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 统编人教 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第19课辛亥革命【内容提要】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一方面是清政府实施“新政”以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和运动在全国迅速地传播和开展。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这场革命的最终成果虽然落到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但通过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知识提纲】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1-1911年)清末“新政”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内容:政治上减冗衙,修刑律;经济上重工商,振农业;军事上改军制,扩新军;文化上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影响: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客观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预备立宪”背景: 1904年的日俄战争,“立宪”日本击败“专制”俄国;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过程: 1906年 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 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 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影响:加剧了清廷与各方的矛盾,使得立宪派倒向革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1894-1911年)民主革命思想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905年)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的方式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传播手段: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民主革命组织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以《民报》为机关刊物。民主革命实践革命党人自 1895年起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 1911年4月黄兴等人发动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历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武昌起义条件: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为革命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过程: 1911年 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 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二)中华民国建立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三)《临时约法》目的:限制袁世凯走向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言论、集会、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四)南北和议,让位袁氏原因:辛亥革命后,需要一个强有力人物保障国家统一和稳定;袁世凯实力强大,内握清廷大权,外获列强支持;同盟会内部涣散,将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为维护自身利益,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结果: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成功:政治上,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经济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生活上,促使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局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日内日瓦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召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执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欧共体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实行“一大片”“两个拳头出击”外交策略(即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奉行“无敌国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中国只能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其结果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它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对西方国家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中国的封锁.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和“执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等信息,可以确定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根据材料中的“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奉行‘无敌国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等信息,可以确定论题“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变化”。还可以根据材料信息确定其他的论题。然后任选一种,如确定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可以联系所学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形势,论述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再对这一政策进行简单的评析,如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局限性。解答本题首先必须写明论题,论述过程要做到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答案 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解析】

本题要求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据材料“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知识即可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可以多元化,例如: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等。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阶段主要译者及译本来源翻译特点主要阅读对象1899—191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摘译自英文版,发表在《万国公报》《天义报》。《新民丛报》《大公报》《民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来自日文版的摘译。主要的翻译方式是“转译”,翻译与阐释出现了不少失误、误读甚至曲解。知识精英1920—1949年1920年,陈望道,自主译自日文版1930年,华岗,中共布置任务译自英文版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译自德文版1943年,博古,据俄文版对成仿吾和徐冰版进行校译版1945年,陈瘦石,自主译自英文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得以解读和阐释。中共党员1949—2009年1949年,谢唯真,“莫斯科百周年译本”,译自德文版1964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1978年,成仿吾,译自德文版1995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2009年,中央编译局,译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MEC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翻译与出版由以往的“分散多样”的“自由行为”上升为“统一集中”的“国家行为”,翻译行为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普通民众——摘编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从上列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准确全面。)【答案】表格所反映的总体认知:《共产党宣言》是一个系统科学、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正是由于它在中国的传播 ,促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逐步确立与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和传播并不同步 ,而是经历了一个差序性的、渐进的过程 ,总体上呈现出递进性翻译与选择性传播、多路径传播与多梯次传播、主观性解读与“中国式”解读、传播与中国化的双重变奏等特点。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翻译与传播《共产党宣言》中体现的中国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成果。系统总结《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 ,有助于在比较中了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如何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更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例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它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促使他们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本书的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例 2、《共产党宣言》的不断译介与传播,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不断进取。 20世纪20年代以后,《宣言》的引领,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不断进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例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同时也使马列著作的翻译出版事业跃进到新的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进入到一个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有计划、大规模开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继诞生,这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在中国经历了从翻译片段到全文,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从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过程。例 4、早期在中国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传播的主要有外国在华传教士、资产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等。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共产党宣言》进行选择性传播 ,是从各自的阶级利益、政治需求以及理论旨趣出发 ,希望以此来诠释自己的理论主张与政治活动。他们并非由于他们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 ,而是试图以此来宣传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学说例 5、《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的多路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触马克思及其学说 ,主要是通过日本学者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的最早中译本 (包括《宣言》)大都是根据日译本转译过来的。十月革命后 ,开始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为蓝本来翻译《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多路径的传入 ,有利于《共产党宣言》文本相互补充和相互佐证 ,有助于在比较中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精髓。例 6、《共产党宣言》被译介到中国 ,经历了传播、接受、融合与创新发展等多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的主题虽然明确 ,但内容却是相互交叉的 ,在传播中有融合、在融合中继续传播。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传播和融合的过程。《共产党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中国化的过程 ,呈现出传播与中国化双重变奏的特点。【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被译介到中国的过程。从材料中的译本来源、翻译特点和主要阅读对象来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对于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得出对这一过程的总体认识,然后明确不同阶段的特点,概括得出《共产党宣言》被译介到中国的过程。其次可以联系所学,论述每一阶段《共产党宣言》的不同影响,如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过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表现。随着《共产党宣言》传播的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在论述影响的时候应当有所涉及。本题的解答首先需要根据材料信息简要写出历史现象,然后在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全面。论说儒学功过,要让儒学回到它所产生和演变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地、历史地进行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对于孔子及其思想,)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作用。(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论证李泽厚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80字左右)【答案】( 1)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君主的权威;另一方面有助于劝诫君主实行仁政。2)等级观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一档历代思想家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积极论证逻辑

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解释和发展是为了适应时代或阶级的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进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等思想。隋唐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挑战。宋代朱熹等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明朝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吸收佛教思想继承发展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二档观点明确;能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三档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 1-2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三档楚。四档观点不明确;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楚。【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主张。作用:结合所学从有助于强化君主的权威、劝诫君主实行仁政等方面指出这些主张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中“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信息可概括得出,李泽厚认为,历代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解释和发展是为了适应时代或阶级的需要。然后结合所学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等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宋代朱熹等建立“理学”体系以应对佛道冲击、明代王阳明发展心学应对统治危机、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以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等方面论证其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 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高潮时期主要方向方式规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同治时期留学美国官费1872~1875年间 120名(广东 84名,江苏 20名,浙江 9名,福建 4名,安徽2名,山东 1名)詹天佑、唐绍仪等清末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官费自费各半1896年至 1912年期间近 3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民初五四前后留美、留法、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