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教案九成通过率_第1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九成通过率_第2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九成通过率_第3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九成通过率_第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九成通过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概论教案九成通过率导论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学员需求2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导论性质,介绍传播学的学术源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尽可能使学员顺利通过相关考试。教材《传播学概论》,张国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课堂讨论互动教学多媒体展示3课程内容传播学的学术源流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study)的来源现代传播研究的确立现代传播研究的理论根源现代传播研究的主要流派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文本(text)机构(institution)受众(audience)4课程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质化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略(考试大纲都没作要求!)传播学相关理论“把关人”理论(gatekeeping)“沉默的螺旋”理论(thespiralofsilence)“培养”分析(cultivationanalysis)“知沟”理论(knowledgegap)……5教学计划3月15日,第一章至第二章3月22日,第三章至第五章3月29日,第六章至第八章每次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课外整理笔记、知识点,温故而知新6第一讲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二章传播学简史人类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传播现象?传播的含义、类型、结构、功能传播学的世界沿革和中国演进7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产生的原因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产生的原因共同协作、从事生产活动的需要交流思想、图生存求进步的需要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相互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8古老的现象,年轻的学科对传播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理论探索:1920s学科成型并得到系统化整理:1940s“大众传播科学”概念的提出拉斯韦尔(1946):《传播、宣传与舆论》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的成立1947by施拉姆@伊利诺伊大学两次世界大战间接促进了传播学的发展9什么是传播什么是传播?(P3)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Communication=传播?Communis→Communication→CommuCommute、Community、Communism(通过沟通)与他人达到共识10传播的定义与演变未统一的定义丹斯、拉森(1976):“传播”的定义有126种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注意信息交换与商品交换的区别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注意单向度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活动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内容的演变技术的演变11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及对象传播学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研究关注:传播的本质和基本概念传播过程中各主要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媒介特性、功能、地位社会制度、结构、系统12世界传播传播学在英国麦奎尔,社会学派霍洛伦,社会心理学派奇斯曼、加纳姆,政治经济学派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职能”学派传播学在日本“社会参与论”实践研究优先于理论探讨13全球传播传播学在全球经验学派(西欧学者称之为行政学派)以美国为中心,包括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注重经验和实证批判学派以西欧为中心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研究重点放在批判传播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上14庞大门类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划分理论模式研究方法按不同领域纵向或横向划分纵向:古代传播思想整理、近代传播事业演变横向:信息系统、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按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划分文化与传播、传播与现代化……专题调查、经验性报告15无所不包传播的主要层次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人际传播狭义:亲身传播广义: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群体传播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16无所不包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大众传播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17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新闻学传播学18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研究: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关注和探索传播学:成熟的传播研究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早期的传播研究为何未能形成传播学?主观原因:人类的认识能力不足客观原因:传播手段和内容简单传播尚未独立化、专业化19传播学诞生的条件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增强传播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职业化、商业化传播机构的出现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媒介背景:商业经营、政治宣传学科背景:来自欧洲大陆的学者、战争宣传研究20交叉学科特色借鉴了众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与相关学科的渊源人文社科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数学、统计学、……经典的研究及著作(P28~29)215位学科奠基人哈罗得·拉斯韦尔(1902~1978)主要贡献(教材内容)提出传播的5W模式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永久性贡献(补充内容)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美国社会科学帮助创办了政策学22主要著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政治学:谁得到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怎么得到的》《世界革命宣传: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世界历史中的宣传与传播》23库尔特·卢因(勒温)(1890~1947)主要贡献场论(fieldtheory)Fieldtheoryisapsychologicaltheorywhichexaminespatternsofinteractionbetweentheindividualandthetotalfield,orenvironment.TheconceptwasdevelopedbyKurtLewin,aGestaltpsychologist,inthe1940sand1950s.场论不是理论,而是关于理论建构的元理论(metatheory)卢因的“聊天活动”实验24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Groupdynamicsisthestudyofgroups,andalsoageneraltermforgroupprocesses.Relevanttothefieldsofpsychology,sociology,andcommunicationstudies,agroupistwoormoreindividualswhoareconnectedtoeachotherbysocialrelationships.对食物习惯的研究、“把关”理论(gatekeeping)主要著作《解放社会矛盾》25保罗·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主要成果(教材内容)创建“二级传播理论”伊利调查:《人民的选择》(1944)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主要成果(补充内容)“广播研究项目”小安妮: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分析仪焦点小组访谈(focusgroupinterviewing)26卡尔·霍夫兰主要贡献开创了有关个人态度变化的微观层次研究学术传统陆军研究《我们为何而战》一面理(one-sided)信息与两面理(two-sided)信息恐惧呼吁、信源可信度27韦尔伯·施拉姆(宣韦伯)(1907~1988)主要贡献(教材内容)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在衣阿华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建立了4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主要贡献(补充内容)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新闻系主要著作:《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28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技发展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学科发展与业界实务结合度越来越高跨越国界29第二讲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四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上)第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下)画一颗媒体树?未来——媒介融合?传播实践与媒介理论评介30媒介发展的历史语言(类语言)、肢体动作壁画、文字印刷术、无线电互联网手机……31媒介发展的历史媒体树非文字媒体文字媒体电子数字媒体32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最简单的:肢体动作(手势、表情)、语言……克服时间的:壁画、文字、书籍、石刻……克服距离的:烽烟、信件、电报、电话、传真、电邮……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33来,说说你们的数字化生活回忆一下,第一次接触所谓的“新媒体”,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感触?现在,你们的学习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着“新媒体”?你是喜不喜欢这样的数字化生活?未来,你认为新媒体将怎样改变你的工作和生活?34请在20字内给新媒体下个定义分组讨论(4-6人一个小组)给事物下定义的N种方法

1.

穷举其外延(范围):如,偶数就是{2,4,6,8,10,12…}

2.界定其内涵(特征):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3.反其道而为之:如,偶数就是非奇数的整数35“专家”的定义1.

从外延定义:新媒体是包括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IPTV、车载电视、手机电视、短信、彩信、手机报、楼宇视频等等在内的一系列新型媒体。

2.

从内涵定义:

美国《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其他“专家”观点: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36“专家”的定义从新旧媒体的区别来定义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37“专家”的定义1.

从外延定义:新媒体是包括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IPTV、车载电视、手机电视、短信、彩信、手机报、楼宇视频等等在内的一系列新型媒体。

2.

从内涵定义:

美国《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其他“专家”观点: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38同学的答案——文字媒体39同学的答案——非文字媒体40同学的答案——电子数字媒体41专家的答案42媒介理论的演进英尼斯的媒介偏向(Bias)Bias的含义时间性偏倚空间性偏倚媒介与权力的关系43媒介的本质是什么?麦克卢汉的“三论”:媒介即信息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媒介是人的延伸统一分裂统一、地球村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信息明确度高,受众参与程度低。冷媒介:信息明确度低,受众参与程度低。44媒介生态学(MediaEcology)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媒介所建构的环境中人类社会不断随着媒介的发展而变化结构功能主义的解释媒介发展与人类进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对传播实践的指导莱文森的媒介理论人性化趋势补偿性媒介手机45媒介融合形式媒介科技融合所有权融合战术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呈现方式融合技术、经济、社会组织、文化、全球46第四章传播制度的建构谁Who——传播的控制研究说什么SayWhat——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媒介研究对谁说ToWhom——受众研究产生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传播效果研究47传播与政治传播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大众传播与舆论监督新媒体的应用及其影响传播与社会的互动48什么是控制研究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主动)控制传播者受其时代与社会的制约,不得不屈从于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诸多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压力(被动)传播者操纵传播同时又受到操纵的处境49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研究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一是,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二是,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三是,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50控制的形态政治控制: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经济控制:媒介所有权、广告受众控制:反馈自我控制:行业规范、道德准则文化控制把关Gatekeeping&Gatekeeper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把关的普遍性、多样化、无意识早期的把关研究卢因、怀特、麦克内利、巴斯51深层的控制编辑部的内部法则维持秩序,保持价值体系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角色52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马基雅维利主义西方封建社会后期的专制王朝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安全,君主有权对信息流通、新闻的传播、言论的扩散加以绝对的控制53自由主义理论启蒙时代的天赋人权:弥尔顿、洛克、卢梭、伏尔泰自由资本主义兴起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人是理性的动物“观点的自由市场”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54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发展与完善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控制建立在自由传播基础之上,由媒介主动自己实施社会主义报刊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大众传播与社会伦理新闻专业主义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55第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传播与文化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积极、消极大众传播与文化认同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偏见传播与经济

相互关系媒介新经济之路:产业化、集团化56第三讲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第八章传播效果的探索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传播活动传播主体如何生产传播到底有没有效果?如何测量57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划分自我(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公众表达大众传播58传播功能研究的缘起与概况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源自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并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主张从理论角度研究整个社会,重点研究社会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关注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受生物学启发,将社会同生命机体进行对比。59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1948:《社会中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监测具体内容社会社会协调个人文化传递统治阶层赖特1960:《大众传播:一个社会学的视角》1974:《功能分析与大众传播》娱乐文化体系60国际传播定义、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61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传者图像定义与类型特性、权利、义务(结合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记忆理解)62受传者与受众受传者与受众受传者(receiver):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受众(audience):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受众的权利广泛性、混杂性、分散性、隐匿性63关于受众的理论个人差异论各人的心理结构存在差异个人之间的差异主要由后天造成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心理结构心理差异影响信息的选择和解释心理结构不同,对大众传播媒介内容的接受、理解、记忆、反应也各不相同64社会分类论社会成员有选择地接收和解释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不同的社会阶层所选择的信息不同社会群体间有明确的分界社会群体的内部成员对大众传播作出大体一致的反应65社会关系论社会成员选择性地接收和解释媒介提供的信息他们的社会关系影响他们的接收方式人际传播的影响注意的反应形式能体现社会关系网络“魔弹论”的式微66受众的选择性因素及理论解释受众的选择性因素选择性接触(注意)选择性理解(解释)选择性记忆解释选择性因素的观点认识连贯论(认知不和谐理论)的解释实用论的(使用与满足论)的解释可获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67受众调查印刷媒体受众调查的种类读者概况调查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对读报用途和读者所得到的满足的研究读者-非读者研究电子媒体受众调查的种类视听率调查“节目检验”研究音乐节目受欢迎度调查68受众调查中采集数据的方法面对面调查法电话询问法日记法仪器记录法日记兼仪器记录法无线电全方位受众调查69传受者展望新媒介环境下传受角色与互动关系的突破新媒介环境下受众媒介素养70第八章传播效果的探索什么是传播效果?由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所引起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的变化。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71传播效果的分类传播效果分类矩阵短期的长期的有预期的个人的反应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无预期的个人的自发反应集合的自发反应社会化社会控制媒介与社会变革72“魔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学研究第一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末)的主流观点出现背景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学者们的夸大宣传与当时西方流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关系密切73传播流程研究进入传播效果研究第二个阶段(20世纪40至60年代),主流观点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程(communicationflow)研究的三本主要著作: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民的选择》(1944)卡兹等,《人际影响》(1955)罗杰斯,《创新与普及》(1962)74说服研究霍夫兰,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最早的实证研究发现:传播效果受以下各种因素制约:信源的可信性:传播者的信誉/专业权威性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大。“休眠效果”:随着时间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由上升。75“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说服效果相当与传播对象的原有态度及文化水平密切相关拉姆斯丁、贾尼斯,对反宣传的“免疫”“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当论题比较复杂,或说服对象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时,明示结论的说服效果较好。反之则效果相反。“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尚无定论“恐惧诉求”尚无定论76使用与满足研究从受传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传播的效果。20世纪40年代赫尔卓格,对广播节目的研究(1940)贝雷尔森,《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1940)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行系统的定量及定性研究重视对社会条件的考察加强了理论总结(《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竹内郁郎的补充(P249,图10-2)77“议程设置功能”假说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播效果研究进入第三个阶段,关注宏观效果理论。麦库姆斯、肖,《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1972)理论概要:大众传媒给予某一公共问题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78理论特点:着眼点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所考察的是长期的宏观社会效果。暗示了传播媒介的“环境再构成”功能。重要意义为摆脱“效果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不足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社会议题的方面,而没涉及其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不能把“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绝对化79“沉默的螺旋”假说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1980)构成该理论的三个命题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意见的表明和“沉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