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培训_第1页
水稻病虫害培训_第2页
水稻病虫害培训_第3页
水稻病虫害培训_第4页
水稻病虫害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病虫害培训汇报内容水稻病虫害种类水稻病虫害发生水稻病虫害防控2021/3/102一、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主要虫害主要病害2021/3/103水稻主要害虫种类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稻纵卷叶螟2021/3/104水稻螟虫—二化螟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钻蛀性害虫。水稻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比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主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北方稻区也有严重发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麦苗、蚕豆、油菜、绿肥等。2021/3/105二化螟各虫态形态特征卵成块,卵块略呈长椭圆形,卵粒排列呈鱼鳞状。秧田期产于叶片上,易于查找和识别。大田期产于叶鞘上,不易查找。卵2021/3/106幼虫通常6龄。2龄以上幼虫腹部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初孵及2龄幼虫体色黄白色,3龄以上体色淡黄褐色。随龄期增加,背线越来越粗。幼虫2021/3/107长11-17毫米。初期为淡黄色,后变为褐色。蛹2021/3/108雌蛾体长12一15毫米,腹部粗肥。雄蛾体长10一12毫米,灰黄褐色,腹部瘦小。一只雌蛾能产卵2~3块﹐共200~700粒成虫2021/3/109水稻螟虫—三化螟

三化螟Scirpophagaincertulas,属鳞翅目,螟蛾科。钻蛀性害虫。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东南亚和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2021/3/1010三化螟各虫态形态特征卵成块,长椭圆形,中间隆起,表面有黄褐色绒毛。产于叶片上,易于查找和识别。卵2021/3/1011幼虫通常4龄,少数5龄。初孵幼虫灰色,2龄幼虫体色黄白色,3龄以上黄绿色。幼虫2021/3/1012长约12毫米。初期为灰白色,后变为黄绿色,羽化前黄褐色。蛹2021/3/1013雌蛾体长10一13毫米,淡黄色,腹部粗肥,前翅中间有一小黑点。雄体长8一9毫米,灰褐色,黑点不明显。成虫2021/3/1014水稻螟虫—大螟

大螟Sesamiainferens,属鳞翅目,夜蛾科。钻蛀性害虫。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东南亚和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为害水稻,也为害玉米、麦、油菜等。2021/3/1015大螟各虫态形态特征卵粒扁球形,卵块带状,排成2-4行,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淡红,最后变黑孵化。产于叶鞘内,不易查找和识别。卵2021/3/1016幼虫通常6龄。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粗壮。头红褐色幼虫2021/3/1017长约13-18毫米。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褐色,羽化前赤黑色。蛹2021/3/1018体长12一15毫米,胸部淡黄褐色,腹部淡黄色,前翅中部从翅基向至外缘有明显暗褐色纵纹。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栉齿状。成虫2021/3/1019水稻螟虫为害症状共性症状枯心和白穗非共性症状三化螟幼虫单头为害,二化螟和大螟群体为害。二化螟和大螟在水稻分蘖期还造成枯鞘和虫伤株。2021/3/1020稻飞虱—褐飞虱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属半翅目,飞虱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迁飞性害虫。为害水稻。2021/3/1021稻飞虱—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áth),属半翅目,飞虱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迁飞性害虫。为害水稻。2021/3/1022稻飞虱—灰飞虱

灰飞虱

Laodelphaxstriatellus

,属半翅目,飞虱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可传播病毒病。主要为害水稻。2021/3/1023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medinalis

,属鳞翅目,螟蛾科。水稻上常发性害虫之一,迁飞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2021/3/1024水稻主要病害种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恶苗病细菌性病害2021/3/1025稻瘟病2021/3/10262021/3/1027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2021/3/1028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等。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2021/3/1029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引起枯心苗。分蘖期发病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2021/3/1030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2021/3/1031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发病,主要特征为发生枯心苗和枯死株、伴有恶臭,极易被误认为螟害。2021/3/1032二、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不同区域病虫发生比较主要害虫的发生主要病害的发生2021/3/10332021/3/10342016年发生概况简述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恶苗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等虫害面积:7.6亿亩次,病害面积:3.8亿亩次。不同地区间病虫发生差异较大,同一地区不同品种及栽培方式间差异易较大。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部分地区中等偏重或偏轻发生。2021/3/1035不同区域病虫发生比较(发生面积)北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和河北为主长江中下游: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南方: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虫害:长江中下游>南方>北方

病害:南方>长江中下游>北方2021/3/1036不同区域病虫发生比较(发生面积/与水稻种植面积)虫害:长江中下游>南方>北方

病害:长江中下游>南方>北方2021/3/1037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水稻螟虫冬后基数不高。一代二化螟见蛾晚于上年,灯下虫量、田间卵量均偏低。二代二化螟田间危害、残虫量轻于上年及近年。2021/3/1038水稻螟虫发生发生范围:二化螟最广,主产区均有发生,而三化螟和大螟则局部发生。发生程度:不同地区发生轻重有别,北方地区轻至中等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化螟重于去年,其中江苏沿江局部地区二化螟偏重发生,大螟和三化螟发生偏轻,局部重,与往年相近。南方地区螟虫偏重发生,但较去年有所降低。2021/3/1039属于中等偏重及以上发生的地区:大螟:安徽和县、重庆江津、福建闽侯、广东湛江二化螟:安徽和县、湖北荆州、福建闽侯、四川德阳三化螟:四川德阳、广东湛江、广东惠州、江西瑞昌2021/3/1040二化螟发生特点生活史和习性一年发生1一5代,由北往南递增:东北1一2代,黄淮流域2代,长江流域如江苏、安徽、浙江北部等2-3代,浙江和湖北中南部、江西、湖南等地3-4代,福建南部、两广地区发生4代,海南岛5代。2021/3/1041越冬多以4一6龄幼虫于稻桩、稻草及田边杂草中越冬,未成熟的幼虫春季还可以取食田间及周边绿肥、油菜、麦类等作物。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15-16℃开始活动、羽化,长江中下游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生。越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极不整齐,常持续约2个月。各个世代发生期拉得较长,发生峰次多,世代重叠,防治适期难以掌握。2021/3/1042发生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气候条件:低温影响小,30℃以上高温影响。湿度对越冬虫影响大,春季雨水多,死亡率高。耕作制度:稻作制度单一,利于二化螟发生。水稻品种:籼稻有利,粳稻不利。粗高秆分蘖多有利。2021/3/1043三化螟发生特点生活史和习性一年发生2-7代,由北往南递增:长江流域如江苏、安徽、浙江北部等3代,浙江和湖北等地3-4代,福建南部、两广地区发生4代,海南岛7代。2021/3/1044越冬多以老熟幼虫于稻桩中越冬,未成熟的幼虫春季还可以取食田间及周边绿肥、油菜、麦类等作物。17-18℃开始活动、羽化,长江中下游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生。越冬环境单一,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相对整齐。各个世代发生期拉得不长,发生峰次少,防治适期较易掌握。2021/3/1045发生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气候条件:湿度对越冬虫影响大,春季雨水多,死亡率高。耕作制度:稻作制度复杂,利于三化螟发生。水稻品种:粳稻有利,籼稻不利。2021/3/1046大螟发生特点生活史和习性一年发生3-7代,由北往南递增:长江流域如江苏、安徽、浙江等3-4代,江西、湖北、湖南等4代,福建4-6代,台湾5-7代。2021/3/1047越冬以3龄以上幼虫于稻桩、茭白等中越冬。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10℃以上开始活动,为害三麦、油菜、蚕豆等作物,江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生。越冬环境复杂,羽化时间不整齐,产卵场所也不同。如江苏地区越冬代产卵均在稻田外。各个世代发生期拉得较长,发生峰次多,世代重叠,防治适期难以掌握。2021/3/1048发生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气候条件:低温影响小,30℃以上高温影响。湿度对越冬虫影响大,春季雨水多,死亡率高。

耕作制度:稻作制度复杂,利于大螟发生。水稻品种:粗高秆分蘖多有利。2021/3/10492.稻飞虱发生特点三种飞虱在今年总体发生程度较去年减轻,发生程度为轻发生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不同地区存在差别。灰飞虱在北方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褐飞虱长江中下游地区轻发生,江苏发生面积为1261.35万亩次,发生程度为近十年来最轻;白背飞虱中等发生,重于去年,仅江苏发生面积就达2917.55万亩次。南方地区稻飞虱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较上年轻。2021/3/1050褐飞虱发生特点南方早稻早期迁入量多,虫量增长较快。长江中下游始见期迟,迁入峰次及迁入量少。以江苏为例,6月底在江苏苏南灯下始见迁入,列近年来最迟。田间虫量总体低,但不平衡性大。仍以江苏为例,7月下旬田间百穴虫量5-12头,至9月下旬一直稳定在百穴20-80头。短翅成虫出现迟,虫量低。江苏8月上旬绝大地区未见。广西等回迁量少。2021/3/1051白背飞虱发生特点始见期较早。如江苏省最早5月28日始见,5月底6月初秧田始见成虫迁入,列近年较早年份。迁入早,迁入量较多。6月17-24日苏南及沿江少数地区灯下出现第一个迁入峰,峰期单灯累计诱虫700-2500头。田间虫量自然发生较重。如7月下旬江苏省苏南、沿江局部虫量2000-4500头,高温抑制影响,8月下旬虫量开始下降,9月中下旬系统田百穴虫量稳定在170头左右。2021/3/10523.稻纵卷叶螟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江苏六(4)代稻纵卷叶螟重发,重于上年。安徽、四川、广西等中等发生,局部地区轻发生或偏重,总体略轻于去年。江苏等地区始见期正常,6月13日见蛾;广西地区灯诱虫量小,迁入少。2021/3/10534.稻瘟病全国总体中等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总体低于去年。北方稻瘟病叶瘟轻发生,穗颈瘟中等偏轻发生.长江中下游苗、叶稻瘟在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发生程度重,自然发病程度与去年相近,穗颈瘟偏轻发.南方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穗颈瘟发生重于去年。2021/3/1054长江中下游稻瘟病发生特点见病早、前期苗叶瘟发展快。苗叶稻瘟病发生区域性强,发生程度较重。中期病情发展缓慢。随着7月20日持续高温天气,叶瘟的迅猛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穗稻瘟始见期较迟,品种间病情差异大。如扬农稻1号、扬粳4227、武运粳24、武进粳23、华粳5号、华粳6号、南粳9108、淮稻5号及部分Ⅱ优系列、糯稻系列品种发病较重。2021/3/1055南方稻瘟病发生特点苗期发生较轻,范围大于上年。叶瘟田间发病程度较重,穗期发生程度仍重于上年。2021/3/10565.纹枯病全国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总体低于去年。北方地区中等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自然发病程度轻于去年.南方地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2021/3/1057江苏等地区发生特点始见期迟,拔节前病情发展缓慢。受播栽期推迟及前期暴雨天气影响,7月上中旬始见病株,较常年推迟7天左右。拔节至破口抽穗期病情扩展速度加快。7月下旬出梅后,病情稳定上升.灌浆期病情趋于稳定,病情轻于去年。不平衡性大。不同播栽方式间有差异,前期早栽田重于迟栽田,移栽田重于直播田,后期直播稻重于移栽稻。品种间存在差异,未发现高抗品种,发病相对较重品种有淮稻5号、南粳5055、部分Ⅱ优系列等。2021/3/10586.稻曲病轻至中等发生,发生程度明显轻于上年。北方中等发生,江苏、安徽等地偏轻发生。病害在粗秆大穗型品种上中等流行。2021/3/10597.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发生程度持续减轻,总体轻发生。由于传毒介体灰飞虱虫量及带毒率下降,两种病毒病均为轻发生,程度较去年进一步减轻。江苏地区发病相对较重的品种主要有淮稻5号、淮稻6号、武育粳3号、武运粳7号、Ⅱ优系列杂交稻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安徽等省回升趋势明显。2021/3/10608.水稻恶苗病江苏等地恶苗病偏轻、局部偏重发生,轻于去年。大面积零星发生,病株率大多在1%以内。未进行种子处理或种子处理不当的机插稻和旱育秧田发病较重。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显著,武运粳27、武运粳23、武运粳31、镇稻14、南粳44、南粳40、盐糯12、武香粳14、扬粳4227等相对较重。2021/3/10619.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病害发生在部分地区加重,如细菌性基腐病在江苏沿江、沿海及淮北局部偏重发生,以浅旋耕机插稻田发生较重,重发田块白穗率近10%,个别田块白穗率达80%。2021/3/10622017年发生趋势预测根据2016年度病虫基数,在2017年度水稻品种和栽培制度未有大变动的背景下,2017年如无极端性气候条件:预计水稻病虫害发生总体将呈中等至偏重发生态势,局部地区大发生或轻发生,略重于2016年,轻于其他常发年份。2021/3/1063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二化螟区域性发生加重现象进一步突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重发区域变广,程度将加重;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流行风险仍较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继续呈回升态势;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局部地区偏重发生。2021/3/1064虫害螟虫:二化螟总体仍会大范围发生,发生程度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中在东北地区中等发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北部稻区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三化螟在华南、西南部分稻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至大发生。作为内源性害虫,二化螟越冬虫源面积较大,不少地区基数不低,局部地区还基数很高,如果2017年春季无极端性多雨天气,能安全越冬,造成为害风险。2021/3/1065褐飞虱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白背飞虱偏重至大发生。褐飞虱2016年回迁虫量比常年少,虫源积累相对较少,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大发生风险较小。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沿江稻区偏重至大发生,西南大部稻区中等至偏重发生。2021/3/1066病害稻瘟病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中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部分稻区偏重流行,感病品种有大流行的风险。纹枯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中北方地区中等发生,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南方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2021/3/1067水稻病毒病总体偏轻发生,其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和江南稻区呈回升态势,局部地区存在偏重流行风险。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在部分稻区发生范围扩大,水稻恶苗病在部分稻区将有一定程度发生。2021/3/1068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秸秆禁烧、自然还田等措施现在水稻主产区落实,因而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等菌源基数不断积累,田间菌源量较大,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菌源基础。再加上不少地区种植不抗稻瘟病等病害的水稻品种。遇到适合的病害流行气候条件,极易暴发成灾。2021/3/1069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对策建议

三、水稻病虫害防控2021/3/1070(一)农业防治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危害。

2021/3/1071主要措施选用抗病、虫品种调整品种布局选留健康种苗轮作、深耕灭茬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溉排水2021/3/1072农业措施防治螟虫三种螟虫共用:耕翻春耕灌水二化螟和三化螟:适时调整播期,避开越冬代螟虫产卵高峰。2021/3/1073(二)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2021/3/1074主要措施杀虫防病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寄生蜂植物源农药信息素转基因水稻2021/3/1075杀虫防病微生物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防病害阿维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绿僵菌等防虫害2021/3/1076寄生蜂防虫害稻螟赤眼蜂寄生水稻螟虫人工用米蛾卵大量繁殖,制成蜂卡,释放至田间,防二化螟2021/3/1077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防虫害苦参碱主要由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是生物碱。2021/3/1078信息素性信息素诱捕雄成虫,或干扰害虫交配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专化性强2021/3/1079转基因水稻用转基因技术把水稻中本来没有的基因转入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新的性状,如抗虫等防螟虫导入转入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IA(b)、cryIA(c),也有导入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

。2021/3/1080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转基因水稻未对稻田节肢动物总体及各功能团的个体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集中度指数等有影响。2021/3/1081(三)化学防治高效安全药剂种类的选择药剂的应用策略2021/3/1082高效安全药剂种类的选择-杀虫剂螟虫: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多杀菌素等稻纵卷叶螟: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