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中央银行_第1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央银行_第2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央银行_第3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央银行_第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央银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中央银行货币银行学第六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1、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客观经济基础1)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出了对金融业加以管理的必要性。在13、14世纪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之时,银行业也随之诞生。银行业(金融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17世纪初18世纪末,经济危机中银行破产,面对危机,政府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3)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1、银行经营机构不断增加2、银行业逐步走向联合、集中、垄断

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1)银行券的集中统一发行问题大约17--19世纪,银行券是分散发行的,它带来了如下的问题:第一,业务经营不好的银行难以保证银行券的兑现,经常引起社会混乱;第二,中小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当地和较近的区流通,在较远的地区难以行使,给生产、流通造成了许多困难。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资历雄厚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一种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银行券。于是,国家根据这种客观要求,通过法律将银行券的发行权逐步集中起来。2)票据清算问题当时存在的票据交换所提高了清算效率,但是一般仅局限于同城之间的票据清算,而且银行在交换所利用现金来结清净债权债务也很不方便。因此,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清算中心,这就是中央银行。1.同城结算与异地结算2.行内结算与行间结算3.票据交换所封闭性所带来的问题3)最后贷款人问题随着银行业务规模扩大和业务活动复杂化,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单个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保护存款人利益和有效调节银行流动性的要求更为突出。加上银行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家银行出现挤兑危机而波及数家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客观上要求一家权威机构,适当集中各家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与必要的贷款支持,这家权威机构就是早期的中央银行。1.挤兑及其连锁效应2.集中准备金及“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重要性4)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挤提银行存款的现象,一些资不抵债的银行纷纷破产倒闭。由于银行与企业、居民之间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银行的破产倒闭导致了全社会信用危机的出现。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金融业的管理、监督、协调工作。1.公平竞争规则的制定2.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问题3.金融监管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专门的监管机构5)政府融资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作用开始加强,支出开始上升,但同时收入并未同步增长,政府经常面临融资的需要。但当时的金融制度不能较好的满足政府融资的需要,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当时的银行规模太小,一家银行无力提供大额贷款,政府需同时从多家银行融资;第二,高利贷盛行,大量借款后利息负担太重。因此,政府迫切需要建立或发展一个能为自己融资提供方便、与自己有较好关系的银行。1.政府职能范围拓展导致支出大量增加2.由一家专门机构向政府提供资金更加方便可行中央银行的产生,是内外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要求——商品经济和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外部动力——国家加强对经济、金融管理的需要。3、中央银行产生的特点(一)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二)与政府关系密切,为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三)逐步集中货币发行。(四)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4、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个渠道:(一)自觉演进型。由政府赋予特权给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使其逐步具备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中央银行;如英国、瑞典;(二)主动建立型。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如中国(1948.12.1),日本(1872年)。(二)中央银行的发展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7世纪中后期到一战结束。即从瑞典银行成立(1656)到美联储建立(1913)。

1)建立情况:

在这期间约成立了29家中央银行,如法兰西银行(1800);西班牙银行(1829年);德国国家银行(1875);日本银行(1882);美国第一国民银行(1791-1811)、第二国民银行(1816-1836)、美联储(1913)等。成立于1656年,一开始是私人银行,成立12年后,即1668年政府出面将其改组为国家银行(1968年该行300年大庆时建立了经济学诺贝尔奖励基金)开始具有中央银行的特征,因此,有些学者将1668年为中央银行的开端,1897年瑞典政府通过法案,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瑞典银行,(成为中央银行的关键一步)该行发行的货币成为唯一的法偿货币。最早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私人股份制银行,但与政府关系密切)1833年的法案规定只有其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清偿的资格(这是迈向中央银行的关键一步)1844年《皮尔条例》扩展了英格兰银行的特权,同时限制其他银行的银行券发行量。此后其发行定额渐增而其他银行则逐渐减少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1854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中心瑞典银行VS英格兰银行1、成立时间:英格兰银行(1694)比瑞典银行(1656)晚38年,比瑞典银行改组成国家银行(1668)晚26年;2、拥有货币发行特权:英格兰银行(1833)比瑞典银行(1897)早64年。3、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英格兰银行也早于瑞典银行。因此,一般认为英格兰银行为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央行建立均基于政府的财政需要,一开始就具有政府银行和发行的银行性质;一般都经营商行业务,具有信贷和发行业务相结合的特点;央行均为商行提供清算服务,并充当最后贷款人,是银行的银行;央行均是由普通商行演变而成。2)初期中央银行的特点第二节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扩展2、中央银行普遍推行时期(1913—二战以前)1)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一战后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严重通胀两次国际会议的影响:布鲁塞尔国际经济会议(1920),提出世界各国普遍建立央行制度的必要性。日内瓦国际经济会议(1922),建议尚未建立央行的国家尽快建立。2)建立情况1921年到1942年,世界各国改组或者新设立的中央银行有43家。其中,德国国家银行、奥地利国家银行、匈牙利国家银行、苏联国家银行、智利中央银行、厄瓜多尔中央银行是典型代表。3)中央银行制度扩展的原因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的推动新国家的产生来自国外的支持重建币制的需要货币发行的制度化4)扩展时期中央银行的特点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人工创设型活动重心在于稳定货币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3、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1970年代初)1)央行制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欧美国家中央银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改组和加强;亚洲、非洲等新独立的国家普遍设立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原因国家开始控制中央银行30年代大危机,金本位制崩溃,要求管理货币供应。“二战”结束后,为恢复经济,稳定金融,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3)建立情况1945~1971年改组重建新建的央行50多家。其中欧洲10家;美洲7家;亚洲21家,非洲16家。4)中央银行制度的重大发展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准则。2.实行国家控制是各国中央银行的共同变化。3.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4.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二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1、中央银行的萌芽清康熙末年到乾隆初年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宝丰社已经具有类似“银行的银行”和管理金融行政的职能,是中国早期中央银行制度的雏形。1904清政府户部奏请成立户部银行,业务有发行纸币、代理国库以及一般的银行业务,属于官商合办。1908年改名大清银行,至清末,是最大的一家新式银行。1912年改组为中国银行。1908年建立交通银行,官商合办,性质是商业银行。1913年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法偿资格,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2、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1924年广州成立国民政府,设立中央银行,1925年武汉设立中央银行,但都没有真正行使央行职能。1928年公布《央行章程》,11月中央银行在上海开业,资本金2000万,全部由政府拨款。业务:经理国库、发行货币,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但只有部分发行银行券的权利,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也有发行权。1935年5月,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属于法定货币,其他银行不再有钞票发行权。1937年成立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联总处也拥有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1942年7月1日,“四联总处”将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垄断了钞票发行权,,集中了代理国库、监管金融市场的权力,以及经管国家外汇储备、金银储备的权力,基本完善了中央银行职能。3、苏维埃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1932年,根据地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除经营一般业务外,还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代发公债及还本付息等中央银行职能。4、新中国时期的中央银行1)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人民政权被分割成彼此不能连接的区域。各根据地建立了相对独立、分散管理的根据地银行,并各自发行在本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1948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50年代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系。这种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直至1978年末基本上没有改变。2)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下的中央银行(1979---1983年)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增加,中国银行开始独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性业务逐步减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于1979年先后恢复设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同时全国广泛设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多元混合性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一身二任”的弊病日渐暴露出来,金融业“群龙无首”的问题亟待解决。3)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至今)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独立出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标志着中国中央银行体制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①1984年~199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设立,承担了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经办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我国专门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对于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进一步搞活经济和稳定货币流通、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②1993年~200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要“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以此为指导,以完善宏观调控、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我国逐步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组织体系和职能操作体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开始走上了法制化轨道。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撤销了原来的31家省级分行,跨省区设立了9家分行,对其他各级分支机构及其职能也作了调整。这些改革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稳妥地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型现代中央银行体制迈进。(二)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1、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2003年4月28日正式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民银行不再承担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在国务院领导下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2、2005年8月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2005年8月10日正式成立。央行上海总部的成立,是完善中央银行决策与操作体系、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总部的建设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中心,即:尽快把上海总部建设成为总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平台、金融市场运行监测的平台、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一部分金融服务与研究和开发业务的中心。(一)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三)准中央银行制度(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三中央银行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