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_第1页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_第2页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_第3页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_第4页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4.1界址点的测量方法§4.2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4.3勘界测绘

界址:土地权属界线;

界址点: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4.1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一、解析法

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使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或GPS接收机等。

解析法的优点:①每个界址点均有自己的坐标,一旦丢失或地物变化,也可使界址点点位准确复原;②有了界址点坐标即可编绘任意比例尺的地籍图,且成图精度高;③有了界址点坐标使面积的计算速度快,精度高,且便于用计算机管理;④从长远角度看,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1、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已知数据A(XA,YA),B(XB,YB),观测数据β,S,则界址点P的坐标P(XP,YP)为:

XP=XA+Scos(AB+)YP=YA+Ssin(AB+)③避免由不同线路的控制点对间距很短的相邻界址点进行测量。

④个别情况下,现有控制点不能满足极坐标法测量时,可测设辅助控制点。

⑤极坐标法测量可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也可用经纬仪配以光电测距仪或其他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

用极坐标法测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界址点和建筑物角点的坐标一般应有两个不同测站点测定的结果。

②位于界线上或界线附近的建筑物角点应直接测定。对矩形建筑物,可直接测定三个角点,另一个角点通过计算求出。2、交会法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1)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A、B两点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YB),观测α、β角,P点为界址点,其坐标计算公式如下: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P应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角度交会距离交会(2)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就是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以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已知A(XA,YA),B(XB,YB),观测S1、S2,P点为界址点,其坐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由于测设的各类控制点有限,因此可用这种方法来解析交会出一些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测量的界址点。A、B两已知点可能是控制点,也可能是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点(为测定界址点而测设的),这种方法仍要求交会角∠P在30°~150°之间。

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即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同一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其差值。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以内,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界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其他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值如在规范所允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标是正确的。3、内外分点法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则分别量测出两已知点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已知A(XA、YA),B(XB、YB),观测距离S1=AP,S2=BP,此时可用内外分点坐标公式和极坐标法公式计算出未知界址点P的坐标。内外分点法由距离交会图可知:当β=0°,S2<SAB时,可得到内分点图形;当β=180°,S2>SAB时,可得到外分点图形。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点坐标与S2无关,但要求作业人员量出S2以供检核之用,以便发现观测错误和已知点A、B两点的错误。内外分点法计算P点坐标的公式为:外分时:内分时:4、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又称截距法,通常以一导线边或其他控制线作为轴线,测出某界址点在轴线上的投影位置,量测出投影位置至轴线一端点的位置。A(XA,XB),B(XB,YB)为已知点,以A点作为起点,B点作为终点,在A、B间放上一根测绳或卷尺作为投影轴线,然后用设角器从界址点P引设垂线,定出P点的垂足P1

点,然后用鉴定过的钢尺量出S1和S2,则计算公式如下:设角器又叫直角棱镜,它是通过光学原理,找到某一点在一确定直线上的垂足,使直角坐标法作业成为可能。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的工具价格低廉,要求的技术也不高,为确保P点坐标的精度,引设垂足时的操作要仔细。将上式计算出的S、β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即可。二、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三、

部分解析法(测算法)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宗地明显界址点的坐标,而对街坊内部隐蔽的无法直接施测的宗地界址点及其它地籍要素,则可利用已测界址点坐标和各宗地界址点间勘丈值及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计算其坐标值。成图时先展绘已有坐标的界址点,再根据彼此间的关系距离,用经宗地草图检核后的丈量数据装绘街坊内部。外围呈曲线的界线可采用图解测绘。四、航空摄影测量法通过对航空摄影相片进行内业处理得到地籍图的方法,它适用于大面积的地籍测绘工作。

优点是外业工作量小,可得到数字地籍图,是实现自动化不动产图的一种方法。

缺点是为测定地籍要素点时,要在地面布设大量的标志,有些界址点上还不容易设置航摄标志,而且航空摄影测量受季节的影响较大,还要在实地测量房檐宽度,测量精度和经济效益都受到很大限制,故在航测之前应进行实地勘察和核算,以选择有效的测量方法。五、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使用全站仪或RTKGPS测量技术,可直接实现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并可将坐标存入电子手簿,到室内与计算机、绘图仪连接,绘出地籍图或建立地籍数据库。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现今已成为测定界址点坐标的重要手段。

界址点的编号:以高斯投影的一个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每个编号区的代码以该公里格网西南角的纵横坐标公里值表示,点的编号在一个编号区从1~99999连续顺编,点的完整编号由编号区代码、点的类别代码、点号三部分组成。§4.2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编号区代码(9位)+类别代码(1位)+点的编号(5位)

编号区代码(9位):第1、2位为高斯坐标投影带的带号,第3位为横坐标的百公里数,第4、5位为纵坐标的千、百公里数;第6、7位和8、9位数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十、整公里数;

类别代码(1位):其中“3”代表界址点;对建筑物角点测量时,房角点的类别代码为“4”;

点的编号(5位):从1~99999续编。37546(Y)37546(Y)3863(X)37547(Y)37547(Y)3862(X)3863(X)3862(X)一、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野外踏勘、资料整理和误差表准备。1、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踏勘时应有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了解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并在工作图件上(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如无参考图件,则要详细画好踏勘草图。对于面积较小的宗地,最好能在一张纸上连续画上若干个相邻宗地的用地情况,并充分注意界址点的共用情况。对于面积较大的宗地,要认真地注记好四至关系和共用界址点情况。在画好的草图上标记权属主的姓名和草编宗地号。在未定界线附近则可选择若干固定的地物点或埋设参考标志,测定时按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测定这些点的坐标值,待权属界线确定后,可据此补测确认后的界址点坐标。这些辅助点也要在草图上标注。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进行地籍调查时,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调查区内的界址点数量,只知道每宗地有多少界址点,其编号只标识本宗地的界址点。因此,在地籍调查区内统一编制野外界址点观测草图,并统一编上草编界址点号,在草图上注记出与地籍调查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及草编宗地号或权属主姓名,主要目的是为外业观测记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记簿时,界址点的观测序号直接用观测草图上的草编界址点号。观测用的仪器设备有光学经纬仪、钢尺、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和GPS接收机等。这些仪器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检验。测角时,仪器应尽可能地照准界址点的实际位置,方可读数。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读数至少两次。当使用钢尺量距时,其量距长度不能超过一个尺段,钢尺必须检定并对丈量结果进行尺长改正。使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距,则不仅可免去量距的工作,而且还可以隔站观测,免受距离长短的限制。用这种方法测距时,由于目标是一个有体积的单棱镜,因此会产生目标偏心的问题。偏心有两种情况:其一为横向偏心。P点为界址点的位置,P′点为棱镜中心的位置,A为测站点,要使AP=AP′,则在放置棱镜时必须使P、P′两点在以A点为圆心的圆弧上,在实际作业时达到这个要求并不难;其二为纵向偏心。P、P′、A的含义同前,此时就要求在棱镜放置好之后,能读出PP′,用实际测出的距离加上或减去PP′,以尽可能减少测距误差。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界址点P的位置是墙角。横向偏心纵向偏心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址点坐标,并反算出相邻界址边长,填入界址点误差表中,计算出每条边的△1。如△1的值超出限差,应按照坐标计算、野外勘丈、野外观测的顺序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当一个宗地的所有边长都在限差范围以内才可以计算面积。当一个地籍调查区内的所有界址点坐标(包括图解的界址点坐标)都经过检查合格后,按界址点的编号方法编号,并计算全部的宗地面积,然后把界址点坐标和面积填入标准的表格中,并整理成册。四、界址点误差的检验界址点误差包括界址点点位误差、界址间距误差。△s为界址点点位误差,△S1表示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地籍调查表中实量的边长之差,△S2表示检测边长与地籍调查表中实量的边长之差。△S1和△S2为界址点间距误差。界址间距误差表

界址点坐标误差表

中误差计算公式§4.3

勘界测绘一、勘界测绘概述

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即行政勘界,是指毗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实地明确勘定毗邻行政区之间的政区界线,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树立界桩、进行测绘、标绘边界线、签定边界线协议书等,运用法律手段将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固定下来,以达到稳定边界且便于管理的目的。我国在1986年开始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进行勘界试点,并从1996年起在全国陆续展开了各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工作。通过勘界工作,核对法定线、法定习惯线,解决争议线。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即在确定界线实际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定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走向等工作。勘界测绘的目的是通过获取和表述行政区域界线的位置和走向等信息,为勘界和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勘界测绘必须在毗邻行政区组成的联合勘界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民政、土地、测绘部门密切配合,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由于勘界测绘涉及行政管辖权,与地形测绘相比具有的以下特点:勘界测绘是政府行政行为,其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勘界测绘以规定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测量的主要对象是界桩及边界线的位置和走向;勘界测绘的最终成果是界桩成果表、边界线位置和走向说明、边界线地形图;勘界测绘成果可靠性强,对施测结果均有严格的检核,界桩及边界线位置和走向施测的误差不允许超出限差。二、勘界测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1、勘界测绘的内容包括:界桩的埋设与测定,边界线的标绘,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的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编纂和制印。(1)界桩的埋设和测定为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勘界工作中出现反复,界桩的埋设工作一般与实地勘界同步进行。界桩是指示边界线位置的永久性人工标志。首先根据勘界工作图在实地核实界线的位置及走向,根据各级行政区域界线的界桩密度要求,现场确定界桩埋设位置、界桩类型和编号、界点的测量位置等。在无争议地段,要即时在工作图上注明界线的位置及周围地物地貌情况,标明埋设界桩的位置和点号。当出现边界争议时,要即时地进行调解和裁决。对个别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地段,可根据争议范围的大小,预留出恰当个数的界桩编号后,继续进行勘界工作。界桩位置确定后要即时埋设界桩,量取三个明显方位物的距离(精确到0.1m),量测磁方位角,并绘制界桩位置略图,拍摄界桩实地照片。界桩埋设后,即时进行测量工作。(2)边界线的标绘边界线的标绘是将双方确定的边界线、界桩点的位置准确地标绘在规定的地形图上。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以能清晰反映边界线走向为原则,一般可选择最新1:5万地形图。地形图的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时,需对边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与确定边界线以及界桩位置有关的地物、地貌及地理名称注记进行补测、修测。在人烟稠密、情况复杂的地区,也可采用航摄像片进行调绘。(3)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边界协议书附图是详细表示边界线位置的重要勘界测绘成果。由双方政府负责人签字、经上级政府批准的边界协议书附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边界线画法图。边界协议书附图根据实测的界桩点坐标、协商确定或裁定的边界线及边界线的调绘成果认真标绘、整理而成。各类要素符号、颜色及规格要求与边界线的标绘成果一致。(4)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

边界线走向说明是对边界线实地走向的完整描述,是边界协议书的核心内容。

边界协议书附图是对边界线和界桩位置的图形表示,是勘界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界线走向说明以明确描述边界线实际走向为原则。其内容一般包括每段边界线起讫点、界线在实地的标志、界线转折的方向、界线延伸的长度、界线经过的地形特征点、两界桩间界线长度等。其编写一般以两界桩间为一自然段。根据界线所依附的自然地理情况分为若干条,每条可含若干自然段。边界线走向说明中所涉及的方向,采用16方位制,以磁北方向为基准,如北偏东北111°15′~33°45′。

界桩位置说明根据界桩登记表中所填内容编写,包括界桩号、类型、材质、界桩与周围地物地貌的关系、界桩与边界线的关系、界桩与方位物的关系等内容。界桩位置说明的编写一般以一个界桩为一自然段,与边界线走向说明的分条方法相一致。2、勘界测绘的流程(1)准备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资料收集、勘界测绘工作图的转标、编写勘界测绘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和人员、仪器、设备和物质准备。(2)野外测量和调绘。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界线位置确定、界桩的埋设和测定、边界线局部带状地形图的修测、补测或调绘。(3)内业成果整理。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制作界桩成果表、制作界桩登记表、边界线走向说明和界桩位置说明、编写检查验收报告、界线转标、界桩实地照片整理、协议书附图的图面整饰、面积量算、编写测绘技术工作总结等。(4)各级检查验收。(5)成果上交。三、勘界测绘的技术问题勘界测绘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勘界测绘必须满足《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和各地制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测绘技术规范等的要求,并且在勘界测绘工作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注意一些技术问题。

1、地形图补调补调范围除了规程要求范围之外还应考虑到地貌地物的连续性,应尽可能将与边界线有关的交通道路、大型厂矿等大型连续性地貌地物全部包括在内。补调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测绘成果,补调地物的平面位置精度应与相应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标准一致;2、界桩点坐标的测定界桩点坐标一般要求实测。当实地测量确有困难,但能在图上准确判定界桩点位时,可在现有最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取,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同时必须保证其与周围地物的相关位置准确。界桩点高程从较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内插确定,误差不得超过1/3基本等高距。3、边界线标绘边界线的标绘一般要求在实地进行,但在某些情况下,边界线走向清晰,也可在室内进行标绘。在荒摸、戈壁地区,没有明显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线,边界线根据特定界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