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公开课课件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公开课课件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公开课课件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公开课课件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回顾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581119284351质数合数511194382851在5=1×5、28=

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探索新知5=1×5,1和5是5的因数。28=4×7,4和7是28的因数。在1、5、4、7中,5和7是质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在5=1×5、28=

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上面的算式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质因数?5是5的质因数,7是28的质因数。归纳:判断一个数的因数是不是它的质因数,要依据因数本身是不是质数来确定。探索新知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30()×()2153530=()×()×()235不是质数,继续分解。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树状图分解质因数归纳:用树状图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把合数拆成两数相乘,如果因数是合数则继续拆分,直到所有的因数都是质数为止。把6和14分解质因数。6=()×()14=()×()2327易错点:分解质因数的结果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形式,且因数中不能有1。如:14分解质因数不能写成2×7=14或1×2×7=14。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3015523……先除以质数2……再除以质数3……除到商是质数为止把每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30=2×3×5。达标检测【选自教材P39练习六第3题】1.下面各数是由哪些质数相乘得到的?15=()×()42=()×()×()15(3)×(5)35(2)×(3)42(7)×(6)23726=()×()66=()×()×()【选自教材P39练习六第3题】1.下面各数是由哪些质数相乘得到的?26132663311232132311达标检测【选自教材P39练习六第4题】2.(1)35=5×7,5和7都是35的因数吗?都是35的

质因数吗?为什么?(2)27=3×9,3和9都是27的因数吗?都是27的质因数吗?为什么?5和7都是35的因数,因为5和7都是质数,所以5和7都是35的质因数。3和9都是27的因数,3是质数,所以3是27的质因数,9是合数,所以9不是27的质因数。3.先圈出下面的合数,再把它们分解质因数。791316202529【选自教材P39练习六第5题】9339=3×31684222216=2×2×2×2(2)×(5)20(2)×(10)20=2×2×525(5)×(5)25=5×54.找出下面每组数中的质数。(1)13,23,33,43。(2)5,15,25,35。(3)17,27,37,47。(4)19,29,39,49。【选自教材P39练习六第6题】易错点: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关键看这个数的因数个数,而不是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5.你会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质数吗?10=()×()10=()+()14=()×()14=()+()18=()×()×()18=()+()=()+()【选自教材P40练习六第7题】2537552731177233513711归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质数之和。6.下面哪几个班的学生可以分成人数相同的几个小组?

哪几个班不可以?为什么?【选自教材P40练习六第8题】一班、三班可以,二班、四班不可以。因为39和40是合数,41和43是质数,质数不能分解成两个数(除1和它本身)相乘的形式。易错点:分组不包含“每组1人”的特殊情况。1.下面这些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吗?思能不能=2+3=2+5=2+7不能=2+11=2+13奇数2.下面这些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吗?246810121416不能=2+2=3+3=3+5=3+7=5+5=5+7=3+11=7+7=3+13=5+11偶数20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例如,6=3+3,8=3+5,10=5+5,12=5+7。通过举例检验是完全可信的,但他却无法在理论上加以证明。于是,哥德巴赫于1742年6月7日写信给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欧拉回信表示:这个问题我虽然不能证明,但我确信它是正确的。同时,欧拉又补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后来,这两个命题被合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你知道吗人们通常把数学誉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研究自然数性质的数学分支)是数学的皇冠。由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难度实在太高了,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摘取“明珠”的过程中,我国数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8~1962年,王元和潘承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1966年,陈景润更上一层楼,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了更加显著的进展,轰动了国内外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