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4634.4-2002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4部分: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如何使用电传感法来测定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粒度分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下是标准内容的具体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即在照明灯具中使用的含有稀土元素的荧光粉,这些荧光粉通常含有三种基本颜色(红、绿、蓝)的发光材料,通过电传感法来测量其粒度分布,这是评估荧光粉性能和优化光源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试原理

电传感法基于颗粒在通过测量区域时引起的电信号变化来测定粒度。荧光粉样品在特定介质中分散后,颗粒随流体通过检测器,不同大小的颗粒会导致不同的电信号响应,从而可以计算出颗粒尺寸的分布情况。

测量设备与条件

标准详细说明了进行粒度分布测定所需的仪器设备要求,包括电传感粒度分析仪的性能指标、样品制备方法、测试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以及分散介质的选择等,以确保测试环境的一致性和结果的重复性。

样品处理与测试步骤

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样品预处理流程,包括如何正确取样、干燥、分散以及如何控制样品的浓度,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规定了测试的操作步骤,如仪器校准、测试参数设置(如电压、流速)、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标准明确了如何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数据平滑、统计分析等,以获得最终的粒度分布曲线或数据表。同时,规定了粒度分布结果应如何表示,通常采用体积分布或数量分布,并要求报告关键参数,如平均粒径、分布范围等。

质量控制与验证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标准还包含了质量控制措施,比如定期进行仪器校验、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比对实验等,以验证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2-11-19 颁布
  • 2003-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4634.4-2002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_第1页
GB/T 14634.4-2002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_第2页
GB/T 14634.4-2002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77.120.99H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634.4-2002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Testmethodsofrareearththree-bandphosphorsforfluorescenttlamps-Determinationofparticlesizedistributionbyelectricsensingzonetechnique2002-11-19发布2003-06-01实施华中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4634.4一2002本标准是根据国内外制粉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新制定的。“电传感法”(又称库尔特法)较原标准GB/T14633—1993中所引用的“沉降法”快速、稳定,仪器也较普及。本标准适用于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粒度分布的测定,要求仪器可测的粒度分布区域不少于16个。与GB/T4070—1996中粒度分布的测试相比.本标准制定了较详细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否则测试结果难以一致本标准引用GB/T15445-1995颗粒粒度分析结果的图形表征中的体积百分比密度分布图与累积分布图,以表征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相关的粒度参数。使用本标准时应注意,如果待测样品能在本法的电解液中分散,且在测试过程(通电流)中也不溶于电解液情况下,标准中“样品前处理”及"粒度表征”对此也适用。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跃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义成、吴克平、冯明星

GB/T14634.4一2002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电传感法粒度分布测定。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445颗粒粒度分析结果的图形表征方法原理待测试样以分散态均匀悬浮在电解液中。小孔管内外电极间通恒定电流。在减压作用下,颗粒随电解液通过小孔管小孔。颗粒在小孔孔径的灵敏区取代了部分电解液,内外电极间电阻改变,电压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与颗粒体积相关。即内外电极间电压变化数为测得颗粒个数,电压变化量对应颗粒大小。把电压变化量分成若干区域,确定粒度分布。4试剂分散剂:5%六偏磷酸钠或5%塔莫尔(Tamol)溶液;经0.5gm以下微孔滤膜过滤。44.2电解液:经0.52m以下微孔滤膜过滤的2%到3%氯化钠溶液,无样品时(背景)检测见6.3:或COULTER公司专用电解液。4.3清洗液:使用电解液,或蒸雷水,或经0.5m以下微孔滤膜过滤的清水4.4校正粒子:粒度分布几何标准偏差小于1.2,并经国家有关机构标定了个数中位径的颗粒群:或是COULTER公司专用校正粒子。5装置5.1主机:符合本方法原理的仪器.例如COULTER公司的TA型、MULTISIZER型。附计算机、打印机、小孔管(孔直径50m~140m)。住:小孔管的孔直径选用尺寸取决于待测样品颗粒大小。通常某小孔可测范围是此孔直径的2%~60%.测得的第一及最后一区域均不大于3%,5.2配件:100mL烧杯、磁力搅拌器、40W~50W水浴式超声清洗器6测定步骠6.1清洗小孔管:依试样选定小孔管的空直径,按仪器说明书规定方法清洗小孔管6.2仪器校正:依小孔管孔径选择校正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