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各个知识点攻破5-5-解斜三角形课件-新人教B版_第1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各个知识点攻破5-5-解斜三角形课件-新人教B版_第2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各个知识点攻破5-5-解斜三角形课件-新人教B版_第3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各个知识点攻破5-5-解斜三角形课件-新人教B版_第4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各个知识点攻破5-5-解斜三角形课件-新人教B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解斜三角形1.2.考纲要求1.理解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会利用它们解三角形.2.会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会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会求三角形的面积及有关最值问题.考试热点1.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角、求角的函数值、求边.2.解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求三角形的面积等综合问题.3.4.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设△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R是△ABC的外接圆半径.(1)正弦定理:(2)正弦定理的变式①a=

,b=

,c=

.②sinA= ,sinB= ,sinC= .③a∶b∶c=

.2RsinA2RsinB2RsinCsinA∶sinB∶sinC5.(3)余弦定理1①a2=

,②b2=

,③c2=

.(4)余弦定理的变式cosA= ;cosB= ;cosC=b2+c2-2bc·cosAc2+a2-2ca·cosBa2+b2-2ab·cosC6.2.解斜三角形的类型(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得其他边、角;(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7.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8.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关系式a=bsinAbsinA<a<ba≥ba>b解的个数

一解一解一解两解9.1.在△ABC中,a=8,B=60°,C=75°,则b的值为 ()答案:C10.2.△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 B=120°,则a等于 ()11.答案:D12.3.在三角形ABC中,A=120°,AB=5,BC=7,则 的值为 ()13.答案:D14.4.△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a、b、c成等比数列,a+c=3,cosB=,则 等于 ()15.答案:B16.17.18.19.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例1]在△ABC中,已知a=2,b= ,C=15°,求角A.[分析]先用余弦定理求出c,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出sinA,进而求出A.20.21.[拓展提升]本题易误点为由sinA求A时解的情况的判定,应结合图形,或“大边对大角”作出判断.22.已知在△ABC中,∠A=45°,AB=,BC=2,求其他边和角.∠B=180°-60°-45°=75°或∠B=180°-120°-45°=15°.23.24.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2]在△ABC中,a、b、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如果(a2+b2)sin(A-B)=(a2-b2)·sin(A+B),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分析]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比,转化为边边关系或角角关系.25.[解]解法1:由已知(a2+b2)sin(A-B)=(a2-b2)·sin(A+B),得a2[sin(A-B)-sin(A+B)]=b2[-sin(A+B)-sin(A-B)]∴2a2cosAsinB=2b2cosBsinA.由正弦定理得sin2AcosAsinB=sin2BcosBsinA,即sin2A·sinAsinB=sin2B·sinAsinB.∵0<A<π,0<B<π,∴sin2A=sin2B∴2A=2B或2A=π-2B,即A=B或A+B=.∴△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6.解法2:同解法1可得2a2cosAsinB=2b2cosBsinA,由正、余弦定理得∴a2(b2+c2-a2)=b2(a2+c2-b2),即(a2-b2)(c2-a2-b2)=0.∴a=b或c2=a2+b2,∴△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7.[拓展提升]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条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具体有四种方法:①通过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②通过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③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④通过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判断以及正、余弦函数有界性的讨论.28.已知△ABC中,AB=m,BC=m+p(m、p均为正实数),AC= ,若m2=n2+p2,试分别对下列三种情况讨论△ABC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1)m2-mp-p2>0;(2)m2-mp-p2=0;(3)m2-mp-p2<0.29.30.31.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例3](2009·湖北高考)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1)确定角C的大小;[分析](1)只要变换关系式a=2csinA就可以求出sinC,根据sinC的值确定角C的大小;(2)根据第(1)问的结果,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b的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就可以求出a、b的值.32.33.由余弦定理得a2+b2-2abcos=7,即a2+b2-ab=7.②由②变形得(a+b)2=3ab+7.③将①代入③得(a+b)2=25,故a+b=5.解法2:前同解法1,联立①、②得消去b并整理得a4-13a2+36=0,解得a2=4或a2=9.34.[拓展提升]本题的新颖之处是考查方程思想和整体思想.第(1)问实际上是为第(2)问服务的,在解决了第(1)问后,第(2)问中给出的两个条件其目的是让考生列出关于a,b的方程组,而结论求a+b的值,既可以求出a、b后解决,也可以整体解决.考生容易忽视已知条件中的△ABC为锐角三角形,得出角C有两个解,导致解题复杂化和解题错误.所以在解题中要仔细审题,把明显的、隐含的已知条件弄清楚,防止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35.(2009·浙江高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1)求△ABC的面积;(2)若b+c=6,求a的值.36.37.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例4](2009·宁夏、海南高考)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图1所示).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38.图1图239.40.41.[拓展提升]本题并没有直接给出测量数据让考生直接计算,而是要求考生亲临实际问题的环境里进行具体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设计出计算步骤,可以说本题是一道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42.(2009·辽宁高考)如图3所示,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