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课件】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课件】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课件】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课件】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程标准】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目录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三、生产关系的变化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食物采集时期生产方式人类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生产工具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生活方式人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人们提供大部分食物骨器(尖状挖掘器)石锤、石砧

在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绝大多数时间是以采集、渔猎为生,这种智慧利用现成的天然产品的经济活动被称“攫取经济”。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食。——《三字经》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与其他的动物一样,都是从自然界采集食物,完全依赖自然的动植物生存,谈不上物质生产,也难以形成社会组织,流动中的原始人群与动物并没有多少差异。正是食物生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约距今1万年左右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其意义并不次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2、食物生产时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原因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时间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概况农业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业西亚约9000年前,已饲养绵阳和山羊中国约8500年前,已饲养猪;约7000年前饲养狗南美约60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表现)地域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东亚中国粟、水稻,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西亚小麦、大麦距今约9000年前,饲养山羊和绵羊中美洲玉米、甘薯和马铃薯距今约60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结合原始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你认为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3、农业出现的意义材料一

农业产生后才开始了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局面,由消极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的改造自然,由自然的奴隶走向自然的主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尚定周、王有文《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试论农业起源》材料二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①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②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材料三

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材料四

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定居和聚落的形成(播种等待收获需要定居)②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出现)材料五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材料六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原始的历法,即以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获得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问题思考1.右图为公元前15世纪古代埃及一座墓室的壁画,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哪些?提示

人口的压力、农业的重要性、气候的剧烈变动、农业生产知识的增加。提示壁画描绘了古代埃及人集体耕地和播种的场景;这是古代埃及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表现。2.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原因有哪些?3.采集渔猎时代和农业畜牧时代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为获取食物而不得不迁徙。(2)农业时代:

人类播种等待收获需要定居。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概况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局部)世界古代文明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特点:出现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独立发展及多元化原因: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强,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四大古代文明灌溉工程的发展2、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食物生产(农牧物种)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社会生活(土地制度和农业灌溉)古巴比伦土地: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佃户。《汉典》规定了租赁的对象古埃及王室神庙占有土地;农业体系决定了国家的命运2、古代中国食物生产(农业区划):形成了南北两大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北方:粟麦农业区社会生活农业生产(土地制度)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井田制下奴隶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进行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并形成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个体小农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国家政策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水利工程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生产模式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精耕细作: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示

(1)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各国统治者励精图治,都注重经济发展,采取了相应政策。(3)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4)人口的增长。(5)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问题思考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有哪些?3、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希腊使用奴隶制劳动食物生产作物种植大麦和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耕作技术因地制宜:土地肥沃区轮作谷物和蔬菜;地力较差区种植葡萄和橄榄社会生活公民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公民是社会的主体阶层,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古希腊多山少平原,也以农业为基础但有多种经营方式,如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发展了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古罗马(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在古罗马的王政时期,土地公有制十分盛行,甚至大部分国土都属于公有……在步入共和国时期前后,公有制土地虽依然存在,但所占比例已经大大缩减,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的主导……罗马帝国初期,在意大利,除谷物需要进口外,葡萄酒和橄榄油都有剩余,曾大量输往高卢等地。(1)食物生产:古罗马也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2)社会生活: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印第安人文明4、古代美洲:三大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作物种植玉米、甘薯、马铃薯土地制度贵族私有制和村社公有制的并存农耕畜牧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生产力剩余产品部落首领把集体财物据为己有私有制贫富分化剩余产品掠夺战争奴隶阶级国家生产关系的变化变化的原因私有制生产力发展,部落首领把剩余产品据为己有阶级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需要强制机器根本原因强制机关三、生产关系的变化阅读课本P6,概括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课堂总结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