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167-2003 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是一项由中国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为动物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针对传染性囊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规范。该标准详细阐述了如何对禽类传染性囊病进行准确、高效的诊断,以期达到及时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的目的。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1. 范围:标准明确了适用对象,即规定了用于诊断家禽(主要是鸡和火鸡)传染性囊病的方法和要求,包括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个方面。

  2. 术语和定义:对传染性囊病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便于统一理解和操作。

  3. 诊断原则:强调了综合诊断的重要性,即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4. 临床诊断:描述了传染性囊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如生长迟缓、腿弱、头颈歪斜等症状,作为初步判断依据。

  5. 病理学诊断:规定了病变组织的采集、处理及镜检方法,特别指出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估。

  6. 病毒分离与鉴定:详细说明了样本采集、病毒培养、纯化及鉴定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7. 血清学检测: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方法,用于检测动物体内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

  8. 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指南,适用于快速、灵敏地检测病原核酸。

  9. 结果判定与报告:制定了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和报告格式,要求结果应清晰、准确,并包含必要的检测信息和结论。

  10. 质量控制:强调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试剂和设备校准、阳性与阴性对照设置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11. 安全防护:提出了在进行病料处理和病毒检测时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环境污染。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9167-2020
  • 2003-06-02 颁布
  • 2003-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9167-2003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_第1页
GB/T 19167-2003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_第2页
GB/T 19167-2003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65.020.30B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167—2003传染性襄病诊断技术Diagnostictechniquesforinfectiousbursaldisease2003-06-02发布2003-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9167-2003前传染性囊病(IBD)又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腔上囊炎、甘布罗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襄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本标准参考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OrganizationforAnimalHealth(英).OfficeInternationaldesEpizooties(法),OIE]的《哺乳动物、禽、蜜蜂A和B类疾病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所推荐的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负责起草,由广西兽医研究所协作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有昌、刘爵、周蚊、姚炜光、张方亮、贺荣莲、吴健敏、兰美益、黄红梅、蒋冬福韦志锋

GB/T19167-2003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传染性囊病病毒的病原分离、抗原的检测和检测特异性抗体的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病毒血清微量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传染性囊病的诊断与检疫。病毒的分离及其鉴定2.1材料准备灭菌组织研磨器、离心机、37℃温箱、孵化器、灭菌吸管、橡胶吸头、灭菌小瓶、灭菌6*针头、灭菌注时器、石蜡。2.2病料的采集和处理采集具有病变的新鲜法氏囊,用加有抗生素(3000IU/mL青霉素和3000g/mL链霉素)的胺蛋白酶磷酸缓冲液或生理盐水制成20%的组织勾浆液,在37℃作用30min~60min,1500r/min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经菌检培养为阴性后作为接种材料2.3鸡胚接种2.3.1接种将收集的上清液以每只0.2mL的量经绒毛尿囊膜接种9日龄~11日龄无传染性囊病母源抗体鸡胚或SPF鸡胚(无特定病原体鸡胚),接种后用石蜡封住接种孔。37C孵育,每天照蛋检查,弃去24h内死亡的鸡胚、2.3.2鸡胚部检结果判定2.3.2.1标准IBDV分离物接种后判定:标准的IBDV分离物接种鸡胚后3d~5d可致鸡胚死亡。死亡鸡胚充血,在羽毛囊、趾关节和大脑有血斑性出血。肝脏多可见坏死,也可见色淡似熟肉样。2.3.2.2IBDV变异栋分离物接种后判定:IBDV变异林经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一般不致死鸡胚,接种后5d~6d部检,可见鸡胚大脑和腹部皮下水肿、发育迟缓、呈灰白色或奶油色,肝脏常有胆汁着色或坏死,牌脏通常肿大2倍~3倍.但颜色无明显变化2.4易感维鸡接种试验2.4.1接种取2.2述及的病料上清液0.5mL,经点眼、口服感染5只14日龄~21日龄无IBDV母源抗体鸡或SPF鸡。同时设健康对照组。接种3d后将鸡部杀,检查法氏囊及牌脏。2.4.2刮检接种结果2.4.2.1标准IBDV接种结果:接种后偶见鸡死亡,部检可见接种鸡法氏囊水肿、色黄,有时可见出血:牌脏有时可见轻度肿大,表面有灰色点状病变。健康鸡则正常。2.4.2.2IBDV变异林接种结果:接种后不出现死亡.3d部检可见法氏囊菱缩、质度硬,牌脏可见肿大1倍~2倍。健康鸡则正常。2.5IBD病毒的鉴定2.5.1琼脂凝胶免疫扩散(AGID)试验用已知的特异性的鸡传染性囊病标准阳性血清,用分离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