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课需要建构两个概念,一是力是可测的,二是探究测量力的原理。根据弹簧具有弹性的原理,通过弹簧受力大,伸长长来指示出测的力的大小。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牛顿而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一、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本课教学环节共有三个活动。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测量技能。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第三部分属于提升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来要求是否制作。二、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的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也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弹簧测力计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所以在本节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操作不难,但是读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细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理解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问题:请问我们班里哪位同学力气最大?王老师想和他比较谁的力气更大。生:某某某的力气最大。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比赛呢?生:拔河,扳手腕、举重……师:老师带来一件工具,同学们认识吗?生:拉力器师:拉的时候双手向前伸直,双手向外拉,你会了吗?(边演示边说)你先来活动:比赛拉拉力器师:我们两个谁的力气大呀?生:王老师的力气大。师:你们怎么判断我的力气大呢?生:因为王老师拉的弹簧伸长得长一些,所以你的力气大。师:正因为弹簧有这么一个特性:用力越大,伸长越长板书(弹簧:用力越大,伸长越长)人们就利用这一点制作了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板书(测量力的大小)二:教学过程师:1、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播放PPT1:前面的课我们已经学过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要深入研究运动和力,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生活中常常也被称作:弹簧秤。师: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播放PPT2师:虽然弹簧测力计的种类很多,但是他们的功能是一样的,那么他们是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播放PPT3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结合书和桌上的弹簧测力计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活动1分钟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按从上往下的顺序。播放PPT4教师边听边板书播放PPT5生:上面的是提环播放PPT6生:里面的是弹簧播放PPT7生:红色的是指针播放PPT8生:整个面有刻度的是刻度板播放播放PPT9生:最下面的是挂钩播放PPT10它们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生:提环可以用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生:指针可以指示读数,让我们知道力的多少生:刻度板标出了各个刻度的大小生:挂钩用于挂我们所要称量的物体生:弹簧的作用是:通过弹簧伸缩的长短来测力的大小。师:不管我们测量什么都有单位。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播放PPT11那力的单位是什么呢?它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离不开——牛顿。你知道关于他相关的一些知识吗?生: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所以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板书: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师:在这个刻度板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左侧刻度的单位是牛顿,右边刻度的单位是克力。师:当指针指向1N时,右边的示数是100克力,表示100克物体的重力刚刚好是1N板书:1N≈100克力播放PPT12生活中两个鸡蛋的重力就是1N。活动:让我们用手拉动来拉动弹簧测力计感受一下1N,2N,3N,4N,5N到底是多大的力。(1分钟)播放PPT13师:在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各组成部分和力的单位后,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来读刻度板上的示数,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需要注意什么。生:不同的测力计,每小格的力不同播放PPT14学生读测力计上的读数播放PPT15师;在使用测力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活动:让两个学生用不同个测力计(一个调零,一个未调零)称量同一个钩码的重力,发现测量出来的重力是不同的呢?生1:需要先看看有没有指针没挂物体时,是否指牢0刻度。没有的话要先调零。生2:读示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指针相水平。师:如果我想要知道书包有多少牛的重力,能用5牛的测力计测量吗?生3:所要称量的物体不能过重,超过测力计的称量的最大范围,弹簧测力计会损坏。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活动:1、学生先估计需要称量的物体的重力2、学生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以及其他物体的重力。3、记录在78页表格。5、交流汇报(切换展台,学生汇报)活动6、用对比实验,弹簧测力计测量竖直拉动文具袋的力,以及水平拉动文具盒的力。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3、对比单股橡皮筋测力计和双股橡皮筋测力计的不同(了解,不做深刻认识)单股橡皮筋测力计双股橡皮筋测力计弹力小弹力大测量值小测量值大同样大的力刻度大些同样大的力刻度小些精确度高精确度低五、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认识或学会了什么?(学生小结)六、板书设计§4.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力的单位——牛顿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简称:牛,用“N”表示(弹簧:用力越大,伸长越长)1N≈100克力【设计特色简述】:1、使用拉力器比较谁的力气更大来导入新课,课堂轻松而又能引起学生的吸引,并能思考通过比较谁拉的弹簧伸长长,谁的力气就大。2、从生活中的秤转到科学仪器弹簧测力计,学生有类比的能力。3、让学生直观感知弹簧测力计,并引导做到认真细致而有序的观察物体,掌握观察技能,培养学生树立细致、有序的学习工作的态度。4、认识一件新的工具,先从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组成部分开始,理解各部分的作用,为后面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做好充分准备。5、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引出力的单位:牛顿,结合弹簧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并知道1N≈100克力。6、将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已经调零,另一个未调零),通过两位学生使用这两个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测同一个钩码的重力,发现读取的读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通过投影的展台对比后,发现原因,明白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是否指针在“0”7、分组实验称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先估一估再测量,小组内组员相互合作,完成测量并作好记录。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得分一级目标二级目标教学目标10分目标确定能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教学目标,并注重情感的体验。5分8目标设置目标设置准确、合理,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5分重点难点10分重点确定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把握准确,切合学生实际。5分5难点确定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经验准确把握难点。分析解决难点的具体方式与方法。5分5教学方法10分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描述清晰,选用适当,符合教学对象的要求,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5分4教学手段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与使用注释清楚,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5分5教学准备5分准备充分教具、器材、资料等无遗漏,有助于本节课的教学。5分5教学过程60分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科学、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顺序安排合理。(10分)9情境设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情景对后续教学有启、发引导作用(10分)8学习方法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0分)9实验设计设计的实验符合教学实际需要,体现实验的严谨与公平。体现过程技能的培养和训练。(10分)9媒体选择设计的媒体启发性强,适时、适量。(10分)9教学预设有完整的预设,也有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10分)10板书设计5分言简意赅,表述准确;重点突出,鲜明直观;思路明晰,条理清楚;体现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5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学生实验记录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纪录第____组姓名:_________物体的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