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_第1页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_第2页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_第3页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_第4页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QQ群名称:15-16-1形策课交流群QQ群

号:488685663任课教师:张红涛2015年9月研究方法——由古及今、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历史、现实、理性、逻辑性)研究思路——在中美大关系背景下来分析南海问题(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表及里)研究重点——对中美两大国的立场、观点和政策来展开分析研究目的——培养大局意识、大国意识、海洋意识、主权意识总体要求太平岛——南沙最大的自然岛屿中华民国1946年曾派“太平舰”到太平岛,将日人所命名的“长岛”改名“太平岛”,碑石宣示主权菲律宾也对南沙岛屿有所主张,中菲外交为此有过交锋1950年台湾撤走军队,放弃“实际占有”,结果被菲律宾趁机大做文章,意图把太平岛作为无人岛而据为己有欣慰的是1956年台湾再次派军队驻扎在太平岛上至今遗憾的是未能制止南沙其它岛屿被他国占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五个坚持”坚持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好分歧坚持维护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坚持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一、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2012年4月,菲律宾前防长、现参议院议长胡安·恩里莱表示,“中国武装船只不敢对菲律宾军舰开火,因为‘世界上另一个与中国实力相当的超级大国是我们的协议盟国,那就是美国”。这句话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为什么?1、三个历史阶段20C70s之前:主要是殖民与反殖民问题。西方国家殖民化东南亚国家过程中,也染指中国的南海领土;法国,1933年实际控制中南半岛,妄图侵占中国的南沙9岛礁,史称“九小岛事件”。二战期间,南海广大地区被日本占领;战后归还,此些新独立国家均无异议。20C70s前后:开始出现海洋经济利益争夺。四个背景: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资源需求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刺激—四小虎:菲泰马印尼越南等国家原先几乎没有石油—现在地区中3rd4th中东战争-国际石油危机—世界资源瓶颈联合国—战略地位及石油储量—2nd波斯湾“文革中国”—无暇顾及个别国的蠢蠢欲动1地理上,南海连结太平洋与印度洋、东亚与大洋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的必经之地,占世界海运量第2位,仅次于地中海。2资源上,南海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的自然资源探勘报告指出,南海至少具有150多亿吨的石油储量。1982年《海洋法公约》后-引发南海问题争议联合国-1994年正式生效菲律宾以“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借口,妄图使其非法占有的岛屿合法化但是,中国实际管辖南海诸领土和《美西巴黎条约》等外交相关文件发布在前因此,菲等国的领土要求没有法律依据。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属于国家管辖范围。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享有三项自由:飞越自由、水上航行自由、海底铺设电缆管道自由。但行使这三项自由是有条件的,不能影响沿海国的国家安全。按照联合国公约,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这与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规定是一致的。美西为结束1898年战争而缔结的条约,共17条,其中③西班牙将通称菲律宾群岛的各岛屿让与美国,在本条约互换批准书后3个月内美付给西2000万美元。2、三个现实阶段1978~2010年: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务实、睦邻外交主张2002年,《南海各方行动宣言》,在地区层面上实现稳定局势、关系加深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的阶段性成果2、三个现实阶段2010~2013年:美国重返亚太,南海问题急剧升温2010.7,美国务卿希拉里在17th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声称“南海问题关乎美国利益”—引发相关国的心理和政策冲击2010.8,美太平洋司令威拉德表示将美军将长期军事存在南海,希望周边国发展军事力量“保护各自领海”。东盟地区论坛(ARF)由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倡议创办,是目前亚太地区最主要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渠道。1994年7月25日,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会议在曼谷召开,中国作为东盟磋商伙伴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主要目标是,就共同关心的政治与安全问题举行建设性对话和磋商,以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现有27个成员国。2、三个现实阶段2011年,美国首次参加东盟峰会,菲试图将“南海国际化”,要求讨论南海问题,最终遭中国抵制。2012.4,中菲黄岩岛对峙菲-呼吁、抗议、抵制

妄图使中国陷入舆论被动美-联合周边国家军演

主张和平谈判解决争端2、三个现实阶段2014年~:频繁激烈对峙,美从幕后到前台5.11美海军滨海战斗舰沃尔夫斯堡号驶进南威岛,中国海军护卫舰紧密监视2、三个现实阶段2014.3.29搭乘渔船的菲军在南海仁爱礁附近,与中国海警船发生激烈对峙2、三个现实阶段针对中国的填海造陆行动,美国南海政策变得更加激进!!陆域吹填开始“大秀肌肉”,从口头呼吁、外交施压、军演威慑等柔性方式——酝酿强硬反制措施撇开“不选边、不站队”的虚伪中立外衣,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发难中国。3、引起南海争端的原因总结人文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地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经济因素——发现了巨大的石油资源法律因素——联合国第三次海洋会议;

海岛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美对中的7大战略怀疑:中国削弱美国的联盟体系中国要主导亚洲秩序中国要夺取海权的优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美元威胁论”中国要在网络、极地和深海等领域与美平起平坐中国要创造新的国际规则中国价值观也要走向世界中美近年来的博弈最直接起因是东海和南中国海问题不涉及中美双边关系,也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美国的深度卷入:一是美国和其同盟间的关系,二是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中国实际上并非主动的肇事者,而只是对他国(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等)行为的反应。美国的选择或许是因为被盟友所绑架,或许是因为要利用盟友来制约中国,或许两者兼有之二、中美实力对比下的大国博弈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廉德瑰:“中国附近海域的领土主权争端是难以解决的老问题,中国的海上战略也显得比较被动。海丝的安全核心是航道安全,这也是国家海洋战略的核心。南海争端一旦升级,必将会威胁中国的海丝航线”。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海丝线路简介:3条1是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和印度洋,延伸至欧洲的“郑和线”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海丝线路简介:3条:2是南太平洋线-从中国沿海港过南海,经印尼往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抵达南太平洋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海丝线路简介:3条:3是从日本海到白令海峡再抵达北极的北线。1和2都绕不过南海.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战略重心是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锁钥新中国成立初,中美关系从属于冷战,重心是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抗的敌对关系。20C70A后,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两国因共同反苏走到一起,重心是应对苏联威胁,但并未摆脱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20C90A以来,支撑中美关系的冷战结构和苏联因素消失。美国重心虽仍在欧洲,但中东和亚太在美国战略全局中地位上升2009年以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开始逐渐占据外交主导地位,中美成功避免大国争夺和战略对抗,实现总体合作和秩序稳定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展望未来中美必须保持共生演进,继续避免对抗、加强合作中美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为国际政经秩序稳定转型做出各自贡献。借助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契机,再次共同认知保持稳定和与时俱进适当改革的必要性。中美作为主要的世界大国,仍应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繁荣上担负特殊责任,做出共同贡献。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应根据自身逻辑执行各自政策,出发点未必一致,但需要将两国关系从危机管理转向定义共同目标,从战略矛盾的解决转向避免;无论是新型,还是共生,核心都是避免大国对抗和历史悲剧,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根本考量:“三关”1.与美国“积极重返东南亚”有关2.与美积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关3.与美积极应对中国崛起直接相关因此:《基于实力的合作:美国、中国与南海》中指出:不断激化的南海局势实际就是中国力图实现地区主导权所致。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如果美国不继续坚持其地区安全秩序基石地位,而是出于经济低迷原因而继续降低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则菲和越等国会纷纷倒向中国。届时中国将会获得亚太大国和海上强国地位,南海将完全由中国控制。中国将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自身发展的能源和经贸问题,还将以自私的国内立法取代一百多年才形成的维系世界经济正常运转和全球化基础的国际海洋法,美国的全球地位将因此遭到极大的削弱。”——《基于》P9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重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战略1.确认中国重要并全力应对中国崛起挑战“美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希拉里-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中美经济主线和战略安全主线之间找平衡3.出于实力减弱考虑,强调“巧实力”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具体到南海问题上:无意无力就南海问题掀起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藏在幕后,现在有走向前台的迹象周旋善变,始终围绕自己的本国利益通过第三方、双边或多边舞台发挥作用2.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根本目的搅局并利用地缘政治争端服务美国利益削弱我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和地区主导权的建立继续保持并努力提高自己在全球,包括亚太的霸权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1、中美关系的新特征:“外溢性”两大国间的双边关系——涉及他国、多国和全球性议题的多维关系美国的一贯方针——“双边维稳,周边震荡”将继续保持“不太好也不太坏”的相对稳定局面在双边外的问题上会产生摩擦和冲突

Eg.南海问题南海问题将与中美关系保持同步性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1、中美关系的新特征:“不对称性”亚洲周边成双方博弈的舞台中国20余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富邻安邻”多边平台+共同发展经济+“不结盟”=没有战略支点美:多边经济合作冷漠,盟友关系发展牢固南海问题被动=中美在东南亚战略失衡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2、历史、客观地看待南海问题:客观上台湾问题的影响和牵制国力和军力的限制和压力内陆纵深稳定和发展的长期威胁存在美国及其域内盟国的长期存在和壮大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2、历史、客观地看待南海问题:主观上中国海洋观念淡薄,海权意识不强对主权海域的占有、开发、管理和执法不够对非法侵占我领海的行为的制止和打击力度不够国际上宣传主权、主张海洋主权的信心勇气能力不足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3、解决南海问题的战略准备:1)战略布局谋划考量应从国家安全的全局出发,立足长远,统筹兼顾,处理好四个关系

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大国与周边的外交政策、陆权与海权之争2)坚持“经济先行、寸土不失、主导控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务实方针3)在南海显示我的军事存在和对他的军事压力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3)在南海显示我的军事存在和对他的军事压力先礼后兵、先警后军小乱是福、大乱是祸不放过任何机遇,处突时才能占的先机可以考虑多样化的维权手段和方式4)发展国力提升军力,营造利我的海上态势从根本上说,解决的基础在于国力的强大从军事上说,解决的重点在于强大的海军从长远上说,解决的条件在于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和主导权五、注意几个问题1、防止南海问题“台湾化”“相似性”同为中国内政根源同为美国问题美国的战略目的相似——战略搅局等待机会五、注意几个问题1、防止南海问题“台湾化”“不同点”——借鉴台湾问题经验以经促政,加强经贸合作地缘政治,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军事威慑,表明底线和保卫领土的决心公共外交,改善民间认识和看法根源——中国国力提升,中美格局利我五、注意几个问题2、域内小国的矛盾心态在围绕南海问题的多方博弈中,越、菲等国希望在争夺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上能更多地如愿以偿,必然要与中国的利益诉求产生冲突,so欢迎美国继续保持甚至强化地区存在,以达到借以压制中国并从中获利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真的要依靠美国来抗衡中国,因为它们在对中国这一强大近邻感到担优的同时,又都渴望享受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而且,没有国家甘愿成为美国实施其战略的“棋子”五、注意几个问题3、中国的心态及打算

维权与维稳——同时存在的两个着眼点

——始终需要权衡的一矛盾维稳:维护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稳定维护南海总体局势能够为我所控的稳定原则的坚定性

相对有利的和平发展环境策略的灵活性五、注意几个问题3、中国的心态及打算维权:美国重返亚太,局势更加复杂困难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内政治压力心态:困难重重、压力巨大、民族责任决心坚决、战略清晰、未来光明五、注意几个问题3、中国的心态及打算打算:继续坚持“五原则+双规思路”的原则将对南海问题的处理置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更加积极地致力于稳定和发展一些重要的双边关系明确对争议岛礁作出主动政策宣示和明确主权存在更为准确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外交战略措施着力培育对本地区事务的“塑造能力”,争取把目前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安全乃至战略优势五、注意几个问题4、“亚太再平衡”的热与冷奥巴马执政初的“中美共治”、G2——遭到中国拒绝——对华强硬——再平衡战略提出

政府推崇,但学术界批评之声不绝于耳MarkE.Manyin等:表现出了“另一种失衡”,即在追求美国安全利益时损害了中国的安全利益,增大了中美之间的战略猜忌RobertS.Ross:“毫无必要地加深了北京的不安全感,只会激发中国的攻击性,破坏地区稳定,并降低中美合作的可能性”,而“正确的对华政策应该是在维护美国在该地区利益的同时,缓和而不是刺激北京的忧虑”五、注意几个问题4、“亚太再平衡”的热与冷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降速纠偏”态势2013年,时任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在美国亚洲协会发表的演讲中表示,未来一个时期,再平衡战略将建立在五大支柱之上。表明美国政府开始对“再平衡”战略进行深度反思和适度调整。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有望向良性方向发展五、注意几个问题4、“亚太再平衡”的热与冷加强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盟国的关系深化与印度、印尼等新兴伙伴的关系与中国建立稳定、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