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高考导航考纲展示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4.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5.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6.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2011高考导航考纲展示7.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8.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9.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10.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1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2011高考导航命题热点1.以重大地质灾害(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印度洋海啸)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2.以某区域的洪涝灾害为切入点,结合区域水系图,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3.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素考查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在我国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依纲梳理夯基础一、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1.热带气旋(1)形成条件: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

,能向大气提供

;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2)分布: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东南沿海、

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

东部海岸。蒸发水汽中国日本美国依纲梳理夯基础2.地震(1)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2)世界主要地震带:地带和

地带。

3.洪涝灾害(1)成因①气候:降水强度

。②地形:地势

,排水

(2)分布:主要集中在

纬度、河流

气候区。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大集中低洼不畅中低中下游季风依纲梳理夯基础二、世界主要的两大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火山、

、台风、

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集中,因人口

、经济

,灾害损失严重。2.

的环球自然灾害带:全球水旱、风暴潮、台风、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20°N~50°N地震海啸集中发达依纲梳理夯基础三、中国的自然灾害1.中国的地质灾害(1)地震灾害①多发的原因:位于

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又处在

板块与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②多发区:

、青藏、

和台湾。③灾情: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

及台湾最为严重。太平洋亚欧亚欧印度洋新疆华北华北依纲梳理夯基础(2)滑坡、泥石流灾害①多发的原因:

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

、地质构造

和上层岩性相对

,夏季多

。②分布: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在地域上具有

的分布特点,

地区为重灾区。山地陡峻复杂松软暴雨西南相对集中性广泛性西南依纲梳理夯基础2.中国的水文灾害(1)

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2)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东部平原地区

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洪涝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依纲梳理夯基础3.中国的气象灾害(1)旱灾①多发中心:

、华南、西南和地区。②灾情:

灾情重,

危害大。

(2)台风①源地:西北太平洋。②成因: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

。③时空分布:

季节,东南沿海的

等省区。华北江淮旱灾洪水热带气旋粤、琼、闽、浙夏秋依纲梳理夯基础(3)寒潮①成因:

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

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②分布: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

、台湾、

外大部分地区。强冷空气降温青藏高原海南依纲梳理夯基础四、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布及原因地域分异原因旱灾

、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

、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

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夏季风依纲梳理夯基础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位于

地震带上;华北、西北地区位于大陆断裂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

、大斜坡多、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大,

历时长地中海—喜马拉雅崎岖降水依纲梳理夯基础冻害

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东北西北太平洋依纲梳理夯基础五、防灾及减灾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2)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3)自然灾害防御①

防御措施。②

防御措施。遥感技术工程性非工程性依纲梳理夯基础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1)灾前准备:准备

,建立物资储备基地。

(2)灾中应急①交通通行能力。②灾害应急预案。(3)灾后恢复:减轻

,增强

。救灾物资灾害损失抵御能力高频考点巧突破考点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影响自然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其他类型灾害气象灾害气热带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大气层结狂风、暴雨、风暴潮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区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高频考点巧突破地质灾害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滑坡和泥石流:山区,危害极大水文灾害洪涝中低纬度,河流中下游地区强降水量形成洪水,排水不畅,积水形成涝渍淹没农田、村庄、道路等引起,来势猛、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增水相对平缓学法指导1.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大西洋及太平洋东岸的称为飓风。2.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注意其“功效”。洪水泛滥能带来肥沃的土壤,台风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地壳活跃的地方多地热和温泉;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形成肥沃的土壤等。高频考点巧突破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由中国气象学会、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地震局承办的“2008年防灾减灾论坛”于2008年9月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2008年防灾减灾论坛”主题为“防灾减灾与应急对策”。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材料2:受热带低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省2010年3月12日到15日早晨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海口、文昌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市中心城区被淹,交通大面积瘫痪,不少居民家中被淹,人们出行及日常生活出现严重的困难。高频考点巧突破(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此次海南省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面积之广,为历史少见。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A.南海热带低压移动缓慢,长时间在海南近海徘徊B.南海热带低压势力强大C.北方弱冷空气与热带低压冷暖系统相互作用,大气上升运动明显加剧D.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快行冷锋高频考点巧突破(3)简要分析海口市中心城区被淹的主要原因。(4)此次洪灾中海南省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受灾严重,这主要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第(1)题,考查基础知识。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客体。第(2)题,形成暴雨的气象条件包括冷锋、强对流天气、热带气旋的出现等,此次天气系统称为热带低压,可见其势力并不强大,只是同时还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造成强降雨。第(3)题,城市洪水的发生应从降水与排水两方面考虑。第(4)题,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海南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东部地区为迎风坡,降水量大。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灾害的受灾体。(2)AC(3)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海口市地处沿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四周为海洋,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少。(4)地形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高频考点巧突破考点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多发的原因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较多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而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高频考点巧突破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自然灾害的关联性。1.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2.西南地区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3.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与影响。第(1)题,①与②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应从湿润情况与农田分布上考虑。①与④地纬度差异大,同时考虑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第(2)题,洪水有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②地虽气候干旱,但存在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第(3)题,③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该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气候诱因。第(4)题,④地降水变率大,适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2)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4)蝗灾。这里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高频考点巧突破考点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2.洪水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高频考点巧突破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中广网北京2009年2月6日消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民政部2009年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7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亿元,灾害损失超过常年,救灾难度为建国以来之最。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材料2: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高频考点巧突破材料3: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材料1中未体现出的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灾种多B.损失重C.救灾难度大D.救灾技术先进(2)在2008年的某次自然灾害中,我国首次将铁路、公路滞留人员和城市被困人员纳入救灾工作范畴,你认为这是在应对哪一次灾害中实施的?高频考点巧突破(3)在材料2中a、b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质是(

)A.冲锋舟B.食品C.矿泉水D.棉衣(4)材料3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没有体现救灾技术先进与否。第(2)题,在2008年1、2月期间的南方低温冷冻冰雪灾害中,大批车辆和旅客被围困在路上,许多返乡人员被滞留在车站和城市,许多城市也因断电、大雪封路而陷入困境。第(3)题,由图中经纬度可推知,a为长沙,b为武汉,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多发生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第(4)题,发生泥石流、水灾时应往高处逃;山崩、地震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防止被砸伤。当火灾发生时浓烟上升,贴近地面可获得氧气,也能防止把浓烟吸入体内。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D(2)2008年南方低温冷冻冰雪灾害。(3)A(4)①⑤原因分别为: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淹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典例剖析求解法例1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贵州2135545000000368四川23726800000003云南25104534155190000006典例剖析求解法(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解析】解读图表,获取信息,联系火灾成因,分析原因;联系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分析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时需要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典例剖析求解法【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典例剖析求解法【借题发挥】

我国旱灾分布区、类型与特点分布区旱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