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1页
【课件】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2页
【课件】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3页
【课件】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4页
【课件】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项目美国苏联背景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政治“杜鲁门主义”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军事北约华约影响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认识(1)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2)三个对峙: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北约与华约。(3)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两者相互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既包括对西欧等国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但却是采取更为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3)实质:“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胡桃的两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表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割据。2.两极格局的特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1)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2)过程: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67)成立(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共体(1)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日本崛起3.不结盟运动

(1)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

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主张团结合

作。(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举行。(3)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

极格局。4.中国崛起: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

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

政治力量。(1)瓦解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多极化趋势①表现: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欧盟成立及扩大;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可与美国抗衡;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②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①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分化,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②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2.影响大国关系的三个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美苏两国竭力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自己的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2)苏联与中国、东欧诸国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空前激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从中分化出独立的国际力量。(3)大批发展中国家组成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4)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威胁着美国资本主义霸主的地位。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基础:二战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2.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

订。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4.作用: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

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占主导地位(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安排战后重建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4)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认识(1)内容特点①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②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2)影响①为世界货币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是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1.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原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两极格局使欧洲人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欧洲和日本的崛起,使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亚太经济迅速崛起和世界经济重心逐渐东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影响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1967年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正式建立1989年正式建立→1991年《汉城宣言》→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性质经济联盟,又是政治联盟经济联盟官方论坛特点

由发达国家组成;一体化程度最高(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南北合作,大国主导、经济互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各国差异最大;合作程度低影响

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各国利益;欧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了美洲一体化进程促进了本地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1)运行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经济联合组织,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2)基本规则:多边贸易规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3)评价: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②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2.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特征(1)两个趋势:①经济区域集团化。主要表现:东盟、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②经济全球化。表现在1995年WTO正式运转;③二者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最终归宿。(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双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风险与问题。(4)中国抉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贸环境、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是,加入WTO对中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如不加快改革力度,我国的弱势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3)从政府间合作到公众参与推动。(4)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5)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6)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的新模式。1.欧洲一体化的特点(1)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逐步由美、欧、日的三极格局代替了美国的独霸局面,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所以,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基础,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特定表现形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