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32-1991 木材干缩性测定方法》相比于其前版《GB 1932-1980》,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标准性质的改变:从标准编号可见,《GB 1932-1980》变更为《GB/T 1932-1991》,其中“T”表示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意味着其应用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是推荐给行业参考使用。

  2. 测试方法的细化与优化:新标准对木材干缩性的测试程序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包括样品的选取、预处理步骤、测量环境条件等方面,旨在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例如,可能明确了样品的尺寸、切割方向以及平衡含水率的具体要求。

  3.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的改进:《GB/T 1932-1991》可能引入了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公式来计算木材的干缩系数,这些改变有助于更精确地反映木材干缩性的特性,提升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 术语定义的更新:随着木材科学的发展,新标准可能对一些关键术语给出了更精确或更新的定义,以适应学科进展和国际接轨的需求。

  5. 质量控制和实验误差分析:1991版标准可能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增加了对实验误差来源分析的内容,指导用户如何评估和减小测量误差,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6. 参考文献与附录的更新:新标准通常会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料作为支撑,同时,附录部分可能会包含更多实用的图表、范例或补充说明,方便使用者操作执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932-2009
  • 1991-05-03 颁布
  • 1992-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932-1991木材干缩性测定方法_第1页
GB/T 1932-1991木材干缩性测定方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932-1991木材干缩性测定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UDC674.02:620.17B6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32-91木材干缩性测定方法Methodfordeterminationoftheshrinkageofwood1991-05-03发布1992-01-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32-91木材干缩性测定方法代替GB1932-80Methodtordeteninationottheahrinkageorwood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木材线干缩性和体积干缩性的试验设备、试样、试验步骠和结果计算。本标准适用于无疵木材小试样,从湿材干燥到气干和全干时的线干编性及体积干缩性测定、2引用标准GB1928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总则GB1929木木材物理力学试材锯解及试样截取方法GB1931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3原理含水率低于纤维炮和点的湿木材,其尺寸和体积随含水率的降低而编小.从湿木材到气干或全干时尺尺寸及体积的变化,与原湿材尺寸及体积之比,以表示木材气干或全干时的线干缩性及体积干缩性4试验设备“.1测试量具,测量尺寸应准确至0.01mm.4.2GB1931!第3章规定的试验设备。5线干缩性的测定5.1试样5.1.1试样用饱和水分的湿材制作,试材锯解及试样截取,按GB1929第3章规定5.1.2试样尺寸为20mm×20mm×20mm,试样制作要求和检查,按GB1928第3章规定5.2试验步栗5.2.1测定时,试样的含水率应高于纤维饱和点,否则应将试样浸泡于温度20±2℃的蒸水中,至尺寸稳定后再测定。为检查尺寸是香达到魏定,以浸水的2~3个试样每隔3晏夜,试测一次弦向尺寸,待连续两次试测结果之差不超过0.02mm,即可认为试样尺寸达到稳定。然后在每试样各相对面的中心位置,分别测量试样的径向和弦向尺寸,填写入附录A(补充件)记录表中,准确至0.01mm.在测定过程中应使试样保持湿材状态。5.2.2将测量后的各试样,放置在GB1928第4章规定的条件下气干。在气干过程,用2~3个试样每隔6h试测一次弦向尺寸,至连续两次试测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02mm,即可认为达到气干,然后按5.2.1条规定的准确度,分别测出各试样径向和弦向尺寸,并称出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0018.5.2.3将测定后的试样放在烘箱中,开始温度60℃保持6m,然后按CB1931第5.2~5.4条的规定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