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规2015_第1页
高等教育法规2015_第2页
高等教育法规2015_第3页
高等教育法规2015_第4页
高等教育法规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主讲:徐德刚案例1:某人为避免自己的爱车暴晒在太阳底下,将自己的宝马车停放在某高校图书馆墙下,不料图书馆玻璃被风刮下,砸坏了宝马车,花费上万元修理费。保险公司理赔后找学校索赔。请问:学校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吗?案例2:某人遛狗(藏獒)至某高校门前,发现门边有一水池,遂带狗喝水。不料水池边电路因周边人员跳舞用电,使电路裸露,藏獒饮水被电死,某人遂找学校索赔。请问:学校该承担责任吗?案例3:三个初中生中午不按学校要求睡午觉,在外闲逛,被老师发现,学生遂以上厕所为名逃避老师处罚。教师想到这几个学生平时的表现,为使他们“长记性”,就一气之下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要他们当场撒尿并当场喝下。受害学生家长闻听极为愤怒,经过多次思想反复,最后还是将教师告上法庭。家长不仅要求教师赔礼道歉,而且要求教师赔偿数万元损害赔偿。问:该教师行为构成犯罪吗?应该赔偿损失吗?案例4:某大二学生期末考试后,怀疑自己数学分数被老师弄错(实际78分,老师网上登陆28分),请求查卷,被老师拒绝,该生有权查卷吗?他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案例5:04年8月27日今日说法案例:上海复兴中学在全校曝光一对学生接吻的场面,你怎么看这件事?假如学生告你咋办?

案例6:某校一学生违规在教师家属区租房居住,某日与几位同学饮酒至深夜,在送同学回宿舍的途中,与社会闲散人员发生口角、打斗,致使四位同学一人被砍死、两位重伤、一位轻伤。事发后公安机关迅速破案,犯罪分子得到及时惩处。但学生家长认为学校管理不严,要求学校赔偿相应损失。请问:学校应该承担责任吗?案例的启示:一为考试,二为运用。

第一讲教育法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法的含义一、教育法的定义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特征是:①法是调节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②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③法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④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⑤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产生经历了习惯、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2、教育法的定义

教育法就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在国家管理教育及社会主体进行教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把握以下含义:①教育法主要是调整教育行政管理关系的法;②是调整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③教育法是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的总和,是国内法。西方国家很重视教育立法,其高等教育立法在上世纪6、70年代还掀起了两次高潮。我国的教育立法始于80年代,目前有《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一些地方立法机关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二、教育法的地位和作用1、教育法的地位①教育法是行政法的分支,属于公法;②教育法是宪法的实施法。2、教育法的作用(规范、指引、教育、强制等)①

保障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战略地位;②保障和促进依法治教;③确认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④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3、为什么要制定教育法⑴完善法制的需要;⑵法的特征和功能决定的;⑶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迅速发展及其巨大作用决定了其必须立法,否则导致其发展的无序性。⑷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完善教育法制;⑸借鉴国际教育立法经验的结果。三、教育法与党的教育政策的关系二者的联系:本质一致;体现共同利益和意志;目标、任务相同。二者的区别:制定主体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同;稳定程度不同。第二节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一、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是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是教育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二、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工人阶级领导;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平等;宗教与教育分离。2、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三、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大学自治原则高校办学自主权表现在:⑴自主招生权;⑵设置调整学科专业权;⑶组织教学活动权;⑷机构设置权;⑸人事管理和任命权;⑹职称职务评聘、导师评定权;⑺科研、科技产业开发自主权;⑻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自主权;⑼基建后勤自主管理权;⑽其他方面自主权。2、学术自由原则包括:教师个人的学术活动自由;教师在学术事务管理上的民主参与权利。

第三节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一、教育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教育法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那么哪些规范形式是总和的内容?1、宪法规定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基本制度;规定了教育活动中的德育原则:五爱、三义等;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和文化活动自由;规定了教育管理的权限。2、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95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其他法:《学位条例》、《教师法》、《高教法》等。3、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办法。4、地方性教育法规省级人大或较大市(副省级)人大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5、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规章(教育部);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省级或较大市政府)。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7、有关教育的国际条约。二、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1、上位法由于下位法;2、特别法优于普通法;3、新法优于旧法。三、教育法的体系指教育法的各种外部表现形式所组成的系统。(纵向、横向)

1、教育基本法;2、基础教育法;

3、职业教育法;4、高等教育法;

5、继续教育法;6、残疾人教育法;

7、教师法;8、教育经费法。体系:教育法

高教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成教法学位法督导条例合作办学条例社会办学条例出国留学条例校办产业条例人大及常委通过的法律行政法规宪法四、教育法的制定、实施、监督

1、制定按立法权限划分进行权力、行政、司法机关适用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遵守(守法)3、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2、实施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一)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1、人民;2、民族;3、国家和国家机关;4、自然人;5、法人(应该还包括其他社会组织)(二)法律关系的客体1、国家权力;2、人身人格;3、行为;4、物;5、精神产品;6、信息

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单位、教育者、受教育者、其他单位权利义务(一)教育行政法律关系1、当事人一方必为教育行政机关;2、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3、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法定性;4、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利义务具有重合性;5、争议解决具有特定性(二)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三、几种基本的教育法律关系(一)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拥有管理权,学校有办学自主权,同时各自也有相应义务。(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1、财产所有权关系2、相邻关系3、合同关系(三)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社会力量办学属于雇佣关系;公办学校为行政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教育与被教育关系;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第二讲高等教育制度教育基本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高等教育制度: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自学考试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第一节职业教育制度一、概念与特征职业教育也叫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人才。特征: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二、职业教育体系类型上: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层次上: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其中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其他职业性培训。三、职业教育机构设立的基本条件(一)职业学校设立的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设施设备;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二)职业培训机构设立的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2、有与培训任务相适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3、有与培训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4、有相应的经费。第二节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一、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概述考试:一般是根据一定的考核目的,让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要求解答试题,并对其解答结果评定等级、记分的行为。具有评定、诊断、反馈、预测、激励的功能。国家教育考试: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开、统一举行,其结果作为招收学历教育学生或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依据的测试活动。我国是最早采用考试进行教育评价和选拔人才的国家,西周、战国、汉代就有关于考试的记载。二、国家教育考试的种类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确定,包括统一入学考试、学历认证考试、水平考试。考试承办机构也要经过批准,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擅自举办。(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52年建立这一制度,65年中断,72年至76年,实行推荐入学制度,77年恢复高考。1999年广东试点3+X方案,2002年全面铺开,2004年实行“统一考试,分省命题”。2015年举措:缩小区域录取率的差距;鼓励类的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取消推荐限制,自主招生全公开;扩大国家统一试卷范围;启动上海、浙江综合改革试点。(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自考的任务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2、机构设置全国高教自考委;省级自考委;地市自考委;主考学校。3、考试办法一次性考试;全日制在校生不得参考;已获专科以上学历可以免考相关课程。4、考籍管理取得毕业证书条件:考完全部课程并合格;完成规定毕业论文或教学实践任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三、考试违规处理办法1、考生违规的认定和处理违纪、作弊(两者情节不同,注意这两者的相关规定)(代考、替考可开除学籍)2、考试工作人员违规的认定和处理违纪、作弊。(违纪一般给行政处分,作弊严重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3、在职人员和其他人员违规的认定处理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作为教师,不能协助违纪、作弊,也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最好防患未然,把握好证据,注意方法。第三节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一、学业证书制度(一)含义指经批准的学校或教育机构依法对完成规定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书面凭证。学业证书一般与学制相联系。(二)学业证书的种类1、学历证书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学完但有不及格,补考合格可获毕业证);肄业证书(学习阶段的证明,待遇比毕业生低一级)2、非学历证书专业证书(相当大专层次);培训证书及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写实性学业证书。(三)高等教育学业证书的颁发1、普通高等教育学业证书的颁发毕业、结业证教育部统一印制,肄业证书学校印制颁发。2、成人高等教育学业证书的颁发三级管理,学校颁发。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证书的颁发考完课程;完成论文;品德鉴定合格。4、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学业证书的颁发是针对尚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学生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5、高等学校非学历教育学业证书的颁发非学历教育,发给结业证,不能发毕业证。二、学位制度(一)概念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受教育者个人,表明其达到相应专业水平的一种终身的学术称号。学位制度则是国家和高等学校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授予一定学术称号或学位来表明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等级的制度。学位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制度,我国1980年建立该制度。(二)学位的等级:学士学位(高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高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授予)。(三)学位的门类81年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十大门类,84年增设军事学,97年增设管理学,现在为十二大学科门类。第四节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一、教育督导制度(一)概念:也叫教育视导,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二)教育督导的范围和内容范围: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级各类教育。内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督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三)督导方式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经常性检查。(四)教育督导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规定;对政府的督导与对学校的督导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二、教育评估制度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根据既定目的和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收集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对教育系统的功效和工作状态做出评议和估价的过程。(一)教育评估的类型合格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三)高等学校教育评估1、类型按评估组织者分:学校自我评估;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社会组织评估。按评估衡量因素分:成果评估;过程评估;条件评估。2、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组织国家普通高校评估领导小组、省级普通高校教育评估领导小组、国务院有关部门普通高校教育评估领导小组组织。三类机构各有职责,但规定是1990年出台,与实际有变化。3、评估程序学校申请,评估领导小组审定;申请被接受,学校自评;专家组预审核,实地考察;专家组提出评估结论建议;复核专家组复审,提出正式结论;报送国家评估小组审核,公布评估结论。学校如果对评估结论有意见,可以提出申诉,进行仲裁,仲裁结果为最终评估结果。第三讲高等学校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一、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1、公立高等学校的行政相对人地位(与政府的关系)2、公立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学校属事业单位法人。3、公立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依行政法设立,不受公司法约束。与政府是外部行政关系;与教师是特别的行政法律关系;与学生也是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二、私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但二者还是有较大差别:1、权利性质不同。法律对私立高校是授予权利,对公立高校是授予权力。2、强制性不同。私立高校的权利可以自由行使,公立高校的权力则不能随便转让和放弃。3、立法依据不同。公立高校的自主权按公法原则规约;私立高校的自主权按私法原则规约,契约自由。4、两者的具体权利也有差别,如财产权、人事权等。第二节高等学校的设立一、高等学校设立的原则1、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3、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盈余不能全部归办学者所有,且中途不能抽逃资金举办其他盈利性事业。)二、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015年底完成所有高校章程核准工作)章程应包含的内容: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办学规模;学科门类设置;教育形式;内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章程修改程序,其他应由章程规定的事项。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三、设立高等学校的程序(一)申请提交的材料:申办报告;可行性论证材料;章程;审批机关依法要求的其他材料。论证报告应包括:拟建学校名称、层次、校址、学科门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学校规模、领导体制、招生及毕业生就业面向地区;人才需求预测、办学效益、是否符合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拟建学校的师资来源、经费来源、学校设施和基建计划。(二)审批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专科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可由国务院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设立报告由教育部形式审查,再委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对不符合条件的,由教育部撤销。第三节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一、高等学校的权利(一)《教育法》规定的权利1、按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权利1、招生权(2004年28所学校自主招生,2015年89所)2、专业设置权(符合专业目录,按程序办理)3、教学权(教学计划制定、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4、科学研究权5、对外交往权6、校内人事权(机构、人员、职务职称、工资津贴)7、财产权扩大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举措:分化政府角色,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分离;确立、完善高校法人制度;建立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中介机构。二、高等学校的义务(一)《教育法》规定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义务1、不能拒绝招收符合规定的残疾学生;2、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3、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承担实施继续教育的工作;4、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和评估;6、为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条件;7、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给予鼓励支持;8、为毕业、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9、依法收取、使用学费,不得挪用;10、依法管理、使用教育经费,财务活动依法接受监督。第四讲高校教师第一节高校教师的地位一、高校教师的身份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专业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高校教师的地位(一)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构成。教师的历史地位并不高,地位在娼妓之后。今天,因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地位在不断提高。(二)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1、法律所确认的教师职业地位政治地位:作为公民的权利;作为教师的学校民主管理权;经济地位:带薪休假的权利,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医疗、住房等享受同等待遇;职业声望:教师节,人类灵魂工程师。2、高校教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有管理权,教师有监督权,关系不对等;与学校的关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与学生的关系: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尊师重教与服务社会的关系。第二节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高校教师的权利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取报酬待遇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二、高校教师的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第三节高校教师资格制度一、教师资格制度概述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这一制度有助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最早产生在美国1825年,今天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保障教育质量的制度。我国在86年才由《义务教育法》确立该制度,1995年代正式实施。2002年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教师资格认定。二、教师资格的分类与适用分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初级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校、职业高中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适用:除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其余可向下适用,但不能升级适用。三、高校教师资格条件(一)身份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二)思想条件: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三)学历条件: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小学教师,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级中学、初级职业中学文化、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师专或其他大专及其以上学历;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校、职高教师,应当具备师范本科或其他本科及其以上学历;高校教师,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成教教师资格,按成教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四)能力条件: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内容处理加工能力、教学方法使用能力、网络多媒体运用能力等。具体规定要求是: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测试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2、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以上标准;方言复杂的地区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四、高校教师资格的认定(一)认定机构:教育部、教育厅、或者受委托的高校。(二)认定程序1、提出申请:身份证明;学历证书或考试合格证明;体格检查证明;户籍所在地街道政府或毕业学校出具的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鉴定材料。2、资格审查或受理审查时间为30个工作日。审查重点为教育教学能力。3、颁发证书五、教师资格的撤销与丧失1、教师资格的撤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2、教师资格的丧失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且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第四节高校教师职务制度一、职务设置教师职务分五个系列: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高校教师职务设四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二、任职条件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3、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教授、副教授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有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4、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三、职务的评审教育部指导全国高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评审委员会;有关部委也可根据情况设立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成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部分高校,经省教育部门批准,也可设立评审委员会。第五节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一、聘任的特点与形式1、特点:聘任是一种法律行为;聘任双方地位平等;聘任关系契约化。2、形式:招聘、续聘、解聘、辞聘。二、高校教师聘任的基本程序1、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2、应聘人员申请应聘;3、聘任工作组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初审;4、聘任工作组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5、学校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6、高校校长或者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签订合同。三、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一)订立合同的要求1、当事人必须具备合法资格;2、聘任合同的内容合法;3、聘任合同形式合法;4、遵循平等自愿原则;5、订立聘任合同,不得收取任何形式抵押金、抵押物或者其他财物。(二)合同的无效1、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聘任合同。(三)聘任合同的内容1、双方当事人情况;2、聘用合同期限;3、岗位及其职责要求;4、岗位纪律;5、岗位工作条件;6、工资待遇;7、合同变更终止的条件;8、违约责任;9、纠纷解决办法。(四)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类型1、有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期满可以续聘。2、无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一般适用于资深教师。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聘任合同。四、实行聘任制应注意的问题1、高校招聘应有一定自主权;(人事编制控制)2、教师招聘应具有公开性;3、应建立严格的教师聘任条件及考核程序;4、教师的聘用需与相应待遇结合;5、教师的聘用与培养相结合;第五讲高校学生第一节高校学生的地位一、高校学生的概念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高校学生就是依法在高校取得学籍、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本质属性是:(1)学生是国家公民,是社会成员;(2)是在依法成立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取得学籍的公民;(3)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公民,主要任务是学习。二、高校学生的地位(一)高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始终处于客体地位;2、学生是学习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二)高校学生的法律地位第一,高校学生作为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第二,高校学生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第二节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高校学生的权利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获取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获取公正评价权获取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申诉、起诉权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定权利特殊权利(高中阶段以下学生没有的权利):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的权利;组织学生团体的权利。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各项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缴纳学费的义务努力学习马列、毛、邓理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法定义务二、高校学生的义务三、高校学生权利的保护1、实体法的保护通过不断完善实体法,保护高校学生权利。2、程序法的保护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3、对特殊群体权利的保护对贫困学生权利的保护:奖、贷、助、勤、补、免。对残疾学生权利的保护:不得拒绝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残疾学生。(此外,对少数民族学生也有一些特殊保护政策。)第三节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一、入学与注册(一)入学1、入学手续办理学生录取后,按规定按期报到,学生无故逾期不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或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报到,学校将视情况予以处理。无故不到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2、复查入学资格审查是否符合国家招生规定、体检是否合格、其他复查。复查有问题的,取消入学资格。(二)注册注册是维持学籍的手段。未交学费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二、转专业与转学(一)转专业既给学校一定自主权,同时要求规范程序、谨慎操作。转专业要求学生申请,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需要,在尊重学生意见基础上调整学生专业。基本原则是:现实性原则;注重个性发展原则;公正性原则;程序正当性原则。(二)转学1、转学的条件:患病;确有特殊困难。2、不得转学条件:入学未满一学期;由招生下一批次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入高学历层次;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应予退学的;其他无正当理由的。3、程序省内转学:两校同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跨省转学:两校同意,两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户口抄送转入校公安部门。三、休学与复学1、休学:学生因某种原因中断学业,待原因消除再行复学的学籍管理制度。分为学生申请休学、学校提出休学两类。休学次数和期限由学校规定。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不得返校参加考试,也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2、复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四、退学(一)退学条件1、学业成绩未达学校要求或在规定年限未完成学业;2、休学期满未申请复学,或复学申请经审查不合格;3、因病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4、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教学活动的;5、超期未注册又无正当理由的;6、本人申请退学的。(二)退学程序与权利救济校长会议或制度规定的相应校领导主持的会议决定,制作退学决定书并送达学生本人,同时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退学的本专科生,按规定办理离校手续,档案、户口退回家庭所在地;退学的研究生,可以就业的,由学校报省就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无聘用单位的,档案户口退回家庭户籍地。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法律规定提出申诉。五、毕业、结业、肄业1、毕业条件: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生应当在德智体诸方面达到要求。达到要求授予相应证书。2、结业:指学生学习期满、修完规定教学计划内容,但有课程或教学环节不合格而结束学业。补考、重修合格可以发给毕业证书。3、肄业: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而退学,学校为其颁发记载实际学习年限的证书。其条件是:在校修业一学年以上;因各种原因退学而不是休学。第六讲教育法律责任和教育法律救济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1、法律责任:指由于责任主体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具有直接强制性的特定义务。(不利的法律后果)2、教育法律责任: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教育方面的法定或约定义务而应该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特点:责任的法定性;责任的国家强制性;责任主体的确定性;归责主体的特定性。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种类和承担方式(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法律原则:责任法定;因果关联;责任相称;责任自负。教育法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事实;损害行为的违法性;因果关系;主观过错(故意过失)。(三)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

1、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证书、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取消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资格、取消教师资格、停考及停止申请认定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法定的其他处罚。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三、几种典型的教育法律责任

1、有关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

①教育经费核拨、使用不当的责任;2、民事法律责任:行为表现:侵占破坏学校设备设施的;侮辱殴打师生的;体罚学生的;将校舍、场地出让挪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责任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3、刑事法律责任(惩处):行为表现: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扰乱义务教育秩序情节严重的;侵占破坏校舍场地设备情节严重的;侮辱殴打师生情节严重的;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玩忽职守致校舍倒塌师生伤亡情节严重的;招生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②乱收费的法律责任;③在招生过程中的有关法律责任;④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2、有关学校的法律责任①违法招收学员、向学员乱收费的法律责任;②违犯国家有关财政法规的法律责任;③忽视教育教学设施危险的法律责任。3、有关教师的法律责任违犯《教师法》的法律责任;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4、有关受教育者的法律责任①考试舞弊的法律责任;②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5、其他组织、团体、公民违法的法律责任①非法举办学校;②违法颁发证书的;③侵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二节教育法的法律救济

1、法律救济

救济是纠正、矫正或改正发生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行为。2、高教领域的法律救济方式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3、申诉制度(向学校、省级教育部门、或相关政府申诉)①学生申诉制度②教师申诉制度③处理结果(申请、受理、决定)4、行政复议(1)申请复议的范围(共十种)(2)管辖(3)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5、行政诉讼6、民事诉讼五、法律救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注意时效;②增强维权意识③找准管辖的机关或法院;④必要时找律师。第七讲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一、概述(2002年8月颁布)

1、制定背景、目的、原则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原则: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及时妥善

2、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二、学校承担责任的情况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