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解_第1页
第7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解_第2页
第7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解_第3页
第7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解_第4页
第7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第三节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classificationsbytheformoffiscalrevenue)二、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classificationbythemanagementmethodoffiscalrevenue

)三、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classificationbytheoriginoffiscalrevenue)《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2种分类法)通常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和其他收入(非税收入)两大类。这种分类的好处是突出了财政收入中的主体收入,即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收取的税收。1.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铸币税),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2.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或临时性收入)。(1)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种收费(2)非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收入分类科目有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1)我国目前共有19个税种

税收收入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关税、船舶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其他保险基金收入。《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3)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能源建设基金收入、库区维护建设基金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地方教育基金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林业建设基金收入、中央水利建设基金收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等。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等。《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包括内外债贷款和转贷的收回本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分设以下4款:1.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反映收回的技改贷款及其他财政贷款本金收入等。2.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反映收回的我国政府向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以及其他国外贷款的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分设外国政府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际组织贷款回收本金收人、其他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3项。3.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反映收回的政府部门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借款转贷给其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款项。4.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反映收回的中央政府部门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借款转贷给国外有关机构和企业的款项。《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1.预算内资金收入-----税收与部分收费2.预算外资金收入----各种收费《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一般了解)

1.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有助于研究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制衡关系,有利于选择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并建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的合谐运行机制。2.按财政收入来源来分类,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大类:(1)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合资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2)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商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leadingfactorsintheeffectontherevenuescale)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theincreasingtrendsoffiscalrevenueinChina)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1、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规模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是根与叶的关系。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数亦是如此。《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研究的深化。简单地说,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1.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再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

2.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同比例增长,则表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即名义收入增长而实际收入并无增长。《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3.价格上升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几种不同情况:(1)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名义上也增长,如1984年、1985年两年的情况;(2)价格上升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负增长,如1987年、1988年、1989年三年的情况;(

3)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大体一致,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收入不增不减,如1986年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4.价格再分配机制对财政收入增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引发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原因;二是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

连年的财政赤字通常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假如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主要是由财政赤字引致的,亦即流通中过多的货币量是因弥补财政赤字造成的,国家财政就会通过财政赤字从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在GDP只有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决定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加。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是下降的。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为主,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过去对所得税的主要部分——国有企业所得税实行承包制,大体相当于定额税,因而某些年度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出现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上负增长,这和现行的税制有些差别。《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5.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之所以会影响财政收入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等各经济主体之间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交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交纳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入的最终影响。《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6.市场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而上下浮动,主要是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发生再分配,随着价格的上下浮动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1)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而销价不动。财政要对粮食部门和商业部门给予补贴,表现为财政收入的减少;如果同时提高销价,财政要对居民给予补贴,表现为财政支出的增加。(2)生产资料提价,财政不大可能增加收入,因为从生产资料提价所增加的税收,几乎要被使用生产资料的加工部门因成本上升从而利润下降所减少的税收全部抵消。(3)能源、交通价格的提高,许多缺乏自我消化能力的企业,也需要财政给予补贴,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如此等等。那么,既然价格是影响财政状况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财政状况也是影响价格改革和价格放开的重要因素,就是说改革价格体制和放开价格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时序回归模型公式:Gmt=a+bGDP,式中Gmt代表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入和GDP的回归方程:

Gmt=0.1448GDP+31.42003807R²=0.920975(单位:亿元)(以1980-2002年各年份财政收入和GDP的数值计算得出)《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GDP平减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其中,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财政收入=名义财政收入/GDP平减价格指数《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图7-1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一)总体评估(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三)“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

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图7-2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的特点: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4.从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财政支出增长的来源

表7-2财政支出增长的来源(单位: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额(1)

财政收入增长额

财政赤字增减额(由国债弥补)绝对数增长率

占(1)的比重绝对数增长率

占(1)的比重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113.831296.011564.622389.492698.833034.083109.001165.791243.151224.811568.131951.152990.812528.0018.716.814.215.917.022.3-15.45104.6695.9278.2865.6372.3099.1681.31-51.9652.86339.81821.36747.6825.27581.00-8.949.9858.3482.7842.881.0221.30-4.664.0821.7234.3727.700.8418.68《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三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Thescaleleveloffiscalrevenue)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Basicpolicyideaofreasonableregulationonthescaleoffiscalrevenue)《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三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的边际倾向三者的关系以公式: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年份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9780.103.028.219800.102.825.519850.8820.022.219901.0316.215.719950.759.710.320001.6021.013.520012.1228.614.920021.5823.515.720031.1618.1516.020041.2219.516.520051.4123.317.3表7-3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三节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analysisofthestructureofChinesefiscalrevenue)

二、预算外资金分析(analysisofextra-budgetaryrevenue)《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四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一)税收收入与收费收入(非税收入)(二)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三)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分析《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2011《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这七项收入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种。预算内的非税收入也就是预算内政府收费。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纳入一般预算。《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政府收费(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收税与收费:(1)税收和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没有直接关系;而收费有直接关系。(2)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收费是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税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预算内统筹使用;收费是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全国性收费纳入预算内)。(4)税收的法治性和规范性强;收费较弱。《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我国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年份财政收入(亿元)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1978年1132.354.11980年1159.950.71985年1487.823.51990年2358.223.61995年6242.28.52000年13395.28.22001年163868.52002年18903.68.12003年21715.38.92004年26396.59.32005年31649.39.7表7-4我国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表7-5世界各国非税收入占经常性收入比重的比较

国别

经常性收入

非税收入所占比重

(%)低收入国家:巴基斯坦(2000年)印度(1998年)越南(2000年)下中等收入国家:俄罗斯(2000年)泰国(1999年)罗马尼亚(1999年)

上中等收入国家:巴西(1998年)波兰(2000年)韩国(1997年)南非(2000年)高收入国家:美国(1999年)澳大利亚(1999年)加拿大(2000年)德国(1998年)法国(1997年)英国(1998年)

5313.0亿卢比29491.0亿卢比787500.0亿盾

27592.8亿卢布8001.8亿泰铢1842460.0亿列伊

3275.5亿瑞亚尔2742.5亿兹罗提907400.0亿韩元268.4亿兰特

32535.0亿美元2330.7亿澳元4689.3亿加元17020.8亿马克39328.0亿法郎3406.7亿英镑

27.322..015.7

16.913.612.2

17.115.013.610.1

19.719.417.617.29.18,5《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二、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定义。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入。目前,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基金共有43项。2009年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6.8%;(其中地方占86.3%)

2010年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3.1%;(其中地方占91.1%)《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1)按收入来源分:向社会征收的基金31项;其他收入来源的基金12项。(2)按收入归属分:属于中央的9项,属于地方的20项,中央与地方共享14项。(3)按支出用途分:用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的建设基金9项;用于水利的建设基金4项;用于城市维护建设的基金8项;用于文化、教育、体育的基金7项;用于移民和社会保障的基金5项;用于生态环保的基金5项;用于其他方面的基金5项;《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地方政府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号称“土地财政”。《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三、预算外资金分析(一)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二)预算外资金现状(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预算外资金是指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历史与现状一五计划时期,将部分预算内资金放到预算外。文革期间膨胀,79年改革开放初期增长过快,94年后清理整顿后,增速开始减缓,2000年后规模下降。2.我国按1993年以前口径的预算外资金包括如下四大类:(1)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3)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集中的各种专项基金;(4)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财政性;(2)专用性;(3)分散性。

《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预算外资金增长变化的特点1、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2、预算外资金历年增长速度均超过同年的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3、从预算外资金结构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部分增长较快,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的部分比重相对稳定,地方财政管理部分的绝对数和比重下降的幅度都较大。近年来,由于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生产资金为消费基金、化公为私等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新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预算外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