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5628.1-2009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 第1部分:脊椎动物》与前一版《GB/T 15628.1-1995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 脊椎动物》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1. 分类系统的更新:随着生物分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分类数据和理论不断涌现。2009版标准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一些动物的分类地位、属种归属进行了修订,以反映当前学术界的共识。

  2. 物种覆盖范围的扩展:新版本可能纳入了更多新发现或新确认的脊椎动物种类,特别是那些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的新物种,从而使得动物分类代码更加全面和准确。

  3. 代码结构的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2009版标准可能对动物分类代码的编码规则和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代码的唯一性、可读性和兼容性,便于信息处理和交换。

  4. 规范性增强:新标准在表述和定义上可能更加严谨,提供了更详细和明确的分类指导,有助于减少实际应用中的误解和混淆。

  5. 编辑和技术性修正:除了实质性内容的变化,新标准还可能纠正了旧版中的错误,改进了文字表述,更新了参考文献,确保了标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这些变动旨在使标准更加符合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管理以及科研教育等领域的需求,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个更为科学、准确和实用的动物分类代码体系。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5628.1-2021
  • 2009-10-15 颁布
  • 2009-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5628.1-2009中国动物分类代码第1部分:脊椎动物_第1页
GB/T 15628.1-2009中国动物分类代码第1部分:脊椎动物_第2页
GB/T 15628.1-2009中国动物分类代码第1部分:脊椎动物_第3页
GB/T 15628.1-2009中国动物分类代码第1部分:脊椎动物_第4页
GB/T 15628.1-2009中国动物分类代码第1部分:脊椎动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GB/T 15628.1-2009中国动物分类代码第1部分:脊椎动物-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07.080

犃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15628.1—2009

代替GB/T15628.1—1995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

第1部分:脊椎动物

犜犪狓狅狀狅犿犻犮犮狅犱犲狊狅犳狋犺犲犆犺犻狀犪犳犪狌狀犪—

犘犪狉狋1:犞犲狉狋犲犫狉犪狋犲狊

20091015发布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15628.1—2009

目次

前言…………………………Ⅴ

引言…………………………Ⅶ

1范围………………………1

2编制原则…………………1

3编码方法…………………1

4代码表……………………1

表1中国脊椎动物分类代码表……………2

无颌纲…………………………2

盲鳗目………………………2

七鳃鳗目……………………2

两栖纲…………………………2

无尾目………………………2

有尾目………………………9

蚓螈目……………………11

鸟纲…………………………11

雁形目……………………11

雨燕目……………………12

夜鹰目……………………13

鸻形目……………………13

鹳形目……………………15

鸽形目……………………17

佛法僧目…………………18

鹃形目……………………19

隼形目……………………19

鸡形目……………………21

潜鸟目……………………23

鹤形目……………………23

鸥形目……………………24

雀形目……………………26

鹈形目……………………45

形目……………………45

目……………………47

鹱形目……………………47

鹦形目……………………47

鸮形目……………………48

咬鹃目……………………48

哺乳纲………………………49

犌犅/犜15628.1—2009

偶蹄目……………………49

食肉目……………………50

鲸目………………………53

翼手目……………………54

猬目………………………57

兔形目……………………57

奇蹄目……………………58

鳞甲目……………………58

灵长目……………………58

长鼻目……………………59

啮齿目……………………59

树鼩目……………………65

海牛目……………………65

鼩鼱目……………………65

鱼纲…………………………67

鲟形目……………………67

鳗鲡目……………………67

银汉鱼目…………………71

颌针鱼目…………………71

金眼鲷目…………………73

真鲨目……………………74

鲸头鱼目…………………76

银鲛目……………………76

鲱形目……………………77

鲤形目……………………79

鳉形目……………………97

海鲢目……………………97

鳕形目……………………97

刺鱼目……………………98

喉盘鱼目…………………100

鼠目……………………100

虎鲨目……………………100

六鳃鲨目…………………100

鲭鲨目……………………100

月鱼目……………………101

目……………………101

鲻形目……………………102

灯笼鱼目…………………102

鲼形目……………………105

背棘鱼目…………………106

蛇鳚目……………………107

须鲨目……………………108

海蛾鱼目…………………108

犌犅/犜15628.1—2009

鲈形目……………………109

鲽形目……………………144

锯鳐目……………………148

锯鲨目……………………148

鳐形目……………………148

鲑形目……………………149

鲉形目……………………152

鲇形目……………………158

角鲨目……………………162

扁鲨目……………………163

合鳃鱼目…………………163

鲀形目……………………163

电鳐目……………………167

海鲂目……………………167

爬行纲………………………168

鳄目………………………168

有鳞目……………………168

龟鳖目……………………178

中文名汉语拼音索引………………………180

拉丁名索引…………………279

犌犅/犜15628.1—2009

前言

GB/T15628《中国动物分类代码》将由多个部分组成,本部分为第1部分。

GB/T15628的本部分代替GB/T15628.1—1995《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

本部分与GB/T15628.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和引言;

———采用六层次编码,分别为纲、目、科、属、种和亚种设置了编码层次;

———采用了字母和数字组合的编码形式,纲用字母编码,其他用数字编码;

———将原2至11位非等长代码改为等长码,统一为16位;

———代码表内各级阶元(纲、目、科、属、种)的顺序编排有所调整,各层均按拉丁字母排序;

———根据动物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对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涉及8个目名、24个科名和252个

属名。

本部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纪力强、李小林、韩艳、乔慧捷、江洲。

GB/T15628.1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犌犅/犜15628.1—2009

引言

GB/T15628的本部分作为第一部动物分类国家标准,涉及的动物类群范围包括在中国分布的且

在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上正式发表的脊椎动物类群。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代码标准将构成GB/T15628

的其他部分。

本部分作为动物分类信息处理的基础数据和交换标准可供动物学及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使用,并为

农业、林业、检疫等相关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持。

本部分收录了6纲、85目、469科、1994属和5812种脊椎动物。原始资料截止到2007年12月,鸟

类物种资料截止到2008年10月。

为了便于查阅,本部分的代码表各级阶元(纲、目、科、属、种)在各自阶元内均按拉丁字母的顺序编

排,其排列顺序不代表物种类群的系统发育顺序。此外,考虑到不同用户的应用习惯,本部分还给出了

按照拉丁名和中文名的索引。

鉴于目前部分类群亚种分类地位尚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变化较多,故本次修订暂未列入亚种编码

内容,但为亚种预留码位,以保证编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个别属和种尚无正式的中文命名,但本部分仍对其赋予了代码。

犌犅/犜15628.1—2009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

第1部分:脊椎动物

1范围

GB/T15628的本部分规定了我国现生的脊椎动物物种的分类代码。

本部分适用于脊椎动物相关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编制原则

GB/T15628的本部分列入了分布在我国的、在动物学学术刊物或专著上正式发表的现生脊椎

动物。

本部分按纲的拉丁文字母顺序排列,目、科、属、种和亚种均按拉丁学名字母顺序排列。

为保持代码的相对稳定,目、科、属、种和亚种的代码均间隔一位赋予。新增加或变化的成员先按照

拉丁字母的顺序插入在预留的空码位。如空码位用尽,则顺序排列在所属类群(目、科、属、种)的后面。

3编码方法

GB/T15628的本部分采用层次编码法,由6层16位代码组成。第一层用两位字母表示纲,第二层

用两位数字表示目,第三层用三位数字表示科,第四层用三位数字表示属,第五层用四位数字表示种,第

六层用两位数字表示亚种。

代码结构见图1,代码示例见图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