。轴向分辨率可达10μm。它对黄斑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但OCT的分辨率是靠组织结构的反光性质不同对组织进行区分,视网膜断层中真正较易明确区分的有神经上皮光带、色素上皮光带和脉络膜光带,神经上皮层间的结构尚难明确分辨。2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眼用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二维成像技术,其工作原理和B超十分相似,都是通过测量回波的延迟时间,只不过一个用的是光波另一个是声波。它们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都能被吸收,而失去对深部组织的探测,只是光波比声波更为明显。眼球从角膜到眼底为OCT检查提供了一条直接的、特别适于应用的光学通道,中间用不着再通过转接站即可将光送到被检查位置。4眼科OCT成像的工作原理眼用OCT检查系统的基本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1.Michelson型干涉仪

2.辅助装置,包括光信号接受器、外差振荡器、模数(AD)/数模(DA)转换器、眼底摄像机和计算机。眼用OCT检查系统的基本构成使用仪器类似于眼底照相机图像的组织分辨率为10-20微米图像显示为伪彩色梯度红-白色–高反射率(RPE和RNFL,病变结构包括致密的色素、瘢痕组织、新生血管和硬性渗出)蓝-绿色–低反射率(节细胞,光感受器和脉络膜,病变结构包括水各区域)黑色–非常低的反射率(玻璃体)6

OCT图像显示这里的颜色和厚度对应:

白色:>470um

红色:350-470um

橙色:320-350um

黄色:270-320um

绿色:210-270um

蓝色:150-210um

优势:高分辨率非接触性无创伤性无损伤性良好的重复性操作简便检查省时检查费用低7

OCT优点与局限性局限性:显示深度有限非透光物质可产生影响非功能性检查高速,比时域OCT快50倍高分辨率,比时域OCT提高一倍多独有的三维成像技术三维临床分析模块及标准数据库SD-OCT的工作波段为800nm。8

3DOCT的性能特点拥有更长的工作波段(1000-1300nm)组织对此有更小的散射,因此增加成像深度。更快:扫描速度达到100000次/秒,是目前扫描速度最快的OCT,也是以往SD-OCT的扫描速度的2倍。更快的扫描速度,在同样位置,重复次数较多,信噪比高,图像更加清晰。更深:探测波长为1050nm,长波长具有更深的穿透能力,可以深入探测到更外层的眼底结构。可以越过RPE,直达脉络膜、和巩膜,全方位显示眼底及病变的情况。更清晰:由于更快的扫描速度,更深的探测深度,应用12mm的扫描线,在同一位置扫描128次,最大程度提高图像的信噪比,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扫频SS-OCT的特点高速:达到85000A-csan/s高分辨率主动眼球追踪技术可以提供清晰、不同深度和层次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血管系统,能够无创显示各种累及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病理。10OCT-A特点能够以最简单的形式对眼底进行成像,光束射到将要被成像的组织上,光束被显微结构反射到检测器上,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时间延迟,测量组织的内部结构。enfaceOCT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关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多维、广角成像,提供高质量的眼底图像,并可快速获得,不需散瞳,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极轻。enfaceOCT的特点DRI-OCT是在既往几代OC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OCT成像系统,它集合了扫频OCT、长波长OCT、AngioOCT、En-faceOCT四种功能;并且可以将眼底彩照,断层图像、En-face图像和Angio图像四种影像集于一身,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维度来观察病变。

DRI-OCT的特点根据眼底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特征,OCT成像的扫描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线扫描和环形扫描,另外还有区域扫描(3D扫描)。对于不同型号的产品都有自己作为记录条件的约定,规定扫描的不同参数(如扫描数、扫描方向、扫描角、扫描长度等)和扫描的图形。OCT成像的扫描方式,使用者可根据检查的需要,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选择成像的扫描方式。13

OCT成像的扫描方式14最佳的扫描&最佳的分析黄斑分析(双眼)RNFL分析(双眼)视盘断层分析(单眼)获取6条放射4mm断层扫描获取3条半径1.73mm环形扫描获取6条放射6mm扫描线与眼底图进行精确图象配准准确知道检查位置可以对相同位置进行反复测量图象可以进行校正15利用眼底彩照对OCT检查精确定位以灰阶表示的OCT图:灰阶图具有十分良好的可视性,分层更清晰,黑的和白的分别代表来自最弱的和最强的反向的光信号。其最大缺点是能反映光强度变化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能完全反映OCT检测的全部动态范围。以伪色表示的OCT图

1.反射更清楚。红色和白色代表反射最强的组织,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巩膜、角膜斑翳、纤维增生瘢痕等)、神经纤维层、色素上皮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等。

2.黑色代表反射最弱的组织,如玻璃体、深层脉络膜、光感受器等;相当于入射光强度的-95dB,这是能被测到最弱的光强度。

3.黄、绿、蓝色依次代表比上述组织的反射较弱的组织:黄色代表来自内、外丛状层,绿色代表内、外颗粒层,蓝色代表最弱的反射量,它来自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从强到弱:白-红-黄-绿-蓝-黑16

眼底OCT图的显示方法在临床上所说的眼底,包括视盘、视网膜、睫状体与脉络膜。视神经乳头颞侧及视网膜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区域称为眼底的后极部,由此往前,依次称为赤道部、周边部。视乳头颞侧缘外3.5mm、水平中线下0.3mm的区域是椭圆形的黄斑区。正常眼底结构的OCT图像18正常视盘、视网膜的OCT图像19

正常视盘的OCT图像脉络膜血管颞侧视神经纤维层INFL外界膜ELM光感受器内节段(肌样体区)内/外节段交接处(椭园体区)光感受器外节段RPE与外节犬牙交错(嵌合体带)RPE层(RPE/Bruch膜复合体)神经纤维层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内丛状层IPL内颗粒层INL外丛状层OPL外颗粒层ONL外层视网膜内层视网膜清晰视网膜断层结构内界膜ILM在OCT断层图片上,外界膜,肌样体带,椭圆体带,光感受器外节这四层结构代表了光感受器细胞的完整性,并且这四层结构的完整性于病人的视力水平高度相关。

最新国际OCT分层命名共识

高质量的OCT

图片是临床判断的基础眼球运动屈光间质浑浊病人难以配合其它

仪器本身问题

操作不熟练

屈光调节是否忘记?影响OCT图像质量的因素OCT图像拍摄技巧一、图像暗,视网膜内层反射无法识别后期增强亮度,稍降低对比度,便可显示较清晰的OCT图像。二,原图:可见两侧高反射亮带,玻璃体后脱离反色图:可见玻璃体后脱离三、伪彩图:视网膜浆液性神经感觉层脱离,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OCT影像各层间层次感欠清原图及反色图:可见视网膜浆液性神经感觉层脱离,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31如何阅读OCT报告1.定性分析:图像形态、图像反射信号正常结构出现与否(位置、反射性)正常结构中有无异常出现(位置、反射性)2.定量分析3.综合分析4.报告OCT图像学习(1)这是OCTB–Scan判别右眼?左眼?是水平还是垂直?B-Scan图像32OCT图像学习(1)回答:左眼、水平方向关注神经纤维层fovea为中心的乳头方向存在RNFL(横向扫描的情况)纵向扫描左右都有RNFL神经纤维层的走向B-scan图像33OCT图像学习(2)中心凹拍摄的图像是哪个?①②③眼底中央凹无法确定B-scan图像34OCT杂学(2)回答:②②正常眼的中心窩图像观察与明确外颗粒层(黑色部分)最大的地方。B-scan图像35形态学形态学改变

-整个视网膜变形-视网膜形态改变-视网膜内层的结构变化-视网膜外层的形态改变结构异常

-视网膜前-视网膜外-视网膜内-视网膜下36定性分析反射强度高反射

-浅层的-视网膜内的-深层的低反射

-浅层的-视网膜内层的-深层的阴影---屏障效应

-前部的-浅层的

-深层的37定性分析测量视网膜的厚度(所有扫描模式均可测出)测量神经纤维层的厚度(视盘环形扫描及视盘区域扫描的圆周分析均可以测出)测量GCC(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生成视网膜厚度地形图(黄斑六线扫描及区域扫描均可测出)测量视盘的多种参数(视盘六线扫描可测出)前后对比功能38定量分析光反射率视网膜厚度视网膜组织层间分离黄斑区中心凹形态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神经纤维层39OCT图的分析内容视网膜各层不同的反射率是构成可视OCT图像的基础。1.反射率增加:视网膜的炎性浸润、疤痕、硬性渗出和出血都可使反射率增加。2.反射率减弱:可由散光、角膜浑浊、白内障、玻璃体浑浊、人工晶体植入位置不正或由OCT仪器记录时位置不正所致。图像中局部反射率减弱可能是由高反射率组织遮蔽深层组织,如出血、硬性渗出物或脱离的色素上皮。局部反射降低,有时可因瞳孔过小影响扫描光束正常进入。这种情况,引起各层组织的反射率都按比率降低。40光反射率视网膜浅层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内层纤维化棉絮斑视网膜内层炎性渗出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生成视网膜深层脂褐质堆积

RPE增生

RPE萎缩导致脉络膜的信号增强典型性或隐匿性新生血管41反射强度—高反射信号低反射信号可能由低反射组织产生,如RPE萎缩或色素减少。积液则主要见于囊样水肿及视网膜或RPE的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低反射区域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广泛的。它们在3-D研究和剖切面分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视网膜内层的低反射:水肿,CME,囊肿,微囊肿,先兆黄斑裂孔。

视网膜下的低反射:神经上皮的浆液性脱离,与RPE层形成一个锐角。

RPE层下方的低反射:RPE的浆液性脱离导致其与Bruch’s膜分离。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液体堆积在视网膜下间隙,与其下层结构形成一个钝角。42

反射强度—低反射信号嚢肿、微囊肿、嚢腔•视网膜内水肿•神经上皮渗出性脱离•黄斑嚢样水肿•RPE脱离43反射强度—光学暗区高反光组织会对在其下方结构投下阴影。视网膜血管或视网膜内层的一些高反射组织使得高敏感度的频域OCT在其后产生一个阴影区域。血管的阴影遮盖椭圆体带、外界膜层等结构,产生光感受器损伤的假象。44

反射强度—阴影区1.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内液体的积聚引起组织水肿,它不仅增加了视网膜厚度,而且还增加了组织的散射特性。对黄斑区中心凹厚度的测定可明确视功能障碍的位置。视网膜厚度增加可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术后囊样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囊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前膜形成、视网膜出血等。45视网膜厚度2.视网膜变薄局部或广泛的视网膜变薄,见于局部或弥漫性视网膜萎缩、外伤、疤痕形成、遗传性黄斑变性。视网膜厚度眼底镜和B超检查法无法区别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脱离,然而在OCT图中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明白无误地作出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脱离。47

视网膜组织层间分离浆液性脱离

视网膜组织层间分离出血性脱离:神经上皮层伴RPE出血性脱离(PCV)RPE出血性脱离(AMD)

视网膜组织层间分离黄斑区中心凹形态改变经常提示是一种病态,因此可检查中心凹的形态作为一个指标。1.中心凹轮廓变平或消失:见于黄斑水肿、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脱离、中心凹色素上皮层脱离、玻璃体黄斑牵引和即将形成的黄斑裂孔。2.中心凹加深:发生在中心凹的疤痕、纤维化,黄斑板层或全层裂孔。50

黄斑区中心凹形态改变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全层裂孔玻璃体后脱离黄斑板层裂孔黄斑区中心凹形态改变在OCT图中“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反射带”的断裂、破碎、增厚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重要依据。52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正常的玻璃体后界膜的反射率很低,但不是均匀一致的,在OCT图中无法与视网膜的前界膜相区分,只有在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时才能看到玻璃体的后界膜。53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图A正常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图B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前膜是一层紧紧与视网膜表面粘连的纤维膜,出现的初期不易发现它,只有当它增厚、光反射率增加、薄膜收缩、边缘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分离、特别在薄膜收缩引起的特征性改变,例如假性黄斑裂孔、视网膜牵拉性脱离,这时在OCT图中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就表现出受到严重的干扰。54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1.局灶性增厚/变薄

表示视网膜局部组织的水肿/萎缩。55神经纤维层2.象限性变薄表示由青光眼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56神经纤维层3.弥散性增厚/变薄弥散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葡萄膜炎等;弥散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见于退行性视网膜病变和各种病因的视神经萎缩。57神经纤维层视神经萎缩神经纤维层变薄神经纤维层变薄青光眼葡萄膜大脑炎神经纤维层变厚-水肿

眼底常见的疾病

(病生分类)硬性渗出棉绒斑细胞性水肿细胞外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出血色素改变脉络膜新生血管RPE增生深层出血浅层出血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血循环障碍与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病变神经组织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基本病变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出血视网膜玻璃疣眼底渗出斑眼底色素异常视网膜前膜视网膜下膜视网膜新生血管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征眼底基本病变的OCT表现视网膜细胞外水肿: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内炎症、白内障术后等疾病。63视网膜水肿A图左眼眼底照相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颞上方视网膜广泛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硬性渗出。B图黄斑区OCT图像经黄斑区水平扫描,神经上皮层增厚、光反射降低,外丛状层形成低反射小囊腔,水肿部位有较多点状高反射灶。视网膜细胞性水肿: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64视网膜水肿图B左眼FFA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时明显延迟(0:27分),血柱变细;图C及D是经黄斑区中心凹(a)及中心凹上方(b)的水平扫描:显示视网膜内层增厚,在视网膜内层相当于内核层和外丛层可见不连续的光反射带,遮蔽下方的组织结构,使视网膜外层和色素上皮层成为低光反射区;在黄斑区由于特殊的组织学和供血关系而看到视网膜的外层的光反射和色素上皮层与毛细血管复合结构的光反射。黄斑囊样水肿65视网膜水肿图A左眼眼底的彩照,黄斑区显示囊样水肿的外观;图B左眼FFA显示网膜黄斑区晚期持续存在的荧光;图C是经黄斑区中心凹的水平扫描图像显示视网膜全层增厚(373μm),黄斑区中心凹轮廓消失,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呈现在多个不同层次间形成、大小不等的低反射腔隙。视网膜前出血:这是一种视网膜浅层出血。OCT图像示视网膜似隆起,网膜前可见致密的高反射信号,其后视网膜所有组织反射信号消失,难以辨别出血位于内界膜下或玻璃体后界膜后。66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浅层出血:常呈现火焰状或羽毛状的外观。这种出血常常发生在视盘周围和后极部的视网膜。OCT检查在出血处表现为局部的神经纤维层增厚隆起,反射增强,应特别指出它对深部的组织具有遮蔽的现象。67视网膜出血图A是1例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的眼底照片,在照片中可看到颞上分支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浅层出血和黄斑区上方硬性渗出;在FFA观察的全程中,在出血灶区均为荧光遮蔽。图C是经出血灶扫描的OCT图,它表现为出血灶的神经纤维层局部增厚隆起,光反射增强并对深部的视网膜外层和色素上皮层有不同程度的遮蔽现象。视网膜深层出血:可再分为⑴色素上皮前出血;⑵脉络膜或色素上皮下出血。68视网膜出血图A是左眼眼底的照相,它显示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全视网膜都存在散在的圆点状出血;图B是经黄斑区有出血区的记录的OCT图像。从图中可看到黄斑区的视网膜增厚,在视网膜的外颗粒层和外丛状层可看到细小的光反射区和在色素上皮相应的遮蔽区。视网膜深层出血69视网膜出血图A是1例高度近视眼的照片豹纹状眼底,视盘旁鼻侧弧形斑,血管较细,黄斑区色素上皮退化,脉络膜血管绽露;黄斑区鼻上方见大片深层出血。图B是经黄斑区上方水平扫描的OCT图像,图像显示视网膜全层增厚,在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间可见一很明显的、间断的光反射减弱和消失区;在黄斑区下方见一拱形的含有色素上皮的神经上皮层,它使黄斑区中心凹增厚轮廓消失,在分离的色素上皮前和色素上皮下可清楚看到无光反射区,这就是色素上皮前出血和色素上皮下出血。视网膜深层出血-色素上皮前出血视网膜玻璃疣是一种退行性改变。70视网膜玻璃疣图A左眼底彩照见黄斑区视网膜内有一黄白色圆形病损;图BFFA在第6:45分钟该病损显示一高荧光灶;图C黄斑区OCT在水平线扫描可见Bruch膜和色素上皮层向上隆起,反射增强,遮蔽脉络膜反射信号。软性渗出斑(棉絮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渗出,它的出现意味着病变的急性性质,如在恶性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眼底上都可看到。OCT上显示高反射结构与RNFL层联系紧密,并经常与浅层的RNFL混淆。它们是神经纤维组织的一种缺血性病变,分布在缺血区周围。71眼底渗出斑图A是左眼眼底照相,在颞上血管弓区可看到一片浅层出血和较多的软性渗出斑;图B是经软性渗出斑的水平向扫描的OCT图像,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层增厚、隆起,在神经纤维层中光反射增强,遮蔽了下方的色素上皮的光反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间的低反射区为视网膜的浅脱离。硬性渗出斑:多见于病程晚期或慢性阶段。OCT可见它们主要位于丛状层,尤其是外丛状层,跻身于水肿形成的囊腔内,被Müller纤维所分隔开。72

眼底渗出斑图A是视网膜颞下静脉分支阻塞的眼底图,在黄斑区的鼻下方可看到一片呈三角形的出血区,在出血区的颞侧及其上方可见较多的硬性渗出灶;图B是从“1”处水平扫描的OCT图,在视网膜外丛状层内见点状反射增强灶(硬性渗出),并遮盖其深面的光反射信号;图C是从“2”处水平扫描的OCT图,与图B相似在外丛状层内同样可看到点状反射增强灶(硬性渗出),并遮盖其深面的光反射信号。位于黄斑区颞下方,有2PD大小,颜色比周围视网膜深,呈黑褐色,边界不清,位于视网膜血管下,表面不隆起(图A,a1,a2)。OCT特点在色素增生处的视网膜厚度正常,分层清楚,RPE/CCLGG光反射带连续,但在色素增生处增强、增宽,并完全遮盖了下方的脉络膜的组织结构,见图a3箭头所指处。73眼底色素异常色素上皮肥厚视网膜色素痣位于视网膜颞上周边部,有5个视盘大小的色素斑,在无赤光和普通彩照下见色素斑边界清楚,外形似一枚小型的军功章,具有鲜明的立体感,血管从其表面爬过,在色素斑的外侧视网膜上见2个深色的半环水渍(图A,A1,A2);在FFA整个造影过程中,色素斑始终表现为背景荧光遮蔽(图B,B1,B2)。OCT检查在经色素斑扫描的OCT图中,神经纤维层、神经上皮层的反光带均正常,但对应于色素斑的色素上皮层的光反射带的光反射增强(图C)。74眼底色素异常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75

眼底色素异常图A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右眼底图,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可看到大量的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图B和图C是分别经黄斑区“1”和在黄斑区下方“2”处扫描的OCT图,图中可看到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变薄,色素斑沉积处呈中等增强光反射灶,黄斑区的RPE/CCL呈不规则增强的光反射带。大块色素沉着76眼底色素异常图A是右眼彩色眼底照相在视盘的颞侧显示一片地图样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病灶中可看到大块、成片的色素沉着;图B是8分钟后期的FFA照相,照相显示了萎缩区绽露的巩膜和色素斑产生的荧光遮蔽;图C是经黄斑区萎缩灶扫描的OCT图像,图中可看到变薄的神经上皮层和由色素斑产生高反射和对位于深层组织结构的遮蔽。眼底色素减少白化病的OCT特征:在黄斑区在神经上皮层、RPE/CCL层光反射带、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反射带和正常人的黄斑OCT图相似,但由于缺少了RPE层色素对光的屏障,增加了脉络膜大血管层的光反射率,使位于深处原来不显示的脉络膜大血管出现在图中(见图O1);左眼因黄斑注视差,未能获得信号较好的图像。在周边部这种光的透射表现更为显著,在图像中可看到较强的三层光反射带,它们依次为“1”是神经上皮的内层,“2”是RPE/CCL层,“3”是巩膜光带。位于上述三层光反射带之间的结构是光反射较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外层和脉络膜大血管层,图中所示的巩膜光带在正常人的OCT图中是不出现的。77眼底色素异常视网膜前膜

78图A是眼底图像,黄斑区呈金箔样反光,中心凹反光消失,“1”和“2”是表示图B和图COCT的扫描方向;图B是“1”的OCT图像,图中可看到光反射增强的视网膜前膜,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区中心凹变平,中心凹有液腔;图C是黄斑区下方“2”的OCT图像,图中可看到视网膜表面反射增强,光带粗糙不平,有时中断,视网膜增厚。它的收缩可引起视网膜全层或内层组织结构的改变。79视网膜下膜图A是右眼彩色眼底照相图中显示视盘鼻侧视网膜下有一边界清晰的机化膜。图B是经机化膜水平扫描的OCT图像,图中可看到连续的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光反射带,在此光反射带的上方有一隆起的光反射增强灶,此为来自脉络膜的视网膜下膜。图A是左眼彩色眼底照相图中显示黄斑区有一片哑铃状的机化膜。图B是经机化膜水平扫描的OCT图像,图中可看到增厚隆起的神经上皮层和隆起增厚的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可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疾病中。OCT检查可证实此膜的存在和由此膜引起的视网膜病理改变。80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图A显示在眼底血管弓的颞上和颞下方的视网膜表面各有一1/4PD大小,有肌腱样外观的纤维膜,视网膜血管和血管弓受到牵引而变形;图B和图C显示在FFA这两处的纤维膜有荧光渗漏和晚期荧光;图D和E是经机化膜表面扫描的OCT图,图清楚地显示纤维膜光反射增强,纤维膜在中部增厚并高出视网膜表面。增厚的纤维膜下方组织的光反射被遮蔽。典型性CNV:RPE/CCL断裂,纺锤状局部增厚和边界清楚的高反射区。8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图A是右眼彩色眼底照相在黄斑区见有一1/2PD直径大小的视网膜水肿区,边缘有少量出血;图B是FFA第5:24分的照片,显示黄斑区有荧光渗漏;图C是经黄斑区水平扫描的OCT图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隆起增厚,位于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形成纺锤形物成中等光反射并遮蔽深面的组织结构。隐匿型CNV:RPE/CCL反向散射弥漫性增强、光带断裂、边界模糊。82CNV图A是左眼彩色眼底照相在黄斑区见有1.5PD直径大小的视网膜水肿区,深层暗红色;图B是FFA第5:58分的照片,显示黄斑区有荧光渗漏;图C是经黄斑区水平扫描的OCT图,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层增厚,中间有光反射减弱区,在旁中心凹下色素上皮层向脉络膜侧弯曲,两侧均有中等光反射,表示为向神经上皮层侧生长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纤维血管性PED:RPE隆起,其下方为中、高度反向散射。CNV83Ⅰ型CNV: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

CNV84II型CNV:位于神经上皮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CNV85混合型CNV:RPE下、神经上皮下均可见。CNV86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7视网膜脱离图A是右眼彩色眼底照相表示后极部视网膜脱离,黄斑圆形裂孔;图B经黄斑区扫描的OCT显示脱离的神经上皮层,其下是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间的无光反射区,中心凹处全层组织缺损。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渗出性葡萄膜炎、脉络膜肿瘤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8视网膜脱离OCT检查的目的①用于手术前了解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区;②对于有视网膜前膜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用于了解有无黄斑裂孔;③了解黄斑区的厚度及有无囊样水肿;④用于观察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和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情况。(1)外丛状层与内、外核层之间的分裂89视网膜劈裂征(2)内、外核层之间劈裂先天性劈裂黄斑部视网膜劈裂91

黄斑部视网膜劈裂(内层劈裂)(高度近视)过去未明玻璃体牵引后巩膜葡萄肿扩张:视网膜或某些层次不足覆盖其下后葡萄肿,造成对视网膜的张力(如图)。先天性眼底异常

有髓神经纤维/黄斑缺损/先天性小眼球眼底病变/脉络膜缺损/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玻璃体视网膜交界膜面疾病

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黄斑裂孔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大动脉瘤/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中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色素上皮脱离/泡状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玻璃膜疣/萎缩性AMD/渗出性AMD/视网膜和色素上皮脱离/黄斑盘性瘢痕/视网膜内血管瘤样增生/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病理性近视的眼底病变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劈裂/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视

网膜前膜和牵引条索炎症性眼底病变

葡萄膜炎/多灶性脉络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视网膜色素上皮病

变/后巩膜炎/白塞病/匍行性脉络膜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营养障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锥-杆细胞营养障碍及锥细胞营养障碍/青少年黄斑营

养障碍/卵黄样黄斑营养障碍/性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血管样条纹视盘疾病

视盘水肿/视盘炎和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盘病变/视盘先天发育不良外伤性眼底病变

外伤性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和视网膜出血/外伤性视网膜病变/低压性视网膜病变/黄

斑激光意外伤/视网膜点击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术后的黄斑疾病眼内肿瘤相关的疾病

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转移癌/视网膜血管瘤全身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

广州管圆线虫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移植术后9293OCT覆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青光眼其它视网膜疾病94视网膜典型病变95卵黄样黄斑变性病史宗某,男,15岁;双眼视力下降7~8年。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6,均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两眼视盘色泽红润,视盘鼻上方均见到数个黄色斑点,黄斑部各有1个大小约2PD直径、圆形、黄色、半透明的囊样病灶,边界清晰。右眼黄斑病灶上方如食油样半透明,内部似有少量黄白色颗粒漂浮其中,并有正在向下沉积之势,下1/6是颜色较深的黄色沉积物,初降的颗粒在沉积物表面形成一粗糙面(图A);左眼黄斑区除了和右眼有相似的病灶外,在中心凹处还能看到有白色机化物和色素沉着(图B)。OCT检查

右眼经黄斑区垂直向扫描,见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增厚,中间有1大的低光反射区构成的腔隙,位于色素上皮层与Bruch/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间,沉着物位于腔隙的上方和色素上皮层的外表面(图A1);左眼OCT的基本病理改变除了和右眼相似外,还有3点不同:⑴沉积物;⑵中心凹下的色素上皮层上有色素沉着;⑶中心凹下的神经上皮层有局限性脱离(图A2)。Stargardt病的眼底具有两个特征性表现:⑴椭圆形黄斑萎缩区;⑵黄斑区周围的黄色斑点。96眼底黄色斑点症及黄斑变性(Stargardt病)病史郁某,男,34岁,双眼中心视力减退、畏光20余年。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1,均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双眼视盘正常,血管口径正常;黄斑区见一2PD大小、椭圆形色素紊乱区(图A);FFA在早期、动静脉期可见和眼底检查形态相似的透荧区,无渗漏,晚期荧光不消失(图B);视野检查在中心大约10o~15o范围内有一呈不同光敏度减退的暗点(图C)。OCT检查

可见黄斑中心凹轮廓成坑状,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边缘变薄,视网膜第二光反射带连续,黄斑区第二光反射带增强。急性CSC97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史张某某,男,41岁;左眼视物模糊约两周;左眼视力0.8;扩瞳检查见黄斑区水肿,并有明显的环形光晕,黄斑区的鼻下方有一硬性渗出(图A)。FFA早期在黄斑区鼻上方近中心凹出现一荧光点,随时间逐渐加深、扩大,晚期呈高荧光(图B,图C)。OCT

检查5mm水平直线扫描,见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隆起、增厚,中心凹轮廓消失,神经上皮层下是一低反射腔隙,为浆液性脱离区,脱离区的底部为色素上皮层,脱离高度为390μm。98急性CSC病史姜某某,男,48岁;右眼视物模糊、视野中心出现暗点3周;右眼矫正视力0.8。扩瞳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有一环形的光晕,视网膜轻度水肿,中心凹消失,在黄斑区的鼻上方有一斑片视网膜色灰(图A)。FFA早期,在视网膜黄斑区的鼻上方和颞下方各出现一个荧光渗漏点,在动静脉期逐渐增强和扩大,在造影晚期,除荧光渗漏点继续存在外,黄斑区视网膜还有轻度的着色(图C)。OCT检查可见黄斑区视网膜增厚,中心凹消失,在视网膜中可同时看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脱离是位于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渗漏点相应的位置上,有一个浆液性积液腔,积液使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高起,在脱离的边缘可看到代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高反射信号。视网膜积液腔的最高点位于中心凹下,为220μm;色素上皮层脱离较小,位于色素上皮和Bruch膜之间,腔隙的最高点为115μm。99慢性CSC病史黄某某,男,64岁;左眼视力减退2年,最近1年视力持续下降;现左眼视力仅为0.06。扩瞳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水肿,表面反光增强,中心反光消失,在黄斑区有较多渗出小点和细小色素沉着(图A)。FFA早期见位于视网膜黄斑区近中心凹有一荧光渗漏点,逐渐增强、扩大(图B),至晚期不消失(图C)。OCT检查

黄斑区中心凹变浅,视网膜增厚隆起,与黄斑区色素上皮层间有一个光反射信号降低的间隙,其底部是连续的色素上皮/脉络膜的高反射带,表明此处存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PDT法治疗3周后扩瞳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水肿完全消失,光晕不复存在,黄斑区表面看到细小的色素沉着(图A)。FFA在黄斑区看到多个荧光点,直至造影晚期不扩大(图B)。

图C是治疗后复查的OCT,图像中可看到原来脱离的神经上皮层已复位,中心凹的轮廓已恢复正常,色素上皮层的反射信号还存在轻度的不规则。这与眼底检查所见色素沉着是一致的(图C)。慢性CSC经PDT治疗后的OCT100可信赖的随访检查血管位置对位准确ImagescourtesyofJeffreyHeier,MD–OphthalmicConsultantsofBoston07年10月baseline07年12月Followup108年2月Followup2101102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史姚某某,女,34岁,左眼视力下降伴变形1月;左眼视力0.1(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黄斑区灰黄色病灶伴水肿及少量出血(图A);FFA在黄斑区造影早期即出现一圆形、边界清晰的低荧区,中心凹下有一边缘有环形荧光遮蔽的高荧点,荧光点快速增强并形成明显的荧光渗漏(图A1)。OCT检查经黄斑区中心凹垂直向扫描,显示视网膜中心凹下方神经上皮层增厚,中心凹轮廓不清;中心凹下方的RPE/CCL光反射带拱起形成一梭形的高反射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局部脱离并遮蔽下方的组织结构,呈典型的CNV的OCT表现(图A2)。103经PDT

治疗后1个月眼底检查在黄斑灰黄色病灶区色素紊乱,但视网膜水肿及病灶区的出血已吸收(图B)。FFA在黄斑中心凹处原来早期出现的淡荧区已明显缩小,以后也不出现荧光渗漏(图B1)。经黄斑区中心凹及原病灶扫描的OCT,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减轻,中心凹轮廓显现,CNV表现为密度一致变薄的梭形高反射带,原拱起的RPE/CCL区明显缩小.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PDT治疗后)104家族性玻璃膜疣病史刘某某,男,40岁;双眼无不适症状,无眼病史;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1.0;眼底检查发现两眼的眼视盘周围及后极部视网膜上对称地布有大量黄白色颗粒状小点(图A,图B);图a1和图b1是在无赤光条件下拍摄的眼底照,这些黄白色颗粒状小点显得特别明亮清析,位于视网膜深部并突向视网膜面;在FFA的动脉期可看到玻璃膜疣呈透见荧光,静脉期见玻璃膜疣荧光染色.OCT检查在图a3和b3中看到玻璃膜增厚、隆起,反射增强,并遮蔽下面的脉络膜光反射,在a4和b4OCT图中除了上述的玻璃膜膜增厚、隆起,反射增强外还能看到浅脱离的RPE和神经上皮层内低反射的囊腔。在右眼的a5直线扫描图中,看到RPE/CCL光反射带不清晰,Bruch膜增厚不一,疣体部反射增强并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突起,相应处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105老年性玻璃膜疣病史朱某,男,62岁;双眼近视,矫正视力均为0.8;双眼底均可见后极部有密集、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小点,部分相互融合,黄斑颞侧较多,黄斑中心反光不明显(图A、B);FFA早期可见小点呈强荧光着色(图a1,b1),以后荧光逐渐减弱,晚期少数小点仍然着色(图a2,b2)。OCT检查显示视网膜与小点对应的RPE/CCL光带层呈多个丘状隆起的高反射,神经上皮层厚度未见变化(图a3,b3)。OCT检查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变薄,但基本连续,由于神经上皮层变薄而使光反射信号增强。萎缩型AMD在OCT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特点是没有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和病灶处的视网膜变薄。106干性AMD107干性AMD病史吴某某,男,74岁;右眼视力下降1年;右眼视力0.7(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视盘正常,黄斑区无水肿,有较多细小色素沉着,中心凹反光未见(图A);FFA早期在黄斑中心凹鼻下方出现一3~4PD大小斑驳状荧光,其中有3~4处的荧光随时间略加深,但不扩大,至晚期不消退(图B,C)。OCT检查黄斑区直线扫描见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变薄(仅为83μm),色素上皮层光反射带粗糙紊乱,并见增强的疣状凸起反射信号,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及深层的脉络膜血管层光反射带呈不均匀增强(图D);黄斑地形分析图见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内的神经上皮层变薄,黄斑体积6.17mm3(图E)。OCT可对视网膜下新生血管(CNV)的深度和层次进行定位,但必须与眼底彩照、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的表现相结合分析。其OCT图像的病理改变有:

⑴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

⑵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

⑶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和层间水肿

⑷视网膜层间出血

⑸瘢痕性CNV

⑹纤维血管膜性色素上皮脱离

此外隐匿的CNV在OCT图像中表现为RPE/脉络膜光带不规则增厚,光带增强。光动力疗法(PDT)、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后,OCT可显示大部分患者CNV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少数患者CNV无变化或增大,其周围视网膜脉络膜的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108湿性AMD109湿性AMDOCT检查在水平直线扫描图中见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中心凹处见一大的和数个大小不一的低反射腔隙,在黄斑中心凹下方及鼻侧的RPE/CCL反射带高度增强(CNV)、增厚(图C)。病史李某某,男,63岁;右眼视力下降3年;右眼视力0.1(不能矫正);眼底检查在黄斑区看到一约1.5PD大小黄白色圆形病灶,表面视网膜轻度水肿、隆起,视网膜色素紊乱(图A);FFA在黄斑区有一个1.5PD大小的高荧区,周围环绕低荧光区,随时间加深(图B),至晚期呈强荧光,周围仍维持低荧区(图C)。110湿性AMD病史杨某某,女,57岁;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6个月;右眼视力0.08(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有出血和渗出病灶,中心凹处有一黄白色病灶,在黄斑区外有一3PD直径灰白色环形水肿区,在环形区边缘有少量硬性渗出(图A);因过敏体质未行FFA。治疗前OCT检查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中心凹增厚轮廓不清,CNV表现为一个密度一致,由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增厚形成的梭形高反射区,局部隆起的下方是一个对应的中度无反射区(图A1)PDT治疗后1周,黄斑区出血、渗出及黄白色病灶基本同前,水肿减轻(图B)。OCT图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减轻,中心凹轮廓不清,CNV表现为高反射区变薄,局部隆起下方的中度无反射区变得不甚明显(图B1)。PDT治疗后6周,黄斑区的出血和渗出明显减少,黄白色病灶缩小(图C)。经中心凹扫描的OCT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减轻,原梭形的CNV高反射区变得更小。视网膜下的纤维化改变表现为高反射性黄-红带(图C1)。本例说明当患者因全身原因不能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时,OCT检查对黄斑部CNV的确诊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111湿性AMD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OCT特点:锯齿状PED,陡峭脱离,视网膜下出血112双线征切迹陡峭PEDBruch膜出血113DrusenandPCV?114PCV2010-03/03115PCV2011-01/102011-01/10116PCV2011-5/102011-5/101172011-11/32011-11/3PCV1182012-4/162012-4/16PCV119典型的CME可以通过放射状扫描获得.视网膜水肿增厚,形成屋顶样外观.注意:视网膜内层囊样改变,同时有高反射的囊壁.CME的进展可导致囊样空间合并成大囊腔。120

黄斑囊样水肿1121黄斑囊样水肿囊样黄斑水肿(CME),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间囊腔样改变;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

(MacTel1和2)122123黄斑疤痕瘢痕:表现为RPE上的增厚瘢痕组织的高反射导致其下组织结构的遮挡.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或ICGA检查可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脉络膜萎缩显示的大片透见荧光。OCT检查可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突破Bruch膜向视网膜下伸展,并可见视网膜下出血。124近视性黄斑变性125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病史原某某,男,40岁;双眼近视10D,左眼视力下降伴变形2月,最佳矫正视力0.06;眼底检查见乳头周围大弧形斑,眼底豹纹状,黄斑部见暗灰色病灶,边界清楚,边缘有出血(图A);FFA高度近视眼底,黄斑中心凹旁早期见边界清晰淡高荧及出血低荧,高荧快速增强并荧光渗漏明显(图A1)。OCT检查黄斑区单线通过中心凹扫描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中心凹增厚轮廓难辩,CNV表现为密度一致梭形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增厚形成的高反射带(图A2)。PDT治疗后2月,左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至0.2;眼底检查乳头周围大弧形斑,眼底豹纹状,黄斑部见暗灰色病灶,边界清楚,无明显出血(图B);OCT检查黄斑区单线通过中心凹扫描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中心凹轮廓可辩,梭形反射不明显,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形成的高反射信号(图B1)。病理性近视126127特发性视网膜黄斑前膜病史顾某,男,19岁;患者9岁起双眼近视,最近两年发现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右眼视力0.06/0.1,左眼视力0.25/1.0;眼底检查见视盘正常,视网膜血管正常,在黄斑区视网膜前见一约1个PD大小、星形边缘不规则肌腱样的组织,遮盖黄斑区,鼻侧血管受牵拉而变直(图A)。FFA视网膜血管灌注时间正常,黄斑上下方视网膜血管行程轻度向中心集中,鼻侧小血管呈平行的直线状,晚期膜样组织轻度荧光着色(图B)OCT检查见视网膜表面有一薄层增强光反射带,中心凹视网膜全层增厚,厚度达514μm,神经上皮层间反射杂乱,对应光带层次不清(图B1)。术后第25天,OCT检查见视网膜表面的薄层增强光反射带消失,黄斑区厚度为295μm,水肿明显减退,中心凹尚未出现(图B2)。手术半年后,OCT检查见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为165μm,中心凹轮廓已出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层次开始分明,正常的视网膜形态正在恢复中(图B3)。128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病史戚某,女,64岁;右眼视物变形半年。右眼视力0.2(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黄斑区一圆形裂孔,裂孔色暗红、边界清晰,裂孔颞侧及上、下方有一片肌腱样薄膜,血管及孔周围白色放射状视网膜前膜,血管弓内小血管分支受牵拉而变直(图A)。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颞侧视网膜小血管扭曲变形,未见明显渗漏,黄斑区见一圆形朦胧斑驳透见荧光(图B)。OCT检查取经黄斑裂孔水平向扫描,首先在玻璃体内看到一细光反射带,表示与视网膜分离的玻璃体后界膜,在视网膜表面的强光反射带在中心凹处中断,形成一裂孔,其中神经上皮层部分缺损,残留组织厚度117μm,裂孔边缘最高处的视网膜厚度为394μm(图C)。129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玻璃体不全后脱离牵引致网膜增厚显示玻璃体皮质与网膜粘连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反射暗区130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病史陆某某,女,66岁;右眼视力减退1周。右眼视力0.01(检影-10.0D屈光度,视力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视盘周围大弧形斑,黄斑区局灶性色素脱失,视网膜轻度水肿,有浅脱离(图A)。FFA示视网膜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显露,黄斑区周围小血管向中心集中,部分小血管有荧光渗漏(图a1),后期黄斑区荧光渗漏增强,并有荧光素积聚(图a2)。OCT检查在水平向扫描图中见视网膜黄斑区前膜的高光反射带受玻璃体后界膜牵拉成三角形,其下方的神经上皮层发生局部脱离(图a3);在45°斜向扫描图中见脱离的玻璃体后界膜、部分脱离的视网膜前膜,下方的视网膜发生神经上皮层间的劈裂和浆液性脱离(图a4)。131

特发性黄斑裂孔黄斑裂孔分期(Gass)

1期即将发生的黄斑裂孔1a期正常黄斑中心凹变浅1b期正常黄斑中心凹消失2期裂孔直径≤350m,或裂孔边缘有盖附着3期裂孔直径约400~500m,可以看见盖或没有盖4期裂孔直径较大且伴玻璃体完全后脱离对黄斑裂孔孔径、裂孔边缘神经上皮的厚度的测量是诊断黄斑裂孔、黄斑裂孔的分期及进行追踪观察的客观定量指标,也是评价黄斑裂孔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321a期黄斑裂孔1b期黄斑裂孔为即将发生的黄斑裂孔,其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有局限性脱离,下方可见清晰的空隙,有黄斑前膜增生或伴有玻璃体黄斑牵引。玻璃体牵引在黄斑裂孔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黄斑裂孔形成危险性的重要指标。133Ⅰ期黄斑裂孔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黄斑中心反光消失;OCT检查经黄斑区3mm直线水平扫描:玻璃体后界膜呈现“V”线状中等反射光带,底部与黄斑中心凹内界膜粘连,中心凹轮廓变平,神经上皮层增厚、反射降低,可见低反射腔隙形成,厚度283μm。黄斑神经上皮层增厚度地形图:黄斑中心凹周围3mm直径范围内神经上皮层增厚(302μm),黄斑体积6.06mm3。病史周某某,女,70岁;右眼无不适主诉。1342期黄斑裂孔

属早期黄斑裂孔,中心凹呈小的黄色环,从环状的一侧开始形成裂孔,其表面有一个可贴附回去的盖,黄斑区视网膜表层的光带有部分缺失,伴有小的神经上皮层光带全层缺损,其直径一般在350μm以下,裂孔周围神经上皮层内有低反射的腔隙,为囊样水肿。裂孔边缘翘起处相应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光减弱。135Ⅱ期黄斑裂孔病史兰某某,男,74岁;左眼视物模糊1年,左眼视力0.1(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左眼黄斑区周围有一圆形深色区,在无赤光下尤为明显(图A,B)。OCT检查在经黄斑区3mm直线水平向扫描图C中见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光带在一侧全层缺损,在裂孔另一侧残留部分视网膜内层光带,裂孔表面的孔径为219μm,底部孔径为1016μm;在经黄斑区3mm垂直线向扫描图D中见到和图C中相似的特征外,还看到从裂孔另一侧脱落到玻璃体中的小盖。1363期黄斑裂孔Ⅲ期黄斑裂孔已是1个完整的黄斑裂孔,其形态圆形内陷,有游离盖或无盖。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光带全层缺损,其直径一般在350μm以上,其上方可有一带状黄绿色光带(盖),裂孔周围神经上皮层内有空腔,即囊样水肿。裂孔边缘相应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光减弱。137Ⅲ期黄斑裂孔病史施某某,女,60岁;左眼视力下降半年。左眼视力0.4(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左眼黄斑中央深红色圆形病灶,周围视网膜轻度隆起,并有放射状条纹(图A)。OCT检查经黄斑区3mm90°直线扫描,在图中见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光带全层缺损,直径494μm,裂孔边缘光滑回缩,神经上皮层内有低反射腔隙。玻璃体后界膜与神经上皮层完全分离,在玻璃体内看到有一条强的反光带,与神经上皮层缺损对应的后界膜上可见一呈黄绿色光带,此为撕落的裂孔小盖(图C)。1384期黄斑裂孔它是伴有玻璃体后脱离的黄斑裂孔,其OCT图像之特征与Ⅲ期相似,但在视网膜表面之内侧可见一细反光带与之分开,为玻璃体后脱离。由于OCT图像中无反射的玻璃体宽大腔室与视网膜内界面的高光反射带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有玻璃体后脱离时,其间会出现代表玻璃体后界膜的低光反射带,故OCT能敏感发现玻璃体与视网膜间的分离,并显示玻璃体与视网膜间的细小牵引。139Ⅳ期黄斑裂孔病史任某某,男,64岁;左眼视物模糊1年,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黄斑中心凹圆形暗红色病灶。OCT检查经3mm直线水平向扫描图中可见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光带全层缺损,直径587μm,孔周围的神经上皮层增厚、反射降低,可见由水肿形成的低反射腔隙,玻璃体完全后脱离(图C);黄斑神经上皮层厚度地形图黄斑中心凹周围3mm直径范围内神经上皮层明显增厚,中心平均厚度为397μm(图D)。140无PVD的黄斑裂孔141

黄斑裂孔鉴别诊断黄斑裂孔黄斑部视网膜组织全层缺损 假性黄斑裂孔眼底检查轮廓非常象黄斑裂孔,而实际上并无黄斑部视网膜组织的缺损板层黄斑裂孔视网膜部分组织层发生缺损 (外板层裂孔、内板层裂孔)142全层黄斑裂孔假性黄斑裂孔板层黄斑裂孔143

伪孔(黄斑假孔)假孔:中心凹形态消失,孔缘陡峭,周围视网膜增厚伴黄斑水肿,一般在周围均可找到黄斑前膜(示1),测量中心凹厚度在正常范围内。11在OCT图像中可清楚看到此裂孔是位于视网膜前膜和视网膜之间,与真性裂孔的根本区别是黄斑组织不缺失,裂孔周围的视网膜有玻璃纸样皱褶,小血管走向变直或迂曲。144假性黄斑裂孔病史吴某,女,66岁;左眼视物模糊1月余。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8。眼底检查见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反光较强,黄斑中心凹处见一圆形红色似裂孔的病灶(图A)。OCT检查见中心凹深度变浅,其周围视网膜厚度增加,神经上皮层表面反射增强,中心凹视网膜较厚,不存在光带中断,神经纤维层光反射较强(图B)。145板层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在中心凹产生牵引,周围组织正常,黄斑组织薄伴缺失。囊样的空间出现在板层裂孔的边缘外层视网膜组织仍然存在的板层孔,玻切手术干预效果不佳---观察.1231146黄斑板层裂孔病史钱某,女,60岁;左眼眼前出现黑影,视物模糊一年。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6(不能矫正);扩瞳眼底检查见左眼黄斑区和视盘间大片玻璃纸样反光,黄斑颞上小血管不规则扭曲,中心凹较红,反光不可见,是否有黄斑裂孔从眼底很难分辨。OCT检查在黄斑区作6条线的放射状扫描,其OCT图像见图,从1至6号不同方向扫描的OCT图中都看到玻璃体的后界膜与裂孔一侧的神经上皮粘连,裂孔的底部都有残留的神经上皮层组织,裂孔的孔径小于350μm,裂孔周围的神经上皮增厚。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具有和黄斑板层裂孔和全层裂孔OCT图的特征,只是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更常见于有黄斑区病变的高度近视眼患者中,而特别受到关注。⑴神经上皮变薄

⑵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⑶黄斑部全层或板层裂孔⑷视网膜劈裂

黄斑裂孔只是高度近视引起眼底退行性病变较严重诸征象之一。147高度近视黄斑裂孔148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病史李某,女,58岁;左眼突然出现黑影飘动,视力减退,视物变形。右眼视力0.1/0.6,左眼视力0.04/0.05;扩瞳查眼底见左眼视盘椭圆形,较大,颞侧巨大脉络膜萎缩弧,后极部位于黄斑区的颞侧和鼻上方见到1/2至2个PD大小的脉络膜萎缩斑,黄斑区脱色素改变,视网膜平,但在相当于中心凹处看到一个圆形可疑裂孔(图A)。OCT检查经中心凹水平向扫描,图示神经上皮层光反射带在黄斑区中断,组织缺损,形成一口小底宽的低反射洞穴,洞穴底为连续的色素上皮强光反射带,侧壁陡削光滑。测得入口孔径为489μm,底宽3648μm,孔周围神经上皮组织中有层间分离(图B)。149外伤性黄斑裂孔病史刘某,男,19岁;右眼被氧气皮管击伤后视力下降20天;右眼视力0.01(不能矫正);裂隙灯及眼底检查见玻璃体积血,黄斑部有一圆形红色针头大小裂孔,颞下方大片视网膜下出血(图A)。OCT检查取经裂孔和裂孔下方水平向扫描,在图B中见玻璃体中有不均匀的点状光反射,在视网膜上可见神经上皮层光反射带全层中断,形成一口小底宽的低光反射洞穴,神经上皮层轻度增厚,在图C中除在玻璃体中看到有不均匀的点状光反射外,在神经上皮层中还能看到局限性的低光反射区。外伤性黄斑裂孔很少同时有玻璃体粘连牵引或玻璃体后脱离,一般不发展为视网膜脱离。150

黄斑裂孔并发视网膜脱离病史乔某某,女,67岁;右眼视物不清1周。右眼视力0.02(不能矫正);眼底检查见右眼黄斑区一圆形裂孔,下方视网膜脱离(图A);OCT检查经裂孔水平向扫描,图示神经上皮层增厚、中心凹处全层缺损,其下大量积液(图B)。151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52液体堆积

糖尿病黄斑水肿(早期)OCT显示了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早期迹象:黄斑水肿后极部有视网膜增厚,有黄色渗出但距中心还远硬性渗出视网膜增厚153糖尿病黄斑水肿(中期)

OCT显示后极部有视网膜增厚,有黄色渗出接近但未涉及中心154糖尿病黄斑囊样水肿伴黄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重度)弥漫的黄斑水肿(DME)合并视网膜积液CME在外层视网膜组织中表现为囊样积液和空腔样变。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液体积聚呈园屋顶样观123155血管阻塞—中央动脉阻塞当中央动脉阻塞发生数小时后,视网膜水肿,眼底呈樱桃红改变。OCT扫描在起初的数天内可以观察到显著的黄斑水肿,主要位于视网膜内层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及双极细胞的内核层。INL和RNFL反射增强、变厚,持续到15天后,视网膜外层反射减弱。30天后,视网膜水肿吸收,此时可见视网膜变薄,特别是在视网膜内层。6个月后,视网膜内层萎缩,光感受器受累。中央动脉阻塞,黄斑中心凹结构形态正常,水肿导致中心凹旁视网膜增厚凸起,其下ELM、椭圆体带、RPE层反射信号减弱。156BRAO水肿BRAO的OCT图像特征表现为上方或下方动脉阻塞部位视网膜全层水肿,而正常动脉供应区域视网膜结构正常。157BRAO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FAA显示的低荧光区域与眼底镜下可见的视网膜缺血区域相一致(左图)。OCT显示相应区域呈现高反射信号并由于伴有内层视网膜水肿而出现其下结构的屏蔽效应(箭头)。在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栓子处进行OCT扫描,血管内钙化的栓子在OCT中表现为高反射信号结构(箭头)(右图)。158

血管阻塞—静脉阻塞静脉阻塞可以是非缺血性、缺血性的、混合性和炎症性的。CT扫描显示左侧为正常视网膜,其所有层次均完整;右侧为分支静脉阻塞后导致对动脉供血区域出现萎缩、变薄,萎缩绝大部分仅发生在视网膜内层,ENL、ELM、椭圆体带基本正常。159BRVO水肿OCT表现:黄斑水肿表现为弥漫性水肿、囊样水肿、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混合性水肿等多种形态。其中,弥漫性水肿表现为视网膜组织增厚,结构疏松,反射轻度降低;囊样水肿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有单个或多个低反射囊泡,其间又可见组织柱分隔;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其间有低反射液性空腔;混合性水肿表现为以上几种水肿形式的混合。160BRVO出血CRVO&BRVO161BRAO与BRVO比较(OCT不同)OCT检查可提供水肿的视乳头组织结构的

剖面图,特别在治疗过程中能监视病程的发展,并随时提供评价疗效的客观依据。163

视乳头水肿164视乳头水肿病史汤某某,男,50岁;双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1月余;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0.6;眼底检查见双眼都有视乳头水肿,左眼比右眼更严重。图A和图B分别是两眼的眼底照相,可见视盘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表面隆起如脐状,高出视网膜面3~5D,表面小血管扩张,视盘周围视网膜水肿伴浅层出血,黄斑区水肿中心反光消失。头颅CT检查:在左侧颞叶有一41mm大小的占位性病灶.165脑部肿瘤切除术后2个月时复诊视盘水肿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0.7;眼底检查见双眼视盘水肿,但比手术前明显减轻,两侧视盘的颜色已苍白,大血管变细,视网膜尚见散在的浅层出血,黄斑区水肿也减轻并有色素析出(图A,B)。OCT检查双眼视盘水平扫描(图C,D):双眼视盘隆起的高度都降低,生理凹陷呈“V”形,神经纤维层光反射率降低,神经纤维层变薄,盘周的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变薄(右眼76mm,左眼77mm)。与真性视乳头水肿重要的区别是不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OCT检查能提供比眼底镜检查更直观、更可靠、更量化的结果,比如有关视盘和视网膜各层的情况、视盘高出视网膜平面的量、生理凹陷的深度、视盘面积大小、盘周视网膜纤维层和视网膜的厚度等。166假性视乳头水肿167病史吕某某,女,32岁;自幼双眼视力差;右眼视力0.1+1.00DS→0.5,左眼视力0.2+1.00DS→0.3;眼底检查见双眼视盘色偏红,边界不清,轻度隆起,血管行径正常,黄斑中心反光未见(图A,B)。OCT检查视盘垂直向扫描:右眼视盘生理凹陷扁平,左眼视盘生理凹陷较浅,神经纤维层光反射增强,对下面组织有遮蔽作用(图A1,B1);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测定显示视盘上方和下方的神经纤维层较厚(图A2,B2)。白内障术前检查

168169

DR的白内障术前检查

StratusOCT在术前揭示了视网膜出现的问题清晰可见的囊样结构和典型的囊样黄斑水肿的增厚疤痕来源于激光手术治疗微动脉瘤ODOS女性,74岁,糖尿病病史20年,左眼视力下降10年余,视力0.2/指数裂隙灯检查,双眼晶体皮质浑浊,左眼核Ⅳ级眼底检查:散瞳困难,右眼底欠清,左眼底不入术前诊断:双老年性白内障,左眼底待查白内障术前检查170OCT-OSOCT图像质量较好(小瞳孔、晶体核Ⅳ级)结果显示黄斑厚度344μm,黄斑前膜、黄斑区增厚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且视力预后差171

瞳孔直径3mmOCT-OD大致正常患者情况该患者数月前摘除了晶体,但效果不令人满意.医师为这名患者的囊样黄斑水肿采取了局部的类固醇治疗方法,但没有看到视力改善的迹象.172白内障术后治疗对象研究眼底图象显示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有轻微的改变和细小的黄斑褶皱.

荧光造影图象显示没有渗漏或囊样黄斑水肿.

1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