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7438-1998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这项标准主要规定了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特别是针对采用4:2:2采样格式的数字电视信号,在其通过馈送线路进行传输以及在一次分配网络中的技术要求和参数规范,以确保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4:2:2采样格式简述
4:2:2是一种颜色采样格式,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及专业视频制作领域。在这个格式中,“4”代表亮度(Luma,Y)信息的采样率,而“2”表示色差( Chrominance,Cb和Cr)信息的采样率,具体来说是每个亮度样本对应两个色差样本(一个Cb和一个Cr)。这种采样方式保持了较高的色彩分辨率,适合对色彩精度有较高要求的视频内容传输。
标准主要内容
-
信号接口与格式:规定了数字电视信号在馈送和分配网络中的接口标准,包括物理层接口特性、同步方式、时钟恢复等,确保不同设备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
信号质量要求:明确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信噪比、失真度等关键指标,确保图像和声音质量不受传输过程影响。
-
同步与定时:阐述了系统内同步机制的要求,包括时间基准的建立与维持,以保证多路信号的准确同步和无干扰传输。
-
网络配置与管理:涉及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容量规划、故障检测与恢复机制,确保网络高效稳定运行。
-
防护与抗干扰:提出了对抗电磁干扰、信号衰减等外部因素影响的技术措施,以及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要求。
-
测试与维护:规定了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维护规程及验收准则,为系统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
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统一国内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规范,提升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标准化生产与应用,为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清晰、稳定的电视观看体验,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8-07-24 颁布
- 1999-05-01 实施
![GB/T 17438-1998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1.gif)
![GB/T 17438-1998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2.gif)
![GB/T 17438-1998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3.gif)
![GB/T 17438-1998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435eb7bf35f82b633ff7c3b79405c4d34.gif)
文档简介
58.3.18M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438-1998eqvIru-R800.1992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债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Technicalreguirementsforthetransmissionthroughcontributionandprimarydistributionnetworksofdigitaltelevisionsignalsdefinedaccordingtothe4:2:2standard1998-07-24发布1999-05-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家标准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债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GB/T17438-1998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电话:63787337、637874471999年2月第一版2004年12月电子版制作书号:155066·1-15535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17438-1998本标准等效采用ITU-R建议书800(1992年版)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与ITU-R建议书800基本相同,个别条款参照ITU-R建议书800-2版本做了修改,编写格式符合GB/T1.1一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要求。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数字电视广播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系统的发展,是债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系统建设与维护的技术依据本标准的制定基于下列几点:定义基于数字亮度和色差信号4·2·2的参量。要求符合这种标准的信号通过数字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已设计编码算法并建议了标准,使采用比特压缩技术的传输能够实现采用这些算法的编解码器样机已经开发,需给于评价。评价方法的一般意见包含在ITU-R文件中,主观测试方法定义见建议书500。这种评价需要考惠基本图像质量、传输链出现误码时的失效特性和下游处理后所达到的质量。编解码器的设计及其评价需考电用户的要求。R技术要求应规定测试程序和测试序列,用测试序列校验技术要求,使之得到满足本标准取消了原ITU-R建议书800中的关于525行的有关条款;表1中恢复时间的指标由原"<160ms"按ITU-R建议书800-2新规定,改为"<500ms”,其他部分尚做了一些文字性修改。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化规划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化规划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自洪奇、李烟星、刘星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债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GB/T17438-1998TechnicalrequirementsforthetransmissionthrougheqvITU-R800:1992contributionandprimarydistributionnetworksofdigitaltelevisionsignalsdefinedaccordingtothe4:2:2standard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按4·2·2数字编码的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要求,适用范围为锁送和一次分配网络。有关4:2:2标准的主要要素见附录A.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4857—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GB/T17439一1998在三次群中传送馈送质量分量编码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规范CCIR800按建议书601的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的用户要术ITU-RBT.800-22按建议书601的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债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的用户要求TTU-R500-4电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3术语3.1馈送contribution演播室质量,可用于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如慢转换、色键和慢动作等。3.22一次分配primarydistribution电视节目信号的分配,如给电视发射机或有线电视前端作输入等。4技术要求4·2:2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系统指标的设计和测试,应满足本技术要求。4.11性能要求本章中的全部质量评价等级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借款合同版(单位住房)
- 2025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范本
- 2025代工生产合同
- Unit 3 Amazing animals PartA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11《白桦》说课稿(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2《太阳的位置与方向》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青岛版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5 走进纸的世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 任务完成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例 计时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2024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服务协议
- GB/T 27697-2024立式油压千斤顶
- 《消防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
- 游泳馆安全隐患排查
- 《媒介社会学》课件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团体标准
- zemax-优化函数说明书
- 2021年《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适用解读之担保解释的历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