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人_第1页
第四章 自然人_第2页
第四章 自然人_第3页
第四章 自然人_第4页
第四章 自然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自然人

“市民社会先于国家存在”人民仍然保留着自然权利,只不过将保护权利的权力交给国家行使。国家只是社会的保护工具。私法中以“自然人”称呼民事主体突出了他的权利的“天赋性”和政府的“授权性”。

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所有自然人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确认(赋予?)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教学内容:民事权利能力(重点)民事行为能力(重点)监护住所宣告失踪宣告死亡1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孕妇某甲,于某日早晨住进某妇产医院,于当天下午6点产下男婴乙,乙于7点10分在保温箱中死亡。此时,甲的丈夫丙正带其长子、1岁的丁在外地省亲,听说妻子住院,立即驾车返回,不幸发生车祸,丁于当日下午7点整死亡,丙则于当日下午7点5分死亡。又丙立有遗嘱,以其遗产的1/10遗赠给其爱犬“皮皮”,由戊动物基金会照顾之。问:丙的遗产应如何分配?

丙(7:05)

乙丁犬(6:00~7:10)(7:00)一、自然人的含义:

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类个体。二、自然人与公民:自然人是私法概念;公民是政治概念,也是公法概念。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律术语的“能力”≠生活术语的“能力”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1、统一性: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和承担民事义务

资格的统一。自然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2、平等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即参与机会人人平等。

3、广泛性: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两大领域。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广泛性是一国文明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五、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只是可能性。民事权利是民事权利能力实现后的结果,具有现实性。(2)民事权利能力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而且还指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相互对等。(3)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它的内容和范围直接由法律确定。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一般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4)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人身不可分离,非依法律规定不受限制或被剥夺,自然人自己也不能放弃或转让。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则可以依法放弃和转让。六、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T9、T10

是自动取得,不需任何法定手续。户籍登记只是行政管理上的要求,并不是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取得的要件。

与年龄、职业、性别、种族、民族、精神状况、犯罪与否等无关

虽然是基于自然出生而自动取得,但自然人这一法律人格也需法律确认。

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就只是权利的客体。自然人一律成为民事主体是近代民法的贡献。T9、T10的意义:宣示了一项最具伦理性的基本原则,即任何人因其出生而当然取得权利能力,除死亡外,不得加以剥夺。不分男女、民族、阶级等,一切自然人都平等地享有权利能力。此项原则的确立,源自对专制社会身份从属关系的废除,是人类法律文明的伟大成就,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和主体性。1、出生时间的认定:露出说-------初声说-------独立呼吸说我国民法未明确规定,推定为独立呼吸说。《民通意见》:户籍证明出生证明参照其他证明但是:户籍证明也只具推定效力,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户籍登记有错误,则可以推翻之。2、胎儿利益的保护(三种立法方式):A、总括保护主义:视为权利能力者B、个别保护主义:特殊情况下视为有权利能力C、特殊保护主义:不承认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在特殊情况下给予特殊保护

我国:

特殊保护主义

1、胎儿的预留份、

2、侵害胎儿利益既坚持“始于出生”原则,又保护胎儿利益。人格权身份权3、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年龄的关系:

始于出生,与年龄没有关系。七、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终于死亡”:1、生理死亡:脑死亡-------呼吸和心脏均停止司法实践:死亡证记载为准。当事人有争议的,以人民法院调查结果为准。2、宣告死亡: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失踪人死亡。与生理死亡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A与妻子B在农村务农,独生儿子C已婚,与妻子D及儿子E住在城里。1998年,恰逢农闲时节,C夫妇经商议,决定开车把父母从乡下接来小住数月。不料在返乡途中,刚拿到驾照的C缺乏经验,不慎将车开下悬崖,待发现时三人全部丧生。AB夫妇听到消息后,伤心欲绝,于是草草变卖了CD夫妇留有的全部财产加上存款合计40万元。现D惟一的姐姐F提出:她也是D的继承人,要求继承部分遗产。ABCDE

F

死者利益的保护:

对于死者保护,不是因为死者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是基于死者家属利益或社会利益的保护。

死者不是民事主体,也不能享有民事权利。

甲公司驾驶员胡某驾车超速行驶,将正在横穿公路的叶某撞伤致其死亡。案经交警队认定,胡某负全部责任,对此双方均无异议。叶妻黄某因患病长期丧失劳动能力,且在叶死亡时黄已怀孕6个月,并于当年生一女婴。甲公司以黄女是死者死后出生,不是叶生前抚养的人为由而拒绝支付黄女生活费,成讼。黄某、黄女起诉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其中包括黄女的生活费每年1万元,18年共计18万元。问题:1、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2、胎儿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概念: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合法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行为能力与意思能力:二者含义相同意思能力:可以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的能力。与年龄和智力发育有关。

2、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对自己的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3、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二者都由法律规定,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和剥夺,也不能放弃。区别:1、民事权利能力每一个自然人都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则并非每个自然人都具备。2、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联系: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为了保护意思能力欠缺者的合法利益

问:相貌成熟的14岁之甲以4000元买电脑,其父欲以未成年为由退货。商家可否以不知也不应知其未成年为由拒绝?目的解释自然人如何取得民事行为能力:

有正确识别事物、判断事物能力,即意思能力。根据年龄、精神状态加以划分。(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1、达到一定的年龄,具备一定社会经验;2、有正常精神状态,能理智进行民事活动。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A、年满18周岁且智力发育正常。A≥18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B<18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超出一定范围便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A、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10≤A<18B、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须由法定代理人代为。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A<10B、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三、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我国立法对精神病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采取宣告制度。《民法通则》T19:“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能力只是处于一时的中止或受限制的状态;可以根据其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撤销上述宣告。

被告乙邀原告甲(10岁)到镇上玩耍。在某商场举办的活动处,甲向乙借了2元钱摸奖,摸中一等奖,商场称甲未成年而将一等奖奖品电视机一台发给乙。乙声称彩电是其请甲摸的,应归乙所有,拒绝将电视机给甲。成讼。问题: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否独立实施民事行为?2、如何判断纯获利行为?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单独实施的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目的:1、保护意思能力薄弱、社会经验欠缺的人;2、维护交易秩序。

民法应在以下情形设置例外,允许未成年人单独实施民事行为:(1)使未成年人纯获利益,或被免除义务的行为;(2)未成年人自由财产:如学费的处分行为;(3)日常生活中的定型化行为等。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11岁的刘某在父亲去世后,一直与母亲汪某共同生活。3年后因汪某再婚,刘某便搬到爷爷刘甲家生活,汪某仍每月给付生活费。又1年,刘某将同学齐某推下自行车,致其右腿骨折,花去医药费2万元。齐父找汪某赔偿,汪某以自己无力支付为由拒绝,并说刘某的父亲去世前留有一张5万元的存单,被刘某离家时拿走交给了其爷爷刘甲,要齐父去找刘甲。刘甲表示存单是孩子的父亲留下供刘某上大学之用,不能用来赔偿齐某,并认为齐父应找汪某承担责任。齐父代齐某起诉汪某、刘甲。问题: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具有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民事主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责任能力在于保护他人和社会利益;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在于保护行为人利益。所以,民事行为能力对意思能力要求高,民事责任能力对意思能力要求相对低。T13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主要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以行为人的经济能力为判断未成年人责任能力的标准。

思考:

甲、乙均为1979年6月30日出生。甲1997年初参加工作,乙在高中读书。1997年5月31日,甲、乙与丙发生口角,且将丙打伤。丙住院2个月康复,并于1997年8月1日向法院起诉,要求甲、乙赔偿医药费5000元。本案中,丙的医药费应由谁承担?A、甲B、乙C、甲的父母D、乙的父母第三节监护一、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二、法律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保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2、主体的特定性:亲属关系或行政管理关系3、内容的法定性:不容约定监护的性质

《民法通则》T18明文规定监护为职责,因此监护的本质为一种职责。可否认为:监护人所拥有的是一项权力。理由:1、监护制度不仅关乎被监护人的私人利益,也不仅限于保护特定家庭的私益,更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监护制度本身已非以维护私益为目的的民事权利或民事义务所能解说,常设有指定监护等类似的公法干预。2、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是为他人提供服务,而非为自己谋求利益,这与权力的本意相通。法律思维在罗马法上,监护成了一种社会公益性质的职务,监护人无正当理由不能随意辞职,也是依据同样的考虑。

三、监护的设立:法定设立指定设立(在近亲属中指定)能否约定设立?对外效力对内效力A、为未成年人设立监护人:

法定监护(父母----其他近亲属)

(可协议、可指定(行政前置)

约定监护(其他亲属朋友)

单位监护(父母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B、为精神病人设立监护人:

法定监护(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可协议、可指定(行政前置)

约定监护(其他亲属朋友)

单位监护(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四、监护的职责原告徐某,31岁。被告葛荣生,1995年出生。法定代理人葛盼虎,葛荣生之父。原告从事个体饮食业,被告于2005年至2007年读小学时,有时在原告处搭伙,被告父母经常为其交钱粮。2007年6月,原告告知被告2年间共累计欠饭款4600元,并要求被告同时写下1张欠条:欠现金4600元,但未告其家长和老师。后被告家长以饭钱已结清为由拒绝给付而引起纠纷。原告于2008年持上述欠条起诉。被告答辩:欠条不是自愿写的,只欠原告200元。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3、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4、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5、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五、监护的消灭:1、终止:设立监护的客观情况消灭2、辞去监护(未成年人的父母除外)3、撤销:因监护人违反监护义务或侵害被监护人的人身或财产权利的法律后果。另行指定监护人是法院主动撤销还是依当事人的申请?监护的变更和撤销都须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思考:1、甲之幼子乙被丙拐骗3年,乙可否请求丙赔偿精神损害?甲呢?2、甲女有幼子乙,又受朋友之托抚养其幼子丙。甲迫于家庭经济条件,让乙缀学在家劳动以供养丙上小学。请用监护理论加以分析。第五节自然人的住所一、自然人的户籍

户籍:以户为单位记载自然人的姓名、出生、住所、结婚、离婚、收养、失踪和死亡等事项的法律文件。作用:确定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始、明确自然人的家庭状况和财产继承关系、确定自然人的姓名权等。新中国户籍制度史一、1954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徒的自由”。

二、1958年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20条:“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1975年《宪法》始去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有居住和迁徒的自由”

“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二元社会结构形成并凝固化。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逐步改革:主要是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卖户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不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是证明自然人个人身份的法律凭证。住所的法律意义:

1、司法管辖

2、履行地

3、准据法

4、失踪时间计算二、住所(住所≠居所)

住所:自然人发生法律关系的中心地域。

《民法通则》第15条:“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法定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拟制住所)。”

自然人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病除外。自然人由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被告刘某系大学应届毕业生。1994年7月被告毕业,学校向其发放了派遣证和户口迁移证,但被告一直未到派遣地无锡市上班,而是拿着派遣证和户口迁移证回到老家杭州继续找工作,并与父母住到一起。10月,刘某贩卖电脑到南京,将其卖给吴某,刘某交货收款后即又回到杭州继续打工。11月,吴某发现其中5部电脑已无法销售,应予报废,为此找到刘某索赔货款,刘某不予理睬。吴某诉,在诉至被告刘某的父母所在地的杭州市甲区人民法院时,该法院以刘某的住所地不在杭州为由不予受理。问题:自然人住所的法律意义及确定标准。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胡某与周某于1985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两女。胡某后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1996年,胡某以外出打工为由,离家赴广东,其间于当年底写过家信,要求与周某离婚,此后便没有音讯。至2001年,周某因生活压力太重,自己一人带孩子非常困难,便生再嫁之意,于是在2001年8月,周某向法院要求离婚。法院受理后,经公告传唤胡某仍未到庭参加诉讼。

杨某是画家,喜欢到野外采风。1991年,杨某决定到某地进行探险,为此留下遗嘱一份交给父母。杨某离家后,刚开始陆续有家信寄回,可自1992年7月起音讯即无。1997年8月,杨某的弟弟杨甲从父母那儿得知哥哥的遗嘱中将十幅杨某的画的原作给了自己,便找杨某之妻要求分割。杨妻不同意,表示杨某一定会回来。为分得画作,杨甲准备向法院申请宣告杨某死亡,但杨妻坚决不同意,后杨甲自己向法院提出申请。一、宣告失踪:(一)概念: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制度目的:结束失踪人财产无人管理、所负担的义务得不到履行的不正常状态,从而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二)宣告自然人失踪的条件:

1.须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下落不明:自然人离开住所无任何消息。起算:最后获得该自然人消息之日起。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时间应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2.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利害关系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孙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和债务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近亲属+其他利害关系人3.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无权作出宣告失踪的决定。人民法院接到申请后,应公告3个月。公告期届满,不能确定被申请人尚生存的,应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

(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不涉及人身利益

财产代管+清偿债务+实现债权

被宣告失踪后,其民事权利能力仍然存在;因而不发生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变化。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

代管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人民法院应从有利于保护失踪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财产的管理出发,指定财产代管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的,监护人即为财产代管人。

财产代管人的职责:1、支付失踪人的公法及私法债务;

(限额)2、追索失踪人的债权财产代管人可作为被告或原告偿还债务或追索债权。

代管人的义务:

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不得侵害失踪人的合法权益,否则:赔偿责任,失踪人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可以申请变更财产代管人。(四)、失踪宣告的撤销

《民法通则》T22:“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失踪宣告一经撤销:1、代管权终止;

2、交还代管财产及其收益;3、报告义务二、宣告死亡(一)概念:

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制度设计目的:结束下落不明的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不稳定状况,稳定社会生活。

(二)宣告自然人死亡的条件:

1.自然人下落不明须达到法定的期间。一般情况下,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须满4年。

2.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①配偶、②父母、子女、③兄弟姐妹、祖孙、④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人寿保险合同的受益人。3.须由人民法院进行宣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宣告自然人死亡。人民法院受理后,须公告1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公告期为3个月)。公告期间届满仍不能确定失踪人尚生存的,作出死亡宣告。

(公告期包括在失踪期内吗?)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视为失踪人死亡的日期,判决中没有确定其死亡日期的,则以判决生效的日期为失踪人死亡的日期。

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三)、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

司法解释:(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孙(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但申请撤销死亡宣告则不受上述顺序限制法律思维:

宣告死亡制度与宣告失踪制度的立法目的不同:失踪宣告在于保护失踪人利益免受损害,为其指定财产代管人。死亡宣告制度在于保护被宣告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利害关系人在地位上一律平等,不应有先后之分。因此,在申请死亡宣告上不应有顺序限制,以免前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基于感情或其他不正当目的不提出申请,致使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害。

法律思维: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的最大区别:宣告失踪仅带来了失踪人财产管理关系上的变化,宣告死亡则不仅带来了财产归属关系的变化,更使配偶间的人身关系发生了变化(婚姻终止)。若不赋予被申请人的配偶以优先序位,就意味着可以由其他人决定被申请人与其配偶之间的夫妻关系的存续,这明显不妥。因此,配偶应有优先序位。法律思维:

至于配偶出于不正当目的不申请宣告死亡的,则是优先权利的滥用,可由其他利害关系人在举证证明这一情形的前提下,请求人民法院剥夺其优先序位。至于配偶之外的其他人,可以不规定先后顺序。

(四)、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宣告死亡与生理死亡法律后果相同。

婚姻关系消灭;继承关系发生。《民法通则》: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仍然能够独立参加各种民事活动,其实施的民事行为仍然可以是有效的。(四)死亡宣告的撤销:当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有人确知他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撤销死亡宣告的后果:1、财产关系:请求返还财产。返还原物或适当补偿;2、人身关系:

配偶一旦再婚的,原婚姻不能自动恢复;配偶未再婚的,原婚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动恢复。

子女已被他人依法收养的,收养关系不得单方解除。

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丙。丙死亡后1年,乙得知甲仍然在世,经通讯联系后,遂向法院申请撤销死亡宣告。撤销甲的死亡宣告后,甲与乙的婚姻关系如何?A、并未自行恢复B、自行恢复C、视为自行恢复D、经甲同意自行恢复

个体工商户:

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家庭。特征:1、从事经营的是单个自然人或家庭。2、必须进行工商登记。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工商经营活动。法律地位:营利性非法人组织、是民事主体表现在:1、是组织体,有相对独立的财产、可以雇工经营、起字号、刻公章。2、有自己的经营目的即经营范围,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自己名义进行民事活动。3、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个人承担或家庭承担。农村承包经营户: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的约定从事商品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特征:1、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2、基于各种承包合同而发生。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商品生产、经营

活动。法律地位:经营性非法人组织、是民事主体表现在:1、不再是单纯的家庭消费单位,而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可以自己名义从事民事活动。3、不具有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

个人承担或家庭承担。第六节自然人的人格权(选讲)

1993年,某公司女职工杨某(40岁,未婚)参加该公司全体女职工的身体检查,在接受了预防子宫癌检查后,突然发现阴道出血,并伴有阵痛感。杨某去妇科医院检查,发现处女膜损伤。10月,该女职工以“处女膜损伤引起的精神打击诱发忧郁症”为由,向法院起诉,起诉书申明,该女职工尚未结婚,把女性的贞操看作比生命还宝贵,在妇科检查前,医院事先并未说明会损害处女膜,因而,这是一起重大医疗事故,因而提出索赔的请求。问题:身体权是否是自然人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

吴女离婚后欲觅男友,在互联网上登载征婚启事。王男应约与吴某在网上互诉衷肠。一段时期以后双方见面确立恋爱关系,并在一起同居。但当准备结婚时,王某得知吴某隐瞒了年龄和自己有婚史的经历,为此十分生气并断绝了恋爱关系,但王某仍感觉自己吃了亏,便用明信片的方式进行报复。王某将写有双方一起同居过程的明信片邮寄到吴某的单位,致使明信片在吴某的单位被多人传阅,一时间吴某的同事议论纷纷,使吴某羞于见人,在家称病一月有余,后吴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王某的法律责任。问题:我国民法对隐私权是怎样保护的?

1990年6月10日晚10时许,市人民公园工作人员发现一女在公园江边意欲轻生,在对其进行劝阻后带至公园值班室,该女只说是某大学的学生,并未透露其他情况。公园工作人员于11时许将其送至当地派出所,并打电话到学校门卫说明情况,要求学校来人到派出所接回。门卫即向保卫处长做了汇报,处长认为情况不明需要核实,但未能联系上派出所。民警将该女安排到附近的旅馆休息。次日晨学校派车接人时,派出所告知汤甲已从旅社出走,不知去向。学校多方找寻不果。1995年初,汤甲的父亲汤某向法院申请宣告汤甲死亡。法院于1996年2月依法宣告汤甲死亡。

1996年5月,汤某起诉,称该大学在得知汤甲被救后,未及时派人将其接回,致使汤甲再次出走,是严重失职行为,该校对汤甲被宣告死亡负有责任,为此要求大学赔偿其付出的抚育费、教育费及精神损失费80万元。试分析:高校对在校大学生是否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1797年的《奥地利民法典(草案)》的第一编中写道:“人们按照既定的原则,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发生的相互关系,谓之社会”(第5条);“国家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它在一个共同的主权之下组织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