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矿学电子教案矿业工程学院近十年来全国煤炭产量增加趋势地采:9394%露采:67%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北部占探明储量的86%,南部占探明储量的14%。储量超过了5000亿t的省:新疆、内蒙、山西。储量超过1千亿t的省: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河北、山东、安徽年份死亡人数(人)死亡率(人/百万吨)199964786.08200057985.77200156705.07200269954.64200367023.71200460273.08200559862.81200647462.04200737861.485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美国0.09,波兰0.44,德国0.34,印度0.74人/百万吨。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即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矿井核定生产能力
—
矿井经过技术改造,核定后的生产能力,万t/a。矿井年产量—矿井实际生产的煤炭数量,万t/a。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开采水平:布置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每一块叫一个采区。采区斜长=阶段斜长区段:在采区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分带—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长条,每一个长条叫一个分带。
由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区域叫带区。开拓巷道—为全矿、一个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井巷。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在采区范围内,从掘好的开拓巷道至区段的通路。回采巷道—为回采工作面生产直接服务的巷道。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沿倾斜布置,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倾斜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沿走向布置,沿倾向推进的采煤方法。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α<8°缓倾斜煤层8°~25°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α>45°
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M<1.3中厚煤层1.3
~3.5厚煤层M>3.5一、爆破落煤钻眼、装药、封炮泥、联炮线、放炮等工序。二、装煤与运煤爆破装煤(3040%以上)+为人工装。三、运煤刮板输送机、自溜。四、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金属绞接顶梁,正悬臂齐梁直线线柱,正悬臂错梁三角柱。第五章采煤工艺及装备配套
第一节炮采工艺方式1、单向割煤方式采煤机割煤,挂顶梁,到另一端,反向割煤(或清理浮煤),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1535m)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一刀,煤壁推进了一个截深。2、双向割煤方式采煤机上行割煤,挂梁,推移输送机(滞后1535m),铲装浮煤,支柱,到上端头;在完成进刀后,反向下行割煤,挂梁,推移输送机铲装浮煤,支柱,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两刀。第二节普采工艺方式1)单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采煤机割煤—移架(滞后采煤机23架支架)—到端头后反向清理浮煤—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1535m)。2)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二刀采煤机上行割煤—移架(滞后采煤机23架支架)—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1535m)—到上端头后完成进刀反向下行割煤—移架(滞后采煤机23架支架)—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1535m)。第三节综采工艺方式
一、采煤机割煤方式3)两种采煤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目前国内综采工作面大多采用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的循环作业方式。双向割煤采煤机避免了一个空行过程,运行效率高。在特定条件下,单向割煤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少,进刀过程采煤机等待时间少,装煤效率高,底板平整,推移输送机阻力小,能保证采煤机的进尺,有利于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面吨煤能耗少,有利于防止工作面输送机等设备的下滑,在粉尘较大的工作面采煤机司机、移架工吸尘量少,工人作业环境好等。不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二、采煤机进刀方式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移架方式:单架依次顺序式分组交错式成组整体顺序式四、综采工作面循环图表劳动组织:四六制,三采一准三八制,二采一准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开机率—采煤机实际运转的时间占可利用的采煤作业时间的百分比。三、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1、防止输送机下滑的措施:防止煤进入底槽。工作面调成伪斜。从工作面下端移输送机。推移输送机时,用支柱顶住机头,拉紧机尾。设防滑千斤顶。2、液压支架的防倒防滑工作面调斜;由下向上移架;留设防滑平台;防止输送机下滑;保持排头支架的稳定性;间隔移架。五、大倾角综采工艺特点第一节工作面调斜与旋转调斜目的:适应煤层等高线变化、地质构造、边界限制。调斜旋转第七章采煤工艺技术管理、设计及发展1、熟练画图
2、巷道名称
3、掘进顺序
4、生产系统
第九章单一长壁采煤法1、普采或炮采区段平巷布置1)区段回风平巷(轨巷):(1)功用:轨道运输、回风、行人。(2)层位要求:与采面上出口相连,必须沿煤层掘进;
断面要求:符合运输、通风、行人、安全等要求;
轨道要求:坡度i=35‰
,利于矿车运输、流水;能适应弯道;轨距与全矿一致。(3)施工措施:轨道要求巷道按腰线沿煤层走向掘进,也可以按中线掘进,分段取值。2)区段运输平巷(机巷)(1)功用:铺输送机,运煤或物料,行人。(2)层位要求:
与采面下出口相连,必须沿煤层掘进。位置、断面利于装运煤。(3)方向要求:直或分段取直,利于运煤。采用刮板输送机运煤,输送机每部长200m分段取直;采用转载机+胶带输送机运煤,则要求取直。(4)断面要求:符合运输、通风、行人安全等要求;方案一:A—B—C—D—E直线,挂中线掘进。(i)上下起伏变化大,C、E点最低,达1.0m;(ii)低点积水;泵排水;方案二:A—F—G—H,分段挂中线取直。(i)坡度缓和,相差(0.5m);(ii)低点积水,用水泵排出;(iii)折点少,占用设备少,每段宜用一台输送机。
2、综采工作面区段平巷布置
机巷要求:铺输送机、设备列车—铺轨,断面大。
风巷要求:铺轨,以设备最大外廓尺寸定。布置方案:(1)机巷、风巷定向取直、平行布置,保持采面等长;(2)机巷、风巷分段定向取直、平行布置,保持采面等长;施工技术:沿中线定向取直或分段取直。(三)区段平巷单、双巷布置方式
1、双巷布置上区段机巷与下区段风轨巷统一布置,双巷同时一次掘出。优点:1)掘进通风容易;
2)安全好
—
进出掘进面有两个出口,回采也多一个避灾出口;3)可超前勘探煤层变化,利于为机巷定向;4)泄水方便;5)易送物料到机巷(安装维修);6)为上、下采面及时接替创造条件。缺点:1)下区段风巷受采动影响,维护时间长且困难;2)损失区段煤柱。2、单巷布置分巷布置,下行风,设备在上巷,可用于低瓦斯矿井。
设备在机巷,要求机巷大断面。3、一条半巷布置上区段机巷掘出,下区段风巷掘一半。
优点:同双巷布置,利于接替,一半长巷道易维护。
4、高沼矿设瓦斯尾巷的双巷布置高瓦斯矿双巷布置设瓦斯尾巷—3。
(六)区段间无煤柱开采的回采巷道布置
1、
沿空留巷:工作面采煤后沿采空区边缘维护原回采巷道,为下区段服务。2、沿空掘巷:沿上覆岩层稳定的采空区边缘或仅留很窄的煤柱掘巷。(七)采场通风方式与回采巷道布置
U型通风
Z型通风
Y型通风
H型通风
W型通风第二节倾斜长壁采煤法
一、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1、熟练画图2、巷道名称3、生产系统二、仰斜开采与俯斜开采
1、仰斜开采—采面沿倾斜从下向上推进采煤。适用:顶板稳定,煤质较硬;顶板淋水大;煤易自燃需注浆。2、俯斜开采—采面沿倾斜自上向下推进采煤。适用:煤厚,大,煤松软易片帮,CH4大。
三、仰采、俯采工艺特点1、仰采:(1)顶板产生向采空区方向的分力,不易获得平衡;(3)煤壁易片帮;(4)采空区顶板冒落滚向采空区;(5)水自流入采空区,采空区瓦斯易向工作面积聚;(6)采煤机偏离煤壁,减少截深;2、俯采:(1)顶板产生指向煤壁的分力(2)岩层受压力,顶板易平衡,稳定;(3)煤壁稳定,不易片帮;(4)矸石易窜入采面;(5)水流入采面,工作条件差,瓦斯排放容易。四、倾斜长壁采煤法评价及适用条件
1、优点
(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及维护费低,投产快,工期短。(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3)回采巷道沿煤掘进,易固定方向,采面可等长布置,利于生产管理。(4)通风系统简单,风路短,通风构筑物减少。(5)对某些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2、缺点
(1)长距离倾斜巷道辅运和行人困难;
(2)大巷装车点多,可设带区,共用一个煤仓。(3)下行回风—注意监测。第三节
大采高一次采全厚采煤法
一、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采工艺特点
大采高综采特点:1)一次全厚度开采,系统简化,巷道掘进率低。2)采出率高;3)开采强度大;
4)设备尺寸、重量大。关键技术:1)控制煤壁片帮—关键;2)支架防滑、防倒更重要;3)支护阻力大、支架宽度大;4)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比一般综采更重要。第十章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
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第一节倾斜分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及参数
一、分层分采的采区巷道布置厚煤层,分三层,埋藏稳定;沿倾斜划为35个区段。(一)采区巷道布置1)巷道名称
2)巷道布置特点3)生产系统二、分层同采评价
1、优点1)实行上下分层同采,可多工作面同采,集中生产;2)为超前回采工作面推进分层平巷和多头掘进提供了条件,缩短了准备时间,利于接替;3)第二分层以下的区段运输平巷均布置在上分层采空区下,矿压小,易维护。由于各分层超前掘进,维护长度及时间短,维护费用低;
4)各分层均可出煤,利用集中运输巷运煤,系统集中,管理集中;5)利于防止煤的自然发火。2、缺点:1)岩石工程量大(设区段集中平巷及联络巷);2)生产系统复杂;3)同采工作面能力不易发挥;4)初期准备时间长。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综采放顶煤、大采高综采的发展,工作面生产能力加大,分层同采的优点已逐渐弱化,缺点是主要是岩石工程量大、生产系统复杂,分层同采已少用。技术发展趋势:(1)“放顶煤”;(2)大采高综采。第十一章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第一节
厚煤层长壁放顶煤采煤法类型和采煤系统一、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缓斜厚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放采上部顶煤的采煤方法。
第二节综采放顶煤矿压显现及
顶煤破碎放出规律
一、综采放顶煤矿压显现规律
二、顶煤破碎和放出规律(一)顶煤破碎和影响因素实体煤—破碎煤块—放煤口支承压力+顶板回转+支架作用顶煤破碎过程:初始破坏区A: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壁前方较远处顶煤由弹性变形进入塑性变形,原生裂隙扩展,顶煤初始破坏。破坏发展区B:受顶板回转作用,煤壁前方附近顶煤发生破坏,裂隙扩展,位移增大。裂隙发育区C:支架反复支撑,控顶区内的顶煤形成发育的裂隙。支架反复支撑,形成交变应力,破碎效果提高。垮落破碎区D:顶煤完全破坏,失支连续性,在支架后方垮落放出。第三节综采放顶煤工艺特点
一、放顶煤工艺特点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
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放煤步距影响因素
:顶煤厚度、顶煤可放性、顶煤硬度和冒落时的垮落角、直接顶厚度、埋深等。生产中常用截割一刀煤放顶煤一次(一刀一放)、截割两刀放顶煤一次(两刀一放)。放煤方式: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配合方式1、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
2、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3、单轮、间隔、多口放煤第四节
综采放顶煤长壁采煤法的应用
一、综采放顶煤与厚煤层分层开采相比(1)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单产高,效率高;(2)巷道少,系统简单;(3)对煤层厚度变化适应性强;(4)经济效益好;(5)煤损大;(6)易自然发火;(7)瓦斯隐患较大,要求管理严格;(8)煤尘大。放顶煤适用条件(1)
煤层厚度:M=512m为佳。(2)煤层的冒放性好。第十二章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1)常规综采:水平分层或分段(2)大倾角综采(57~62°)(3)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
采面呈直线伪斜布置,沿走向推进,并用柔性掩护支架隔离采空区,工人在掩护支架下采煤。第十五章准备方式
第一节
准备方式分类
一、准备方式
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盘区或带区掘进的主要巷道。1、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2、选择准备方式的基本原则
(1)合理集中生产。(2)巷道系统简化。(3)生产系统完善,为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4)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5)煤损少。二、准备方式分类
(一)按煤层赋存条件
—
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二)按开采方式
采区(带区、盘区)上山开采、下山开采和上下山开采(三)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单层准备—各煤层独立布置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联合准备
—
几个煤层共用一套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1、采区集中上山联合布置条件:
,M1
、
M2煤层均为中厚煤层,且M2煤层、顶底板条件较好,层间距小于20m。2、巷道名称3、生产系统
1—岩石运输大巷;2—采区石门;3—运输上山;4—轨道上山;5—m1煤区段运输平巷;6、6‘—m1煤区段回风平巷;7—m2煤区段运输平巷;8、8’—m2煤区段回风平巷;9、9‘—区段联络石门;10—溜煤眼;11—采区下部车场;12—采区煤仓;13—绞车房;14—采区变电所;15—风井。第四节
带区准备方式
一、分带准备
(一)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带区
(二)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带区布置方式、巷道名称、生产系统二、多分带带区准备布置方式、巷道名称、生产系统
(一)煤层上山特点优点:掘进速度快,联络巷工程少,费用低;可起超前探煤作用。缺点:当变化大时,坡度对输送机不利;需留煤柱保护;上山围岩是煤和煤层顶底板,维护条件差;上山与平巷的层面交叉,需开绕道;受采动影响大。适用条件单一煤层开采,煤层中硬以上,顶底板条件好的采区;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煤层。服务时间短的专用通风或行人上山等。第十七章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第一节采区上山布置(二)岩石上山1、岩石上山布置: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破坏。要求距煤层底板1020m。2、优点:维护费用低;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度;生产系统可靠,通风、防灭火有利;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3、缺点:岩石工程量大;接替困难;矸石排放多。4、适用条件:厚煤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且煤软,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采区服务年限长。二、上山的层位与坡度(一)层位煤层或底板岩石中。(二)上山的倾角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三)上山数目
采区上山至少两条,分别为: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在采区能力大、瓦斯涌出量大和涌水大的采区,需设专用上山。第二节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区段集中巷—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在煤层或煤组下煤层(或岩石中)布置为区段内各煤层生产服务的巷道或为一个区段的几个煤层或几个分层服务的平巷。目的:减少分层区段平巷的维护时间,降低维护费;分层同采,合理集中生产。加大采区走向尺寸的好处:相对减少上(下)山、车场及硐室的掘进工程量;减少采区边界煤柱、上(下)山煤柱损失;增大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利于接替;利于采区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提高生产能力;减少采面搬家次数。一、井田划分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2、与矿井的生产能力相适应;3、要有合理的尺寸和足够的储量;4、统筹兼顾,照顾全局;5、留有余地;6、直(折)线原则。二、划分井田的方法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煤组划分。第二十章煤田和矿区开发第四节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一、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二、分类(一)按井筒(硐)形式分:立井方式、斜井方式、平硐方式、斜硐开拓、综合方式(二)按开采水平数分(三)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第二十一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立井开拓1、给定条件画图2、掘进顺序3、巷道名称4、生产系统第二节
斜井开拓1、给定条件图示2、巷道名称3、开掘程序4、生产系统第三节
平硐开拓方式一、平硐开拓方式1、给定条件图示2、巷道名称3、生产系统第四节
综合开拓方式一、综合开拓方式主斜井-副立井开拓方式平硐—立井—斜井。平硐—立井。平硐—斜井。问题:为什么现代化大型矿井常采用主斜-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斜井优点:主斜-胶带运输,运输能力大,不受长度限制。缺点:副斜-辅提难,线路长,阻力大,通风难。改为副立井:则辅提快、线路短、通风容易。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
大型井田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开采区域,并共用主井的开拓方式。第二十二章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一节井筒(硐)形式及位置(一)平硐开拓与斜井、立井开拓的比较
平硐的优点:最简单的开拓方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最有利:(1)煤由平硐直接外运,运输环节少,设备少,系统简单,费用低;(2)地面工业广场建筑和设施简单;(3)不需留工业广场煤柱;(4)井内不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排水费用低;(5)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平硐的适用条件: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应优先采用。(二)斜井与立井比较斜井的优点1)井筒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工序简单,掘进快,单价低;2)地面设施和装备简单;3)井底车场设施和装备简单;4)延深方便,生产和延深相互干扰小;5)采用胶带机主斜井能力大,不受长度限制;6)初期投资少。
斜井的缺点
1)井身长,绞车(串车)提升能力受限制;2)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长,通风、动力供应、排水等生产经营费较高;3)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4)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斜井的适用条件适应大中小矿井;煤层埋藏浅;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需特殊施工井筒的煤层。(三)立井与斜井比较
立井的优缺点与斜井相反l
立井的优点:
1、同样采深条件下,井身短,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短;
2、提升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易自动控制;对辅助提升有利,人员提升快;对深井开采有利;
3、井筒断面大,通风阻力小,提升、排水、动力供应等生产经营费用低;
4、井筒易维护;
5、对各种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技术可靠,不受煤层倾角、CH4、水文等限制。立井的缺点:
1)井筒施工复杂:需较高技术、较多设备、速度慢、成本高;
2)井筒装备复杂,基建投资大;
3)井筒延深困难,生产和延深相互干扰。立井的适用条件:
1)煤层埋藏深、表土厚或水文情况复杂,井筒需特殊施工;
2)开采煤层受倾角、厚度、CH4、水文等条件限制;
3)多水平开采的急斜煤层;凡不适合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
二、井筒(硐)位置的选择合理的井筒位置应有利于:井下生产;井筒和井底车场的开掘、维护及使用安全;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要求:不受地面和井下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应位于井田储量中心。走向方向尽可能布置在储量中心。倾斜方向: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上山部分略大于下山部分。
多水平开拓:可采总厚度大,要求保护井筒及工广煤柱少;初期工程量小;井筒煤柱不占初期投产采区。井筒沿倾斜适当靠近井田上部“中偏上”,位置处于高级储量之中心。第二节风井位置一、风井布置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中央边界式通风对角式通风采区风井通风混合式通风分区域通风第三节开采水平的划分及大巷布置一、开采水平划分(一)合理的开采水平垂高
1、合理的阶段斜长合理的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有利于运煤、辅运、行人方便;合理的区段数;合理的采煤工艺及采面参数。2、利于采区正常接替3、经济上有利的水平垂高4、合理的水平服务年限及足够储量
开采方式上山开采上下山开采1、开拓工程量(井筒、井底车场、石门、运输大巷等)大。(井筒、井底车场、石门、运输大巷等)小。2、基建投资大小3、水平垂高上山+下山4、水平服务年限及接替服务年限短,井筒延深多次;接替紧张。服务年限长;井筒延深次数少;利于接替。5、运输煤(矸)下运,能力大,费用低;全矿有折返运输。煤(矸)上运,能力低,费用低;全矿无折返运输。6、掘进工序简单,方便,成本低。工序复杂,装运困难,速度慢,成本高;水大时困难。(二)上山开采与上下山开采中的下山开采比较上山7、通风新风、泛风均向上,线路短;漏风少;通风设施少;管理方便,费用低。①两下山相距近,负压大,漏风大;②通风线路长,最困难时期比上山采区长一倍;③通风交叉点和设施多,④管理复杂,CH4大时,费用高。8、排水水自流入仓,系统简单,费用低。①每个区段设临时水窝,安小水泵排水至大巷;②将采区下山一次掘至终深,在采区下部设水仓及硐室,安泵排水。技术上基建投资生产经营费优高低可行低高上山开采与上下山开采中的下山开采比较(续)2、下山开采的应用条件煤层16,CH4低,涌水量小,最优。井田深部边界不一,储量不足,不宜再延深或设水平。多水平开采矿井,开采强度大,井田走向短,上下水平接替紧张,可用上水平巷道,在井田中央划下山采区(设剃头下山采区)担负生产任务。通过下山掘一部分下水平的大巷、车场、水仓等,加快下水平开拓延深。煤系底板为奥灰岩(富含水),井筒不能延深,有时不得不开下山。井田深部境界煤层勘探程度低,需补充勘探又困难,可用下山开采,起勘探煤层作用。(三)辅助水平的应用
辅助水平—在开采水平内,因生产需要(局部阶段斜长过大)而增设有运输大巷的水平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辅助水平的应用:水平垂高过大,开采技术困难。多水平上下山开采的矿井,上水平下山采区辅运、通风、排水困难;下水平需要解决回风问题;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置于主采煤层中,主采煤层以上或以下的煤层设辅助水平,开设简易车场担任辅运、通排等任务。煤通过井筒附近的溜眼到达开采水平提至地面。二、阶段运输大巷及布置运输大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矿车轨道运输优点:煤、矸、物料、人员可统一运输解决;运输能力大,机动,适应生产不均衡变化的需要;可分运不同牌号的煤;煤尘少;远距离运输不困难。矿车轨道运输要求:能适应多弯道,要求大巷平。胶带运输优点:能力大,连续运输,效率高;容易自动化;装卸简单。胶带运输要求:巷道直或分段直。辅助运输另开辅助运输大巷,一般由矿车轨道运输。大巷数目:轨道运输大巷可一条或两条,有时加配风巷(副巷)如通风断面不满足,断面又不能过大,地温高;可用两条或多条。胶带运输大巷至少2条,a、一条胶带大巷;b、一条辅助运输大巷。阶段运输大巷的布置布置方式:单层布置;集中布置;分组布置;煤层大巷与岩层大巷的比较
项目煤层大巷岩石大巷掘进及工期施工简单,速度快,工期短,费用低;超前勘探煤层变化。岩石工程量大,速度慢,费用高;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场人员年度工作总结十篇
-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 建筑工程共同偿还承诺书
- 体育场馆入驻办法
- 倒班工作安全管理
- 医疗器械维护基础设施施工合同
- 印刷企业平面设计师招聘合同
- 造纸企业消防设施改造施工协议
- 市场营销班主任合同协议
- 食品冷链货车司机招聘合同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校园小品《我的未来不是梦》剧本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药理学(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2024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32066-2024煤基费托合成液体石蜡
- 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4年版)
- 三年级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 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
- 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