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如何借鉴江苏粳稻的高产高效生产经验_第1页
滁州如何借鉴江苏粳稻的高产高效生产经验_第2页
滁州如何借鉴江苏粳稻的高产高效生产经验_第3页
滁州如何借鉴江苏粳稻的高产高效生产经验_第4页
滁州如何借鉴江苏粳稻的高产高效生产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滁州如何借鉴江苏粳稻高产高效生产经验lgh@苏北灌溉总渠(淮河)长江入海口江苏省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南北横跨约5个纬度,东西受海陆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长江为界将全省分为淮北(灌溉总渠以北)、苏中(江淮之间)及沿江苏南三大农区。一、江苏水稻生产概况(一)江苏三大农区划分(二)江苏主要农作物种植制度

主体种植模式:稻麦、稻油、麦玉米,其中

稻麦两熟是最重要模式,种植面积约2600万亩,超过水稻或小麦面积的3/4,占我国稻麦两熟总面积的40%以上,是全国稻麦两熟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三)江苏水稻稻作区域及对应品种结构类型(四)江苏近几年水稻生产基本情况1、面积稳中再增2000-2013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江苏7%江苏水稻生产面积占全国比例图2、单产继续恢复单产(公斤/亩)2000-2013年全省水稻单产2013年江苏水稻单产在全国排名3、总产持续增加总产(万吨)2000-2013年全省水稻总产江苏9%江苏水稻总产占全国的比列图4、粳稻面积逐增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其他科研单位1、丰富的科研成果二、主要工作与技术措施品种:粳稻为主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基础方式:机械化2、利用项目,做好示范推广(1)做好百亩高产示范方图

宁粳4号中试基地分布图(2011-2012)图

宁粳4号百亩方长势(2012,东海)(2)

强化田间诊断,确保技术到位率。图专家全程田间诊断,确保百亩方技术到位(3)利用中试基地,扩大成果显示度宁粳4号精确定量栽培2年累计召开部级现场会5次,受到部领导表彰和同仁的认可,成为全国典型经验。扩大超级稻集中育供秧规模,提高秧苗素质。加强育秧方式及技术创新,大力推广营养土改基质、人工播种改机械流水线播种、软盘改硬盘、薄膜覆盖改无纺布覆盖以及叠盘暗化催芽等成套育秧新技术和硬地硬盘、微喷灌旱育、工厂化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规范育秧操作规程,加强育秧技术全程培训与指导。3、强化集中育供秧推广普及,全面提高秧苗素质叠盘暗化催苗、摆盘炼苗多种形式集中育秧工厂化集中育秧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微喷灌旱育集中育秧田间露地集中育秧一是及时制定发布技术指导意见二是及时组织专家做好关键生育时期技术指导三是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生产技术培训四是狠抓搁田、穗肥施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措施落实五是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4、强化生产管理与技术服务指导,促进技术应用到位三、江苏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1粗放种植方式比例高。突出的是直播稻,面积800多万亩,长势不平衡、产量低且不稳定、生产风险大,沿淮及淮北地区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江苏省粳稻机插、直播产量构成要素分析表稻作方式地区穗数(万/667m2)每穗总粒(粒)结实率(%)千粒重(克)实收产量(千克/667m2)机插苏南22.8122.093.027.2648.6苏中23.3118.892.527.2647.8苏北23.5122.391.726.6630.7平均23.2121.092.427.0642.3直播苏南25.0102.993.027.1608.2苏中25.1102.892.627.2597.5苏北26.6100.684.726.2565.9平均25.6590.5杂草严重后期易倒伏杂稻发生逐年加重寒露风威胁加大江苏省直播稻区划淮北不适宜区苏中次适宜区沿江苏南较适宜区铜山灌南高邮海安金坛昆山粳稻安全齐穗期(月/日)8/25-9/58/31-9/108/31-9/109/5-9/159/5-9/159/10-9/20粳稻成熟收获期(月/日)10/20-10/2510/23-10/3110/25-11/510/25-11/510/30-11/811/1-11/10直播稻可能播期(月/日)6/11-6/256/13-6/256/5-6/206/5-6/206/1-6/205/31-6/15正常播期(月/日)6/156/206/106/106/106/5可能生育期(d)127~132137~148137~148142~151149~158单产水平(kg/667m2)508~528548~592548~592568~604596~632移栽稻可能播期(月/日)5/10~6/55/20~6/55/15-5/31可能育插方式钵育机摆/抛栽/盘育机插盘育机插/钵育机摆/抛栽盘育机插/机直播正常播期(月/日)5月20日5月25日5月25日生育期(d)145~155150-160155~165单产水平(kg/667m2)560~620600-640620~660不同生态区直播稻生育期及产量调查对比情况

直播稻

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年份机耕水平机种植水平机收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0879.1913.7351.1651.15200983.2716.1756.6956.69201087.2720.8664.4964.49201191.0026.2469.3269.32201293.2931.6773.3573.35

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国家不仅耕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基本达100%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实现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与稻作现代化的重要方向。目前我省水稻在种植机械化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2品种应用问题。淮北地区缺少熟期适宜、分蘖性强,且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机插粳稻品种,致使淮北地区机插稻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籼稻面积较大。近五年江苏水稻种植情况统计年份水稻合计其中:籼稻粳(糯)稻面积单产总产面积单产总产面积单产总产20093349.9538.21802.9558.2461.5257.62791.7553.51545.320103351.24539.471807.86514.8461237.322836.455541570.5420113372.95552.671864.16468.72473.40221.892904.23565.481642.2720123381.33561.91900.7435.45478.8208.512945.88574.21691.5620133398.5565.621922.3418.6470.3196.82979.9579.001725.53、关键技术到位率不高。集中育供秧比例低,育栽插质量不高,大面积生产上搁田不到位、穗肥用量和时间不准确等。4、茬口衔接季节紧,以秋收秋种尤为突出,使得大面积稻麦生产无法按照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和培管,不利于稻麦均衡周年增产。水稻收获期严重偏迟,影响小麦播种生态区项目水稻小麦淮北苏中苏南淮北苏中苏南平均气温(℃)全生育期23.723.824.810.211.010.9本田期24.124.525.4平均日照(小时)全生育期911.11018.1975.71389.61242.61023.5本田期697.5822.4855.2平均降水(毫米)全生育期703.6742.3710.9270.3386.9474.8本田期647.2670.3652.0江苏不同生态区稻麦周年生产气象资源条件

气温可以满足稻麦生长发育需要,但淮北积温偏紧,须抢收抢种。5、推进机插秧的主要问题(1)成本相对较高不同方式收入投入净收益各项补贴合计(元/亩)纯收益元/亩实收产量(千克/亩)稻谷单价(元/公斤)亩产值(元/亩)物质投入机械作业(耕、栽、收)用工成本(元)其它合计机插642.32.91868.4370.1236.2257.363.5927.1941.3107.31048.5人工637.62.91845.9370.0206.1311.541.6929.2916.7109.51026.2抛秧639.02.91853.1359.0185.8317.131.2893.1960.0107.51067.5直播590.52.91702.3405.1131.4344.129.9910.5791.8105.9897.72013年全省不同稻作方式种植效益分析表(2)育秧质量参差不齐

主要有7个方面:①播种量偏大,秧苗细弱,窜高,上部叶片下披,基部叶片早黄;②播种不均匀、贴盘不紧实(尤其是秧盘边缘),整齐度差;③盖籽质量差(不匀、过厚、过薄、盖后浇水等),出苗不齐、不匀;④覆膜盖草不科学(覆膜“贴膏药”、盖草不匀、过厚、过薄、揭膜不科学等),形成黄化苗或烧苗;⑤营养土质量不高(培肥不够、拌合不匀、准备不足等)或基质质量差,造成出苗不齐、烧苗死苗、脱肥发黄、根系盘结性差等问题;⑥秧田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药害)不到位,秧苗质量差;⑦超秧龄栽插,秧苗素质下降。水稻机插时间跨度集中在7~10天,为了完成作业量,有相当一部分机手在机插时没能按精确栽培要求调解机具和取秧量,漏插缺穴严重,每穴苗数也不均匀,漂秧、淤秧、伤秧多有发生,栽插质量较差;甚至有部分机手为了追求作业效率和效益,有意扩大栽插株行距,不按要求规范行走接行,造成每亩栽插穴数减少,基本苗数严重不足。(3)受作业时间、作业效率影响,作业质量没有保证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还不够成熟,秸秆不能完全粉碎和均匀深埋,小苗机插秧时容易造成漂秧或僵苗不发等问题,阻碍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栽插后受秸秆还田与肥水管理措施不到位影响,影响发苗(5)淮北地区受品种生育期限制,熟期推迟,茬口矛盾大,下茬小麦不能适期播种,有时还易遭遇冻害,影响小麦产量,造成迟种迟收恶性循环(6)千家万户种植经营规模小,田块小而散,不利于插秧机集中连片作业,影响机械效能发挥。而且,农户之间,种植的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这家愿意机插,那家愿意直播或抛秧,矛盾难以协调,统一机插难度大。6、气候变化异常,灾害频发水稻:除洪涝灾害外,夏季易发生高温热害,秋季易发生低温冷害,前期可能干旱,后期易遇台风暴雨,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7、技术应用到位率依然很低(1)由于农村青壮劳力大多转移从事非农产业,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结构呈现老年化、妇女化的趋势,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技术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机插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据第二次农业普查,我省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中,小学及未上学的占55.9%;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的仅占10.3%。(2)农村劳动力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快速下降,农户对农业不重视。8、社会化服务组织功能依然不强目前我省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专业技术人才(2)服务内容较为单一(3)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4)缺少相关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当地高产优质籼稻品种;

适度引进中熟中粳品种。1、突出主导品种五、滁州建议粳稻适宜引种品种品种类型宁粳4号、武运粳27、武运粳24、南粳49、南粳9108等迟熟中粳:全生育期控制在155天以内。(培育中、小秧苗)淮稻5号、淮稻7号、武运粳24等扩大集中育供秧规模,提高秧苗素质。加强育秧方式及技术创新,大力推广营养土改基质、人工播种改机械流水线播种、软盘改硬盘、薄膜覆盖改无纺布覆盖以及叠盘暗化催芽等成套育秧新技术和硬地硬盘、微喷灌旱育、工厂化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规范育秧操作规程,加强育秧技术全程培训与指导。(1)强化集中育供秧推广普及,全面提高秧苗素质2、重点发展机插水稻秧好半熟稻叠盘暗化催苗、摆盘炼苗多种形式集中育秧工厂化集中育秧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微喷灌旱育集中育秧田间露地集中育秧(2)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早搁促发技术

图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早搁促发灌溉模式图(3)氮肥后移氮素穗肥比例对产量影响显著,穗肥比例60%处理产量最高,而穗肥比例40%处理产量最低。穗肥比例增加,穗数减少,但粒数显著增加,总颖花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一定程度增加。表明穗肥比例增加,可以促进大穗而实现高产穗肥比例

RatioofPanicleNfertilizer(%)穗数

Panicles(/m2)粒数

Spikeletsperpanicle总颖花

Spikeletsperm2结实率

fillingrate(%)粒重

Grainweight(mg)产量

Yield(t/ha)60327.1b132.4a43.3a94.2a27.5a11.2a50335.9a125.4b42.1ab93.6a26.3b10.4ab40334.5a121.3b40.6b92.5b26.6a10.0b施肥对比(昆山2014年)表

不同方法施氮量比较(昆山,2014,kg/亩)田块编号总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

第一次第二次促花肥保花肥当地1#21.311.36.04.02.5

高产方9#18.53.03.03.07.02.5田块编号叶长cm穗数

万株/亩倒1叶倒2叶倒3叶倒4叶倒5叶

当地1#37.450.055.659.452.013.6高产方9#54.648.514.0表

不同方法叶长和穗数比较(昆山,2014)3水稻机械化播栽施肥一体化技术穗肥的施用目前仍然是各地的一个难点,包括施用的时间、用量以及用工,为此,我们根据机插水稻阶段吸肥规律,研制出“水稻机插专用缓控释肥”;水稻机械化栽插同时,将专用缓控释肥施于水稻根际,配合分蘖速效氮肥的施用,形成“一基一蘖”机摆秧施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稻增产节肥。处理基肥(kg/亩)分蘖肥(kg/亩)促花肥(kg/亩)保花肥(kg/亩)常规施肥6(3-15复合肥)3(尿素)4(尿素)2(尿素)机插秧施肥一体化12(缓控释肥)3(尿素)表

机插秧机插施肥一体化效果(丹阳,2013)机插施肥一体化作业(丹阳,2013)处理产量(thm−2)氮肥利用效率

(%)常规施肥10.6632.83机插秧施肥一体化11.2136.73处理基肥(kg/亩)分蘖肥(kg/亩)促花肥(kg/亩)保花肥(kg/亩)常规施肥9(3-15复合肥)3(尿素)4(尿素)2(尿素)机摆秧施肥一体化15(缓控释肥)3(尿素)表机摆秧机插施肥一体化效果(丹阳,2013)处理产量(thm−2)氮肥利用效率

(%)常规施肥12.6539.42机摆秧施肥一体化13.5952.66摆秧机插施肥一体化作业(黄海,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