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琴梅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二、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无私奉献的精神。3、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三、教学重点: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2、引导学生体会并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3、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体会重点语句感悟内容。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诗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通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人和感人的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四、训练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五、课时安排:20《古诗两首》2课时21《搭石》2课时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23《卡罗纳》1课时24《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语文园地六4课时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 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三、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五、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六、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七、能力训练: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 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 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3、 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八、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导自读(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客舍尽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ì)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4、启发想象:元二即将起程,这一去也许三年五年才回来,也许十年八年也回不来,甚至一辈子也回不来,假如你是作者,你还有什么话对他说,请写下来,再读一读。5、同桌分角色扮演,再指名交流和评议6、试背这首诗。三、拓展练习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21.搭石教学目标:1、 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2、 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3、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想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课题)2.请学生们齐读课题,提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的句子。(2)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学生们抓住“脱鞋绾裤”这个词并从读中感受搭石的美。3.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1.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2.学生依顺序来交流汇报。3.学生齐读,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4.小组讨论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教师用小组读、个别读、男女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体会画面的美。5.理解“绰”是的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6.让学生伴随音乐闭上眼睛,想像画面。问: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7.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马上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句子。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1)学生朗读后,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乡亲们的谦让)。(2)“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①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教师介绍:在甲骨文时代,“伏”是弯得很恭敬。②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③学生配乐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四)激发想象,练习表达1.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2.小组讨论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3.学生汇报。六、小练笔:作业寻找生活中的美:只要有心,谁都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请先想一想,再用笔写下来。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体会给予的崇高与快乐。3、培养学生研读拓展的能力,尝试运用一些全息阅读教学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教学难点:

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引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学生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二、揭题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反馈:(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引导。(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表扬。)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第二课时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2、学生自由读课文。3、小组交流: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4、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二、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3、全班交流。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三、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学会向别人表示感谢,能安慰别人。2、学会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积累古诗和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1、看图作文训练。2、学会感谢和安慰别人。1、 想一想。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口语交际:2、 说一说。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3、 议一议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4、 演一演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习作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教学过程:1、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2、 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3、 在全班交流。4、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5、 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6、 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7、 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我的发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日积月累教学目标: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3、说说诗的大意。一、“读读认认”1、自读生字。2齐读——指名读二、“读读记记”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三.“读读背背”1、自读尝试背诵。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成语故事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教学过程:1、 自学这个故事。2、 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3、 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4、 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这节课的目的,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教学设置上先让学生逐步理解字、词、句,再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最后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开阔想象。在操作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好,在解释字、词、句上占用的时间过多,有点拖沓,导致在朗读方面的用的时间较少,想象力这一环节因时间关系而不能尽情发挥,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在表扬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赞扬学生的用词比较格式化,感觉与学生还是有点距离。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技巧,但同时有产生一种困惑:传统的教学重基础缺创造,新课程重创造而底蕴不足,精于思维而表达却跟不上。究竟这两种教学方式是否只取一瓢,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搭石》教学反思《搭石》这片课文的语言朴素而秀美,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