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并会写。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的道理。【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4个生字并会写。【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的道理。【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入)1.谜语:生也会走,熟也会走。(打一物)谜底:水2.同学们,水能把坚硬的石头穿透,它靠的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就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3.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1.认读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与课后生字相关的词语。2.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文章中生词的意义。出示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半途而废坚持不懈(1)学生自学生字词。(2)开火车读词语,集体纠正。(3)同桌之间互读,互相检查朗情况。(4)找学生领读生词,检查对生词识记情况。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本文介绍水滴穿石的现象,并列举事例,论证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5.课文划几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文章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第二部分(3)摆出事例进行论证。文章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4)得出结论。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正确。三、精读领悟1.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1)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什么?水滴石穿(2)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找出相关的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1)作者举了那几位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加以证明?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2)哪些词语李时珍锲而不舍的精神?翻山越岭走遍访尝二十几年终于(3)哪些词语写出了爱迪生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爱迪生迷恋电学试验研究孜孜不倦一千多项发明专利(4)哪些词语写出了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成就事业的?数十年不停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每天作画3幅技艺炉火纯青(5)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反问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3.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正确。4.课文运用什么方法说明道理的?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5.(1)播放歌曲《小小水滴》(2)出示课件:名人的图片。三、课堂总结这篇课文,我们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四、课堂练习1.写出近义词。阻挡--心愿--发挥--2.组词语伐()阻()原()阀()祖()愿()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2.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的人士。【板书设计】目标专一滴水穿石的启示实现理想持之以恒【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滴水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然后通过抓字词自主学习三位名人的事例来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学习时我先叫学生先自读课文划出表现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交流时抓住:从“翻山越岭”体会到艰苦,从“走遍大半个中国”体会到路走的多,从中体会到李时珍持之以恒。学生理解透彻:“我也谈走遍大半个中国,在明代,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李时珍走了大半个中国,我想他肯定花了很长的时间,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可能脚磨出了血泡,可能走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