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总结_第1页
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总结_第2页
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总结_第3页
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总结_第4页
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持“四个文明”同步发展争创全国一流文明强镇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总结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东临黄石,北接鄂州,与举世闻名的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相毗邻,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显要,素有“煤铁之都”、“建材基地”、“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黄石、大冶市西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两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市域副中心。还地桥历史最久、文化底蕴最深。旦一是座千年古镇、文化名镇;还地桥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版图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34个行政村、2个居民社区,人口万;还地桥起步最早、发展最先。系全国首批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2008年连续两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并多次荣获“全省十强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诗联文化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还地桥产业最优、功能最全。境内资源丰富、产业聚群、品牌优良、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金旦一是近年来,还地桥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文明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四个文明”建设,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综合考评排名跃入到大冶全市第二名、乡镇第一名,实现了创先争优。2010年,全镇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占市定目标的200%,位列全市第二、乡镇第一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

元,同比增长%,位列全市第三、乡镇第二名;招商引资利用外资亿元,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224%,位列全市第二、乡镇第一名;实现出口创汇增额1318万美元,位列全市乡镇第一名;节能环保和“五小”企业整治工作位列全市第一名;农业产值突硕12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7136元。与此同时,我镇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等各项工作荣获全市“优胜单位”和“优秀单位”奖,并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之乡”、“全国模范福利院”、“全省先进计生基层组织”、“全省示范卫生院”等荣誉称号。一、坚持民主团结,打造政治文明形象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按照“经济强实力,稳步促转型,文明塑形,党建聚人心”的文明创建思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文明诚信形象。(一)坚持“四个带头”,强化领导班子团结一是政治上带头。为干部、群众树立团结务实、勤政为民的榜样;二是履行职责带头。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按时完成分工任务和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三是民主带头。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勤透气、多商量,对重大原则性问题,都要召开党委会或班子成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付诸实施;四是严于律己带头。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各项制度,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廉洁奉公的公仆形象。(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强化干部学习。有计划、有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班子成员和普通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二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着力做到“三转三提高”: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落实为民亲民措施,提高工作效率;转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质量;三是健全了党员干部工作想观念,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质量;三是健全了党员干部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干部管理制度,“七个一”工作责任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干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定位,实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强化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三)依法行使职权,规范政务公开一直以来,我镇严格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利用政府网站、公开栏等,公开党政机关工作职责示意图、工作流程图、政策法规、专项资金使用发放等,增强社会监督的透明度。二、提升全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镇党委在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狠抓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先后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在“双建双带”能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从政道德教育、十七大主题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各村开设了村民道德夜校,分8个层次对村民进行教育,成立了村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在此基础上,全镇还在机关干部、党员中开展“发扬敬业精神,树立行业新风”活动;在各企业、经营性单位开展“诚信为本、信誉兴业”教育;在各行政村开展“人人讲文明、公德留心中”活动;在学校开展以“做新世纪文明学生”为主题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礼仪礼节教育。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道德意识;三是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十佳农民、十佳媳妇或母亲、十佳个体户、十佳厂长(经理)、十佳职工、十佳教师、十佳学生、十佳村干部、十佳老人、十佳敬老好儿女评选活动和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空巢老人、诚邀出嫁女清明节回娘家扫墓祭祖等文明新风活动,广泛宣传、深入挖掘先进人物事迹,通过身边的先进典型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同时,利用一年一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先后组建南北舞龙舞狮队、女子威风锣鼓队、女子舞龙队、女子铜管乐队、女子腰鼓秧歌队和文联、诗联、作协、舞协、音协等社会组织团体40余个,遍布全镇36个行政村和社区。组队参加了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全国老年气排球比赛,先后获得“二金一银一铜”和“三金二银”、老年气排球比赛银奖的好成绩。先后出版发行《仙桥流韵》杂志10余期、大型综合文集《仙桥桔粹》1部。建设农家书屋和职工书屋40余家、农村远程教育站点37处,极大地丰富了全镇人民的业余文体生活,提高了全民素质。三、做强镇域经济,加速物质文明飞跃(一)以金桥工业区为平台,发展新型工业经济近年来,我镇新一届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逐步摆脱对资源经济的依赖,结合镇情,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两区两带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两区两带”即:以金桥工业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建材、机电制造、纺织服饰、食品饮品四大产业,沿铁贺线打造新型工业经济带;以黄金湖“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依托,发展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度假四大基地,沿还黄线打造现代农业经济带。金桥工业区由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和评审,规划面积6000亩,一期起步区1500亩,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划分为机电制造、食品饮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四个产业区。建设三纵三横道路、双回电力线路、长江饮水、西气东输、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将工业区建成承接武汉城市圈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成为项目集中、企业聚集、产业集群的载体。工业区从2010年4月17日开始征地拆迁,4月28日正式破土开工建设,在一的时间里,工业区建设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全镇干群倡导“敢想敢干、不畏艰难,乐于奉献、抢前争先”的还地桥精神,采用“干部+群众”、“5天+2天”、“白天+黑夜”、“晴天+雨天”的工作法,表现出了“女人不顾家、男人不想家、项目工地就是家”的工作热情,创造出了“7天,征地400亩、拆房4580平方米、迁坟566棺;14天,填挖土石50万立方米;40天,平整土地1500亩;半年,引进7个亿元项目落户开工,建成厂房12万平方米;一年,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排名由过去的五名之后跨进大冶市前列、实现40多个项目同时投产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签约洽谈一批的“还地桥速度”,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面实现水通、电通、路通、天然气通、网络通、闭路通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使大冶市金桥工业区成为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标志性平台和载体。(二)以黄金湖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为载体,壮大现代农业经济。在养殖业方面:近年来,该地区水产品总产量实现万吨,加工转化水产品万吨,水产品总产值突破2亿元。被大冶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全市水产大镇“达标单位”。到目前为止,已建有精养鱼池20000亩,已发展养鱼户1800户,7000余人从事水产养殖,成为鄂东南地区最大水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基地。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现有嘎子水货、国启水产、东楚水产、楚香鱼面等水产品深加工企业20余家,已发展有风干鱼系列、鱼面系列、窖酒系列、鲜活水产品系列、水生蔬菜系列等五大系列产品。有“黄土牌”窖鱼、黄金湖螃蟹、“国启牌”风干鱼系列等20个水产品申报国家商标注册。其中,嘎子黄土窖鱼在大连国际食品博览会和武汉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一举夺得两枚金奖,并被国家工商局授予特别专利金奖,其产品不仅销往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国内地区,还远销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外地区;“楚仙鱼面”列入黄石“八珍之一”,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今年还被列入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辉煌食品公司产品远销北京等地;“黄金湖风干鱼”系列产品享誉省内外;“黄金湖螃蟹”横行天下;黄金湖耦带、菱角米、菱角菜、莲藕、莲子等水生蔬菜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发展水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一湖北永惠食品有限公司年孵化、养殖、屠宰、加工3600万只肉鸭项目。该项目于2009年6月投产运行。累计加工肉鸭4220吨,实现销售收入3511万元,为加快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休闲观光渔业方面:抓住黄金湖被列为“全国第四批无公害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的机遇,扬湖光山色、休闲美食、旅游度假等优势,发展壮大黄金湖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业。近年来先后建成阿胖渔村、在水一方、辉煌食品、润物生态园等15家集旅游、休闲、餐饮、养殖加工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渔业生意兴隆,2009年日平均客流量达4000余人,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客流量突破8000人,假日休闲经济十分火爆,最高峰日水产品及配套行业成交额过200万元。在发展种植业方面:已引进襄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龙山蔬菜开发公司在该地区建设蔬菜种植、加工、冷藏、销售一体化农产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1万亩。此外,还引进了黄石大桥局5000亩彩色花卉项目。四、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遵循充实城镇内涵、注重扩容提质、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方针,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严要求管理、新理念经营城镇,按照“构建大交通、发展大市场、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镇”的工作思路,拉开现代新型小城市建设格局。先后投入460万元,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对镇区2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和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以及还桥大道一条街整治等多项单体规划进行了编制;先后投入3600多万元对还桥大港进行治理美化,建起了风格各异的二仙桥、九龙桥、凌波桥等10座艺术性、实用性、标志性桥梁群;先后投入4600多万元,建设镇区“二场”和“六路”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三环八纵”的镇区道路网络;先后建起了矿业集团大厦、钙业集团大楼、卫生院大楼、财经所大楼、福利院公寓、自来水公司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个性的标志性建筑群;修通了金虹路、还曙路、还黄路、红秀路等300多公里镇村道路网络,对镇区道路进行全线刷黑,提升了城镇品位。同时,拉开了镇区南外环、国道碧溪公路、镇区北外环旅游通道、金桥工业区滨港路、黄金湖和三山湖环湖旅游公路等大交通网络格局,拓宽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扩大了镇区规模。十二五期间,我镇将依托现有的区位、产业和基础优势,以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品牌;统筹城乡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民计民生,建设和谐小城市;突出循环低碳绿色发展,建设宜居生态小城市为工作方向,大力实施“双心双城,宜居现代,两区两带,低碳生态”发展战略。加快新城区、金桥工业园区一期、碳酸钙产业基地、秀山农产品工业园、黄金湖滨水生态疗养区、黄金湖无公害休闲渔业基地等六个重点区域建设发展;重点做好产业招商、企业集团培育、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中心区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民生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社会事业提升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品牌进档升级等九大工程。镇(市)规划区范围由现有的10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新区建成面积至少达到4平方公里。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社会服务业,吸纳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镇(市)区人口达到1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新型服务业年收入达到20亿元,旅游业发展在武汉城市圈内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规模。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镇(市)民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条件,配套建设镇(市)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给排水、天然气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使该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指标名列全省首要位置。五、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强镇一是加大“五小”企业的整治力度。全年组织行动5次,对列入关停的“五小”企业进行了强制拆除,全镇13家选厂按照市政府要求整合成了4家,并全部通过上级验收;二是加大环保投入。以还桥大港为重点,为确保沿港企业长期稳定达标排放,5家重点排污企业永惠公司、万和铝业、阳光铝业、桐梓沟一、二井和黄石市亨利工贸共计投入688万元对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及工艺进行改造。同时,镇政府投入300万元对还桥大港延伸护砌和港道清淤,投入1800万元对港南路和学府路进行绿化;三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年关闭立窑2座,煤矿2家,碎石厂6家。全镇通过通过节能减排和淘汰“两高一资”减排二氧化硫858吨,减排煤坑废水6万吨,减排粉尘11000吨,节约电力3590万度。超额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荣获大冶市委、市政府授予的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六、建立保障体系,提高民生幸福指数。一是加强农村“五保”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率。我镇投资1100万元,分二期建设完成了全省一流的乡镇福利院,该福利院集居住、医疗、娱乐、休闲于一体,让“五保老人”安享晚年幸福。目前,全镇“五保老人”集中统筹供养率达100%,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人均月生活标准达600元左右;二是建立农村居民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010年,我镇新增就业岗位705个,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1400人;完成社保扩面1422人/次,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参保1361人,共为全镇9000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