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夸父逐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邓林。
知其不可而为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试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孔子一心要积极入仕,恢复周礼,平定乱世。虽然自己也知道很难成功,但他仍然表现出坚定的原则性,从不动摇。从积极意义角度说,这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社会责任感。【评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孔子周游列国,“道”不能推行,即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于68岁时,结束了他14年的游说生活,率弟子们回鲁国老家。孔子在人力与命运的问题上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认为人在道德领域是自由的,人可以选择自己做一个君子。另一方面,这种道德领域里的自由一旦要付诸实施或为现实的政治,则要听命于天。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产生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明知天命不可为,但出于自己的道德良知、道德义务,也要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孔子完全可以选择做一个隐士,但他自觉文王以后,文化传承系于他一身,所以他周游列国、教育学生,怀抱理想,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容度过了一生。儒家的知命之学除了了解命运、安于命运外,还有悲壮地承受命运的一面,显示了人们的尊严。(顾鸿安)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旧矛盾。“臣弑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等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怪,人际关系紧张。礼崩乐坏,天下大乱。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面对臣弑君的行为,孔子会怎么做?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明确】沐浴就是斋戒,古代在举行祭祀或其他典礼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洁食、禁欲,以示庄重和虔诚。这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孔子在禀告时为什么直呼陈成子为“陈恒”?鲁哀公又为什么说“告夫三子”?【明确】古代称呼他人,同辈称字或称官职。陈成子作为齐国的掌权大臣,地位何其尊贵,而孔子直呼其名,主要体现了孔子对他弑君行为的愤怒。而哀公说“告夫三子”,实属无奈,因为当时的鲁国也是公室衰微,私室强大,三桓握有实权,以致国君没有实际的决断权。孔子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明确】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齐国权臣弑君,鲁国的权臣会不会跟着学?所以孔子去见鲁哀公要求他出兵攻齐,是出于对鲁国政局、对自己国君的担心。没想到鲁哀公已完全没有掌控力,连这样的事情都要去问过三家。孔子去告诉三家并要求他们派兵攻齐,是他想让三家知道,天下仍有他这样的人,厌恶乱臣贼子,会纷纷劝请自己的国君出兵讨伐那些贪求权势之徒的,这起码能让鲁国的三家心存顾忌吧。【评析】
陈成子杀死齐简公,尽管孔子已经退官家居,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武精神实际上是儒教的一个核心精神。后世的儒林弟子也认为,“战”就是英雄,“和”与“退”不可。孔子非不知哀公不能讨,亦非不知三子之不欲讨,而必以告者,欲明大义于三家也。纵无益于齐,而君臣之大防,犹可默夺强臣之魄。
——张岱《四书遇》中引袁了凡的话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凤:祥瑞之兆,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典故: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箫韶》又称《九韶》。为舜制的音乐。这里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接舆歌中把孔子喻为“凤凰”是赞赏还是嘲讽?接舆歌曰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嘲讽孔子在乱世谋官,四处游历,德行衰败。
劝阻孔子不要如此执迷不悟。要停止周游列国,要急流勇退。从“孔子下,欲与之言,接舆避之”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明确】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接舆为什么要对孔子唱歌?他的“凤歌”有什么含义呢?【明确】凤歌笑孔子,并非纯粹反对孔子,只是觉得孔子的思想在当时难以实现。接舆是一个隐士,他不满社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回而知难而隐。他对孔子的传道济世的思想持悲观态度,接舆善意地讽喻孔子急流勇退。楚狂人把孔子比作凤凰是对孔子的尊重,是说,现在是乱世,你为什么还要寻求出仕呢?难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通交流,“欲与之言”。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出力不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安全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文学链接】接舆狂歌过孔子,在后世文学中成为一个典型的狂狷形象(狂歌客、楚狂、接舆、凤歌),屡屡形诸吟咏中。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山中逢道士云公·孟浩然: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灵宝县西侧津·吴融: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辟人之士:指避开无道的人以求天下大治的人,这里实际指孔子。辟世之士:不仅是避开无道的人,而是避开整个乱世,那也就是隐士了,这里指桀溺指自己和长沮等人。这是孔子自楚返回蔡,让子路去问路,却遭到一顿奚落,长沮、桀溺甚至想瓦解孔子的队伍,叫子路跟他们避世去。而师徒始终恭敬有加,双方态度很不平等。一者儒家守礼,隐居避世者则在礼法之外。二则长沮,桀溺乃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之辈,自食其力于天地间,他们对不自食其力而辨口舌的文化人,天生有种拒斥感。“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是骂人的话吗?《论语》别裁:非骂道家人之语,只是表现一种人各有志,各走各路的看法。高飞的高飞,远走的远走,但都是在忧,忧这个社会,忧这个国家,忧国家中的人民,我也想跟他们一样,走他们的路线,但我丢不下国家人民,时代太乱了,必须牺牲自己,来改变社会。孔子派子路去问过河的渡口,子路得到的却是人生渡口的指点,所谓“指点迷津”。至于过河的渡口在哪里,长沮、桀溺根本就没有说,反倒是长沮讽刺说,既然是鲁国的孔丘,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啊!这段记载读起来很有点寓言的味道。到底是谁来指点谁的迷津?按照桀溺的看法,天下大乱,整个世界都像滔滔洪水泛滥一样,谁能档得住呢?谁又能治理好这种泛滥,像传说之中的大禹王一样,使天下重归太平呢?没有!所以,孔子和子路等人的奔走救世是徒劳无益的。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既然不能救世,那我们怎么办呢?要么就随波逐流,大家一起混日子,得过且过。这是长沮、桀溺们反对的,其实也是孔子们反对的。要么就避开那些坏人而寻求治理天下、拯救世道的好人。这是孔子的观点,所以他带领学生离开鲁国而奔走天下,即便是“累累之丧家之犬”,也绝不后悔,甚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但这也是长沮、桀溺们所反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举世皆浊,你在哪里去寻找净土呢?世人皆醉,你在哪里去寻求清醒的人呢?所以,与其避人,不如避世,连整个浊世都避开了,隐居于山林之中去与鸟兽同群,管它世道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长沮、桀溺们的观点,说到底是隐士的哲学。从理论上说,长沮、梁溺们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说他们在指点孔子、子路的迷津也无不可。就连孔子听了他们话后,不也怅惘不已而有所感慨吗?但从实践上说,我们就不能不认为孔子的话也有道理了。事实上,避开整个世道而与鸟兽同群办得到吗?人毕竟不可以都去做“狼人”啊!正如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作为一个人,不和人打交道而完全隐居是不可能的。就是长沮、桀溺,不也并没有在山林之中去与飞禽走兽同群,而还在耕田种地,食人间烟火吗?何况,他们不仅耕田种地,而且还“耦而耕”,二人并肩操作,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啊。这是主观愿望和客观实践的矛盾。从另一方面说,孔子也说得非常真实:“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和你们一起出来奔走,进行改变世界的努力了。反过来说,正因为天下不太平,我们才于心不忍,汲汲于救世之道。说到底,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良心在作驱动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其实,孔子选取的,是比长沮、桀溺们更艰难困苦,更具有悲剧色彩的道路,而长沮、桀溺们所选取的,是不愿意为社会负责任的撒手不管的路。概而言之,正是积极入世与消极避世,拯救与逍遥两种人生态度的根本区别。而正是这两种人生态度铸造着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其影响逾千年而不衰,经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转折点上,供我们选择和决断。所以,我们绝不要轻忽了这段看似寻常,不过是问问路的文字。这可不是一条寻常的路啊,回到我们话题的开始,所谓“指点迷津”,到底谁知道渡口在哪里呢?是长沮、桀溺还是圣人孔子?【文学链接】孔门师徒问津而受到长沮、桀溺讥嘲的故事,也成为后世诗文习用的典故。诗人往往将它凝缩为“沮溺”、“问津”等,运用于诗文中。斋中读书诗·谢灵运: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王维: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赠何七判官昌浩·李白: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秋郊作·韦应物: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2、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隐居不仕的高人。对孔子等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荷蓧丈人先是对子路语含讥讽,继而热情款待他,有何用意?荷蓧丈人是个隐士,他认为孔子这些人不参加生产劳动却热衷于周游列国,与自己不是一路人,故而语含讥讽,表达不满和讽刺;但看到子路对自己的批评和不理睬表现得恭恭敬敬,才改变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并热情款待,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不仕无义”:批评丈人只顾小礼而失大义;表白自己只顾大义,尽到自己的责任就行。“长幼之节”
: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子路所说的话当然是孔子的思想,有以下几个要点:一、官还是应该做的。二、不能因为自己要洁身自好便破坏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三、君子做官不外乎是“行义以达其道”,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罢了。四、至于政治理想很难实现,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了,也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吧。南怀瑾《论语别裁》:丈人是绝对的自由主义者,有学问,但对国家社会无贡献。子路从这个事上明白了一个道理:跟着孔子这个老师走路,永远都是自我牺牲,老师的思想很难实现,因为太多有学问的聪明人不淌社会这股浑水,做了隐士。李零教授:隐士,道德高尚,孔子做不到,他不但敬重,还打心眼儿里佩服。但隐士看不起他,嘲笑他。分岐在于,隐士彻底不合作,而孔子却不能忘情于世,忘情于人。他总想在坏人里找好人,不肯放弃最后的努力。“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的基本特色,道家和儒家的最大差别,就是庄子说的:“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置若命。”(《庄子·人世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学派的差别。“知其不可”是一样的,代表智慧一样。孔子和庄子两人的智慧都相当高,都知道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但孔子是“为之”,代表择善固执,坚持做下去。重要的不是做的结果如何,而是该不该做。该做的话,做的过程就是目的,最后的结果,不是个人所考虑的。其结果也不在今天,也许在千秋万世以后,儒家的精神就在于此,也就是肯定一种社会责任。为什么会有责任呢?因为人性向善,“向”是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明明知道这样做不会有结果,还是要做,因为这是自我要求,这个自我要求在五十岁以后,成了“五十而知天命”,变成自我要求和天命要求配合起来,做这些事的时候,只问该不该做,耳不问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再看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是:反正再怎么做也没有用了,就接受它。一切是命,不要勉强,何必与命争呢?庄子的智慧就在这里,逆来顺受,然后设法寻求精神上解脱的快乐,而不是要求在世界上改善什么。知其可或不可都是指具体的行为,这在道家看来是愈做愈乱,正如“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不做最后反而会自然发展。所以凡事要等待那个“势”,即气势,气势形成之后,就容易顺水推舟。这就是道家的智慧,与儒家的见解不同。儒家总是希望改善,因为“我”也是这个势形成的部分之一,这个势还没有形成,“我”就要让它快点形成,好比接力赛,“我”多跑一点,下一棒的人就少跑一点。道家则不同,偏向于全身保真,它的消极是外在的消极,而内心的审美情操却往上提升到另一种境界,一点都不消极。所以庄子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情调,对人生和人性的看法也不相同。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一个像长沮、桀溺一样的“辟世之士”还是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辟人之士”呢?“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
首先要看行为的动机,如果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和崇高的理想,自然应该执著坚守;但如果是为了一己私利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就不能“知其不可而为之”了。
其次,从斗争策略说,要便宜行事,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孔子在周游列国中,遇到很多避世的狂人隐士。譬如有接舆、长沮、桀溺……等,他们都是怀才不遇,远离世事的人,他们看到孔子奔走于乱世,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情形,故意说话或作歌,示意孔子也该归隐了。然而孔子知天命,忧天下,不放弃一丝济世的希望,这岂是隐者、狂士所能了解的啊!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评点】孔子在卫国住的时间最长,那里君子多,人口多,是推行仁政比较理想的地方。但由于卫灵公年老,倦于政事,没有用孔子,所以孔子在击磬中寄托了感慨和愁思。而荷蒉者能从击磬的声音中听出孔子的心事,并且能从《诗经》来引起诗句来劝孔子,可见荷蒉者不是平民,却是一位高士。他以涉水为喻,讥孔子不知已而不止,不能适深浅之宜。他的意思是:无论社会很黑暗(深)也好,不太黑暗(浅)也好,都不该为之而奔走,因为这是徒劳无功的。孔子如果按照荷蒉者的话去做,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可是孔子对事业有执着的追求,对自己信念丝毫不动摇,因此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直至最后。当隐士因世道混乱,退而躬耕,享受天伦之乐时,五十多岁的孔子正带着他的弟子奔波在列国之间,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又四处碰壁。但他依旧不回头地沿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评析」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孔子是一个充满悲剧精神的理想主义者。《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周游海内,再干世主,所见八十余君”,在没有赞助,没有补贴,仅带着一帮矢志不渝的穷学生,靠一辆木轱辘破车,怀揣一个叫做“仁”的理想,一国一国地去叩见国君,竭尽全力去修复已经”礼崩乐坏”的周王遗风。这是一种只有“傻子”和“神仙”能够做的事情。困于陈,囚于匡,被驱逐,遭暗算,从没有留下任何绝望的记载,反而是不厌其烦地用近乎常识的深刻哲理去游说劝解那些社会大变动中的既得利益者。试想,在这样的君主面前大谈“上仁”、“下礼”能行吗?简直就是与虎谋皮,岂不愚乎?然而我们的孔老师却是无怨无悔,而且用了一句话为我们这个民族注入了一剂至今仍具疗效的钙质,这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由此出发,才有了我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铿锵有力的表述;才有了我们“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潮头自然直”的自信。
一代名相诸葛亮因刘玄德三顾茅庐而入世平天下,以《隆中对》为刘备谋划江山、运筹帷幄,《出师表》劝后主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更有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取荆州之基。奉命率军入川,夺取汉中,大败曹操。毕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明知蜀国不可兴而为先帝知遇之恩托孤白帝城,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虽然没有实现三国归蜀的理想乌托邦,但却成就了一个为知己者死的忠义大儒。文天祥仅是一介书生,但他同样拥有铮铮铁骨,“故不自量力,而以身殉之”言辞同样掷地有声!文天祥宝祐四年(1256)奉进士第一。恭帝德祐元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避孕海绵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桥梁建设混凝土泵车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品牌持有者与被授权人之间关于品牌使用的授权协议
- 2024年度幼儿园食堂设备维护合同:设备保养与维修
- 皮制行李标签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泵车设备租赁费用结算合同
- 治疗用紫外线放射装置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北京市特色街区墙绘项目合同
- 2024年度体育赛事组织与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企业间应收账款保理合同
- Specification-原材料规格书模板
- 谈数学课堂中倾听教育的策略(徐艳)
- 实验室课外向学生开放计划
- 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报告
- 2021年电力公司创一流工作会议讲话
- 毛丝产生要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 燃油加油机比武试题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三菱PLC的交通灯模拟控制
- (完整版)offer模板范本.docx
- 门技术参数[图文借鉴]
- 防雷和接地装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