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才女-庐隐2012.3.12_第1页
福州三才女-庐隐2012.3.12_第2页
福州三才女-庐隐2012.3.12_第3页
福州三才女-庐隐2012.3.12_第4页
福州三才女-庐隐2012.3.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冰心“福州三大才女”林徽因庐隐福州冰心/林觉民故居福州三山公园塑像李唯建(1907-1981四川成都人。1925年清华大学吴文藻(1901-1985),江苏江阴人。1917年考入清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梁思成(1901-1972)庐隐生平与创作(1899~1934)

1.感伤的童年时代:

1899年5月4日出生,原籍福州闽侯县南屿乡岭东村。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父黄宝瑛,清光绪十四年举人,母亲是一个不曾读书的旧式女子。出生时恰逢外祖母去世,被视为不祥之物。1901年父亲前往长沙任知县,黄英随行,不被喜欢。1903年父亲因心脏病在长沙去世。寄居在北京舅家,受尽歧视。1909年入教会慕贞书院小学部住读,学习单调严酷。2、快乐的求学生涯1912年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小,1913年入师范预科。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国立高等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国文部。女高师的才女们冯沅君1917年考入国文部1922年考入北大国学门研究生1923年秋天创作《隔绝》1929年与清华大学研究院陆侃如冯沅君(1900—1974)苏梅(雪林)(1899-1999)1919年安庆省立安徽女师附小教书结识庐隐1919年二人结伴同行考入女高师国文系1921年秋赴法国里昂海外中法学院925年提前回国与张宝龄完婚1934年8月作《关于庐隐的回忆》石评梅(1902—1928)陆晶清(1907—1993)

1919年考入女高师体育科1923年毕业任教女高师附中1925年高君宇病逝1928年9病逝,庐隐作悼文1922年秋考入女高师国文科1924年与石评梅共编《《妇女周刊》1926年共编《蔷薇周刊》1928年回京料理石评梅丧事,入女师大语文系1931年赴日与王礼锡结婚女高师“四公子”1929年春,程俊英(左一)与庐隐(中)罗静轩合影时年28岁陈定秀王世瑛“班刊”《文艺会刊》苏雪林《戏赠本级诸同学》:“子昂翩翩号才子,目光点漆容颜美,圆如明珠走玉盘,清似芙蓉出秋水(陈定秀)。亚洲侠少气更雄,巨刃直欲摩苍穹。夜雨春雷茁新笋,霜天秋淮搏长风(黄英君自号亚洲少侠)。横渠(张雪聪)肃静伊川少(程俊英),晦庵(朱学静)从容阳明峭(王世瑛),闽水湘烟聚一堂,怪底文章尽清妙。”以诗句来形容“四公子”中定秀之美、庐隐之雄、世瑛之俏、俊英之少。陈定秀、俊英、庐隐、世瑛四人志趣相投,学术相讨,生活相共,衣服相同,时人称为“四公子”。为表达她们的友谊,四人各做了一套式样、颜色、布料相同的衣裳:上面浅灰色的罩衫,下面黑色绸裙,裙子中间横一道二寸宽的彩色缎花边。1919年3月李大钊在《伦理学》课上倡仪同学演反对封建婚姻的话剧,冯沅君首先提出与程俊英等讨论决定,以《孔雀东南飞》为底本,经国文班同学集体创作,改编为五幕话剧,发表于陈大悲主编的《戏剧》杂志上。李大钊亲自担任导演,陈大悲为之助手。程俊英扮演刘兰芝,冯沅君扮演婆婆,孙贵丹扮演焦仲卿,陶玄扮刘兄,陈定秀扮小姑,公演四天,影响深远。当时李大钊担任《社会学》和《女权运动史》课程,介绍马列主义的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世界劳动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动态。1923年,庐隐以“四公子”生活为题材,创作小说《海滨故人》,小说中露莎、云青、玲玉、宗莹分别指庐隐自己、王世瑛、陈定秀和程俊英。其中梓青是郭梦良。喜欢云青的赵蔚然是郑振铎。1924年王世瑛在父母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十多岁、后来成为政客的张君励(徐志摩之妻张幼仪的哥哥)。1945年王世瑛因难产在重庆去世。1924年陈定秀与程树仁(程俊英的叔叔)婚后不幸,丈夫远去台湾,一人抚育4个孩子,1952年病逝。1990年的夏天,年逾90的华东师大古典文学教授程俊英回想庐隐、王世瑛、陈定秀的遇人不善和英年早逝,不胜感慨,创作《海滨故人》的续篇《落英缤纷》。3、漂泊的教书生活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4、惊世骇俗的婚恋1916年与林鸿俊订婚,1921年解除婚约。写成文言小说《隐娘小传》。1923年夏,她不顾家庭、朋友的反对和强烈的社会舆论,与有夫人的郭梦良南下在上海一品香旅社举行了婚礼。苏雪林“不应当拿平凡的尺,衡量一个不平凡的文学家。”1925年10月郭病逝,留下只有10个月的女儿。随后的几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被悲哀浸透。1928年结识比她小8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乐天派青年诗人李唯建。1930年秋东渡日本结婚。《云鸥情书集》1934年5月在上海死于难产,年仅36岁。庐隐与李唯建庐隐与郭梦良5、丰硕的文学创作1920年开始创作,有新诗、有杂论。笔名庐隐,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不愿人们识其内心世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庐隐为第13号会员。文学研究会成立合影1921.1.4右起,前排:易家钺、瞿世英、王统照、黄英、杨伟业、郭梦良《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1921-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或人的悲哀》(《小说月报》1922-12月10日第13卷第12号,小说)《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1923-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923-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前尘》(《小说月报》1924-6月10日第15卷第6号,小说)《胜利以后》(《小说月报》1925-6月10日第16卷第6号,小说)《海滨故人》(商务印书馆1925年7月初版,短篇集)《郭君梦良行状》(《时事新报·学灯》,1925年12月7日,祭文)主要著作年表《灵海潮汐致梅姐》《小说月报》1926-11月10日第17卷第11号,散文《何处是归程》《小说月报》1927-2月10日第18卷第2号,小说《曼丽》(1928年,北平文化学社)《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928-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归雁》(《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说)《云鸥情书集》(庐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1931-2月初版,书信集)《女人的心》(1933年,上海四社出版部,中篇小说)《象牙戒指》(未完)《小说月报》1931-6、7、8、9、11、12月10日第22《象牙戒指》(商务印书馆,1934-5月,长篇小说)《火焰》(1936,北新书局)论集:《妇女的平民教育》(1928,上海商务印书馆)遗译:《格列佛游记》(1935年,上海中华书局),选集:《雨夜》、《庐隐短篇小说选》(姚明达编,1935年)《庐隐选集》(徐沉泗、叶忘忧编,1936年,中央书店)《庐隐创作选》(少候编,1936年)《庐隐佳作选》(巴雷编,1941年,上海新象书店)庐隐以60多个短篇,4部中长篇小说成为五四第一高产女作家。《海滨故人》: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界碑《象牙戒指》:创作的艺术高峰庐隐印象程俊英《回忆庐隐二三事》她身材短小,面容黄瘦,使我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身世飘零”之感。我欣赏她为人爽朗,对友诚恳。作文一气呵成,不加藻饰,字迹遒劲,确有才华。她好代同学抱不平,自名“亚洲侠少”,特别对同学中有恋爱婚姻问题者,必挺身相助,故被同学所敬重。庐隐、世瑛、定秀和我四人年龄相仿,她们三人都是一八九九年生,二十一岁,我十九岁。陈定秀是苏州人,我们三人都是福州同乡。有抱负,有志气,有毅力,这是四人相同的,所以很快就成了好友。庐隐说:“我们四人不但志同道合,而且都懂得人生真谛。我们四个人就象战国时代的四公子,我是孟尝君,他有狡兔三窟。我的三窟是教师、作家、主妇。”“教书是我的职业,写作是我的副职,结婚当主妇也是不久将来的事,这就是孟尝君的狡兔三窟。”“过去我们所理想的那种至高无上的爱,只应天上有,不在人间。你问我婚后的情况,……一言难尽……此岂理想主义者之过乎!”课余之暇,和评梅谈心、抽烟、喝酒、哭泣。后来庐隐又和陆晶清同学到我家来,仍旧抽烟、喝酒、哭泣,比前更加憔悴。她对静轩说“生命是我的,过去的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谁也管不了。”她一生追求纯洁的、真挚的爱情,不顾礼教的束缚,舆论的非议,魄力之大,非常人所及。但理想毕竟是虚幻,现实终于难逃避,她的婚姻史是坎坷的。庐隐第一次给我的印象,似乎不怎样动人,身材短小,脸孔瘦而且黄,而且身在客中,常有抑郁无欢之色,与我们谈话时态度也很拘束。庐隐到了北京以后好像换了一个人,走路时跳跳蹦蹦永远带着孩子的高兴。谈笑时气高声朗,隔了几间房子,还可以听见。她同舒畹荪一样(即《海滨故人》中之兰馨),说话时总要夹几句骂人的话,“屁”字整天挂在口边。这个极不雅驯的字由她说出来竟变得很有趣。庐隐虽然不大用功,功课成绩却常列优等。庐隐外表虽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甚或骄傲得难以教人亲近,其实是一个胸无城府,光明磊落的人。庐隐印象苏雪林《关于庐隐的回忆》她做小说也像功课一般从不起草,一支自来水笔在纸上飕飕写去,两小时内可以写二三千字。但她的小说虽然气机流畅,笔致爽利,而结构不甚曲折,意境也不甚深沉。生在20世纪写实的时代却憬憧于中世纪浪漫时代幻梦的美丽,很少不痛苦的,更很少不失败。庐隐的苦闷,现代有几个人不曾感觉到?经验过?但别人讳莫如深,唯恐人知,庐隐却很坦白地暴露出来,又能从世俗非笑中毅然决然找寻她苦闷的出路。这就是她的天真可爱和伟大处。

庐隐印象:茅盾《庐隐论》庐隐辞世不到一个月,茅盾《庐隐论》发表在1934年7月《文学》第3卷。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的关系。庐隐,她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我们现在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可是他们的脆弱的心灵却又动辄多所顾忌。我们读了庐隐的全部著作,总觉得她的题材的范围很仄狭;她给我们看的,只不过是她自己,她的爱人,她的朋友,——她的作品带着很浓厚的自叙传的性质。跟着五四运动的落潮,庐隐也改变了方向。从《或人的悲哀》(短篇集《海滨故人》的第八篇)起到最近,庐隐所写的长短篇小说,在数量上十倍二十倍于她最初期诸作,然而她告诉我们的,只是一句话:感情与理智冲突下的悲观苦闷。因为这也反映着“五四”时代觉悟的女子——从狭的笼里初出来的一部分女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庐隐她只在她那“海滨故人”的小屋子门口探头一望,就又缩回去了。以后,她就不曾再打定主意想要出来,她至多不过在门缝里张望一眼。庐隐作品的风格是流利自然。她只是老老实实写下来,从不在形式上炫奇斗巧。她的前期的作品(包括短篇集《海滨故人》及《曼丽》),结构比较散漫:《海滨故人》那样长的短篇作品,故事的结构颇觉杂乱,人物很多,忽而讲到这个,忽然又讲到那个,“控制”不得其法。庐隐创作的艺术特点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总被愁云惨雾笼罩。庐隐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苏雪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2.“悲哀”的主旋律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亲、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日记体、书信体、第一人称,都是便于抒写个人痛苦的经历、不幸的遭遇和苦闷彷徨的情绪的表现形式。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不注重外部事件的描写,人物形象多雷同,缺乏清晰度和立体感,结构亦较松散。5.融合中西的婉约文风抒情风格清浅直切,又不失隽丽潇洒,缠绵悱恻与慷慨悲歌兼而有之。拓展了女性婚恋题材领域。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篱,呼喊出一个觉醒了的“人之子”的真实心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个性解放思潮的高涨。

庐隐小说的价值

在庐隐的作品中,我们也看见了同样的对于“人生问题”的苦索。不过她是穿了恋爱的衣裳。在反映了当时苦闷彷徨的站在享乐主义的边缘上的青年心理这一点看来,《海滨故人》及其姊妹篇(《或人的悲哀》和《丽石的日记》是应该给与较高的评价的。(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唐弢说:“‘五四’的主要精神是反封建。所有反抗旧礼教,反抗买卖式的婚姻,争取恋爱自由等等,在庐隐的作品里有着鲜明的反映。”(《晦庵书话·女作家黄庐隐》)细读《海滨故人》

自叙传的写法。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感伤、哀怨的基调

《海滨故人》发表于1923年10月10日,12月10日《小说月报》第14卷第10,12号

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书写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抒发了现代女知识分子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列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叙写露莎和四位同窗女友云青、玲玉、宗莹、莲裳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以婚恋的袭扰穿插其间,格调凄婉缠绵。小说结构一、浪漫快乐的海滨假日。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三、人生的思考和恋爱的烦恼。四、物是人非各分散,海滨故人何时归?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所以她们就在一切同学的中间,筑起高垒来隔绝了。

人间譬如一个荷花缸,人类譬如缸里的小虫,无论怎样聪明,也逃不出人间的束缚。回想临别的那天晚上,我们所说的理想生活——海边修一座精致的房子,我和宗莹开了对海的窗户,写伟大的作品;你和玲玉到临海的村里,教那天真的孩子念书,晚上回来,便在海边的草地上吃饭,谈故事,多少快乐——但是我恐怕这话,永久是理想的呵!姐妹乌托邦吾辈于海滨徘徊竟日,终相得一佳地,左绕白玉之洞,右临清溪之流,中构小屋数间,足为吾辈退休之所,目下已备价购妥,只待鸠工造庐,建成之日,即吾辈努力事业之始。唯欲于此中留一爱情之纪念品,以慰此干枯之人生,如果克成,当携手言旋,同逍遥于海滨精庐;如终失败,则于月光临照之夜,同赴碧流,随三闾大夫游耳。今行有期矣,悠悠之命运,诚难预期,设吾辈卒不归,则当留此庐以飨故人中之失意者。姐妹乌托邦露沙听完,点头叹道:“现在的社交,第一步就是以讨论学问为名,那招牌实在是堂皇得很,等你真真和他讨论学问时,他便再进一层,和你讨论人生问题,从人生问题里便渲染上许多愤慨悲抑的感情话,打动了你,然后恋爱问题就可以应运而生了。……简直是作戏,所幸当局的人总是一往情深,不然岂不味同嚼蜡!”宗莹说:“什么事不是如此?……做人只得模糊些罢了。”爱情婚姻的陷阱只有玲玉、宗莹、云青、露沙四个人,站在莲裳的身旁,默默无言。仿佛莲裳是胜利者的所有品,现在已被胜利者从她们手里夺去一般,从此以后,往事便都不堪回忆!海滨的联袂倩影,现在已少了一个。月夜的花魂不能再听见她们五个人一齐的歌声。她们越思量越伤心,露沙更觉不能支持,不到婚礼完她便悄悄地走了,回到旅馆里伤感了半天,直至玲玉她们回来了,她兀自泪痕不干,到第二天清早便都回到北京了。(莲裳结婚了)爱情婚姻的陷阱从前在学校时,仿佛是水上沙鸥,活泼清爽。今天却像笼里鹦鹉,毫无生气,板板地坐在那里,任人凝视,任人取笑,她只低眉默默,陪着那些钗光鬓影的女客们吃完饭。……第二天天才朦胧,露沙回过脸来,看见宗莹已醒。她似醉非醉,似哭非哭地道:“宗莹!从此大事定了!”说着涕泪交流。莹也觉得从此大事定了的一句话,十分伤心,不免伏枕呜咽。(宗莹结婚了)玲玉这时在上海,来信说半年以内就要结婚,露沙接信后,不像前此对于宗莹、莲裳那种动心了,只是淡淡写了一封贺她成功的信。(玲玉结婚了)揭露封建礼教的本质云自幼即受礼教之熏染。及长已成习惯,纵新文化之狂浪,汩没吾顶,亦难洗前此之遗毒,况父母对云又非恶意,云又安忍与抗乎?乃近闻外来传言,又多误会,以为家庭强制,实则云之自身愿为家庭牺牲,付能委责家庭。“你要知道许多青年男女的幸福,都被这戴紫金冠的魔鬼剥夺了!你看那不是他又来了!”她忙忙向那白衣女郎手指的地方看去,果见有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戴着金碧辉煌的紫金冠。那金冠上有四个大字是“礼教胜利”。梓青与沙之情爱,成熟已久,若环境顺适,早赋于飞矣,乃终因世俗之梗,夙愿莫遂!沙与梓青非不能铲除礼教之束缚,树神圣情爱之旗帜,特人类残苛已极,其毒焰足逼人至死!是可惧耳!

露沙形象分析露沙有着清瘦的面庞和体格,但却十分坚强,她是“短小精悍”,“她的脾气很爽快,但心思极深,对于世界的谜仿佛已经识破,对人的交接,总是诙谐的。”幼年时饱受冷刻环境的熏染,养成孤僻倔强的脾气,而她天性又极富于感情,所以她竟是个智情不调和的人。露沙形象分析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有两个:第一是执着地强烈地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我平生是讲精神生活的,形迹的关系有无都不成问题”。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她的悲观厌世:“沙履世未久,而怀惧已深,觉人心险恶,甚于蛇蝎!地球虽大,竟无我辈容身之地,欲求自全,只有去此浊世,同归于极乐世界耳!”露沙形象分析在爱情的外衣下探讨人生问题。对于人间时而信,时而疑,神经越加敏锐,闲步到中央公园,看见鸭子在铁栏里游泳,她便想到,人生和鸭子一样地不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