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课
5边城(节选)第二单元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了解沈从文的生平、作品风格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抓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3.赏析文中的风俗描写和景物描写,分析其描写手法及作用,并尝试写作某一场景。4.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独特经历,探究小说的主题及深层意蕴。素养目标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作家、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少年时曾入地方军队当兵。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关爱。其作品以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于一炉,展示湘西民性的粗犷强悍、民风的淳厚朴实,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边城”,从地理上说,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沈从文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空间背景,“边城”是一个文化地域概念,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题目解说知识卡片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是小说和散文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小说,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其文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淡化情节。在散文化小说中,少有冲突,缺少悬念。作者使小说呈现如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让叙述者的情感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②虚化人物。传统小说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的本真原貌,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③营造意境。在散文化小说中,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中。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④突出情调。散文化小说的主旨往往比较含蓄,较多的是通过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写作背景1923年沈从文带着理想和热情从湘西赶到北京。然而,身处充斥着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淳朴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传统美德。阅读链接沈从文的创作风格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洁、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质朴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边城》故事梗概在川湘交界的茶峒城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nuó)送。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遇见傩送,心里对他留下深刻印象。而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托媒来提亲。当地的团总以碾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兄弟俩采用唱山歌的方式公平竞争,让翠翠自己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不幸的是航船出事,天保淹死了。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前去询问的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夜里下了大雨,翠翠第二天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被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发现老人已去世,剩下翠翠一个人。翠翠心里想着的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1.请分析概括课文节选四章的内容。【分析】第三章:写湘西过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第四章:追叙两年前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划船,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第五章:追叙又一个端午节翠翠与祖父看划船时认识了顺顺和天保的情景。第六章: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引发了翠翠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课文探究2.首段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写出边城怎样的环境特点?【分析】手法:白描、对比。特点:写出了边城地域偏远、远离战乱,百姓生活安乐有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而与中国其他地方“不幸挣扎”的情形对比,写出了当地人对外界的事情漠不关心,只一心感受着自己生活中的喜乐哀怨的文化与风俗环境。3.从全文来看,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等情节有什么作用?【分析】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捉鸭游戏,极具地域特色,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风土人情画,印证了这里的民风淳朴,而正是在这热闹的比赛中,作者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等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其性格特点与情感爱好,为下文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做好了铺垫。4.作者通过顺顺不与儿子争显本领而在危急时救人这一细节描写,想要揭示什么?【分析】通过细节描写来再现当地人古朴淳厚、善良无私的性格和品质,寄寓着“爱”的美学理想。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天保和傩送的家庭背景。5.“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中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这句话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表现力?【分析】①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写出了参加赛龙舟的年轻人动作麻利、配合默契、紧张有序。②比喻形象生动:“结实如牛犊”写出年轻人强健有力的阳刚之美;“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与“射”字形象地写出了龙舟速度之快,衬托了划船人的兴奋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划船人技艺之高超。6.从第四章前两段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因为要陪翠翠进城,就将摆渡的职务委托给了老朋友;念及老朋友的孤单,请他过来吃饭;为了让老朋友也来城里看看热闹,又回到渡口。从中可以看出祖父的忠于职守、热心善良。7.第四章第6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表现了黄昏时小城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面貌,侧面烘托了翠翠焦急等待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同时也为翠翠与傩送的初次见面营造了一种朦胧、清幽的情境,隐喻这对情窦初开的恋人之间爱情的朦胧与纯洁。8.文中多次写到翠翠的一个可怕的想头“假若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意味着什么?【分析】这是翠翠的一种害怕孤独的心理,也是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而产生的对爷爷的依赖心理。爷爷将来的死是不可逆的事实,因此,翠翠对自己未来的“依靠”充满焦灼感和期待感,这是情愫初萌的少女渴望爱情降临的潜意识反应。另外,这种似乎悖理的想法,也预示了翠翠以后孤苦的命运。9.作者是怎样描写傩送和翠翠的初会的?请从画面感、人物出场、人物对话等方面加以赏析。【分析】①场景具有画面感。作者采用电影特写镜头式的手法,从翠翠的视角,让傩送由远而近,由模糊而清晰,由暗处而至明处,慢慢地出现,最后猛然从水中冒出,站在了翠翠面前。②傩送的出场,作者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知其行的写法,以水手的话侧面烘托二老的本领。③傩送与翠翠的对话,句子由短而长,符合初次交谈的特点。傩送的话,表现出对陌生女孩的关心,反映出他善良的本性;翠翠的话,简洁利落,句句属实,表现出她的纯真诚实。10.如何理解翠翠的“又吃惊又害羞”“默默”?【分析】“吃惊”的是傩送不但不记仇,反而派人送自己回去;“害羞”的是自己得到被自己误解的男子的帮助,心里有几分羞涩,有几分难为情。“默默”表明翠翠在心里回味这件事,傩送在她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让她内心不再平静。11.“另外一件事”指什么事?“沉默了一个夜晚”说明了什么?【分析】“另外一件事”指翠翠见到二老之事。这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表明翠翠开始有了属于个人的少女心事。“沉默了一个夜晚”这个细节说明翠翠已经长大,开始考虑自己感情上的事了。12.第五章第2段对新年热闹景象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一是展示了茶峒的民俗风情;二是与翠翠的感觉形成对比,这样热闹的情景却引不起翠翠的兴趣,总不如遇到二老时的那个端午节“甜而美”,写出了翠翠对二老的留恋之情。13.“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翠翠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分析】这句话体现了翠翠的微妙心理,她心中想着二老,而祖父说了顺顺、大老,却漏说了二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反问:“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14.“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这句话中的“鸭子”有什么作用?【分析】①“鸭子”是矛盾发展的象征,傩送捉鸭子,天保送鸭子,鸭子成为翠翠爱情婚姻的象征。②“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明确表明翠翠无意大老,同时也体现了少女羞于提起婚嫁的心理。15.爷爷为什么“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分析】爷爷由翠翠对与二老有关的事情的关注,仿佛看出了翠翠的心事,心有所感,或许是意识到孙女已经长大而感慨,或许是想到孙女终究要离开自己而惆怅,因此他“轻轻地吁了一口气”。16.如何理解此处翠翠的“笑”?【分析】“翠翠嗤地笑了”是因为祖父提起了与二老有关的事情。这与之前祖父提起大老时,翠翠显出“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翠翠对二老情感的执着。17.赏析“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这句。【分析】此处展示了翠翠复杂的心理:一方面,看着爷爷微驼的背、满头的白发,翠翠明白爷爷老了,需要休息,需要她照顾;另一方面,翠翠有对爱情的憧憬,而这就意味着要离开年迈的爷爷,因而她不说什么话。结构图解
《边城》描画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塑造了生活在那里的“一群未曾被都市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边城民众端午节热闹欢乐的场景,展现了边城的风土人情,表现了翠翠与祖父的至爱亲情;描述了翠翠和傩送的相识以及翠翠由此产生的朦胧纯真的情愫,表现了边城人民的纯朴、善良和热情。主题归纳一、易错字音内容小结①托庇(
)
②碧溪岨(
)
③傩()送④角隅(
)
⑤鞶()鼓
⑥茶峒(
)⑦喧阗()
⑧嗤()笑
⑨泅()水⑩氽(
)
⑪悖()时
⑫糍粑(
)bì
jūnuó
yú
pán
dòng
tián
chī
qiútǔn
bèi
cíbā
()扛枪()力能扛鼎⑬扛()委曲求全()虚与委蛇⑭委wěiwēi
kánɡɡānɡ二、易混字形(yú)向(
)而泣(ǒu)无独有(
)(yú)(
)()私语③缆览揽榄(lǎn)(
)绳(lǎn)浏(
)(lǎn)一(
)子计划(lǎn)橄()①(rǎnɡ)接(
)(rǎnɡ)吵(
)(rǎnɡ)(
)除(ránɡ)()草②(jí)编(
)(yī)开门(
)盗(qì)修(
)(rónɡ)()毛④(dònɡ)茶(
)(dònɡ)(
)体(dònɡ)(
)烛其奸(tónɡ)()蒿⑤壤嚷攘穰隅偶喁喁辑揖葺茸峒胴洞茼三、课内词语喧阗:流苏:与民同乐:怏怏不乐:喧闹杂乱。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心中郁闷,很不快活。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四、近义词语1.放肆/放纵相同点:两者都有“任意随便,不受拘束”的意思。不同点:“放肆”是形容词,指(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放纵”作动词时,指纵容,不加约束,可以带宾语。2.信口开河/信口雌黄相同点:都指随口乱说。不同点:“信口开河”侧重缺乏根据。如:不知道而信口开河是不明智的,知道了却闭口不讲是没有尽心竭力。“信口雌黄”侧重不顾事实。如:铁证如山,岂容你信口雌黄!3.萍水相逢/不期而遇相同点:都有“遇见”的意思。不同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用于不相识的人;“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用于熟识的人。4.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相同点:都有“生动逼真,很像”的意思。不同点:“绘声绘色”强调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强调形似,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五、语言运用运用比喻、对偶表达观点有人说:一本好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请你以本课《边城》(节选)为例,谈谈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与意义兼备,方可成就一本好小说。《边城》(节选)便是一例。“意思”指趣味与情致,应在其内容中充分体现,使小说富有生活气息与情味。《边城》(节选)之中翠翠与傩送斗嘴打趣的场景,表现了少年少女青涩懵懂的朦胧之美,又平添了生活的趣味,颇有“意思”。而“意义”是阅读后给读者带来的影响,能启迪读者思考。《边城》(节选)中描绘出一个美好纯净的世界,以湘西边陲的小城,为身处黑暗时代中的人民奉上了“真善美”的慰藉,抚平人心,点亮希望,如一支清远的牧笛,久久回响心头,荡涤灵魂。1.《边城》中的翠翠是美和爱的化身,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一人物形象。①她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回答祖父喊问时的“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对祖父的嗔怪,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②她聪明、矜持。比如课文第五章中顺顺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深入探究③对爱执着、纯粹。她爱得自然,爱得朦胧,爱得执着,爱得纤尘不染,爱得如水晶般纯洁透明。翠翠爱的方式和她在爱情来临时的表现,脱胎于湘西古风犹存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湘西的人情美、人性美。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她是作者理想中“爱”和“美”的极致,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所热烈追求的质朴自然的人性。2.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①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等。这类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文字不多,更多的是间接表现人物心理。②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如:“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翠翠静静地拉船,而内心却极不平静,她在想她的婚姻,她在想她的未来。③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如:“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这句话表现了翠翠对傩送唐突的不满。④通过环境描写反衬人物的心理。如:“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地流泻白光,慢慢地这白光便吼啸起来,做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美景依然,但翠翠的心里却没有了原先的喜悦,因为这一年没能与傩送相见。3.“大鱼来咬了你”类似的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从文中找出相关情节,并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和作用。顺序与情境相关情节第一次:二老和翠翠第一次相遇,翠翠误会了二老,骂他:“你个悖时砍脑壳的!”于是二老用这句话吓唬翠翠。(二老)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第二次:天很晚了,二老派人送翠翠回家,翠翠对祖父的嗔怪。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第三次:又一年端午,曾在夜里送翠翠回家的人见到翠翠,提起往事。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第四次:翠翠沉浸在对甜美往事的回忆中,祖父问翠翠还能否记得两年前端午的事情。(翠翠)“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爷爷)“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①用意:“大鱼来咬了你”类似的话出现四次,是作者的巧妙安排,以“鱼”暗喻爱情。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说鱼》中指出:“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乐府诗《相和歌辞·相和曲·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运用了大量的“鱼”字。翠翠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来咬了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翠翠的心里。从此,爱的情思久久缠绕着翠翠,“大鱼”被翠翠时时忆起、说起,隐喻爱情的种子在翠翠心里生根发芽。②作用: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翠翠的情感倾向愈加明朗化;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复杂矛盾中展示人物性格,让读者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充满了含蓄美。“大鱼来咬了你”是贯串翠翠和傩送间爱情故事的一条线,随着这条线的延伸,故事不断发展,人物情感越来越浓烈,但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含蓄的人性之间的矛盾又无意间加剧了当事者内心的痛苦。4.沈从文曾经说过,他的理想是“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在《边城》中,这一理想是如何体现的?作者笔下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祖父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这种流传至今的美德。同时,在边城人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描写中,隐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边城人的生活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5.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边城的“人生形式”的?角度内容风景美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这是个健康、自然、美丽的世界。风俗美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中秋、过年:月下对歌,舞龙耍狮子,放炮仗烟火。边城祥和安定,人民和睦安乐。人性美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祖父之间纯真的亲情、祖父与朋友之间淳朴的友情……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如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二老傩送热心助人,托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上更是体现了传统美德,坚持不收过渡商人多给的钱,而商人也是一样的朴实,坚持非多给钱不可,最后祖父只收下一个铜子,却搭了一把烟叶给商人。6.结合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分析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1)小说结构散文化。本文节选的是《边城》三、四、五、六节,小说结构散文化,没有传统小说的悬念,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第三节主要叙述了“边城”的端午风俗,后面三节分别采用了追忆过去、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的情形的方法,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和内心纠葛。这样在情节上不设中心事件、人物上不设中心人物的创作方法,使得《边城》在结构上得以大解放,形成了疏散自如、跳跃多变的散文化结构。(2)语言的散文化。①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着水的气息。②语言既质朴自然,又浮沉蕴藉,以诗和散文的凝重、情致融入乡土写实小说的写作,产生了纯和真的美文效果。《边城》中对小溪、白塔、老船工工作的渡口环境、气候、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赋以诗情画意的散文之美。③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如二老对翠翠的戏语,“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翠翠念叨着“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样的异句重复,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出它的水乡风味,通俗、深刻而耐人寻味。这样质朴而醇厚、淡雅而明丽,又具有音乐韵律感的语言,显示了语言散文化的魅力。7.《阿Q正传》和《边城》都关注中国的乡土社会和普通民众,思考历史转折时期国家、民族的命运。但两篇小说在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上又各具特色。试结合文本进行探究。①思想主旨不同。鲁迅着眼于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塑造了“说不尽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他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成为反省国民性的一面镜子。沈从文通过描绘以翠翠为中心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力求从“乡土”和“民间”发掘其永久的生命力,探寻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②艺术手法不同。《阿Q正传》大量运用正话反说、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对人物进行调侃、讽刺,意在撕下假面,揭露人物精神的丑陋、可笑,用喜剧的形式讲述一个悲剧性故事,让读者在笑声过后,又生出深深的同情与悲哀。《边城》则将“社会风俗画”和“田园风景画”融合为一,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展现湘西社会特异的“生命形式”,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8.关于小说《边城》的主题,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如牧歌说、悲剧说、象征说,你赞成哪一种?课外阅读小说全文,结合文本说出理由。观点一:牧歌说。牧歌,是在与复杂、败坏的城市生活对比中表现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边城》是一曲谱写“美好人生形式”的田园牧歌。关注人物活动的舞台和生存的环境。《边城》对湘西的民俗风习作了细致的描绘,具有风俗美: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在河中捉鸭子;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边城》中洋溢着人情美:湘西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观点二:悲剧说。关注人物的命运。大老兄弟二人都爱上了翠翠,大老因为跟二老用唱歌的方式竞争无望,就离家跟船去了,不料落水而死;哥哥死了,二老心怀愧疚也离家远行。只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等待。造成这一悲剧的深层原因是几千年来民族心灵的痼疾──信奉天命的迷信思想。正是这一心理痼疾,使顺顺父子不自觉地充当了悲剧的制造者。先是船总顺顺拒绝翠翠做自己的儿媳,再是傩送放弃了爱情,只身下了桃源。于是,老船夫对翠翠的美好将来的希望无形中被顺顺父子的不自觉的冷漠毁灭了,带着遗憾在雷雨之夜死去。观点三:象征说。关注作品的深层意蕴。小说取名“边城”,含义非常深刻。“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通过叙述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从广阔的角度描写了边城淳朴的民风,象征着作家试图用民族的“过去伟大处”来重塑民族形象、重造民族品德的热切愿望,以及这个愿望在“堕落趋势”面前显得无可奈何的孤寂与苦闷。1.下面是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70字。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课堂训练【答案】这段文字描写了月光、篁竹、虫声、小鸟等,运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雷设施安装维护合同三篇
- 化妆品行业保安工作总结
- 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美工工作总结
- 林业行业美工的森林保护
- 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 【八年级下册地理粤教版】第8章 珠江三角洲 单元测试
- 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 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1月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 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合同(2篇)
- DB33T 2188.4-2019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规范 第4部分:礼宾接待志愿服务
- 初中必背古诗文138首
- 蓝色国家科学基金4.3杰青优青人才科学基金答辩模板
- DLT 5434-2021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
- 2024年房屋交接确认书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天疱疮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案研究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2套)
- 综合技能训练实训报告学前教育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 管理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