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奴隶社会趋向瓦解;战国时期,互相兼并,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时期,是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时期,是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那么,具体的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这些变化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战国七雄春秋五霸百家争鸣原因⑴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⑵经济:井田制崩溃⑶阶级关系:“士”的活跃⑷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孔子生平(1)“仁”与“礼”,“德治”。(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3)教育方面:(4)整理古籍: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五经”孔子提出哪些思想主张?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什么是“仁”?——和仁有关的成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式。强调调和矛盾。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用的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请思考:什么是“礼”?什么是“礼”?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学礼,无以立。”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礼”,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秩序。
“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首倡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孔子和早期儒学2.孟子
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给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1)“仁政”的学说(2)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孟子如何评价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民本思想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3.荀子(1)早期儒家思想的总结者(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荀子
相传一代宗师孔子曾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才的老子,这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后世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也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动人的故事。孔子问道于老子结合下面的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⑴“道”的哲学概念⑵辩证法思想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二、老庄之学1.老子(1)“齐物”(2)“逍遥”(3)天与人“不相胜”(荀子:制天命而用之)(4)文学成就2.庄子
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庄周——超越世俗的逍遥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齐物”——“逍遥”——“无所恃”秦始皇佩服的“韩非子”三、法家思想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国理论虽经多次推荐依然不被韩王采纳,却被当时韩国的敌国秦国的秦始皇所赏识,并专门发兵韩国将韩非这个治国人才夺了回去。为了得到一个人才而专门发动了一场战争,
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是多么重视韩非的法家思想理论。秦始皇也正是全面、彻底、果断地实施了韩非的这一法家治国理论,才终于统一了七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秦王朝。
你知道吗?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1.主张(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2.影响
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法: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君、臣、民共同遵守的东西。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神秘、决策、御臣)势:“权重位尊”的权势、权威。法、术、势三者结合。三、法家思想四、墨家的主张2.墨子的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2)提倡“尚力”“节用”“节葬”3.墨子思想的影响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成员称为墨者,领导人称为巨(钜)子。是侠客的渊源。1.墨家学派组织严密⒈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⒉儒家思想在吸收各家之长融合积极因素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律己等。学派代表历史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仁”和“礼”,提出“德政”,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战国提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战国“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家老子周末——春秋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庄子战国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法家韩非子战国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当仁不让于师也A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C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足疗店创业计划
- 图书馆读书课件
- 五人联合影视制作2025知识产权归属协议
- 关于篮球的课件
- 地理-辽宁省协作校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协作校一模)试题和答案
- 广告设计专业知识讲座
- 废气处理培训课件
- 第2章 图形设计的基本原理
- 幼儿知识阅读
- 护士评职称个人述职报告
- GB/T 17747.3-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3部分:用物性值进行计算
- 变电站一键顺控操作过程常见异常与处置措施探讨
-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课件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课件)
- 生理卫生教学【青春期男生性教育】走向成熟课件
- 人工呼吸的三种方式和操作方法课件
- 项目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桌面演练脚本
- 危险化学品MSDS(氮气)
- 无创通气常用模式与参数调节
- GB∕T 8427-201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 机耕道监理实施细则完整
- 浙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第七章参数估计概率论课件教学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