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课件_第1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课件_第2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课件_第3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课件_第4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

技术要点工作要求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土地评价科杨波2014年8月14日

主要内容一、工作背景与目的意义二、工作目标任务三、监测原则四、监测技术路线和方法五、监测成果要求六、工作组织七、工作及时间安排八、保障措施九、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十二)建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机制。

运用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技术方法和成果,科学分层抽样布点,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定位、定量监测。当前,要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的基础上,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省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为重点,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力争“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全国监测网络体系。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一、工作背景与目的意义1.工作背景

指导思想:着力加强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基本原则:1.建立国土资源基础数据采集与更新机制,全面增强基础地质、土地质量、矿产资源潜力数据的获取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2.建立数量、质量、生态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体系。一、工作背景与目的意义

一、工作背景与目的意义

(二)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评价。为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除了对耕地质量等别突变区域开展更新评价外,每年还要对大量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进行抽样监测评价。

一、工作背景与目的意义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技术承担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标准耕作制度分区,研究本省(区、市)范围内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域划分,探索监测评价的指标、方法、程序等,并选择1-2个县(市)进行试点,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试点研究报告。一、工作背景与目的意义工作目的和意义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管理。在耕地数量管理方面,从土地资源详查、变更调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我国已经基本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我省已完成了耕地地力调查、农用地(耕地)分等、农业地质背景值调查和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耕地质量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深化耕地质量管理工作,需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耕地质量监测是需要从监测样点布设、监测指标选取、指标信息采集、监测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借鉴国内外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在分析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拟通过对耕地质量监测指标选取、指标监测周期确定,建立四川省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进而对省域内耕地质量等级进行全面监测。通过实施试点县的耕地质量等别抽样监测评价,研究耕地质量监测技术与方法,并根据监测评价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更新后的县级和省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更新并形成年度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提供科学依据。二、工作目标任务工作目标以四川省五个典型地貌区5个试点县标准样地作为每年固定监测样点,按照科学抽样布点的要求,再选取若干随机监测样点,覆盖四川省耕地3-13等别,每个样点3次重复,调查监测样点基础资料,分析测定有关指标,测算监测样点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全面评价四川省耕地质量年度变更情况,提交四川省耕地质量年度监测报告(含图件和数据库)。二、工作目标任务工作任务:

以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开展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为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根据四川省五大地貌区主导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测区域划分、监测点监测指标、监测周期,探索年度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的指标、方法、程序、成果质量要求,形成四川省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年度监测研究报告。二、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对象:

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的耕地,可理解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影响,等别及产能相对稳定或缓慢变化的耕地。发生占、毁、调、退和土地整治的耕地,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中考虑。数量变化型质量突变型类型划分质量缓变型评价因面积数量的消长、数量结构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因项目实施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为更新农用地分等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参数服务。耕地现状变化(占、毁、调、退、补)带来的耕地质量变化。区域积温、水资源状况变化导致的标准耕地制度、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范围评价目的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带来的耕地质量变化。三、监测原则分级监测原则:省、县级分级负责监测区(类型)划分、监测样点布设、监测指标的设置、数据采集、监测成果的分析与汇总等。国家负责汇总、论证,为更新农用地分等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参数服务,并应用到《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修订工作中。抽样监测原则:质量缓变型,以基于监测样点的抽样监测为主,以点推面。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监测控制区内部的主要因素具有相似性,不同的监测控制区之间具有差异性。空间连续性原则:在监测控制区划分中,尽可能保证监测控制区的空间连续性,对于孤立、零散分布的控制区划分单元,可以与邻近划分单元合并,避免监测控制区在空间上过于分散。四、监测技术路线和方法划分监测区或类型试点县选择技术路线监测的分区分类问题

分区:地形地貌差异不大分类:依据主导因素,进行分类不同区域二者要有效衔接实现以点代面或代类,前提是质量水平相当,变化的趋势(质量主导因素)一致。

(一)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或分类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类型划分

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将区域内现状耕地,结合耕地质量等别,按照耕地质量等别变化主导因素,将未来一段时间内耕地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类型划分出来。具体可以划分为干旱型、渍涝型、瘠薄型、肥力提升型、水土流失型、污染型等,各省根据省内情况可以增加类型。(一)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或分类(二)试点县选择

根据四川省标准制度分区以及四川省省气候地形等实际情况,按照一年两熟区、一年一熟区等不同分布,选取邛崃市、射洪县、苍溪县、米易县、馬爾康县等5个县(市)分别代表不同地貌区典型耕作制度区,作为四川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县。5个试点县(市)分别分布于成都平原、川中丘陵、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河谷、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基本能够反映四川省作物耕地质量等别的分布情况。(三)技术路线以五个典型地貌区主要耕地等级分布区域标准样地作为长期监测点,再按照科学抽样布点的要求,选取随机监测样点,覆盖四川省耕地利用等3-13等,每个耕地质量监测样点重复3次,对所有监测样点进行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的监测评价。监测样点:具有确定等别和确定等别变化主导因素的耕地分等单元,是每个耕地质量等别类型的典型性代表,面积一般应在0.3公顷-10公顷之间。通过等别监测样点实现以点带面的目的。每个耕地质量等别变化主导类型,选择在空间上有代表性监测样点,监测样点的数量与该主导类型分布的范围大小和空间分布的复杂程度决定,原则上控制在1-5个。要建立监测样点数据库,确定每个监测样点代表的耕地面积。1.监测样点布设1.监测样点布设

将五个典型地貌区主要耕地等级分布区域确定为标准样地,主要涉及耕地利用等面积最大的是8-10等,将8-10等全部作为长期监测样点每年监测,每个县5个样点;川西南山地区的米易县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馬爾康县作为四川省耕地利用等较高和较低等分布,分别选择5等、6等和13等作为固定监测样点,其余的3-4等、7等、11-13等主要作为随机样点和补充样点,在试点县或邻近试点县范围内随机选择3个样点,达到满足统计要求。1.监测样点布设

按照监测样点要分等布设,在质量主导因素不同的等别上分别布设监测样点,同时兼顾空间代表性的原则,每年再选取部分随机监测样点。——划定监测控制区,在县域范围内,将自然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收益水平具有一致性的区域(因素指标区、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相同),划分为一个监测控制区。同一监测指标区内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各项指标参数都相同。——划分监测样区,监测控制区内具有相同等别类型(等别相同、地类相同)且集中连片的耕地。——布设监测样点,在每一个监测样区根据其面积的大小选择监测样点。考虑到监测样点的稳定性,应优先选择永久性基本农田或永久性耕地;同时也应考虑年度的新增耕地和重大工程改造过的耕地。根据各试点县因素指标区和等别分布情况,其中长期监测点30个样点,随机监测点63个,根据情况考虑在邻近试点县范围内设置少量补充监测点,补充监测点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补充监测样点的县份暂时不确定,可随时更换,也可结合耕地等级年度更新进行),共计选择监测样点113个(表1)。监测样点分类固定监测样点布设于存量耕地(优先布设于永久基本农田)中,并对其实行常年定位监测的监测样点,长期进行监测。充分考虑监测样点所在耕地的空间稳定性。规划、区位(距重点城镇、距主干道路距离等)、自然要素(土壤侵蚀、耕地沙化、土壤污染、植被覆盖度等)。目的在于监测“监测控制区”内耕地整体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随机监测样点布设于固定监测样点周边,主要作为固定监测样点数据的辅助和检验样本,根据需要进行布设和短期监测。等别变化主导因素:决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别发生变化的,起主要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分等因素。同时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作物播种收获日期、灌溉保证率等待变化,并对其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做出定量评价,为修改和完善耕地质量等别规程提供参数基础。2.监测指标设置(1)自然因素指标的选取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植被等因素,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植被等因素在自然状况下长期稳定不变,因此表征这些因素的指标不作为监测指标,只作为耕地监测的背景指标等级在册,监测指标的选取主要考虑土壤因素。表征土壤因素的指标选取应首先继承农用地分等指标,具体根据各县选取的监测样点所在因素指标区的分等因素来确定。同时也应考虑影响耕地现实生产能力的土壤养分指标,具体指标可参照试点县耕地地力评价资料和《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中有关指标,其中土壤养分包括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理化性质涉及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和pH值,立地条件涉及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剖面构型、土层厚度、耕层厚度、砾石含量、地面坡度、地块平整度;农田基础设施涉及交通条件、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点位条件涉及采样点坐标、海拔高度、土地类型、年均温、年降水量等。(2)社会经济因素指标的选取

影响耕地质量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区位条件、耕地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状况以及投入管理水平。——区位条件:地块距区域经济中心的距离、地块距所属村居民点的距离、距地块最近的道路级别;——耕地基础设施条件: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灌溉水源;——物质投入:种子、化肥、农家肥、农药、地膜、水电、农机具等;——活劳动投入:各生产环节的劳动力投入和必要的农田维护劳动力投入;——技术投入:作物品种(指定作物)、机械化程度。(3)其他监测指标的选取——地形坡度和地表岩石露头度,针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项目区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应选作监测指标;——产出:平均单产(指定作物)、市场价格。(理论、可实现、实际产量)。耕地投入和产出指标可依据监测点所在县近三年统计年鉴和所在村近三年农业统计年报表和农村经济统计年报表和农户地块现场调查表。3.确定指标监测周期

对于没有经过土地整治工程等重大人为干扰的存量耕地,指标的监测周期依据指标的稳定性确定。对于耕地环境健康指标,由于关系人类的健康,因此不论其是否为稳定性指标,其监测周期都定为1年。对于进行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工程改造过的耕地,由于其引起耕地质量变化的各类指标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突变,因此进行1年一次的定期监测。另外,因不可预见的自然、人为破坏等引起质量突变的耕地,其监测指标不定监测周期,在灾害和破坏发生时及时监测(表2)。4.建立监测样点数据库在县级1:1万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中提取监测样点所有属性,建立监测样点数据库,用于记录每年的监测评价数据。5.开展年度监测评价工作

(1)样点耕地质量等别监测通过野外调查对监测样点的监测,获得各样点的监测指标值,进行样点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并与上一年度监测评价结果对比,如有变化的,要进一步完善更新评价后的县级1:1万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同时结合更新评价结果,分析县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2)区域耕地产能监测根据县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按照耕地产能测算方法,测算县域耕地产能及其变化。监测样点土壤野外调查记录表见表3。

6.汇总分析形成监测试点评价结果汇总各试点县监测评价结果,以及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与上一年度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完善更新评价后的省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分析四川省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编制形成四川省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年度变化报告。监测样点信息表监测样点编号代表耕地面积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变化对等别影响完善分等参数体系建议五、监测成果要求(一)四川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研究、技术)报告;(二)四川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工作报告;(三)四川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图;(四)四川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分布图;(五)四川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趋势图;(六)四川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专题研究报告;(七)四川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数据库;(八)其他包括监测点的有关数据和影像照片资料等。六、工作组织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工作在省厅的领导下,由省厅土地利用处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相关处室参与,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负责项目组织监测工作的实施,履行对实施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各项职责。试点县(市、区)所在市(州)国土资源局成立领导组。为确保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技术组、项目实施组等组织机构。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试点工作具体可分为5个工作阶段实施,实施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30日。(一)准备工作阶段(2014年6月)1.组建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2.编制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年度监测试点工作技术方案。(二)制定资料收集方案并组织培训(2014年7月)1.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完善外业调查方案。2.7月上旬,由项目领导小组牵头、项目承担单位配合,对试点县相关人员进行工作部署和培训,明确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