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少年宫教育历史促进少年宫教育发展
——我国少年宫教育发展的简介2009.11.关于校外教育的定义我国和国际上对校外教育的概念界定各异,反映了校外教育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基本要素是:在学校教育之外,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进行,由专门机构或社会团体从事,有一定的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一定关系。少年宫教育是校外教育的真正意义的代表。我国少年宫教育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少年宫教育的创建时期(1949—1959)少年宫教育的发展时期(1959—1988)少年宫教育体系形成时期(1988—2000)走向新世纪的少年宫教育(2000—)一、我国少年宫教育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百废待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体系,全面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2月,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立了全面学习苏联的国策;实施两种教育制度并行——全日制的学校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我国少年宫教育出现的背景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教育场所、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1950年北京市共有小学650所,其中私立的占34%。在城区,私立小学占63%。
▲市文教局积极动员本市无职业的知识分子参加教育工作。
▲1951年11月11日作出决定,将大部分小学初级班改为“二部制”,以解决5万名失学儿童当时无学可上的的教育问题。
▲大批的学生涌向社会,课余生活贫乏,少数少年儿童被坏人利诱,有的还参加了宗教迷信活动。我国少年宫教育出现的背景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1950年、1951年毛泽东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强调“要学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3年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成员时,指出“现在新中国要把方针改一改,要为青少年设想”,“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朱德同志提出要“把我国新生的一代培养成有健壮体质的、活泼、勇敢、诚实、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和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人”。胡耀邦作了要“把少年儿童带领的更加勇敢活泼些”的专题报告。我国少年宫教育出现的背景全面学习前苏联的结果刘少奇指出:“我们要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学习苏联人民的建国经验”;在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了“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的教育为基础”,“又要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的方针,把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确定为建设新教育的方向。全面、彻底、系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中苏互派留学生,吸引专家来华,翻译介绍教育书籍凯洛夫的《教育学》,冈察洛夫的《教育学原理》,列昂节夫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列宁论少先队组织》、《辅导员的书》、怎样组织和领导学生的校外活动》、《苏联中等学校的课外工作》、《苏联普通中学的综合性技术教育》等都成为当时少年宫、少年之家领导和教师的主要的参考资料。全面、彻底、系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大批的苏联专家应邀来华视察、指导1954-1957年期间,苏联专家在中南、西南地区讲学,视察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曾两次参加北京市少年宫的建设讨论会,并考察宣武区少年之家,从少年宫、少年之家任务、活动内容、机构设置等许多具体问题给以了具体的指导。国内的许多报刊,《人民教育》、《人民日报》、《东北日报》都纷纷介绍苏联校外教育机构的情况,发表丁玲等作家的专访文章。国内的一些部门也组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参观、考察校外教育。苏联的校外教育列宁政府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苏维埃颁布的第一条法律就是保护儿童。捷尔仁斯基建立了两种收容和教育流浪儿童的机构——“儿童之家”,“少年工读学校”。这两种机构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有吸引力的活动和艰苦的劳动来达到转变少年儿童的思想、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目的,创造出了许多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经验,同时也为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苏联的校外教育1921年,建立了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儿童剧院”;1923年,莫斯科市将一座原来是大资本家的宫殿式建筑送给少年儿童,命名为“少先宫”。这就是用“宫”来命名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由来;1925年2月16日在黑海之滨创建了有名的阿尔迪克夏令营营地。1930年,政府将一座原来是贵族的华丽别墅“苏科索夫”赠给夏令营。这期间,许多大城市相继建了一批少年宫,许多海滨、山地、林区建立了一批夏令营营地。在农业集体化初期创建了自然科学和农业试验活动站。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机构。苏联的校外教育20年代,苏联的少先队也是建在校外的。1922年2月13日第一个以少先队命名的儿童组织在莫斯科克拉斯诺普列斯基印刷厂里正式建立。并将“时刻准备着”作为队员的口号。少先队将大部分儿童组织起来,在校外开展了以劳动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有意义的活动。如:认购工业化公债,收废铁,星期六义务劳动,扫盲等。校外教育主要着眼于多数少年儿童的教育,以普及性的群众活动为主。儿童教育家、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多次强调,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应该与邻近的各种工厂、作坊和农场的生活建立联系,并且参加到他们的某一生活中去”。
苏联的校外教育30年代,苏联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为主、课本知识为主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严格建立了学校的秩序和纪律。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同时,校外教育不仅数量和类型有了较大发展,而且越来越重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和特长儿童的培养。此间,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大大减少了群众性活动、劳动和社会服务,并且规定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进入少年宫大门,活动时间主要是放学以后和节假日。这样少年宫的主要工作内容就转到了小组培训和配合学校教育的阵地活动上来。苏联的校外教育由于狠抓了普通教育和校外教育,同时又通过普及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培养少数特长儿童,受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使整个一代人的素质大大提高,出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尖子人物,他们很多人小时候就是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的积极分子。1957年苏联首先把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后,西方教育家不得不承认是苏联普通教育质量高和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机构培养特长儿童的结果。苏联的校外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一种半天上课、半天开展课外、校外活动的学制。在600多名学生中组织了120个兴趣小组,很多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培养了自己的专长,毕业后经过继续深造,成为这方面专业的人才。人们亲切地称这些课外、校外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学习乐园”。他的教育思想逐步的被人民所重视、所接受,从而推动了校外教育的发展。据5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苏有校外教育机构和场所近8000个,其中少年宫和少年之家2100多所,总数量是30年代的4倍多。苏联的校外教育80年代中期统计,全苏已有校外教育机构和场所近十万个。其中:少年宫(家)4842所少年儿童剧院和儿童艺术教育馆173个,儿童图书馆8174个少年自然科学家活动站860所少年旅行家活动站229所,儿童铁路47条,儿童船队160个,少年海员俱乐部250个少年业余体校6473所少年儿童音乐、美术、舞蹈、工艺等业余学校7364所儿童公园157个还有分布更多、更广的街道、居民区的儿童俱乐部。我国校外教育机构的建立第一个校外教育机构——大连市儿童文化馆第一个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第一个自行设计和兴建的少年宫——太原市少年宫第一个儿童宫——广州市少年儿童宫广西北流县少年之家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的建立1952年1O月25日,北京市少年之家正式成立。建在北海阐福寺。l956年元旦,北京市少年宫正式建立。l957年5月26日,北京市少年科技馆正式成立。1956-1958间,北京市各区县的少年之家普遍建立。我国少年宫教育的形成1956-1960年一大批少年宫、少年之家建立。西安市碑林区、新城区,贵州云岩区,江苏的扬州、镇江、泰州、连云港,广西南宁、桂林,安徽的芜湖,浙江的绍兴,内蒙的包头,山东的烟台等等。中央机关和部队大院的少年之家。据1956年的统计,全国有少年宫5所,少年之家26所,儿童图书馆4所,儿童俱乐部(文娱室)12个,其他机构十几个,共约80所。我国少年宫教育的形成1957年2月,北京市正式成立校外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教育局、文化局、园林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体委、市科协、市电台组成,副市长刘仁任主任。市区成立了校外教育办公室。
长春、天津、广州、重庆等地也于1956年和1957年成立了校外教育委员会。我国少年宫教育的形成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群众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形很多样——晚会,联欢会,纪念会,见面会,座谈会,讲座,访谈,展览,竞赛,参观,等等。节假日、纪念日的活动非常普遍。阵地娱乐活动。游艺活动、俱乐部活动、阅览活动、展览、文艺表演、一日夏令营等形式进行。少年儿童自愿参加,或领票,或向学校发“活动券”参加。把展览直接送到学校也属于阵地活动。北京市少年之家1952-1954的三年间,参加各项群众性教育活动的达30万人次。
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主要有: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体育类。如:合唱、舞蹈、绘画、器乐、戏剧、朗诵、木偶、雕塑、工艺;模型、植物、动物、机电、化工、天文;体操、棋类、球类、射击、无线电、地质;印染、刺绣、缝纫、玩具、阅读、墙报,等等。兴趣小组的特点是活动性强、实践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基本功训练(讲授,制作,排练)、汇报展示(演出,展览,比赛)、外出观摩、访问、夏令营等。采用自愿报名、学校教师协调、推荐的招生办法。兴趣小组设初、中、高三个组别。学习的年限不同。每周活动1次或2次。寒暑假增加到2次或3次活动。在寒暑假办一些短期班。根据需要举办一些专题的短期“培训班”(如“队歌”指挥班)。贯彻为工农服务的方针,招生时对工农子弟给予适当的照顾。还强调在工农子弟在中、高级小组中的比例。组织艺术团、俱乐部、协会,以兴趣小组的组员为骨干,团结了学校中一大批爱好者和积极分子。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基层学校活动——中福会少年宫通过“布谷鸟”合唱节推动学校的歌咏活动;长沙市少年之家、徐州市少年之家举办少先队干部培训班。所有的少年宫、少年之家都印发活动资料,一方面介绍少年宫的活动,一方面交流学校间的课外、校外活动。天津、扬州、上海宝山、南京等少年宫、少年之家开展了“小小游艺车”、“货郎担”、“星期天少年宫”等“流动少年宫”的活动。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创建少年儿童业余社团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各种社团,使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社团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辅导,排练节目。不仅在少年宫、而且为学校、部队、农村、工厂演出。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对外交流“小接待员”,“小伙伴服务队”。接待各国外宾来少年宫参观,宣传我国的少年宫教育。哈尔滨少年宫选派代表到苏联的海参崴和伯力参加植树活动、接力棒活动。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少年宫教育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群众活动还是小组活动都比较强调教育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既适应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又逐步形成了少年宫教育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图书阅读活动少先队活动文娱、体育、游戏活动、夏令营。少年宫教育的形成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少年宫教育毛泽东主席为中福会少年宫题写了“少年宫”毛、朱、周、刘、邓、宋、董、陈、贺……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刘少奇指示:少年宫应该多搞些少年儿童喜欢的活动和兴趣小组,少年宫的师资队伍要注意年龄结构的合理性。邓小平指示:像这样的少年宫,北京可以多建一些,区里也应该建立。周恩来鼓励组员:从小做小船,长大造大船。宋庆龄题词:儿童们在少年宫里不能只是享受幸福的童年,更要紧的是学习劳动的本领,学习为集体工作,为祖国做有益的事,准备为人民谋幸福。少年宫教育的形成少年宫教育初创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建设上:管理机制不规范;
人员编制紧;
经费不足。在发展上:社会上对校外教育存在模糊认识,重校内,轻校外。学习苏联重形式,追求漂亮外观和排场。少年宫的教师和领导不完全了解少年宫教育的规律,对功能、作用、任务把握不准。过于追求活动数量和人次,削弱阵地开放,放弃兴趣小组活动。少年宫教育功能减退,仅起到类似儿童娱乐场所和课外活动指导站的作用。团中央做调查,撰写《积极开展和加强儿童校外机构工作》的报告。少年宫教育的形成1956年春,团中央召开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哈尔滨、大连、宁波、乐山、苏州等地的少年宫和少年之家的负责人参加。紧紧围绕《积极开展和加强儿童校外机构工作》的报告展开讨论。北京少年宫和中福会少年宫介绍了经验。座谈会肯定了少年宫教育的作用,提出正确处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不能照搬苏联“少先宫”的模式,要结合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少年宫教育的形成1957年4月12日《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颁布
是全国第一个校外教育法规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少年宫教育的形成。《规定》中第一次明确了少年宫、少年之家的性质、工作内容、领导关系、经费、设备、机构设置保障等有关问题,阐明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为广大校外教育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办宫方向。《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是少年儿童专门的校外教育机关基本任务是配合学校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工作对象是广大的中学、小学和校外的少年儿童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广泛地组织儿童参加各种活动组织活动的原则应当是少年儿童自愿参加《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在教育行政机关和青年团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市的少年宫对区的少年之家要在业务上给以帮助。工作要和学校取得密切的配合,防止使少年儿童负担过重的现象。必须充分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科学艺术团体、文化机关、工厂、农场、高等学校等各方面建立联系,取得他们的帮助和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工作。《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工作内容包括群众文化工作、科学技术工作、艺术教育工作、体育工作等四个大类。《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教育的载体是“活动”。对活动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发展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兴趣和才能,锻炼他们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思想,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少年儿童的文化、休息活动;帮助学校的课外活动和少先队的活动。《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少年宫和少年之家的主任必须是由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有相当教育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少年宫、少年之家可以聘请当地科学家、艺术家、体育专家、工程师、教授、工厂企业的负责人,校长、优秀的教师和辅导员等担任顾问。根据规模大小来决定名称——各大城市设立少年宫或少年之家,市内各区同时可设立少年之家,中、小城市及各县设少年之家。《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工作内容包括群众文化工作、科学技术工作、艺术教育工作、体育工作等四个大类。教育的载体是“活动”。对活动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发展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兴趣和才能,锻炼他们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思想,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少年儿童的文化、休息活动;帮助学校的课外活动和少先队的活动。《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这些规定贯彻了全面教育的观点,是少年宫、少年之家与学校教育相比较具有特殊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具体体现。《规定》的产生、制定,符合中国国情,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为初建时期少年宫、少年之家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方向,为校外教育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初步的建设及运行标准。《规定》是校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重要文献。《规定》的制定与实践,奠定了中国少年宫教育的发展基础。二、少年宫教育的发展时期此时期我国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背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共青团加强领导
确立指导思想——尊重少年儿童个性,善于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兴趣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应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李琦涛)对少年宫教育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既要有读书活动,也要有体育游戏;既要给少年儿童讲通俗易懂的道理,又要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有室内活动,也要有室外活动;既要有集中性的活动,也要有小型分散的活动。
共青团加强领导
发展少年宫教育场所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大中小型并举,由土到洋,迅速形成校外教育网”;“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各种形式把少年儿童的校外生活组织起来”。归纳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五种类别——家庭学习小组和小队之家;少年儿童活动站、街道文化室、俱乐部;市、区少年宫、少年之家;利用成人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少年儿童校外活动;机关、工厂和高等院校加强职工子女的校外教育。建设有特色的少年宫教育机构杭州——发动各区居民讨论建立了“少年俱乐部”,两三间房,一个活动园地,坚持每天上下午都开放,有的晚上还开放。宁波——建立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和少年之家,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吉林——建少年之家139所,儿童俱乐部420个,儿童公园13个,少先队校外小队部12267个。北京——建立中央机关(172个)、部队(27个)、厂矿(132个)、院校(60个)的少年之家。街道活动占60个。上海——建立上海市科技活动指导站,各区建少年宫和少年之家,静安、长宁、卢湾建立少年科技活动指导站。建设有特色的少年宫教育机构武汉市——少年宫建起可容1100人的剧场,还有游艺室,跳伞塔、溜冰场、航海俱乐部、射击俱乐部,成为少数几个少年儿童国防教育基地。太原——少年宫建起了近千个座位的少年厅,近千个座位的图书阅览室。可容50人同时学习操作的金工、木工车间。还建了游戏场、摩托车场、气象台。南昌——修建了旱冰场,砌起了水磨石的乒乓球台。哈尔滨——少年宫建起了木偶剧场。开辟了种植园地。广州——少年宫建设了数个专题(孤儿院、青年英雄、少先队光荣传统)陈列室。修建了两个人工湖。
共青团加强领导
确立指导思想——尊重少年儿童个性,善于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兴趣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应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李琦涛)对少年宫教育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既要有读书活动,也要有体育游戏;既要给少年儿童讲通俗易懂的道理,又要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有室内活动,也要有室外活动;既要有集中性的活动,也要有小型分散的活动。
共青团加强领导
发展少年宫教育场所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大中小型并举,由土到洋,迅速形成校外教育网”;“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各种形式把少年儿童的校外生活组织起来”。归纳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五种类别——家庭学习小组和小队之家;少年儿童活动站、街道文化室、俱乐部;市、区少年宫、少年之家;利用成人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少年儿童校外活动;机关、工厂和高等院校加强职工子女的校外教育。社会、舆论的支持196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指出:“应当因地制宜、多种多样,阵地活动与小型分散活动并举”;“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如厂矿、企业、机关、街道、书店、图书馆、文化站、体育馆、商店等单位,都来做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工作。开辟各种校外教育阵地,如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阅览室等等,形成一个校外教育网,指导和丰富各种校外活动”。《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山西日报》、《文汇报》、《河北日报》、《新华日报》、《宁夏日报》、《中国青年报》、《太原晚报》等报刊及《小学教育通讯》、《吉林教育》等杂志都刊登了开展校外教育的评论和报道。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1963年党中央确认“要设置一些专职校外辅导员”,强调“配备校外辅导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校外工作这个薄弱环节”。1964年6月13日,国务院对校外辅导员的来源及条件作了详细的规定:“专职辅导员的来源,除了二部制学校从现有教师中调剂一部分作骨干外其他的首先从中师毕业生中调配,仍不足时,可以从小学长期代课的教师和未能升学就业的社会知识青年中选用”,必须“挑选好的党员、团员和群众中思想进步、作风正派、无传染病、并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水平的人来担任。对已经配备的校外辅导员,各地应该进行一次审查,凡不适合此项工作的人必须加以调整。对新配备的校外专职辅导员,应集中起来加以训练。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业务水平,是做好校外教育工作的重要关键”。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了落实国务院的规定,北京市教育局当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留了近2000人,专门负责街道活动站及家庭学习小组的校外辅导活动。沈阳配备了1064人,大连配备了536人,太原的专职辅导员达到106人。多年师资紧缺的局面得到缓解。成立校外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1964年6月,中央一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委员会成立,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科协、国家体委、文化部、公安部、内务部、全国总工会等组成,教育部副部长刘季平担任主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琦涛任副主任。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校外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念1960年4月第四次少代会提出“要努力促进少年儿童教育社会化的发展”,应该“引导少年儿童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和锻炼”。我国在整个过度时期存在着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少年儿童的斗争。这个斗争是严重的、尖锐的。少年宫和少年之家的工作要政治挂帅,要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活动,活动内容要和三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建立义务辅导员队伍北京市少年宫:华罗庚、茅以升、贝时璋、林巧稚、高士其、叶圣陶、冰心、老舍、曲波、吕骥、瞿希贤、李焕之、刘炽、严良堃、秋里、齐白石、周巍峙、贾作光、侯宝林、谢添……中福会少年宫:石人望、陆春龄、朱明轩、吴国钧、“面人赵”(赵宽明)……几乎所有的少年宫、少年之家都聘请英雄模范、先进人物和社会热心人士担任政治思想辅导员。校外教育机构发展和功能体现上海各区建立少年科技指导站;各地少年宫新建和扩建;到1956年,全国有170所少年宫、少年之家,覆盖各省。培养人才幼苗:余达太、瞿弦和、张筠英、周耀锟(二胡)、戴士和(壁画)、朱嘉明(经济)、姜昆、杨晖(围棋)、俞进学(造船)……总结基本经验少年宫教育的发展要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少年宫教育要发扬自己的特色(自愿性,教育性,因材施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年宫教育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机构建设要遵循少年宫教育规律少年宫教育遭受破坏文化大革命使少年宫教育陷于瘫痪少年宫教育的作用全面被否定——“资产阶级儿童中心论”,“天才教育”,“智育第一”,“修正主义路线”。场地被占领,设施被砸烂,财务被抢占。干部教师受到迫害。少年宫教育的方向被歪曲——要求少年宫“培养出更多的小老虎、小闯将”;“开门办宫”,“向阳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批林批孔”。少年宫教育的恢复从1971年起北京及全国的少年宫、少年之家开始恢复,福州街头出现了“还我少年宫”的大字报。维护“少年宫”的名称原有辅导员陆续回到少年宫,一批新生力量走进少年宫教育队伍济南少年宫重建,天津新建和平区、红桥区少年宫,厦门新建思明区、开元区少年宫,太原少年宫得到3万元拨款添置设备。桂林少年宫聘请50位兼职教师,打开工作局面。少年宫教育的恢复群众性教育活动:重庆少年宫举办“学习刘文学”、“学习雷锋”展览,太原少年宫组织“百万农奴站起来”报告,武汉少年宫举办“走红军路”主题活动,上海市少年宫组织大规模的航空、航海模型比赛,天津市少年宫组织无线电爱好者培训,北京市少年宫一年内编辑了7种活动资料,发行量达23万册。少年宫教育的恢复兴趣小组活动:上海市少年宫的天文、小组,大连市少年宫小组招生人山人海,南昌市少年宫利用食堂和走廊办起手风琴小组。艺术团队恢复:西宁“小杜鹃”,广州“小海鸥”,上海“小伙伴”,长春“红领巾”,扬州“小红花”。为一批组员的发展奠定方向:谭盾、徐沛东、臧云飞、汤沐海、关牧村、林芳兵、徐俐、穆娜……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底发提出“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的号召。中央带头做了两件事,一是,每年春节怀仁堂向少年儿童开放;第二是将官园送给少年儿童,建立中国儿童活动中心。1982年8月5日,中国儿童活动中心正式开放,邓小平题写了宫名。邓颖超在开幕式上对少年儿童们说“从此你们就是这个中心的小主人。你们要在这里动手动脑开展活动,在这里进行自我教育,使自己成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共产主义新一代”。
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中国儿童中心的成立,带动和促进了少年宫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妇联系统的儿童活动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江苏、江西等一批活动中心颇具规模。(活动中心的名字从此叫开来)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的建立在全国少年宫教育中发挥了示范作用。儿童中心还建立了研究部,出版了《校外教育通讯》,为全国少年宫教育机构的沟通提供了渠道。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三个结合”、“三个面向”办宫方针的确立。1979年10月,全国第六次少代会提出:校外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校外教育机关要面向广大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要坚持阵地活动与指导基层活动相结合,重点培养与群众性普及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相结合共同加强对校外教育机构的领导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1983年6月21日,国家教委和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校外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荣高棠、宣传部副部长曾德林、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胡锦涛、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胡德华作了重要讲话。儿童中心、中福会少年宫、福州市少年宫、太原市少年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大会取得共识:少年宫、少年之家的工作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少年宫、少年之家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在改革中开创少年宫教育的新局面,进一步贯彻“三个面向”原则;要加强少年宫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1984.12.18-24杭州少年宫发起,15省市、35名少年宫主任参加。研讨会主要形成三点意见:①“三个面向”是少年宫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人才的目标;②少年宫教育的改革首先是管理体制的改革,关键是提高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实施宫主任负责制和岗位职责制的同时要落实教师的待遇;③少年宫可以搞一些创收,以发展事业改善条件和待遇。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与会者联名写信给胡耀邦,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希望改革的文件应涉及校外教育的有关问题,明确校外教育是教育事业单位,教职工是教育工作者,应享受同中小学教师一样的待遇;第二,少年宫的经费应纳入地方政府的预算。这封信得到了胡耀邦的重视,立即批转给胡启立、王兆国、胡锦涛、何东昌作进一步的考虑。会议上一些少年宫提议编写《校外教育学》。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并举”方针的提出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教育并举”确立了少年宫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少年宫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得到提升“并举”方针极大的鼓舞了广大的少年宫教育工作者少年宫教育的新发展大庆会议召开1986年10月,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科协在大庆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校外教育工作会议。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委、团委、妇联负责校外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及60多个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柳斌、冯军、范崇燕等领导作重要讲话。大会再次明确“并举”方针;少年宫教育要贯彻“三个面向、三个结合”的方针,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少年宫教育的发展要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集资的方针,少年宫教育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要把少年宫教育的教育科研提到议事日程。大会讨论了《少年宫(家)工作条例》(草案)、《关于加强少年宫工作的意见》(草案)。1987年2月,国家教委、团中央正式联合颁发了这两个文件。少年宫教育发展时期的总结少年宫教育的发展是受国家发展制约的少年宫等机构的数量得到扩大,教育、团、妇联三大系统的格局基本形成少年宫教育发挥了育人的特殊功能少年宫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确定了少年宫教育性质:“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提出了“并举”方针、“三个面向”、“三个结合”的办宫方向、“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集资”的发展方针制订了《少年宫(家)工作条例》
三、少年宫教育体系形成时期1989年7月,《校外教育学》问世。这是我国第一本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备的校外教育专著。1989年8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研究会成立。1979年,北京市在全国最早建立了校外教育研究室,并成立了群众活动、声乐、器乐、舞蹈、行政管理等13个研究组,300人参加。1983年,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校外教育研究室。1987年3月,全国城区少年宫工作研究会成立,这是最早的全国性的研究会。1989年9月,全国青少年宫协会在成都宣布成立。三、少年宫教育体系形成时期各研究会的建立,并在全国形成网络,标志着少年宫教育已经从经验型逐步上升到理性研究、探索阶段。组织起来,研究规律。少年宫教育体系开始形成。它和《校外教育学》一起标志着少年宫教育理论开始形成。市场经济对少年宫教育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对少年宫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1986年11月25日,团中央颁发了《青年宫、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青年宫、青少年宫实行宫主任负责制。从1985年开始,吉林、江苏、辽宁、北京等地先后实行了宫主任负责制。宫主任负责制是少年宫管理体制改革中最具有特色的核心内容,是少年宫能够实施各种自主权的基本保证。实行宫主任负责制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随之改变;用人机制也改为全员聘任制;机构得以重新设置,开始实行竞聘上岗,铁饭碗开始被打破。管理上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分配制度也开始改革。造血功能加强。市场经济对少年宫教育的影响展开“姓教,还是姓钱”的大讨论。1985年4月,广州、天津、武汉等18个城市的青少年宫在武汉召开研讨会,1988年10月,上海市邀请举办了“全国16省市少年宫管理工作研讨会”,均就少年宫教育的改革问题展开讨论。1989年3月,华东地区少年宫德育工作研讨会在镇江召开,45个少年宫的主任一起讨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一致认为,少年宫不是单纯传授技能技巧的地方,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形成群众活动、兴趣小组活动、阵地活动的合力,强化少年宫的德育优势。1990年10月,全国校外教育研究会在太原召开校外教育德育研讨会,强调德育要放在首位,要将德育渗透到群众活动、兴趣小组活动、阵地活动和少先队活动。少年宫教育专业性的认可少年宫教师同中小学教师同步实施专业水平考试,进行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职称评定。1993年《教师法》颁布。确定了校外教育教师的地位——“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少年宫教育的规模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少年宫等机构进入了规模发展时期,面积扩大,设备更新,整合调整,完善功能。1991年“六一”前夕,投资1800万元民币、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少年宫落成,成为当时北京最大的区级少年宫。1994年,静安区政府投资1.4亿人民币重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上海市和全国少年宫系统引起很大反响。福建省泉州市少年宫1997年改建成了总面积达28100平方米,占地43亩,包括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夏令营大厦、健身中心和游泳池的新少年宫,总投资近亿元人民币。这个工程被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列入«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少年宫教育的规模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各级各类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场所近万个。其中:教育系统所属1700余个;妇联系统所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2524个,共青团系统所属青少年活动场所已达2200个。还有文化系统办的、企业系统办的、科协办的、机关事业单位办的、部队办的、工会办的。私人办的。少年宫教育的规模发展少年宫教育进一步趋向社会化。表现在:积极参加社会大型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社团活动(综合性社团,专门性社团,爱好者俱乐部),向社区教育发展。营地建设——上海佘山少年营地,天津市凤凰山青少年活动营地,中国儿童中心的金海岸夏令营基地……发挥少年宫的区域作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承办大规模比赛活动,一大批组员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走上专业道路。对外交流全面展开。走出国门;对外接待和交流的窗口;搭建文化艺术交流的大舞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1995年6月21日,国家教委、文化部、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七个部委联合颁布《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规程》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少年宫教育的性质、地位、人物、工作原则等方面作了详尽且较为科学的定位。在机制、结构、模式原则、方法、内容等作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也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少年宫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发挥了指导作用。《规程》是少年宫教育的一部法规性的文件,成为办好少年宫教育、发展好少年宫教育的依据。学习《规程》贯彻《规程》为了更好的贯彻《规程》,提高执行力度,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又联合制定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评价标准》(讨论稿)。《评价标准》包括评估目的、对象、办法、标准(共十条)、细则五部分。细则又分为级别标准(硬件)和类别标准(软件)。1996年11月—1998年4月,教育部基础司、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部联合先后对北京崇文区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省江都市少年宫、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北京东城区少年宫、太原市少年宫、哈尔滨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和广州市东山区少年宫等9个机构进行了试点评估。学习《规程》贯彻《规程》评估工作根据评估标准,采用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察看育人环境、建筑设施、人员配备等多种方式,广泛了解、全面考察、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综合评价,最后确定等级标准,并即时回复评价意见。结果,有七个机构被评为全国一级甲等校外教育机构,两个机构被评为二级甲等校外教育机构。评估对少年宫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规范了少年宫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激发了少年宫创建教育特色的积极性;增强了少年宫教育工作者着眼长远发展的历史责任感;促使上级主管部门更加重视少年宫教育工作。学习《规程》贯彻《规程》北京市重新修订了《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在试评的影响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于1999年底联合颁布«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等级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北京市率先在全国正式将校外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围。2000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通知精神,对东城区少年宫进行教育督导,开了北京市督导校外教育的先河。在2001——2003年间,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的教育督导室分别对各区的校外教育机构进行了教育督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应当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少年宫教育重视全面素质培养,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新发展,新问题强化文化功能,重视普及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开办大量培训班和幼儿艺术班。组员年龄低化,学校课堂教学倾向,单纯技能技巧传授。个别机构兴办了学校个别机构的集团化发展倾向再一次出现少年宫教育性质定位与功能定位的争论四、走向新世纪的少年宫教育2000年中央两办13号文件使少年宫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两办13号文件有几个重点内容:①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论在数量上、布局上、规模上,都难以满足2.4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②各级政府和党委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机构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③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投资要以政府投入为主;④国家将利用体育彩票支持贫困地区的少年宫建设,每个县要建一所;⑤要成立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校外场所建设新局面2001年-2006年共投资40亿元(中央20亿,返还地方20亿)。建设项目1863个(中央扶持的1094个,各地自建769个),覆盖了90%的中部县城和80的西部县城,惠及了国家贫困县354个。到2006年底,已经投入使用的576个(中央扶持的354个,自建的222个)。校外场所建设新局面北京充分利用福利彩票和创新活动经费支持少年宫教育的发展,郊区县的校外教育机构得到新建和扩建。上海的少年宫教育机构得到新建或扩建——中福会少年宫、徐汇区活动中心、卢湾区活动中心、黄浦区活动中心。呼和浩特、厦门、福州、昆明、武汉、广州、杭州、济南、哈尔滨、沈阳……少年宫教育机构的新建扩建上海市政府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到2006年已达12亿元)在青浦区西淀山湖畔建成了名为“东方绿舟”的校外活动基地。山东省青少年实践基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嘟嘟城”。中央重视校外教育的发展2004年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中央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重视校外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建立了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中央的联席会议共有31个部委参加,设在教育部。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和指导。具体来说有四点: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协调机构的工作;统筹协调全国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国家有关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案;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工作。北京市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