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筹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君子怀刑,小人怀土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税收筹划课时安排学时章节面授学时课后案例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论2第二章税收筹划效应、原则、条件、方法和步骤与风险3第三章企业税收筹划战略31第四章企业投资初始阶段的税收筹划41第五章企业生产经营阶段的税收筹划61第六章企业融资税收筹划41第七章企业薪酬体系税收筹划41第八章企业投资退出阶段的税收筹划41第九章企业重组税收筹划51第十章国际税收筹划51合计408税收筹划的学习方法1、做好预习,熟悉每章的税收政策,为筹划学习打好政策基础;2、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重点学习筹划方法及思路;3、独立完成课后的案例分析,提高综合应用能力;4、结合企业纳税实践,认真反思税收筹划的切入点和优化路径(该部分内容也可通过综合案例分析替代)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论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您应该能够:1.了解税收筹划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税收筹划存在的因素。3.熟悉税收筹划的类型。4.熟悉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关系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论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定义与特征第二节税收筹划产生与存在因素 第三节税收筹划类型 第四节税收筹划与其他涉税行为 第五节税收筹划与理财活动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定义与特征税收筹划的定义:税收筹划是指税收征纳主体双方运用税收这一特定的经济行为及其政策或法律规范,对其预期的目标进行事先策划和安排,确定其最佳实施方案,为自身谋取最大效益的活动过程。税收筹划的特征:超前性技能性(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核心是对税收法规的精神进行挖掘,充分利用税法的倾向性和税法中未及深思的盲点。美国南加州大学的W·B梅格斯博士所言:“为企业提供详尽的税务筹划,可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合法性综合性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第四·十一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选择有仁德的地方,向仁德的君子请益学习,积极进德修业,并随时防范恶习的沾染。土—是土地財產,它有沒有利益,正是小人心中所重視的。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同“型”,是典型的意思,君子的行为,遵守国家宪章制度,考虑是否合乎圣贤的典型。“惠”是恩惠,別人对自己是否给予好处。《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小人之行,冒险以求其幸,不思虑后果,只贪图眼前的小惠。程氏树德《集释》:按此章言人人殊,窃谓当指趋向而言之。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也。“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朱子治家格言》税收筹划的综合性一是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对于一个纳税主体,可能存在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就有可能多缴,整体税负不一定减轻;二是税收筹划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收益最大化,税收筹划的综合性【例1-1】某公司需筹资50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假设债券年利率为8%,股息支付率为6%,均约定每年计付息一次。企业息税前所得为6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发行债券方式:企业的净收益=600-500×8%-(600-500×8%)×25%=420(万元)采用发行股票方式:企业的净收益=600-600×25%-(600-600×25%)×6%=423(万元)可见,发债虽可在税前扣除利息费用40万元,少缴纳企业所得税10万元,但最终公司股东却少取得净收益423-420=3(万元)。税收筹划的综合性财富观——时代概念工业资本主义:财富最大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钱德勒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新范式:自然不再是人类征服和奴役的对象,而是一个急待培育的共同体。将自然视为财富进行开发、利用和占优的权利正被管理、礼遇自然的义务所取代。自然的工具价值也逐步让位于自然的真实价值。我们的经济重点必须从生产效率专项传承性,从对自然基于工具理性的运用转向维持生物圈所需的各种关系的管理。《第三次工业革命》杰里米·里弗金税收筹划的综合性股东财富最大化:现时价值需要协调过去、未来和现在,存量财富管理和增量财富管理增量财富管理的工具——资本化(折现工具)动态税收筹划观念是全书的基础。——现时的决策对未来产生何种影响,未来影响通过折现评估其现时价值,以平衡风险和收益。第二节税收筹划产生与存在因素2.1筹划存在的因素税收及税收职能作用的存在税收制度存在缺陷税收制度博弈的存在2.2国内税法的主要缺陷2.2国内税法的主要缺陷“知识有限”和“理性有限”——税收法律缺陷税法缺陷——税收筹划空间之一税法在国际间的差异国内税法缺陷2.2.1纳税人存在筹划选择性2.2.2税基存在筹划调整性2.2.3税率高低存在筹划的可能性2.2.4扣除规定不同存在筹划选择性2.2.5不同税收待遇存在筹划变通性2.2.1纳税人存在筹划选择性税收管辖权的区别:属地原则——所的来源地属人原则——居住地、居住时间、注册地、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总部所在地税种纳税人的选择2.2.2税基存在筹划调整性应纳税额决定因素:税基的宽窄和税率的高低。税基在计算应纳税额的时候表现为计税依据。对于流转税,计税依据为其全部收入额或营业额,典型的流转税如营业税不能扣除任何费用。纳税人在其实际取得收入的时间上可以筹划,减少当期的计税基数,从而降低应纳税额。对于所得税而言,计税依据是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除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和损失后的余额,成本、费用的提取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依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在税法、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大成本、费用,计税金额自然减少,从而也就可以达到少缴税款或者实现本期少缴税款的目的,即使后期缴足税款,也可占用一笔“无息贷款”。2.2.2税基存在筹划调整性【例1-2】某人员服务公司,有职工500余人,专门为各单位提供人力资源和劳务服务,包括办公室文秘人员、技术人员、各种服务人员等。人员服务公司为了更好地控制其员工和经营利润,在劳务输出时,往往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向派出人员的服务公司支付所有费用,而所有的被派出人员的工资、福利均由人员服务公司支付,即被派出人员和用人单位不发生货币的收付关系。”假定某年人员服务公司向外派出服务人员450人,每人月薪3000元,实际支付派出人员月工资2100元。人员服务公司当年取得的营业额和应缴纳的营业税为:应税营业额=450×3000×12=1620(万元)应缴纳营业税=1620×5%=81(万元)我们换一种支付报酬的方式,如各用人单位每月直接支付工资2100给派出人员,另900元以中介服务费的形式支付给人员服务公司。这样,人员服务公司、派出人员和用人单位各方都没有谁多付钱,也没有谁少收钱,但人员服务公司缴纳的营业税却下降了很多。取得的营业额和应缴纳的营业税为:应税营业额=450×900×12=486(万元)应缴纳营业税=486×5%=24.3(万元)这样,通过合法手段改变经营方式和报酬支付方式就降低了税基,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少缴纳营业税56.7万元(81-24.3)。2.2.3税率高低存在筹划的可能性【例1-3】某资深足球记者3个月可得到120万元,月收入为40万元,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按照收入来源,该先生纳税涉及个人所得税中的三个项目: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在现行规定下,三个项目的税率各不相同,纳税金额也有相当大的差别。纳税筹划如下:方案一: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把该记者作为报社的职工对待,收入性质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应缴个人所得税的金额是:(1)每个月应纳税额=(400000-3500)×45%-13505=164920(元)(2)三个月共应纳税额=164920×3=494760(元)(3)个人可支配金额=1200000-494760=705240(元)合同上的120万元按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款以后,只剩下70.524万元。2.2.3税率高低存在筹划的可能性方案二: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把该记者作为自由职业者对待,为报社聘任的特约撰稿人,每月支付劳务费包干,该项收入按劳务报酬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金额是:(1)每个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00×(1-20%)×40%-7000=121000(元)(2)三个月共缴纳个人所得税=121000×3=363000(元)(3)个人可支配金额=1200000-363000=837000(元)合同上的120万元按劳务报酬缴纳个人所得税款以后,剩下83.7万元。方案三:按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体坛周报》聘用该先生的目的是利用他的文笔为报社撰稿,120万元的报酬可全部按稿酬的形式支付。稿酬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是:(1)每个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00×(1-20%)×20%×(1-30%)=44800(元)(2)三个月共缴纳个人所得税=44800×3=134400(元)(3)个人可支配金额=1200000-134400=1065600(元)合同上的120万元按照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款以后,还剩下106.56万多元。2.2.5不同税收待遇存在筹划变通性【例1-4】某企业按15%的年利率向职工王某集资100000元,本年应支付利息15000元,应代扣个人所得税3000元。假定职工王某的月工资为2500元(按现行规定每月扣除工资费用标准3500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人员就会建议公司负责人,将集资利率降为5%,全年支付利息5000元,剩余l0000元利息采取增加职工工资的方法解决。第三节税收筹划类型3.1以筹划主体为标准,可分为政府税收筹划和纳税人税收筹划3.2以筹划地域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国内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筹划3.3以筹划方法为标准,可分为个别税收筹划和综合税收筹划3.4以筹划效果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收筹划和间接税收筹划3.2.1国内税收筹划3.2.1.1利用本国税法的差异3.2.1.2利用税法缺陷实施税收筹划3.2.1.1利用本国税法的差异利用地区税负差异利用行业税负差异利用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税负的差异利用纳税环节的不同规定利用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纳税主体)3.2.1.2利用税法缺陷实施税收筹划利用税法中存在的选择性条文实施筹划。即税法对同一征税对象同时作了几项单列而又不同的规定,纳税人选择任一项规定都不违法。企业利用其选择性,通过精心测算选择低税的方式,就可达到避税的目的。现行税法中房产税的纳税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房屋的折余价值以1.2%的税率计征,或按房屋租金的12%计征,但因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限定条件,再加上审批和管理制度中的漏洞,遂使纳税人通过选择性方案实现纳税筹划成为可能。利用税法条文过于具体实施纳税筹划。因为任何具体的东西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很可能越具体的法律规定越隐含着缺陷。比如,个人所得税采用列举法列举了应税所得项目,但这些项目不可能把所有形式都概括进去,而且各个项目有时难以区分得特别清楚,所以纳税人就可利用不同项目不同的税率,选择对己有利的纳税项目,降低纳税金额。利用税法条文不确定实施纳税筹划。3.2.2国际税收筹划是指税收主体为了使自己在全球的税收负担最小化或获取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合法的税收策划活动。国际税收筹划的主体主要是跨国纳税人,但有时也包括一国政府。跨国纳税人在国际税收的大环境下,利用各国税收法规的差异和国际税收协定的不足,寻找合法的方法来减轻税收负担,实现其税收总支出最小化。这些税收包括跨国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所在国的当地税收,以及本国的所得税。3.3个别税收筹划和综合税收筹划
3.3.1个别税收筹划3.3.2综合税收筹划
3.3.1个别税收筹划个别税收筹划亦称特别税收筹划,是指筹划主体仅针对特定的税收政策或个别的税务事件实施的税收策划活动。个别税收筹划可能是预期的,也可能是突现的;对纳税人而言,个别税收筹划的特别税务事件主要是指企业合并、企业分立、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债务重组、个人财产捐赠、个人财产遗赠等。3.3.2综合税收筹划综合税收筹划亦称一般税收筹划,是指筹划主体为了长期获取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税收筹划活动。综合税收筹划的特点是具有纵向综合和横向综合。纵向综合的筹划,其结果在短期内不但没有明显的收益,还可能产生损失。对纳税人而言,实施税收的综合筹划主要是从经营的最终目标来考核,有时也从本单位税收支出总量来考虑。纳税人进行的税收综合筹划,往往表现在多个税种之间,也称为横向综合筹划。3.4直接和间接筹划3.4.1直接税收筹划3.4.2间接税收筹划3.4.1直接税收筹划直接税收筹划亦称绝对节税,是指直接使纳税绝对总额减少。绝对节税的原理较为简单: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缴纳税收最少的方案。3.4.1直接税收筹划【例1-5】某国一位老人有财产1000万元,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并且都已经很富有。这个国家的遗产税税率为40%。如果这位老人先将财产遗赠给儿子,儿子继承财产后既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其财产的价值,然后再遗赠给老人的孙子。那么在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情况下,这位老人的财产所负担的遗产税如下:1000×40%+600×40%=640(万元)如果其他情况如上所述不变,但考虑到儿子已经很富有,这位老人将其财产直接遗赠给孙子,那么这位老人的财产可以减少一次纳税环节,其纳税额为:1000×40%=400(万元)少缴纳税收:640-400=240(万元)3.4.2间接税收筹划间接税收筹划亦称相对节税,是指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由于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原因而增加收益,或因各个纳税期纳税额的变化而增加了收益,从而相当于冲减了税收,使纳税总额相对减少。从表现形式上看,相对节税主要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3.4.2间接税收筹划【例1-6】某公司的年度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如果税法允许这个公司某笔费用可以选择三种方法扣除:分期平均扣除法、余额递减扣除法、一次性扣除法。假定第一种情况:公司第1、2、3年都交纳所得税500万元;第二种情况:第1年交纳税款为0,第2年交纳税款500万元,第3年交纳税款1000万元;第三种情况:第1、2年交纳税款为0,第3年交纳1500万元。三种情况比较如下:(1)3年的预计税收总额为:第一种情况:500+500+500=1500(万元)第二种情况:0+500+1000=1500(万元)第三种情况:0+0+1500=1500(万元)3.4.2间接税收筹划(2)把预期税收按目标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第一种情况:500+500×0.9091+500×0.8264=1367.75(万元)第二种情况:0+500×0.9091+1000×0.8264=1280.95(万元)第三种情况:0+0+1500×0.8264=1239.6(万元)
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三种情况中这个公司一定时期内的纳税绝对总额都是1500万元,但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就如同取得一笔无息贷款,可以使纳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将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相对节减了税收,所以要选择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而在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中,又应该选择第三种情况,因它比第二种情况能相对取得更多的收益。4税收筹划与理财的关系目标一致筹划是理财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各异第二章税收筹划效应、原则、条件、方法和步骤与风险学习目标:1.了解税收筹划的效应和风险。2.掌握税收筹划原则。3.熟悉税收筹划的条件。4.熟悉税收筹划方法与程序。第二章税收筹划效应、原则、条件、方法和步骤与风险第一节税收筹划效应第二节税收筹划原则第三节税收筹划的条件第四节税收筹划方法和步骤第五节税收筹划风险第一节税收筹划效应1.1政府税收筹划效应1.2纳税人税收筹划效应1.3税收筹划的社会效应1.1政府税收筹划效应有利于提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效果有利于促进国家税收政策及法规的改进和完善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有利于资源、收入的合理配置与分配有利于降低征纳双方的交易成本1.2纳税人税收筹划效应有利于纳税人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经营管理水平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财务决策科学化1.3税收筹划的社会效应有利于推动我国税务代理事业的发展容易产生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设政府要对某一产品征税,产品价格P由市场决定,产量Q将由厂商决定。政府面对两种选择:以商品价值量的比例t从价征收税款或以定额税率T乘以商品数量从量征收。若不管政府采取何种政策,要使税款收入相等,就有方程:tPQ=TQ,即在P=T/t时,国家的税款收入或纳税人的税负相等。政府如在价格水平P>T/t时对产品从量征税,就让企业保留了更多收入,赋予其更大的税收筹划能力,对生产就带有鼓励性暗示;如在价格水平P<T/t时对产品从价征税,那么情况也是一样。价格水平若是P>T/t,而政府从价征税,纳税人就要让渡更多的利益给社会公共部门,政府对生产有节制性暗示;如果P<T/t,而对产品从量征税,也是一样。替代效应——技术替代设政府对两种技术水平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政策:对已成熟、市场稳定的产品以t税率征税,对新科技、市场待培育的产品免征税。假设企业采用新科技要多付出C的成本,估计收入为Ec;生产成熟产品的收入为E,只有Ec-C=E(1-t)时,即新产品未来收入满足Ec=E(1-t)+C时,生产两种产品的收益才是一样的。替代效应——地区替代假设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按t1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于欠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生产经营企业,按t2税率征收所得税。假设企业在发达地区经营的所得为E,若转到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综合考虑要多付出C的成本(一方面是人工与原材料具有价格较低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交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都受到限制)。当(E-C)(1-t2)=E(1-t1)时,即转到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估计增加成本满足条件C=E(t1-t2)/(1-t2)时,无论在哪个地区生产都获利相同。第二节税收筹划原则2.1依法筹划原则2.2效益最大化原则2.3及时性原则2.1依法筹划原则依法筹划原则是指应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税收筹划活动,筹划行为不能违反税收法律的规定。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实质与内容原则实质为了保证纳税人的财产权免遭非法侵害,避免征税机关任意执法,必须要求税收严格依法课征。原则内容: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课税程序合法2.2效益最大化原则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法律制度之前就必须考虑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制度的安排和选择在什么方案下才能达到如此效果纳税人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方案既不违法又能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原则要从整体或综合方面来评价,不能单一地考虑某一方面的问题。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节约税收支出这一点上,而是要通过节约税收达到增加收益,从而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综合衡量税收筹划方案,协调税收与非税收因素,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就成为税收筹划方案设计的核心问题。2.2效益最大化原则要用长远的眼光来选择税收筹划方案开展税收筹划,在追求纳税人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税收筹划的稳健性原则。一般来说,税收筹划收益与税制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债务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纳税人应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情况、税法的可能变动趋势等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税收筹划方案,要尽量使风险最小化,要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保证能够真正取得实质上的利益。
2.3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税收筹划要与现时的政策相结合,以最新的信息作为筹划依据,否则就失去了进行税收筹划的意义。要把握针对性是指在具体筹划运作时,要针对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有的放矢的筹划,根据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规模企业所实行的不尽相同的税收政策,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切入点,制订与自身相适应的筹划方案。要把握时限性第三节税收筹划的条件3.1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3.2具备依法治税的社会环境3.3税收筹划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
3.4税收筹划人员应有较高的道德素养3.5税收筹划的真实信息3.3税收筹划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理解和深刻把握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洞悉法律中需完善之处熟悉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特别是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的规定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与税法相关的其他经济法律的规定较为广泛、详细和深入地理解国际税收协定的精神、原则3.5税收筹划的真实信息税收筹划需要搜集的信息主要有:筹划主体的信息外部环境的信息政府的涉税信息反馈信息第四节税收筹划方法和步骤4.1税收筹划方法4.2税收筹划步骤4.1税收筹划方法4.1.1纳税人筹划法4.1.2税率筹划法4.1.3税基筹划法4.1.4税收优惠筹划法4.1.5不同经济业务税负结构筹划法4.1.6国际税收管辖权筹划法4.1.7不同国家或地区税负状况筹划法4.1.8转让定价筹划法4.1.9纳税申报活动中的筹划法4.1.10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筹划法4.1.1纳税人筹划法有些税种对纳税人的界定有一定差异,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有同样行为的主体不纳入征税范围。对纳税人进行筹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成为纳税人,免除纳税义务。但是,避免成为纳税人不一定就能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4.1.2税率筹划法比例税率的筹划很多税种对不同征税对象实行不同税率,分析其差距的原因及对税后利益的影响,可以寻求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累进税率的筹划筹划累进税率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税率攀升。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纳税人对防止税率攀升的欲望程度较弱,适用全额累进税率的纳税人对防止税率攀升的欲望程度较强。4.1.3税基筹划法对税基进行筹划既可以实现税基的最小化,也可以通过对税基实现时间的安排,即在递延纳税、适用税率、减免税等方面获取税收利益。税基递延实现税基总量不变,税基合法递延实现,在一般情况下可递延纳税,等于取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取得了无息贷款,节约了融资成本;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税基递延等于降低了实际应纳税额;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有时可以防止税率的攀升。但是,与税基均衡实现和税基即期实现相比较,税基递延实现有时也会造成多纳税。4.1.3税基筹划法税基均衡实现税基总量不变,税基在各纳税期之间均衡实现,在有免征额或税前扣除定额的情况下,可实现免征额或者税前扣除的最大化;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可实现边际税率的最小化。与税基递延实现和税基即期实现相比较,税基均衡实现有时也会导致税后利益的减少。税基即期实现税基总量不变,税基合法提前实现,在减免税期间,可以实现减免税的最大化。但是,与税基递延实现和税基均衡实现相比较,税基即期实现有时也会造成税后利益的减少。4.1.5不同经济业务税负结构筹划法纳税人不同的经济业务往往缴纳不同的税种,形成不同的税负结构,进而影响纳税人税负的高低。对税负结构进行筹划,有利于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一般情况下,应当将缴纳税种少、总体税负最低的经营业务作为税收筹划的具体目标。例如,代销与经销业务的税负结构不同,财产自用与对外出租的税负结构不同,从不同的纳税人购进货物税负结构不同,将财产销售后对外投资与直接对外投资的税负结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税后利益,都应当进行筹划。4.1.6国际税收管辖权筹划法避免双重征税筹划在国际税收管辖中,多数国家奉行属地和属人双重税收管辖权原则,同时,为了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又通过国际税收协定或者单方面规定,采取了避免双重征税的措施。但是,各国在避免双重征税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税收管辖权进行筹划,有利于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跨国纳税人筹划各国对跨国纳税人中的居民一般规定其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对非居民规定其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但是,对非居民纳税人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国家以超过一定的居住时间为标准,如以三个月、半年、一年为标准,也有的国家规定以是否有永久性住宅为标准。所以跨国纳税人在一国居住的时间或是否有永久性住宅,就成为税收筹划的内容之一。4.1.7不同国家或地区税负状况筹划法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负状况进行筹划,研究分析税负的差异所在,有利于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尤其是在各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情况下,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负状况进行筹划,是所有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4.1.8转让定价筹划法转让定价亦称转让价格、价格转让,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经济利益联系的经济实体,为共同获取更多利润和更多地满足经济利益的需要,以内部价格进行的销售(转让)活动。这是避税实践中最基本的方法。4.1.8转让定价筹划法转让定价的具体运用:(1)避税或者拖延缴纳所得税转让定价可以使转出方与接受方的实际税负趋小,乃至消失。它适于规定起征点的超额累进所得税税率的情况。(2)减少从价计征的关税利用有经济联系的企业发生进出口业务,通过拆装、分包、增减批量等方式,可以使纳税额减少。4.1.8转让定价筹划法(3)集团公司(尤其是跨国集团公司)通过转让定价实现税负最轻利用高税区与低税区的税收差别,使高税区成本提高,利润减少,而使低税区相反,就能确保集团公司整体税负最轻。4.1.8转让定价筹划法(4)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逃避外汇管制不少国家的外汇管制较严,转让定价如果在实行不同外汇管制办法的国家进行,就会使外汇管制失效或减效。转让定价可以起到货币转让的效果,如果甲国外汇管制很严,乙国外汇管制较松,甚至不管制,那么在甲国的企业向在乙国的企业转让产品或劳务时,就可以起到逃避甲国外汇管制的作用。(5)有助于减轻、消除风险转让定价不仅可以使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企业互相受益,风险也会随利益的均摊而降低,从而增强其竞争实力。4.1.9纳税申报活动中的筹划法(1)应纳税种选择法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多种税复合税制,各税种之间由于一些立法技术上的原因,存在开展税收筹划的可能。如发生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混合销售或兼营业务,在现行税法规定的基础上,企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也可以分别缴纳两种税。(2)纳税主体选择法税法中对纳税主体定义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所要缴纳的税种、税率、税基有所不同,这就使企业有机会选择自己所处的等级并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4.1.9纳税申报活动中的筹划法(3)税目、税率选择法主要是指在实行差别较大的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的条件下,尽量满足税法规定的条件,选择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目、税率。(4)纳税地点选择法尽管在一般情况下,税法对纳税地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税收负担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企业可以结合投资地点选择或创造满足税法的条件,从而选择有利的纳税地点。在这一领域的税收筹划方法还包括对纳税方式和纳税时间的选择。4.1.10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筹划法由于税法对依法纳税以及税收违法行为的认定有许多条件,如果不能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这些条件,就会导致非故意的税收违法,进而造成补税、罚款的有形损失和判刑、公示的无形损失。避免因税收违法而造成的损失,也应当是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为避免税收违法行为而进行税收筹划,应当研究各种纳税义务履行的具体条件、税收违法行为及其具体认定条件、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对纳税人税后利益的影响。4.2税收筹划步骤熟知税法,归纳相关规定确立节税目标,确定备选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决策(测算)4.根据税后净回报,排列选择方案选择最佳方案付诸实践,信息反馈第五节税收筹划风险5.1风险类型5.2风险防范5.1风险类型税收筹划风险,是指税收筹划主体实施税收筹划后,因筹划失败可能带来损失或者受到伤害,或者说因筹划失败而付出代价。无论是政府还是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都可能产生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执法风险5.2风险防范确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收益最大和成本最低的双赢目标协调好与税务机关的征纳关系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科学性第三章企业税收筹划战略学习目标:1.了解税收筹划战略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2.熟悉税收对冲机制、投资架构的优化。3掌握投资不同阶段的主要税收问题。4.掌握货物劳务税和所得税的税收对冲要点。第三章企业税收筹划战略第一节投资不同阶段的主要税收问题第二节企业税收筹划战略第一节投资不同阶段的主要税收问题1.1初始投资阶段的税收问题1.2持有投资阶段的税收问题1.3投资退出阶段的税收问题1.1初始投资阶段的税收问题1.1.1投资方式1.1.2投资来源地1.1.3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的关系1.1.4被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1.1.5投资产业、投资地点和投资时间1.1.6投资节奏1.1.7出资方式1.1.8投资规模与资本结构1.1.9投资项目的商业模式1.1.10转让定价1.1.1投资方式不同投资方式的税收待遇债权性投资类债权性投资权益性投资混合性投资国税函发【1993】368号和国税函【1997】第490号不同投资方式的退出方式各异,其税收待遇不同总体上把握不同投资方式的税收待遇是开展筹划的重要基础1.1.2投资来源地投资来源地选择是国际税收筹划的基础。国际税收竞争的存在,使得不同国家或地区签署的双边税收协定,对同一项所得采取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导致来源于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税负不同,税后投资收益出现显著差异。譬如根据中国与新加坡、爱尔兰、卢森堡之间的税收协定,以及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税收安排:当受益公司直接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25%的资本时,该股息所得适用5%的协定预提所得税税率;不符合25%持股条件的,受益公司将适用10%的预提所得税税率。中国与毛里求斯共和国的税收协定则比较例外,作为毛里求斯共和国税收居民的受益所有人,股息都可适用5%的协定预提所得税税率。伴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需要调整企业投资责任中心的国际区位,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制度性税收套利空间。1.1.3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投资者与被投资者能否由集团办理合并或汇总纳税是该问题的关键。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货物劳务税中的增值税可以实行总分公司之间的同一省级行政区划内的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下,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架构,否则不具有可税性的集团内部交易将被征税,大大降低投资的税后净收益。1.1.4被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被投资企业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又可以采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形式。从企业的终极投资者——自然人角度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避免了经济性重复征税;公司先交企业所得税,自然人就其取得的股息红利及清算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存在所得税的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公司的分公司可以汇总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子公司需要单独纳税母子公司间、子公司相互间的内部交易需要单独缴纳商品服务税、企业所得税和财产税。子公司的亏损或损失不能结转到母公司抵补,导致提前纳税或多缴税。1.1.5投资产业、投资地点和投资时间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同一产业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演进,同一时期内的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政府为了鼓励或限制该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差异化的税收政策投资者需要根据一些先行指标,准确把握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拐点,根据一国政府颁布的“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产业的国际化转移,妥善进行在投资产业、投资地点和投资时间方面的税收套利。1.1.6投资节奏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提前投资或延迟投资,以期获取较有利的税收政策环境和纳税时点。投资节奏根据投资活动的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12个月以内和12月以上两种情况。持续在12个月以内的,在税收监管上将被视为一个纳税年度;持续在12个月以上,在税收监管上将被视为在两个以上纳税年度办理税款的征纳。1.1.7出资方式分期出资过程中,被投资企业在其实收资本小于注册资本的情况下,对外进行债务性融资而负担的借款费用,其税前扣除的方法和程度,将产生不同的税收套利空间。非货币资产出资(劳务出资除外),均需要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财产权的转移使出资活动具有可税性。被投资方按照出资资产作价确定投入资产的计税基础;出资方根据出资资产作价与其资产净值的差额,确认出资资产的收益或损失。损失的税前扣除制度,譬如是递延扣除还是一次性扣除,是综合扣除还是专项扣除,是限额扣除还是全额扣除,是前转扣除还是后转扣除,是限期结转还是无限期结转等,为出资方提供了充分和有利的税收套利空间。1.1.8投资规模与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税务问题债务性资金与权益性资金比例是否适当收益分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超额分配分派利息是否涉及股息推定1.1.9投资项目的商业模式被投资项目企业的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销售方式、公司内部运行模式、合作伙伴关系、成本结构、现金流形态、再融资模式等商业模式要素的设计都不能忽视税收因素的影响;一个确定的商业模式对应一个既定的税收负担水平商业模式的税务规划是税收筹划的高级形式之一1.1.10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资金融通、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一般的做法是:高税地企业向其低税地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资金融通、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低价;低税地企业向其高税地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高价,使利润从高税地转移到低税地,以达到最大限度减轻税负的目的。转让定价的经济合理性以及如何让交易双方的主管税务机关接受是关键。1.2持有投资阶段的税收问题股东主要考虑转让定价的调整优化、被投资企业的股利政策、被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业务循环的税收问题。为了有效降低转让定价的税收风险,投资者需要考虑是否申请办理预约定价安排。1.3投资退出阶段的税收问题投资退出主要方式:减资股权转让企业清算企业重组不同的投资退出方式,负担不同的税收投资者需要在投资初始阶段,站在终极投资者角度,优化投资架构,合理设置投资层级,规划未来的投资退出方式,以实现“融资—投资—投后管理—退出”四阶段的统一,以便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第二节企业税收筹划战略2.1货物劳务税对冲机制的构建2.2所得税对冲机制的构建2.3财产税对冲机制的构建2.4企业投资架构的优化第二节企业税收筹划战略企业的税收筹划战略是指导税收筹划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适当履行纳税义务的目标。适当履行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的规定,通过税收筹划安排,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没有发生提前纳税或多缴税,尽可能地递延纳税所形成的合理税收负担。企业税收筹划战略,需要通过构造企业纳税的对冲机制,以避免落入税收陷阱,导致提前纳税或多缴税,增加投资者的税务风险而降低税后投资收益。2.1货物劳务税对冲机制的构建2.1.1市场对冲2.1.2产业链对冲,避免经营失败2.1.3给付对价对冲2.1.1市场对冲规避进口环节税收的主要方法是进口货物或劳务的国内替代,通过引进技术,采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的方式就可以对冲高额的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照“目的地征税原则”,出口货物劳务可以申请退还国内环节负担的增值税。当国际间的增值税税率存在差异时,可以通过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战略,谋求出口退税的利润,实现在国际间货劳税的对冲。2.1.2产业链对冲,避免经营失败企业需要拓展税务管理的视野和边界,从优化价值链的角度,规划其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和业务模式,避免提前纳税。我国企业应该牢固树立供应链税收筹划理念,利用资本市场和网络技术,通过兼并收购,在纵向产业链上打通产业夹板,减少中间品和中间客户的环节,强化货劳税对冲管理,降低产业链的税负水平,提高产品的国内或国际竞争力。2.1.2产业链对冲,避免经营失败我国投资者经营失败的代价高昂我国增值税实行进项税向以后纳税期间结转留抵制度,税务机关不进行留抵进项税的定期清算。代购代销制可以起到很好的对冲作用。网络技术和第三方物流的应用,中间客户——中间产品的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都可以转型为专业的销售顾问或售后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代购服务,为中间产品的生产者提供专业代购或配售服务。2.1.3给付对价对冲货物的产权结构设计是对冲货物劳务税的关键要素之一。“有偿销售或提供”,使得关联方之间通过“无偿销售或提供”的对冲空间较大“无偿销售或提供”使得“内部劳务”或“内部资产处置”行为不具有可税性,无需缴纳对应的货劳税。“外部劳务的内部化”“内部劳务的外部化2.1.3给付对价对冲凡是免税或低于起征点以下的货物销售或劳务提供,可以采用“企业行为个人化”——企业的经营行为改由个人销售或提供,以对冲原来应该缴纳的货劳税。一般情况下,个人不能抵扣外购货物的增值税,成为最终的税收负担者。“个人行为企业化”,企业通过申请注册登记为一般纳税人,获得增值税的抵扣待遇,可以直接降低增值税负担。2.2所得税对冲机制的构建2.2.1双维双层对冲2.2.2全周期对冲2.2.1双维双层对冲所得税要在股东和被投资企业两个层面,从纳税时间和纳税金额两个维度,构建两个层面的“双层双维对冲”机制。在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尽量搞好企业层面的税收筹划,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支出,增加被投资企业税后可供分配利润,将实现利润从企业层面向股东层面转移,增加股东的税后投资收益。鉴于利息的税盾效应,股东加大债权性资本的投资,可以起到很好的对冲效应。从纳税时间维度上分析,如果税法对企业的留存利润不征收所得税,只对股东取得的股息、红利征收所得税,应该测算企业层面递延纳税所形成的时间价值,以筹划被投资企业的股利政策。2.2.2全周期对冲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征收的规定,其本质是一种“非对称性”期权。企业的全周期对冲,需要企业加大诞生期的投入,使得该阶段的亏损足以对冲今后阶段的经营风险,以实现适当履行纳税义务的战略目标。2.3财产税对冲机制的构建使用财产而不拥有财产2.4企业投资架构的优化企业投资架构,是指联属企业的终极投资者或实际控制人,对被投资企业的职能定位,投资的层级、持股比例、持股方式、联属企业内部交易的类型和规模、收回投资的方式和时机等的设计、实施所形成的联属企业间的关系分布结构。企业投资架构是跨国投资优先考虑的内容之一,投资架构设计不当,在增加管理风险的同时,还导致不必要的税务成本支出。基于构建税收对冲机制的需要,企业的终极投资者或实际控制人需要对投资架构进行不断的评估和优化。2.4企业投资架构的优化2.4.1终极投资者“受益所有人”身份的调整2.4.2投资层级和持股比例的调整
2.4.3企业职能中心的设计
2.4.1终极投资者“受益所有人”身份的调整在跨国投资中,应注意并有效利用税收协定提供的协定待遇,合理减少税收支出。在利用税收协定时,应该使被投资企业符合“受益所有人”的条件,避免陷入滥用税收协定的境遇。终极投资者或实际控制人需要对承担某一职能的企业功能进行重新调整,增加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内容,避免在执行税收协定待遇上的不确定性。2.4.2投资层级和持股比例的调整
抵免层级的规定,将限制境外投资汇回股息所负担的境外所得税的抵免程度出于将境外收益实际负担的所得税足额抵免的考虑,需要通过对在境外的孙级公司、子级公司层级的调整,把一些孙级公司重组到子级公司,以减少投资层级,使原来不能抵免的境外实缴所得税获得抵免待遇,以减轻重复征税对跨国投资的影响。间接控股架构在筹划的作用2.4.3企业职能中心的设计
基于税收套利的需要,联属企业在投资架构的设计中,应重点从资金和技术角度,布局企业的金融中心和技术中心,以金融中心或技术中心为核心,优化联属企业间的关联交易类型、规模和时机,实现全球全区域的税收对冲管理目标。主体公司的设计及优化第四章企业投资初始阶段的税收筹划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具有税收优惠的投资主体、公私合营的模式。2.掌握低税负纳税人的税收套利。3.掌握出资方式的税收筹划。4.掌握投资组织形式套利的方法。5.熟悉PPP的税收筹划重点。第四章企业投资初始阶段的税收筹划第一节投资主体的税收筹划 第二节投资形式的税收筹划 第三节投资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第四节公私合营的税收筹划第一节投资主体的税收筹划1.1人的基本分类1.2我国享有税收优惠的低税负投资主体1.3低税负纳税人的税收套利1.1人的基本分类税收中的人境内自然人境内法人境外自然人(非居民)境外法人(非居民)1.2我国享有税收优惠的低税负投资主体境内自然人:城镇退伍兵、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残疾人境内上市公司股东境内法人境外法人(熟悉掌握表4-1)境外法人【例4-1】A公司是毛里求斯的一家独资企业,2012年在中国某市创办了一家有限公司B,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从事旅游地产投资。2013年5月,A公司取得中国公司分派的股息1000万元。A公司按照税收协定,需要向我国缴纳预提所得税50万元(1000×5%)。毛里求斯的税制实行属地管辖原则,对来自于毛里求斯境外的所得不征收所得税。A公司最终的所得税实际税收负担为30%(25%+5%,25%为B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境外法人如果A公司为中国企业,A公司需要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A公司股东就分回的红利还需要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A公司投资者最终的所得税实际税收负担为40%(25%+(1-25%)×20%)。境外法人通过【例4-1】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境内的自然人或法人从事直接投资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不同国家的居民从事直接投资的综合税负水平,通过“移民”的方式,规划选择以低税负国家或地区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作为投资主体,可以起到较好的国际税收筹划效果。1.3低税负纳税人的税收套利套利是指利用一个或多个市场存在的各种价格差异,在不冒任何损失风险且无需投资者自有资金的情况下有可能赚取利润的交易策略(或行为)。判断一个交易策略是不是严格的套利策略,基本上有3条标准:(1)没有自有资金投入,所需资金通过借款或卖空获得;(2)没有损失风险,最糟糕的情况是终点又回到起点,套利者的最终结果,扣掉借款利息和交易费用后的套利利润为零;(3)存在正的赚钱概率。1.3低税负纳税人的税收套利套利有五种基本的形式空间套利时间套利工具套利风险套利税收套利税收套利是指利用不同投资主体、不同证券、不同收入来源在税收待遇上存在的差异所进行的套利交易。1.3低税负纳税人的税收套利【例4-2】假设中国公民王某享有特殊的税收优惠待遇,其综合税负率为1%,可以15%的成本从资本市场借到所需款项。合伙企业B的综合税负率为7.25%,按照B企业未来5年的现金流和10%的折现率,求得B企业目前的净现值为600万元,全部合伙财产份额的原值300万元,风险调整后全部份额的市场价格为6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1.3低税负纳税人的税收套利如果B企业由王某持有并经营,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由于税后现金流的增加,企业净现值重估为800万元。如果王某可以800万元的价格对外出售B企业的合伙财产份额,则B企业的合伙财产份额对王某存在税收套利机会。王某首先在资本市场以15%的资金成本借入600万元,用于购入B企业的合伙财产份额;同时按照约定时间,以800万元的价格将其所购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出售。1.3低税负纳税人的税收套利王某出售财产份额的投资收益率为=200×(1-1%)×600×100%=33%王某通过买空机制,出售B企业财产份额的实际收益率=33%-15%=18%理论上,只要王某出售B企业财产份额的实际收益率为正,王某就可通过买空机制,扩大买入适用普通税率资产的规模,以实现税收套利规模的增加。在资本市场提供买空卖空机制情况下,只要纳税人之间的实际税负率存在差异,就可以通过税收套利获取利益。第二节投资形式的税收筹划2.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筹划2.2投资者出资方式的筹划
2.3法人投资者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税收筹划重点
2.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筹划直接投资在古典所得税制下,被投资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自然人股东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被投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如果不能抵免自然人股东层面的个人所得税,会形成经济性重复征税。间接投资的收益主要有利息、股息、红利收入和金融产品的买卖差价收入。利息收入需要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股息红利收入无需缴纳营业税金融产品的买卖差价收入一般需要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2.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筹划我国的投资业务,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间、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和投资金融产品之间有明显的税收筹划空间。投资者首先需要测算不同投资主体从事免税金融产品间接投资的税后收益,以确定间接投资的主体是以个人投资,还是以合伙企业或公司的形式进行。其次需要筹划确定投资的金融产品种类,是投资规定免税产品,还是应税产品。最后需要筹划确定是从事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等。2.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筹划中国公民周某,从事一年期的投资,预期必要税后投资收益率为r,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买卖股票,获得税前收益为R1;也可参与一个有限合伙的基金,间接买卖股票,获得的税前收益为R2。个人买卖股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tp,基金买卖股票的营业税税率为ts,个人所得税率为tcp。为了保证获得r,个人和有限合伙基金的无差异税前收益率是多少?r=R1(1-tp)r=R2(1-ts)(1-tcp)R1(1-tp)=R2(1-ts)(1-tcp)R2=R1(1-tp)/(1-ts)(1-tcp)我们取R1=10%,tp=20%,ts=5%,tcp=35%则R2=10%(1-20%)/(1-5%)(1-35%)=12.96%R2较R1高2,96%,投资者才能取得8%的税后投资收益率。实务中,我们称R1和R2为必要税前收益率。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对我国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必要税前收益率进行实证分析。2.2投资者出资方式的筹划
法人投资者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税收处理法人投资者以资产组出资的税收处理该部分内容建议根据课本做重点的掌握。2.3法人投资者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税收筹划重点2.3.1被投资企业是否享受新办企业税收优惠的筹划2.3.2平衡出资资产和出资金的税负2.3.3平衡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2.3.1被投资企业是否享受新办企业税收优惠的筹划投资者如何筹划出资方式呢?投资者应测算自身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缴纳的税金(T1)、被投资方企业享受新办企业所得税节省的税金(T2)和非货币资产正常出售所缴纳的税金(T3)等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出资方式的决策。(1)被投资方不享受新办企业税收优惠。在该种情况下,当T3>T1时,投资者应当选择以非货币资产出资,规避因先以货币出资、再由被投资方购买投资方的非货币性资产而导致的税金支出。(2)被投资方享受新办企业税收优惠。在该种情况下,如果T2>T3,那么投资者应当以货币出资;反之,投资者应该选择非货币性资产出资。2.3.2平衡出资资产和出资金的税负投资者平衡出资资产出售和出资的税负,应主要在税收负担的分布、金额和实现时间三个要素之间进行平衡。根据出资资产适用的税收政策,增值税征收范围内存货资产的出售和出资两种方式下,投资者的税收负担不存在税收套利的空间;对于非房地产开发类纳税人而言,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出售和投资两种方式的税负差异显著,存在较大的税收套利空间。由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纳税人可以将出售的无形资产和不动产,通过先投资,再转让股权的方式,规避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直接转让过程中所负担的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先投资—再股权转让”的模式,有可能对被投资企业转让产生不利的税收影响,需要平衡被投资企业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再次转让的税负。投资资产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处理,赋予投资者一项递延纳税的权利,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将减值资产提前对外投资的方式,于投资当期确认一笔资产损失,该损失可对冲后期的所得,实现递延纳税。2.3.2平衡出资资产和出资金的税负【例4-3】某股份公司(非房地产开发企业)2013年9月拟投资设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拟将其2009年自行建造的一幢写字楼转让给证券公司,写字楼账面价值10000万元,评估价值为14000万元。主管税务机关按照评估价的2%征收写字楼转让的土地增值税。该股份公司开业至今,一直盈利。该企业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地方教育费附加和印花税。证券公司适用3%契税税率。股份公司可以采用出售和投资两种方式处置写字楼。两种方式的税负测算如下:2.3.2平衡出资资产和出资金的税负第一种方式:股份公司写字楼出售的税负。(1)应交营业税金额=14000×5%=700(万元)(2)应交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金额=700×(7%+3%)=70(万元)(3)应交土地增值税金额=14000×2%=280(万元)(4)转让写字楼的应纳税所得额=14000-10000-700-70-280=2950(万元)(5)应交企业所得税金额=2950×25%=737.50(万元)(6)证券公司应交契税金额=14000×3%=420(万元)(7)双方合计税收成本=700+70+280+737.50+420=2207.50(万元)2.3.2平衡出资资产和出资金的税负第二种方式:股份公司写字楼投资的税负。如果股份公司将办公楼投资到拟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那么投资合同价格与评估价格一致,并且资产管理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股份公司可不缴纳营业税及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按照14000万元确认一项长期股权投资;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737.50万元。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不需要缴纳契税,按照14000万元确认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双方减少的税收成本合计为1470万元(700+70+420+280)。2.3.3平衡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公司股权多元化是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股权类交易与常规资产买卖最大的区别在于,股权类交易往往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单纯资产买卖不涉及公司的控制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公司会放弃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必须立足于公司的股本结构,那些无视公司股本结构、无视股东财务状况的筹划方案,注定失败。第三节投资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3.1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待遇3.2企业组织形式的静态税收筹划(了解)3.3企业组织形式的动态税收筹划3.1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待遇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与公司税负测算应注意的事项(1)递延纳税的问题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存在递延纳税的空间;公司股东仅就分派的股利纳税,如资金的再投资收益率较高,公司递延纳税带来的时间价值,有可能超过税款,实现税收的自我清偿。(2)亏损或损失弥补问题(3)税前扣除政策的差异(4)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待遇的丧失,是组织形式税收筹划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可能使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次纳税”的优势丧失殆尽。上述内容,可安排成课后作业——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生产经营所得”的差异比较——提高政策研究能力3.3企业组织形式的动态税收筹划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3.3.3按年计征公司股东层次所得税的税率3.3.4公司组织形式投资的必要税前收益率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为了便于比较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与公司的税后收益,我们假设,无论投资于公司或合伙企业,项目的税前年收益率为R。假定该项目持续n年,n年后项目实施清算,期间产生的税后收益不分配,以R的税前年收益率再投资于经营活动。如果项目是选择合伙企业,当取得收入时,合伙人适用所得税率为tp。合伙人1元原始投资的税后累积收益为:合伙人1元原始投资的税后累积收益=1·[1+R(1-tp)]n(4.1)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如果选择公司组织,假设公司在项目期内不支付股利,公司每年按tc的税率就其税前收益R课税;当公司清算或当股东出售股权时,股东的资本利得税率为tcg。综合公司层次及股东层次的税收,公司股东1元投资的税后累积收益为:1·{[1+R(1-tc)]n-tcg·[[1+R(1-tc)]n-1]}。上式中前半部分是公司清算(或股份出售)的收益,后半部分是公司股东对公司清算(或售出时)应予以支付的税款。经整理后为:公司股东1元投资的税后累积收益=1·[1+R(1-tc)]n(1-tcg)+tcg·1(4.2)
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不考虑非税因素,当等式(4.1)的累积收益大于等式(4.2)的累积收益时,纳税人将乐意投资于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而非公司,即:1·[1+R(1-tp)]n>1·[1+R(1-tc)]n(1-tcg)+tcg·1(4.3)不等式(4.3)中,tc、tp、tcg、n各为何值时,合伙企业形式优于非公司形式?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在总体考虑此问题前,我们先考虑n=1时的情形。当n=1时,不等式(4.3)可简化为:(1-tp)>(1-tc)(1-tcg)(4.4)例如,对于一项一期投资,如果tp=35%,tc=25%,tcg=20%,那么因为(1-0.35)=0.65>(1-0.25)·(1-0.20)=0.60,则合伙企业形式优于公司形式。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形式的投资税后收益高于公司形式。如果将股东的资本利得税率,减低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代入不等式(4.4),因为(1-0.35)=0.65<(1-0.25)·(1-0.10)=0.75,则公司形式优于合伙企业形式。如果tc=15%,则公司形式将比合伙企业多提供20%的收益,公司组织形式的税收优势将更加明显。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在多期投资的情况下,合伙企业是否优于公司,同样取决于股东层次的资本利得税及递延支付的价值。当出现下列情形时,递延税款的价值较高:一是公司税后累积收入R(1-tc)较高;二是递延期限n较长,递延支付股东层次的税收,可使股东获得更多税后收益累积,从而公司股利政策会影响税后累积收入。得到股利的股东比未得到股利的股东更早支付税收。并且,如果tcg<tp,那么取消股利是最佳股利政策选择,因为以税率tcg支付税收优于以税率tp对股利支付税收。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综上所述,合伙企业形式能否比公司形式提供更高的税后收益率取决于四个因素:普通税率(tp)、公司税率(tc)、股东层次的税率(tcg)和投资期限长度(n)。组织形式的筹划需要根据关系式(4.3)进行决策,几种常见的分析有:(1)公司税率tc=tp,并且tcg=0(免征股东层次税收)。在此情况下,投资者以合伙企业形式或公司形式进行生产将无差异。两种形式为投资者提供相同的税后收益率。3.3.1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税后收益的比较(2)当公司税率tc=tp,并且tcg>0。这种情况下,股东的公司税后收益还要额外付一次税,此时,合伙企业优于公司。为阐述合伙企业形式较之于公司形式的优越性,假定tc=tp=0.25,tcg=0.10,R=10%。合伙企业投资的税后收益率为10%×(1-0.25)=7.5%,而1年期公司投资的税后收益率为10%×(1-0.25)×(1-0.10)=6.75%。如果股东不免税但可以递延缴纳股东层次的税收,那么合伙企业较之于公司的优越性将减小。(3)公司税率tc<tp,且tcg=0。此时,任何投资期限的公司投资都优于合伙企业投资。(4)公司税率tc<tp,且tcg>0。在此税率条件下,公司与合伙企业哪种形式最优取决于股东层次的税收。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假设公司形式下的税前收益率为Rc,合伙企业形式下的税前收益率为Rp,公司层次的税后收益率为rc,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之后的收益率为rp。则:rc=Rc(1-tc)rp=Rp(1-tp)为简化分析,假定Rc和Rp在不同时期均固定不变。
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当公司层面税后—股东层面税前的收益率rc为多少时,公司形式与合伙企业形式的税收筹划将没有差异?假设此特定的公司层面税后—股东层面税前的收益率为rc*。为分析方便,假设公司不支付股利,股东投资期限为n年,股东取得股权转让所得适用的税率低于个人所得税税率(0<tcg<tp)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为保持竞争力,公司(实务中公司收益的增长率,一般用该公司股票的增值率替代)的税后收益率必须等于以合伙企业形式实施同等投资的税后收益率。假设1元原始投资在公司及合伙企业形式下的税后收益率相同,我们可推导出如下公式:1·[1+Rp(1-tp)]n=1·[1+Rc(1-tc)]n(1-tcg)+tcg·1(4.5)
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将rc=Rc(1-tc),rp=Rp(1-tp)代入关系式(4.5),得到以下关系式:(1+rp)n=(1+rc*)n·(1-tcg)+tcg
整理后得到以下关系式:[(1+rc*)n·(1-tcg)+tcg]1/n-1=rp(4.6)将等式(4.6)变形整理后,可直接求出使公司形式与合伙企业形式税收筹划无差异的公司层次税后—股东层次税前的收益率rc*。rc*={[(1+rp)n-tcg]÷(1-tcg)}1/n-1(4.7)即便解出等式(4.7),税收筹划者要想求得rc*仍有困难,他们必须知道股东的投资期限n及公司股东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此项工作更为复杂,因为股东面临不同的税率及投资期限。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根据公式(4.7)可知,必要税前收益率rc*总是随着持有期的增长而下降。随着n的无限增加,rc*趋近合伙企业的税后收益率。投资期限的增加使得股东层次的税前必要收益下降,原因是股东只在转让股权时才缴纳资本利得的税收,取得递延纳税创造的价值。因此,只要rc*固定,其股东的税后收益都随持有期限的增长而增加。此结论也意味着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股东层次实际税率下降。而随着此税率的下降,获取目标税后收益的股票必要税前收益也下降。一般情况下,如果股东适用的资本利得税率低于普通税率,即使投资期限比较短,股东层次税前必要收益率也低于合伙企业的税前收益率。资本利得的税收优惠越少,投资者要求的税前收益率就越高。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例4-6】结合我国现行税收法规,股东从事生产经营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tp为35%,资本利得税税率tcg为20%,股票持有期为5年(n=5),设合伙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前收益率为Rp=10%。合伙企业的税后收益率rp=10%×(1-35%)=6.5%公司层次税后—股东层次税前的收益rc*={[(1+0.065)5-0.20]÷(1-0.20)}1/5-1=0.079对公司股东而言,公司必须保证7.9%的公司层次税后-股东层次税前的收益率,才可最终得到6.5%的税后收益率。即5年后,股东就其转让公司股权所得纳税后,其所得到的税后收益率刚好与投资于税前收益率为10%、税后收益为6.5%的合伙企业的收益率相同。3.3.2组织形式转换的无差异税前收益分析其他条件不变,当股东层面的tcg=0时,股票持有期为n年时,则rc*为多少?根据rc*={[(1+rp)n-tcg]÷(1-tcg)}1/n-1rc*={[(1+rp)n-0]÷(1-0)}1/n-1rc*=[(1+rp)n]1/n-1=rprp=Rp(1-tp)=10%(1-35%)=6.5%当tcg=0时,rc*仅受Rp、tp的影响,不受投资期限的影响。3.3.3按年计征公司股东层次所得税的税率假设按照合伙企业合伙人按年计税的办法,征收公司股东的所得税,而不管其股利分配与否,股权转让与否,只要是公司年度实现的税后收益就直接归属到股东层次,对其按年度征税。如此征税,股东于投资期末转让股权取得所得等于其实际所得,与合伙人取得的所得相同,全部为税后个人所得。假设按年计征公司股东的税率为ts,则:rc*(1-ts)=rp(4.8)ts=1-rp/rc*(4.9)3.3.3按年计征公司股东层次所得税的税率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税前收益率Rp、个人所得税税率tp、公司的税率tc、股东层次税率的tcg和投资期限长度n,在确定rc*的基础上,计算确定ts的数值。【例4-7】结合我国现行税收法规,股东从事生产经营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tp为35%,资本利得税税率tcg为20%,股票持有期为5年(n=5),设合伙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前收益率为Rp=10%,公司层次税后—股东层次税前的收益率rc*=7.9%。合伙企业的税后收益率rp=10%(1-35%)=6.5%按年计征公司股东的税率为ts=1-6.5%÷7.9%=17.72%如果投资者采用公司组织形式,每年按照17.72%的税率就其公司税后收益(累计利得)缴纳所得税,相当于5年后按照20%的税率,就其一次性转让股权取得的资本利得缴纳的所得税。3.3.4公司组织形式投资的必要税前收益率假设以公司组织形式从事投资活动的公司层次的必要税前收益率为R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教育宣传方案
- 门店组织规划方案
- 个人所得税年终奖的禁发区间和替代区间的确定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联动营销激励方案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同盟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08年2月23日上午国家税务面试真题
- 内蒙古申论模拟44
- 文创项目立项报告
- 新疆申论模拟16
- 国开电大《ERP原理与应用》形考任务实验1至5作业及答案
-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探究12000字(论文)】
- 数学技巧: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
- 上海市松江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汇编-03现代文阅读
- 计算机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网络工程职业生涯展示
- IgG4相关疾病的护理查房
- 2024年界面设计13875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航拍中国新疆篇知识点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 1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