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1页
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2页
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3页
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4页
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有关“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2、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事故处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需水98g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4、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6、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鉴别化肥NH4Cl和KNO3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C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称取3.0g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D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A.AB.BC.CD.D7、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食盐水

B.收集氢气C.配置氯化钠溶液

D.测定溶液的pH8、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用50mL的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B.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C.实验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D.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刚清洗过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中保存9、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蒸发40g水,改变温度至t1℃B.蒸发50g水,改变温度至t2℃C.加入20g溶质,改变温度至t2℃D.加入65g溶质,改变温度至t3℃10、配制70克16%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配制氯化钠溶液C.蒸发食盐水D.取走蒸发皿12、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14、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详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选项A不符合规范。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B符合规范。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选项C符合规范。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选项D符合规范。故选:A。2、C【详解】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故选:C。3、D【详解】A、溶质质量=(10×98%)g=9.8g,1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9.8÷10%)=98g,溶剂质量=(98-9.8)g=88.2g,不符合题意;B、量取水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平齐,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浓硫酸加入水中,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故选D。4、C【详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所需葡萄糖为:100g×11%=11g,需要用到游码,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葡萄糖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取数字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大,符合题意;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液的浓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故选B。6、C【详解】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以采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B、NH4Cl与熟石灰粉末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KNO3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C、称取3.0g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D、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可以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故选C。7、A【详解】A、蒸发食盐水时,将适量的食盐水加到蒸发皿中,将蒸发皿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迸溅,选项正确;B、通过多功能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于氢气不溶于水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氢气应从短管进入瓶中,才能使水顺利排除瓶外,实现收集氢气的目的,选项错误;C、量筒仅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溶解的容器,溶解物质的容器应选择烧杯,选项错误;D、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否则pH试纸上的物质会污染溶液,选项错误,故选A。8、D【解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0%=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5g=45g(合45mL),可用50mL的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选项说法正确;C、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D、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刚清洗过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中,稀释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9、B【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0g×37.5%=60g,则溶剂的质量为100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A.温度为t1℃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g÷175g×100%≈43%,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

B.t2℃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200g×100%=50%;将160g37.5%的溶液蒸发50g水后,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g÷110g×100%≈54.5%.即有溶质析出得t2℃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0%

C.t2℃,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加入20g溶质后能完全溶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g÷110g×100%≠50%

D.加入65g溶质,改变温度至t3℃所得溶液为t3℃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0%。选B点睛:①被溶解的那部分物质才是溶质。②某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10、C【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溶质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转移氯化钠时,若出现洒落,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错误;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正确;D、配好后装瓶,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11、D【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故不符合题意;B.不可在量筒里配制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故不符合题意;D.取走蒸发皿时,由于蒸发皿烫,所以要用坩埚钳取,故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13、D【详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C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4、C【详解】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