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第1课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可见: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具体地说:(1)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体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其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2)文化的内隐部分为价值观和意义系统,起外显形态为各种符号。它们主要体现为物质实体和行为方式。(3)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空的人而言,文化则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4)文化随着人类的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因其各自文化特质体现出差异。
——选自《社会学教程》易益典“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庄子·逍遥游》载:“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标依据: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中华文化的源头先后在不同自然区域形成,又在战争、商贸等活动中不断地相互交流、吸收与融合,进而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2.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凝聚的过程。3.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认识物质生产活动是文化发展成型的物质基础,而生存生活环境是影响文化特质的重要因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其别具一格的特点是中华文明延续的血脉,并不断彰显其时代社会价值。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内涵。2.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思路:提纲历史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主题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主题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主题三:文化品格的持续彰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祭祀社稷,祈求五谷丰登的仪式始于西周时期;后世皇帝春分之日的亲耕仪式更是将其固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从远古的采集狩猎到后世的铁犁牛耕,生存与发展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围绕着采集生活特别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衍生的政治统治与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文化勃发与生长的沃土,而重农思想的长期赓续也为中华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品格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因,涵养了血脉。教学过程——设疑导读:问题1: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贯穿其中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是什么?问题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凝练?问题3: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问题1: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怎样历程?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阶段时期概况起源远古商周多个不同地域文化先后兴起,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奠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孕育传统文化的源头,儒家文化核心形成。发展秦汉帝国一统促成文化的统一。秦始皇时,小篆成为统一文字,法家学说官方思想;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文化主流魏晋隋唐儒、佛、道三教相互冲击又交汇融通,多种新元素融入促成文化的灿烂辉煌宋元理学形成,形式上构建了哲学体系,内容上固化了三纲五常;科技文化繁荣转折明清之际心学的兴起促进了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清前期君主专制加强、文字狱大兴,科技文化的发展遭遇禁锢冲击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以“救亡”“启蒙”为主题:学习的目标经历从科学技术(洋务运动)到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变化新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研究逐渐成为当时中国的思想主流1.中华文化的发展概况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起源——①人文初始材料1:从盘古开天再到三皇五帝,文明构筑了轮廓,原始社会成为了孕育中华文化的起源:首先,那时人类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公有制便成了私有制,阶级分化开始明显。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五帝是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到夏以前,历史的脉络基本梳理清楚。而夏代,则是从“国天下”到“家天下”的嬗变。
而夏以“经济制度的初步呈现”、商以“文明发展的象征”、周以“文化制度的完善”等政治文化积累为后世奠定了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历史学家
全洪刚(1)多地域先后起源;以华夏文化为核心(2)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几路文化逐鹿中原此图距今约5500年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奠基——②儒学兴起材料2:春秋时期的历史时代,是一个危机和内乱并生、充满混乱的时代。在宗法秩序解体的过程中,以前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的“礼”已经不再具有约束力,社会关系的动摇促进了有识之士关于伦理与政治的深入思考,天命神意主宰人事吉凶祸福的观念遭到了根本的怀疑,人们开始倾向于把天神变成普通的隶属物,剥夺它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把思维的视角深入到人自身,重视人的价值与社会地位并以此来安排社会秩序。
——刘益梅(华中师大)《先秦文化自觉的背景解读》(1)背景:①社会变革促使人的地位与作用凸显②礼乐制度和天命思想遭遇全面危机
③内迁的戎狄蛮夷与华夏族的逐渐融合促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奠基——②儒学兴起材料4: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礼记·乐记》百家争鸣材料3:“《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孔子《礼记》(2)形成:①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的阐述,形成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文化②“百家争鸣”在追溯历史、反思现实的碰撞中各抒己见,为后世思想文化奠基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发展——③与时俱进材料5: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杖于谋诈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
——刘向(西汉)《战国策·刘向书录》▲秦律十八种(1)秦朝: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推崇法家学说材料6: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2)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董仲舒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发展——③与时俱进材料:7:汉末至隋约400年内,基本上处于长期分裂、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那时的每一个人、家庭、家族、政治集团或割据政权,要求得生存、自立和发展,都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努力
东汉统一帝国的瓦解,人们热衷于寻找重新统一和治国的理论。这些时代条件不仅使得各类人才辈出,而且促使学术思想界儒、玄、墨、名、法、纵横、佛、道以至兵家都应时而出,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所谓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朱大渭《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材料8:“愿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梁武帝天监二年的崇佛诏(3)魏晋:诸学并起,佛道盛行,传统儒学受到冲击与挑战材料9:“……至于社会生活、艺术方面,(唐朝)在颇大程度上接受了国内西北诸民族和国外天竺、波斯东传的文化。”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4)隋唐: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发展——③与时俱进材料10:"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己。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以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
——《宋史·张载列传》材料1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载材料13:“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
——《二程遗书》材料12: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朱子语类》(5)宋元:理学(新儒学)形成特点:吸收了佛道思想;体系上走向哲学化(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格物致知);内容上走向世俗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式上走向思辨化(思维逻辑囿于理学的框架)认识: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注重气节和情操、责任与使命的文化性格);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转折——④进退交替材料15:“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英】赫德《局外旁观论》材料14: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代。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也不能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16:李贽和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毕竟还是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著名历史学家臧嵘李贽(6)明清:①出现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②中华文化的发展遭受禁锢(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大兴,思想受到钳制)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冲击——⑤新学西来材料1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李贽(8)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7)近代: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潮流②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2.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新兴——
⑥马列主义教学过程【环节一】文化血脉的绵延赓续——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问题2:如何认识这贯通这一发展历程的文化血脉?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形成原因:①国家长期的稳定统一和民族的融合②小农经济长期缓慢发展与持续繁荣③由于地形的隔绝地理环境比较封闭④文字演变的过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⑤吸纳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新元素材料17:世界统一是必然的大势,而只有中国有大一统文化,能实现各个民族和谐共处,能调和各地之间矛盾,避免战争,中国文化的高远世界观和天下主义是真正的人类文明,是未来世界需要的,中国值得西方学习和借鉴的文化很多——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文化血脉——人文精神:①包容和创新是中华文化的内驱动力②儒家的和谐精神将有利于未来世界教学过程【环节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问题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表现?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内涵史料实证以人为本人本思想: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爱人”民本思想:孔子“苛政猛于虎也”;孟子“仁政”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爱国、家国情怀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崇德尚贤,天下为公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而不同西周末年的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概况(先秦)材料18: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关系方面,儒家有极其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恕道”,“推爱”“推恩”的方式,值得珍视。“爱有差等”是具体理性、实践理性,恰可证成普爱。儒家强调主体性,特别是道德的主体性,但儒家人己、人物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成己、成人、成物等是仁心推扩的过程。
——郭齐勇《“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儒家礼乐文明的人文精神和现代价值》认识:先秦时期,人们通过生产与日常生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关系都有了一些认识,形成中华文化早期的伦理观、自然观、家国观、价值观、人生观与处世观。
教学过程【环节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问题4: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凝练?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影响(1)以人为本周公辅成王(汉画像砖)①凝练:中华文化的伦理观——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立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推己及人的社会伦理、民贵君轻的政治伦理),建立起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材料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材料2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管子·牧民》“敬从天命,怀保小民”——周公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问题4: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凝练?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影响(2)天人合一、顺应自然②凝练:中华文化的自然观——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观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商朝祭祀祖先的情景材料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材料2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荀子问题4: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凝练?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影响(3)提倡爱国、家国情怀③凝练:中华文化的家国观——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凝结成的爱国主义情感,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问题4: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凝练?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影响(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④凝练: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人生价值追求,不仅推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贤能的人就推举提拔他,不贤的人就不用或废弃他。明德:提倡尚德、敬德,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慎罚: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问题4: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凝练?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影响(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⑤凝练:中华文化的人生观——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不竭动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韩愈问题4: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凝练?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过程【环节二】文化内涵的多元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影响(6)和而不同⑥凝练:中华文化的处世观——“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既有利于个人的进退有据,也有利于集体的和衷共济,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史伯,西周末期人,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为朝廷重臣。思想主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问题5: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材料十三:教学过程【环节三】文化品格的持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材料23:虽然,目前尚难确断中国是否是人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但已知的材料证明中国是蒙古人种的故乡。谁也无法否认,中华大地上的这些人类化石,从直立人一直到现代人,其体质形态的进化表现出明确的连续性。……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陈连开《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特点①:本土性
——起源最早,发展过程绵延不绝特点②:多样性
——多点起源,在相互交流中渐趋一体;百家争鸣形成不同风格问题5: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材料十三:教学过程【环节三】文化品格的持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材料24: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材料25:汤因比同时又指出,世界上还有一类文明,经久不衰,文明的载体也始终如一,这类文明虽然古老,但充满适应和变化的能力,在面临挑战之际反而会不断重新激发活力,使自身得到更新,这样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屈指可数的少数。汤因比所指出的特殊长久、适应能力与众不同的文明,就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
——刘涛(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博士)《汤因比学说与独一无二的中国文明》清代挂牌花钱:佛教用语“阿弥陀佛”,道教标识太极图和谐组合特点③:包容性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特点④:凝聚性
——共同创造,不断融合特点⑤:连续性
——顺应时变,持续更新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问题5: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材料十三:教学过程【环节三】文化品格的持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融合与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②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祛病禳灾
家国情浓中正有序
和谐共处相容相融
高度认同问题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食品展会赞助与宣传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户外活动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食用油出口业务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舞台搭建与舞台背景设计合同3篇
- 2025年度融媒体中心(二零二五版)体育赛事报道及媒体合作合同3篇
- 2024销售行业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香菇食品品牌授权与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城市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租赁与充电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广西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务员考试工信部面试真题及解析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2023年上海英语高考卷及答案完整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金红叶纸业简介-2 -纸品及产品知识
-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毕淑敏文集》电子书
- 颈椎JOA评分 表格
-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 定量分析方法-课件
- 朱曦编著设计形态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