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_第1页
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_第2页
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_第3页
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_第4页
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几个理论问题第一节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1949):“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初步提出(1957、195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工作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2002)“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十七大报告》2007年10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包括教育目的,但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三、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

教育目的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反映,它必然为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所制约,绝不是超社会、超历史的。(一)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古希腊的城邦斯巴达的教育雅典:奴隶民主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商人、武士、政治家斯巴达:奴隶主贵族军事专制尚武,全民皆兵(武士教育)军人斯巴达犹如一个大军营,其公民的婴儿刚出生时,便要被检验体质,如果不合要求,便会被抛弃至荒山野岭;作为母亲的,会用烈酒为其婴儿洗澡,若受不了的,则任由他死去,这是因为斯巴达人只要最好的战士。

男孩在7岁前是由双亲抚养的,但其父母从小则会训练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战士,甚至有点冷酷无情。7岁后便会编入团队进行军训。他们要被训练为绝对服从,身手敏捷,不怕艰苦的军人,所以每年均会被火辣辣的皮鞭鞭打,并不许求绕或叫喊。当男孩过了12岁,便会被编入少年队,只能光头赤脚,不论天气冷暖均只许穿一件外衣,并只可在军营里作少量进食,逼使他们在外面偷取食物,锻练他们的身手。若被人发现,则会被重打,因为这证明他身手不灵活。至20岁后,则成为正规军人。30岁时便会成亲,但还是要每天作军训。60岁时便会退役,但仍要作为预备军,随时候命。女孩过了7岁仍留在家里,但并不像中国的女孩般在家刺绣,而是在进行艰苦的体格训练,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方能诞下坚强的战士。因此斯巴达的妇女十分坚忍,并不怕看到儿子浴血沙场。当儿子要上战场时,她们并不会为其祝福,只会给他一个盾牌,并说:“要么拿著,要么躺在上面。”即是说,要么打胜仗回来,要么光荣战死,在盾牌上被人抬回来。男童7岁时进文法学校的弦琴学校(或称音乐学校)学习。12~13岁的少年入体操学校直到15~16岁,到了15~16岁的青年时期,只的少数富家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学习,继续接受体操教育,同时学习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和音乐。18~20岁的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接受军事训练。不重视女子教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地位低下,为将来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作准备。(二)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三)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四)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节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一、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高级专门人才。(二)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高等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高校的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层次、类别)(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教育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方向性,使受教育者具有社会所期望的素质。调控作用(制约和影响):宏观和微观激励作用: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评价作用: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四)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层次性高等教育目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社会分工的消极作用就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分工越细,人的发展越片面。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然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二、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又各自独立,分别行使不同的功能。(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德、智、体诸育的基本途径。科研训练: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高校的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结构,一般认为由五部分组成: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中国本科教育缺什么?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缺乏对评判性思维的培养1928年《耶鲁大学报告》中提出一个观点:“头脑的纪律和头脑的家具之间的区别”。学生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知识,就像头脑里装进了一件家具,但是这个家具在一个迅速辨别的世界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学生最后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的是头脑的纪律或者说思考的框架,而不是一件“家具”。大学生随机调查显示学习成绩好未必创新能力强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科学院教授王汉清率领的课题组,通过为期1年的研究,得出了有悖于人们传统印象的“结论”——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新能力。他们选取50道世界权威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试题”,在南京4所高校中随机抽取426名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限40分钟。此次调查被列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论一: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智力水平

结论二: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造力倾向

结论三: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科技成果水平

启示:要防止“高分低能”的教育趋向

第四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几个理论问题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几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教育工具论):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个人本位论(教育主体论):应当依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无目的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杜威)辩证统一论: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一)社会本位论《学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理想国》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应当为维护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服务。笃尔普:“在教育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涂尔干(迪尔凯姆):“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就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强调:高等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过程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二)个人本位论

卢梭:如果要在塑造人和塑造公民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他将选择塑造人的目标。鲁迪格尔:“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个

人而不在于社会。”裴斯泰洛齐:学生生来就是蕴涵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种子,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各种天赋才能的种子得到和谐发展。福禄贝尔、斯宾塞卢梭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强调: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高等教育应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设计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教育要为个体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教育过程主要是促进个体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三)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观有所不同,往往存在一种重此轻彼、畸重畸轻的现象,甚至的确存在两者矛盾冲突的现象。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1.内涵: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2.通才教育的三个特征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1.内涵: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专才:铸造一批又一批不同科技含量、不同精密度的工具性的标准件,以适应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化大生产对“齿轮”和“螺丝钉”的大批量需要、。2.专才教育的三个特征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内容侧重于应用。学生在毕业后较快适应岗位的需要。(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爱因斯坦“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需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争论的实质是专业口径之争、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存在较大的差别。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其融合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但不能仅止于课程设置。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马丁·特罗某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某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某年全国(18-22岁)人口数】×100%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1%。《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9%。2013年8月19日,教育部公布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完成的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的划分不仅仅在受教育者数量上的差别,还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形式、学术标准、管理与决策及高等学校的职能、模式、招生和教师招聘等方面。我国从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从毛入学率上看,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由于其他方面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高等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质量问题。(二)英才阶段向大众转变的两种模式美国模式:社区学院日本模式:私立大学(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注意的问题1.适度加快发展速度2.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多元华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四、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一)高等教育公平孔子:有教无类柏拉图:“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胡森: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结论:1.教育平等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