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4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专题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隋朝北周南朝(420年-589年)北朝(439年-581年)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1、历史线索2、时代特征(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长期分裂割据北民南迁,民族融合战争频繁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文化风俗:少数民族汉化过程;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东床袒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江郎才尽皮里阳秋中流砥柱闻鸡起舞东山再起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柯一梦步步莲花黄粱一梦骑虎难下你知道哪些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成语故事?你对这个时代还知道些什么?花木兰孔雀东南飞梁祝驸马门神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九品中正制淝水之战北府兵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少林寺《齐民要术》《说文解字》《文心雕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1)背景: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2)过程:崛起:386年、拓跋珪重建魏国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影响:北方相对稳定促进生产发展和民族融合2.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3、改革的必要性----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政治黑暗,租役沉重民族歧视,压迫汉族地主官僚不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不安,起义不断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

(推动力)

“千古第一后”,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为什么对她评价这么高?北魏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汉化奠定了基础。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促使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政权2、北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前提)3、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4、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有利条件)5、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

(推动力)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目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1)整顿吏治;P30A.背景: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B.内容:俸禄制(484)、任期考核制、贪赃严惩C.影响:P30(2)推行均田制(485);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露田男:40亩女:20亩桑田男:20亩禁国家所有农民所有均田制

⑴前提:⑵目的:⑶内容:

⑷性质:⑸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局限性: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根本抑制土地兼并。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1)整顿吏治;(2)推行均田制(485);(3)设立三长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2.迁都材料一: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魏书》七九卷材料二:延兴二年冬十月,“蠕蠕犯塞”;延兴三年,七月“蠕蠕寇敦煌”,十月“蠕蠕犯边”;延兴五年七月,蠕蠕再次“寇敦煌”.-------《魏书》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一九卷(1)迁都原因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洛阳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偏僻,水旱易发,交通不便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济产粮有限,不足承载发展需要农业发达;政治保守势力强大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军事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利于控制中原历史北魏定都近100年众多汉族王朝先后建都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如何迁都:“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探究:迁都洛阳,对进一步改革有什么影响?

迁都使改革进一步摆脱了旧贵族的束缚,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3)意义:使洛阳再度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2)经过:493年以“南伐”为名行迁都之实495年正式迁都迁都影响:南朝将领刘庆之出使洛阳,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2.迁都:3.后期——移风易俗(孝文帝主持)(1)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A.尊儒崇经,举办学校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C.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如官制、律令等(2)移风易俗:A.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B.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了民族融合;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阶段重点主要措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实行三长制推行租调制孝文帝主持,重点是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措施主要有哪些?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洛阳的繁盛)农业: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的发展;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商业日趋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交易恢复;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3.民族: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影响)(1)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为隋最终完成统一奠定基础四.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启示1.成功的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2.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材料: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有人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全盘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2)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2、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D、汉化政策4、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A、民族融和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局势D、汉族地主要求课堂练习ACB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7、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供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少数民族侵扰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BDCD1.(2010·福建文综)(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的认识。(9分)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2010·浙江自选)阅读些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