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设计2_第1页
《等比数列》设计2_第2页
《等比数列》设计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2)[课题]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类比与分类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中分类讨论的思想及应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求法,是利用“倒序相加”法,那么如何来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是否也有特定的方法和固定的公式呢?(联系并类比等差数列中的结论1)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①问题1:如果也用“倒序相加”法,得到的式子是否能求和?——由于对应项不是同类项,所以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不再适用。问题2:原式求和的困难在哪里?——各因子次数递增,无法合并或相消。问题3:能否构造一个与之相关的式子,使得出现相同的因子,进行合并或相消?——在①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公比,然后相减就抵消了公因式(这种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①——②①-②得:——③对③式,要求,应在左右两边同除,此时应先对分类讨论。——④即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理解:公式④和首项、项数、公比有关,所以在应用公式时一定要搞清项数,同时对等比数列的这五个量有“知三求二”的特点;“错位相减”法在数列的求和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用于求一个由等差与等比数列的乘积构成的数列的前项和。它的方法是将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再作差而得;在利用“错位相减”求数列前项和时,特别要注意对公比是否为1进行分类讨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巩固与应用举例:例1、求下列数列的前项和:(1);(公式的简单应用)——(2);(对公式中项数的判断)——(3);(已知,求)——例2、已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前5项和为,求这个数列的首项和。——(可由师生共同完成,或请学生独立完成。)例3、已知等比数列,求使得的最小的。——例4、求——原式本题要注意对进行分类讨论:当时,数列非等比数列,可直接求和;当时,是常数列,;当且时,注意项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拓展:公式的变形使用:(求等比数列某一片段的和)例:已知等比数列公比为,求。分析:方法一,将视为首项,视为末项,则共有项;方法二,利用求得。——(联系并类比等差数列中的结论2)常用结论:若为等比数列,且公比,则为等比数列,其中。(联系并类比等差数列中的结论3)例:若等比数列,(1)求;(2)求——或。利用“错位相减”求数列前项和的简单应用(公式推导方法的应用)求和:——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归纳小结: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了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等比数列的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可以通过等差数列进行类比得到;用“错位相减”求某些数列的前项和使用条件。作业:已知等比数列中,公比,求。()在等比数列中,若,求。(=8)等比数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