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湖南卷选做题2022/9/8第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考纲在线《2013湖南卷考试说明》语文科选考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关于“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特长、个性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着重体现“应用·拓展”与“发展·创新”两大目标,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内容与能力层级:1.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和结构特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第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鉴赏评价D品味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思想内涵及语言艺术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对文本某些特色作深入思考,形成看法并作出判断3.表达应用E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有创意地设计文本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得体地表达修改文章4.探究F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社会价值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第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013年湖南高考选做题解读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达鼻孔前方。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第4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6分)答案要点提示:
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
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与修改》,出自第一章第一节《写作的多样性》课后写作实践第三题,“写同一件事物,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只是把题目的对象由“教室”改为了“天鹅”而已。第5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一段以“保护天鹅”为主旨的文字。不超过140字。(6分)答题要求:主旨紧扣“保护天鹅”,表达富有创意。【解析】本题考查创意写作。注意答题要求:主旨紧扣“保护天鹅”。第6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说,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第7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6分)答案要点提示:
①第一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生发疑问,“问”能激发兴趣、促进探索,从而学有心得;
②第二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询问请教,“问”能解决疑问、丰富知识。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结合选文分析“问”的内涵与作用。两段文字对应两个不同内涵,作用分析要与内涵保持一致。第8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答题要求:内容紧扣“学习”论题,能够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相关论述。【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注意紧扣“学习”论题,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论语》《大学》和荀子《劝学》中的相关论述,同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教学相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荀子对学习的论述:坚持、积累、专一
第9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012年高考选做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用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第10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的心理活动。(6分)答题要求:以“我”为叙述人称,以“痛苦”为基本心理,可以结合焦急、自责、思念、担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设想等进行心理描述。(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6分)答题角度: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动作的角度;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第1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英国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000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0日第4版“要闻版”,有删节)第1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6分)答题要求:所拟标题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语:“伦敦书展”“中国”。解释:所拟标题必须紧扣事实主要信息作简明扼要的陈述,概括、突出地提示整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对所拟标题理由的阐述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第1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答题要求:体裁应该是新闻短评。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答题角度:伦敦书展(所选消息内容)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媒介,增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考生答题可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展示”的角度;②“交流”的角度;③“平台”的角度;④“影响”的角度;⑤“推动”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第14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高考语文选做题1、从设题的角度。设置为二选一2、以前从三个选修课本来二选一,即《新闻阅读与实践》《外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阅读》3、13年高考选做题有所扩充,从《文章写作与修改》的选修课本中命题,这是个新动向。4、建议在选做“选做题”时,选做自己感觉容易把握的。如果是新闻短评与经典阅读,建议选新闻短评;如果是外国小说与经典阅读,建议选经典阅读;如果是写作修改与经典阅读与外国小说,建议选写作修改。第15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共分8个部分:1、儒道互补2、春秋笔法3、修齐治平4、佛理禅趣5、家国天下6、天理人欲7、经世致用8、人文心声一、儒道互补:
孔子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做人都要从“仁”出发,从“仁”生发“义”“礼”“智”“信”“忠”“孝”“悌”。
孟子的思想:“仁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孟子提出的巩固统治者统治的思想,仁政思想是一种初始阶段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孟子思想的孟子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人有“四心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老子的思想:“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因此他认为在社会管理上也不应该违背“道”的原则,这就是“道法自然”,认为统治者不要对百姓强加干预,这就是“无为而治”,主张给予人民以更多的自由。
儒道思想的互补:1、入世与出世的互补;2、“仁爱”与“自然”的互补;
儒道思想的局限:1、儒家的等级思想;2、忽略人的主观能动
第16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
儒家提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典型示例第17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就出仕表现自己的才能,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就隐藏自己的才能,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这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思路指导理解含义类题型方法指导:抓关键词、疑问点第18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思路指导探究题解题步骤:第一步明确观点第二步阐述理由第三步作出结论扣文本联现实第19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
示例:“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明确观点)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比如我们的学习,我们既要锲而不舍地顽强拼搏,又要顺其自然,只要尽力就无怨无悔。(阐述理由)因此,“儒道互补”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迎接人生的挑战(做出结论)第20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假如我是评卷者第2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荀子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第2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3分①原味答案:追求富贵、制(治)理国家、礼节②原味答案:人性相互依存、政治上相互促进、道德上相互制约③原味答案:礼节来实行正义,正义用来产生利益,合乎道理,大于利益为太平。为追求利益而违反道义世间就会动乱,没有正义,没有道理,就没有利益。脱离文本,游离题意忽视关键,没有理清关系机械翻译,忘提炼归纳我是评卷者第2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
、
、
(3分)答案示例:以义制利、以义为上义以生利重义轻利义利兼顾
第24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荀子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第25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9分)我是评卷者
当前我们的社会普遍处于一种浮躁状态,人们忙忙碌碌除了赚钱,还是赚钱。很少有人像雷锋叔叔那样急人之所急去帮助别人,做好事不留名。也很少有人像好人郭明义那样献出自己的鲜血去挽救他人的性命。他们做事情只想着自己,为自己谋私利,这样的行为是应该被我们所批判、所唾弃的。脱离文本第26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我是评卷者
当今社会,儒家“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律和法制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地沟油、双汇瘦肉精等事件,都是见利忘义的典型例子。此类事件在接受舆论批评的同时,必将遭到法律的严惩。明确观点,旗帜鲜明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阐明意义第27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我是评卷者
当前社会,三鹿奶粉、地沟油、双汇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固然难辞其咎,而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法商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这些行为,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倡导儒家“义重于利”的观念,正确地看待“义”与“利”之间关系,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相关法律法规,方能造福百姓和社会。列举事实+分析利弊+阐明意义(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列举社会现实分析弊端结合文本,阐明意义第28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
先秦儒家倡导先义后利、以义生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可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诸如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究其原因,是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了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个人享乐至上,于是一切向钱看,贪求物欲的满足,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可见先秦儒家的这种义利观对于扭转现阶段我国社会上价值观念的混乱局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对金钱至上、坑蒙拐骗、见利忘义、不讲诚信等不良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列举社会现实为什么怎么样我是评卷者是什么第29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二、春秋笔法1、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运用是非分明而简约含蓄的语言,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的可借鉴性:不隐讳事实真相,秉笔直书
春秋笔法的局限性:“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标准,往往模糊了事实真相,甚至给后世造成误解。2、刘知几的《直书》
“直书”就是要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要避免个人的好恶,做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三、修齐治平
现修齐治平思想主要体现在一部典籍《大学》里面和一个人孔子身上。《大学》(1)格物致知(2)修齐治平
孔子中庸之道
经典传承:“慎独”(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现实意义
“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第30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家语、子贡问》)1、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子对晋文公的态度。2、联系社会现实,探究这种做法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意义。解题步骤:要完成好这道题,先要翻译好材料一: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问道:“晋文公实际上是召请周天子而让其他诸侯国来朝见。先生写作《春秋》,却写成周天子在河阳打猎,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用臣子的身份召请一国之君,不可以作为榜样,也只能写成晋文公率领诸侯侍奉天子罢了。”解答(1)小题:孔子对晋文公召请周天子这件事很不满,认为这不符合礼法。但因为晋文公是“尊者”“贤者”所以不直接写他召请周天子,而是采取委婉的写法,说周天子在晋国的河阳率领诸侯打猎。这实际上就是春秋笔法实际运用的一例。第3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解答小题(2)
孔子对待晋文公召请周天子去打猎这件事,虽然很不满,认为有违做臣子的礼法,但却没有采取激烈的批评方式,而是采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指证,这种做法在当今社会仍有着现实意义。(观点)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利益集团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重重,譬如官员和民众、富人和穷人、城市和乡村等等,这些因利益而导致的矛盾冲突,往往十分尖锐,甚至对立。近些年不断生出来的群体事件,如四川什邡、贵州瓮安,福建的公共汽车纵火等就是这些矛盾的爆发的典型例子。(现象)
导致这些群体事件,主要原因当然在于某些政府官员的不作为,甚至乱作为,但也与谋体夸大渲染事件的严重性,某些个体极端批评政府的不作为,甚至上升到要颠覆国家制度的层面有关,特别是某些微博大V的不负责任的转发,将民意推至沸点。长此以往,国家的内乱指日可待。(原因)
因此,在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之时,我们要学会孔子对待错误事件的冷静处理方式,为群体事件浇上一盆冷水,找出其中的原因,以求科学公正的解决;而不是火上浇油,动辄谩骂,助推民意走上沸点。(结论)第3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慎独:原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注释:
1、“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别人。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闻”的“其”也是这个意思。2、“莫见乎隐”的主语是君子的特征,这种特征应该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3、“独”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独”是要严肃的面对自我。启示:(约束自己的为人之道不能一刻离开),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谨慎,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原文翻译)
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严肃面对自己才需要真的勇气,才是真的严格要求。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第3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1、社会政治意义:排除极左极右思想的干扰。2、个人意义:避免个人极端的思想和做法,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言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3、有阻碍社会变革的负作用。练习示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4)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1、根据上面的四句话概括古人对个人修养的要求:
(),(),(),()。2、联系社会现实,探究加强个人修养,对当今官员的意义。第34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小题(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题(2):
个人的榜样作用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强调个人的榜样作用。《大学》里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国家的兴衰寄望于一人一家,中国古代强调的是“人治”思想。
当代中国强调法制,但法制并不健全,人治的现象仍然处处可见,这就决定了加强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仍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被民间称为“钱多房多女人多”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就是一个不加强自身修养的典型例子。这样的人一旦让他执掌一方权柄,就会危害一方,给国家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造成官民之间的对立,危及政权安全。
因此政府在选拔官员时,不仅要看他的工作能力,更应看重他的道德修养,看他把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的享受之上,从而成为民众的榜样。
我们更期望国家能摆脱人治的局面,走向法制的轨道,做到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去。第35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本次联系的当中存在的问题:1、不扣题地乱写。
联系社会现实,探究加强个人修养,对当今官员的意义。
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1)、这道题有个技巧,就是“联系社会现实”,是什么与“社会现实联系”?
(2)、加强个人修养有多个方面,你选择哪一方面来论述?
(3)、题中提供的四句话,就可供你选择,这是最佳选择
(4)、经典+现实2、泛泛而谈,观点不鲜明
只提有现实意义,却不指明是何现实意义。第36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佛理禅趣:
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不亚于儒家和道家。
佛教的主要思想:1佛是人而不是神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2佛是真平等者
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
3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释迦牟尼——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
第37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
4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佛的责任了。
怎么理解“佛理禅趣”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始,经常“现身说法”,向芸芸众生讲说佛法。但他不喜欢讲抽象的大道理,喜欢用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来启迪人的智慧,让人在听这些故事的时候获得对“佛”的顿悟。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就是在经典文化研读中要加入“佛理禅趣”的原因。
命题者很可能引述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让你探究其中的现实意义。例如:第38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愚人食盐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去亲戚家吃饭,主人在菜中加盐,菜都很美味可口。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
联系现实,探究愚人食盐的故事对当今现实的意义
寓意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寓意2: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的思维出了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盐毕竟只是调味品,它必须依托食物才能起作用,只看到盐能使食物鲜美,就误以为盐是鲜美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分析:现在社会有没有超出限度的事?
只看到个别事件,却看不到社会的整体状况第39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正如“盐”这种调味品一样,一次性吃多了为就变味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也有这个意思,所以他强调“过犹不及”。(观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嗜好,比如有人喜欢玩游戏,但把它当作一种调节学习的调味品,当然很好;但如果整天沉迷在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则就像愚人贪盐一样,会自食其果。(普通人)更为严重者,某些官员一旦尝到了官位的“盐”味,便胃口大张,贪权恋位,腐败堕落,完全忘记了还有“为人民服务”这个“度”,其结果当然是镣铐加身,陷身囹圄。薄熙来、刘志军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官员)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为人不会玩物丧志,为官则难陷身囹圄。(结论)第40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学生习作示例:
佛家的经典传承愚人食盐,寓意着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好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对当今现实仍具有现实意义。
过犹不及就是如此,后唐国主李存勖就一个过度的典型,饭食要火候刚好,才能现其美味,不能适度而止,就会破坏那份美好。就像选秀节目,有一个中国好声音,就有一个我是歌手,不知适度,终使那份美好意义淡薄了。“房多钱多女人多”的李迈永不也是个典型吗?所以,坚持适度的原则,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意义仍然非凡。
点评:1、这个学生听过很认真,我点的这些例子都听进去了,但光会听课还不行,还要运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2、第一段完全只用一句话就行了。3、第二段中“李迈永”要改为“许迈永”。这个例子,利息前文来理解,就是“许迈永由于没有掌握好“贪”这个度,贪的太多了。意思贪可以,不要贪太多。第4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学生习作示例:愚人食盐的故事告诉我们物极必反,不可以偏概全的道理。
做事情不可极端,要用正确的态度看问题,如同当代社会上的愤青。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太暴力。像去年的钓鱼岛事件,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高涨,抵制日货的呼声越来越高,群众游行队伍庞大,但是受了不法分子的影响,竟出现了打砸抢烧的恶性事件,这是人民所不想看到的,所以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问题。
做事也不能以偏概全,假如所有的人都说一个人好,那么这个人不一定是好人,如果所有人都说一个人是坏人,那么这个人不一定是坏人,不能以偏概全,要学会辨证看问题。
一、“不可以偏概全”,是说要全面看问题;“做事情不可极端,要用正确的态度看问题”,是不是一回事?
偷换论题
二、“做事也不能以偏概全”,这个“也”怎么理解?
这个“也”表明全面不是论述“以偏概全”的问题,那么是不论述“物极必反”呢?材料是,可分论点不是
三、这么短的文字,弄出两分论点来,有没有必要?第4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学生习作示例: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最多走一步,真理就变成了谬误,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并且要把握事物的整体性,因为这有利于我们做事情走向极端,做事情把握整体状态和局势,优化事物结构,从而达到完美效果。
点评:1、语文题与做政治解答有什么区别?2、文中有联系实际吗?3、红字句的问题在哪里?第4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学生习作示例:
当我们看到愚人食盐的这个故事后,总会不由自主的为他那种傻行为感到可笑,但是欢笑过后我们会怎么样呢?或许大多数人只是一笑而过,便忘得一干二净,难道这其中就没有可以借鉴的吗?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更应要以“愚人食盐”为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痛苦。例如,在1958-1960年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人盲目追求高速度,却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终于,我国面临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无数的人无法饱食,社会出此案严重的问题,国民经济一度跌落。
前车之鉴,我们应当以它为训,从“愚人食盐”中认识到做事要恰好,否则往往好事情也会变得很糟。点评:1、文中有没有废话?
2、文中是联系现实,还是联系历史?第44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联系现实,说说它的现实意义
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韩非子·内储说上》1、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国大臣)庞恭将要和太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如果有个人说集市上有只老虎,大王您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如果)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了怀疑了。”“(如果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一年归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12)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13)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第45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探究本寓言的寓意:
比喻谣言惑众,蛊惑人心。3、探究《三人成虎》这个寓言的现实意义。
《三人成虎》的寓意是谣言被人说多了,也就成了真的。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有句被传得很火的“名言”:“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为此他一个谣言接着一个谣言,大大小小共制造了3000多个谣言。最著名的是把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联系起来,说雷锋在那个时代“穿80多元的皮衣皮裤”,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等。
当这些谣言在网络上流传,被更多的微博大V不加思索转发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多人相信了,于是神圣变得卑鄙了,雷锋的形象一夜之间,就在人们心中轰然倒塌。我们人人成了怀疑论者,不知道这个共产党执掌政权的国家还有什么是真实可信的。这些谣言不仅毁掉了雷锋、张海迪的形象,也毁掉了共产党的形象、国家的形象。如果允许这些谣言继续在网上流传,国家的根基都会被动摇,我们是不是又要回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三人成虎的故事,启迪我们要不信谣,还要不传谣。第46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家国天下《贞观政要》的主要内容:
《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贞观政要》的写作目的:
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期望求得长治久安。《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本书是一篇记述唐太宗李世民治国思想的书,通过君臣对话的方式,实录唐太宗的治国方略第47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原君》的主要思想:《原君》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开宗明义篇。全书包括《原君》、《原臣》、《原法》等阐发民主、平等思想的篇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君主专钊及其理论基础的论著,它鲜明地体现了近代民主思想。
“原”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原君”,即推究关于做君主的道理。通观《原君》之意,作者不是主张彻底清除封建君主专制这个弊病,而是为了使君主从道德观念方面明确君主的本来职分,要求当时的和以后的君主必须象古君那样,“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原君》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具有近代民主思想是确定无疑的。作者既大胆地毫无顾忌地揭露指责“后之人君”对“天下”的暴虐专制,又对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愤怒的声讨。
第48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后人之君)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2、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1)、评析这两句话所反映的思想。(2)、第二句所反映的思想,在当今有没有现实意义?要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先要翻译这两句话:1、(后世的君主)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归于他人2、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解答:前一句作者直揭封建君主的极端自私,把天下的利益都归在自己这里,把天下的不利都送给别人。后一句运用反问句式,表达了对一人一家的专制统治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民主平等的社会理想。
第49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第二句所反映的思想,在当今有没有现实意义?解答:有。中国的封建制度,虽然在1911年结束了,但封建专制的思想,并没有随着封建制度的结束而结束。
“率土之滨,莫非王有;率土之民,莫非王臣”封建家天下的思想,在今天的某些官员当中仍然相当严重,某些官员手握一村、一乡、一县、一省的权柄时,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管辖的“这一方山水”当作了他的私有财产,生杀予夺全凭他来做主,成了“这一方山水”的土皇帝。
改革之初,大邱庄党支部书记禹作敏,利用地域优势,迅速发展了经济,确可算作一个能人,但他缺乏民主意识,把大邱庄的成功归结为他一个人的成功,把大邱庄当作他的私产,私设“公堂”审讯所谓的“企业败家子”,窝藏杀人凶犯,视国家法律如无物。最终结局,只能是身败名裂,锒铛入狱。观禹作敏的所为,即为典型的“独私其一人一姓”的“土皇帝”作为。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民主平等的思想深入民心。“独私一人一姓”的专制统治制度虽已湮没,但要从思想上根除,正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哲言。
第50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经典传承1、辩证看待《求谏》所反映的谏官制度。
谏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谏官制度严重依赖君主的贤明;当君主不贤明时,监管制度就流于形式。2、《求谏》的现实意义
(1)纳谏指上级接受下级的意见——每个人都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2)接受别人意见有利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原君》的思想价值
(1)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古)——“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今)
(2)《原君》的启蒙意义:对君主专制的尖锐批评,对民主平等的大力赞扬第5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1、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内省”的意义。2、说说当今官员能从这段“太宗”的话里,得到什么启示?第5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天理人欲2022/9/8第5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必修3P14注释3: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他是我的
,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
“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鲁迅《祝福》第54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55第55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第56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何为“天理”?何为“人欲”天理心之本然,表现为仁义礼智四德,体现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人欲人的欲望。在朱熹看来,认得日常饮食的欲望是天理,只有那些超越延续生存条件、追求过分物质生活的欲望,才是人欲,也才是要遏制的“人欲”。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第57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天理的局限性一面“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主、父亲、丈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节、明智、诚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五常被朱熹认为是天理,这在客观上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022/9/8第58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天理”的内容1、“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主、父亲、丈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节、明智、诚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2、“天理”合理的一面:第59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存天理,灭人欲”的提出“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jué)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具有常性,是最具潜藏危险的;天地自然之心非常微妙;领悟道心要精益求精、专一其心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朱熹把儒家的基本主张归结为“明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对是儒家基本主张的继承和发展。第60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如何实现“存天理,灭人欲”此便是无克己工夫。……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仁以为己任,……“克己复“理”为仁第6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存天理,灭人欲”指向谁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chèn),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注:天理是人心的本来面貌,遵循天理人心就公正;人欲是心上的疾病毒瘤,遵循人欲人心就会变得自私邪恶。
“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指向帝王“存天理,灭人欲”第6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存天理,灭人欲”指向谁
“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即方能开始做学问)。”——(《朱子语类》卷四)“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即学者必须对这层道理认清明察)。——(《朱子语类》卷十三)由上可知,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指向每一个人的,尤其指向帝王、士大夫官僚、学者。第6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第64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存天理,灭人欲”由“伪学”到“官学”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经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还乡。庆元二年叶翥(zhù)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乘机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建阳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第65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存天理,灭人欲”由“伪学”到“官学”随着朱熹学说的传播,统治者也逐渐认识到了朱熹理论对维护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是,追封信国公。”又十四年再次下诏说:“朕惟孔子之道,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灏、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中兴以来,一旦朱熹,精思明辨,折衷融会,使《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之旨贲(bì)门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第66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第67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第68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贽对人欲表示充分肯定,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好色好货,为自身谋利益是人的天性,是合理的要求。在他看来,一切脱离个人物质追求的高深道理,全是虚伪空谈。李贽在云南姚安当了三年知府,法令清简,不言而治;兴庙学,制祀典,修桥路。他在府衙楹柱上写了两副对联:“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这是他为官的真实写照。在他离任时,士民拥车,遮道相送,车马不能前也。“存天理,灭人欲”,可是封建统治者三妻四妾常见,特别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象征皇帝,往往三宫六院。2022/9/8第69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观点,是指向谁的?但理学从“伪学”到“官学”过程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指向有了怎样的变化?2、李贽充分肯定人欲,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好色好货,为自身谋利益是人的天性,是合理的要求,但他为官却两袖清风,既不贪货好色,也不自私自利,这是为何?3、联系现实,说说“存天理,灭人欲”的现实必要性。2022/9/8第70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1、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观点,是指向谁的?但理学从“伪学”到“官学”过程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指向有了怎样的变化?答: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本是指向包括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在内的统治阶级,意在从道德层面限制他们不受约束的私欲。但随着理学从“伪学”变为“官学”,统治者把“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转而指向普通百姓,而自己却不受这种理论的限制,这就使“理学”成为了一种彻头彻尾的虚伪性的学问。明朝李贽反对“理学”,提倡“童心”,就是基于“官学”的理学,而非朱熹的理学。2022/9/8第71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2、李贽充分肯定人欲,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好色好货,为自身谋利益是人的天性,是合理的要求,但他为官却两袖清风,既不贪货好色,也不自私自利,这是为何?答:应该看到李贽的观点是十分偏激的。他的这些偏激的观点,是针对朱熹之后的“官学”而言的,“官学”在明清时期也被称为“假道学”,在明清官场,官员口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上做的是一套。这是李贽十分反感的,李贽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偏激对虚伪。至于李贽的立身行事,却体现他的本性:崇清简,尚廉洁;重民生,轻己身。这正是朱熹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原意所在。因此李贽反的是明清的“假道学”自在情理之中,我们不要误以为李贽是一个十足的“贪货好色”之徒。2022/9/8第72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
“存天理,灭人欲”在古代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很大的意义。
今日之中国,“蛋糕”越做越大,人们的私欲不断膨胀,这就有控制私欲的必要。某些官员一餐吃掉好几万,还有某些官员包养许多情妇,甚至以权谋私。这些都是欲望膨胀的表现。这都需要天理发挥作用。所以国家最近提倡“光盘行动”,还有规范三公消费,这些都是控制私欲的行为,都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积极意义,“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说不能有私欲,而是应保持正当的欲望,如一夫一妻为理,三妻四妾为欲等等。今日之不安全食品事件频发,包括某些官员的腐败,甚至有些富人热衷于奢侈品,炫富等现象,都是欲望过头。所以需要”存天理“,发挥道德作用;还需要”灭人欲“发挥法制作用。这样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今日之中国,防止私欲膨胀,一靠道德,二靠法制。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在如今的现实意义。——罗阳点评:此文文气酣畅,观点鲜明。引例精当,思维开阔。结构合理,说理透彻。2022/9/8第73页,共82页,2022年,5月20日,18点21分,星期四
“存天理,灭人欲”对稳定社会秩序,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之间的关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所谓“天理”指的就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而“人欲”指的是只顾一己私欲的思想行为。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为了遏制人们超越自身需求的无满足的欲望,并没有完全满足“人欲”,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人欲”。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过度放纵欲望的结果,今年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断,其实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应当正确(处理)好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得到合理的满足。而社会的道德规范也得以维护。点评:从自然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家乐品牌授权合同
- 医院金属门防火安装方案
- 泳池水处理方案的水质监测
- 2024年度苯板进出口关税与合同规定
- 药理学课程皮内注射法教学方案
- 社区老年人劳动关爱活动方案
- 2024年度企业并购合同法律问题探析
- 轻型钢结构屋面施工成本控制方案
- 2024年度亳州办公家具定制与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施工合同
- 铁路运输安全知识
- 云南冬天的树林-课件
- 2024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部招聘7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展示 (修改版)
- 2024-2024英语全国卷一完形填空整合
- 手机测试流程课件
- 灭火器的规格与使用培训
- 《麦肯锡沟通》课件
- 建筑专题摄影培训课件
- 急诊科的工作风险与安全防范措施
- 《家禽用药特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