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声慢》教学设计原文: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词中的意象及其作用。(2)明确抒情手法和叠词使用效果。(3)理解词的丰富内涵,把握作者情感。(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点1.品读意象,体会作者情感。三、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知否知否》(副歌部分为李清照早期所做《如梦令》(其二))音频或视频2.导入设计刚刚给大家听的这首歌你们一定不陌生了,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呢越来越为人所知了。我们可以看到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正是李清照早期所作的《如梦令》。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共是两首。那另外一首相信大家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大家还有印象吗?《如梦令》(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如梦令》(其一)为例,写的是作者回忆往昔出游的所见。心理:沉醉—兴尽—误入。我们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闲适,快乐。这首词很短小,但是那种年少欢娱活泼的心情我们不难体会。这也是李清照表达早期生活情趣和心境的代表作品。我们知道李清照一生是很坎坷的。在现在留存下来的作品来看,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还是她后期创作的作品。今天就来学习她凝结了万般思绪的《声声慢》。(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2.李清照创作的两个时期。3.人生脉络张汝舟与李清照(照顾有加——野心暴露——检举揭发科举作弊——九天牢狱释放)。总结:少年历经繁华,中年饱经离乱,晚年漂泊孤苦。4.写作背景介绍。《声声慢》是其后期的代表作品。(略)(三)整体感知1.朗读思考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2.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这”代指什么内容?可以看到,全词都围绕着“愁”字在写。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李清照是怎样写愁的,她到底在愁什么?首先我们来探寻第一个问题。(四)文本探究1.手法—情感(1)作者在词中表现“愁”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是间接抒情。简介抒情根据作者抒情时所借用的对象,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如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等等。)明确:直接抒情,借景抒情等。(2)思考: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首先我们来看词开篇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是怎样抒发情感,从哪些角度在描写?明确:动作、环境、心理(加强情感,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b.看见大雁飞过,引发愁绪。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刚刚已经说过,“愁”字是这首词的词眼。全篇围绕这这个愁字来展开。在词的最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概。难言之痛,欲说又休,全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3)叠词a.可能刚刚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开篇的十四个叠字。实际上在后世有很多人都在模仿这种写法,但都不能用的这么绝妙。那么大家认为这种叠字的使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好处?明确:明确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ppt)b.大家能够回忆起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用叠字的吗?这里老师还可以举几个叠字用的特别好的,我们也十分熟悉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小结:这首词主要运用直接、间接抒情手法及叠词,营造了一种无法驱散的孤独悲苦的氛围,让我们触摸得到词人心底的累累伤痛。2.意象解读(以意象串联解读全词)(1)李清照在词里面用了很多的意象,大家找找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词里面意象的使用。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物象。明确: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忽暖忽冷,叫人难以适应。“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凭着几杯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晚风:渲染愁情,环境凄清,衬托心境凄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抬头望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过雁:视觉,听觉。物是人非,怀乡怀人。“鸿雁传书”书古典诗词里常用的典故,它可以传递书信,寄托相思之感。李清照早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赵明诚外出为官的日子里,鸿雁是两人传递情感的桥梁。那是带着甜蜜相思之情的雁。如今故人已去,锦书难寄,相思之情化作了阴阳相隔的悼亡之悲。古人还常用鸿雁作为故乡之象征。北雁南飞,伤神伤心在于是过去的相识。北雁可以回巢,而词人只能客居南方,徒增天涯飘零之感。作者其实写了家破夫亡、漂泊江南、无所依傍的悲剧心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黄花:喻词人憔悴的容颜、青春,孤苦飘零的晚境。顾影自怜,黯然神伤。更加深层地是在表现青春和生命的失落之感。“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一个人又怎样度过即将到来的黑夜呢?作者用“守着窗儿”将这中落寞恐惧具体化,表现出一个女人隐秘的孤苦的内心世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窗外的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细雨中,点点雨声落在梧桐上,其实更是落在心上。梧桐:凄凉、凄苦、悲伤。如“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a.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相传梧桐雌雄异株,一雄一雌,同生同死,所以诗词中常用梧桐来比喻爱情、相思和悼亡。“贺铸: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细雨:绵长、冰冷,正与愁相似。梧桐细雨:视听结合的画面,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雨滴敲碎人心,衬托环境之静。(2)词中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这种氛围之下,作者的愁苦确实浓得无化解。)(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悲凉落寞、孤寂愁苦。3.探因:愁从何生?作者的愁意蕴深广,从词中的意象画面中也能看出。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例,北雁南飞,旧时相识--睹雁思乡;大雁可以北归,自己却无家可归--亡国之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经鸿雁传书,现在孤苦一人--睹雁思人。诗人的人生际遇对其创作影响很大,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读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五)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李清照早期同样写愁的作品《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体会前后两个时期作者的心绪情感的差别。早期之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后期之愁:丧夫之悲,亡国之恨,漂泊之苦。2.词人的苦楚震撼人心,下面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词人们的愁绪。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辛弃疾: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六)总结从“寻寻觅觅”开始运用了十四个字叠词,从动作,环境和心理三个层面描写。通过意象的运用抒发愁情。因愁而寻,寻而无果最后又落入无尽的愁绪之中。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全词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