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丁香结》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丁香结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会认“幽、雅”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生字及本文出现的四个多音字。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一边读一边预测,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感受丁香的美,初步培养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识字、写字,大致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丁香的。初步培养学生要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1.歌曲导入:播放歌曲:丁香花2.听了这首旋律有些伤感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丁香花的文章,品一品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3.板书课题:2.丁香花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提出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本节课通过歌曲齐读课题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开火车读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读字游戏齐读组词(4)给每个小节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拓展知识,了记忆;第二个环解本课出现的节初读课文、整(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zhuìyōuyǎàn缀满枝头幽雅伏案zhuōbóhuhuǎng笨拙单薄模糊恍然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课件出示生字组词。事物。认读生字。认读多音字了解作者及代作者的思想感表作品。开火车读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读文后,讨论解课文的主要内交流,展示交容;第三个环节(2)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再读。流,填空。生字书写,通过小老师领读,齐读。学生各抒己见找一找、换一换(3)认识本课出现的事物组词语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丁香喜欢阳光,耐阴耐寒耐旱,忌积水,花的学生描红、临动画感受字的行颜色有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写生字笔顺序;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色,其中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4)认读本课多音字指名说学生自主练习主要对本课的生参、差、薄、糊小组互评字词的掌握情况(5)借助语境理解词语进行考察。1)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朦胧:不清楚,模糊。2)那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连续。斗室:极小的屋子。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浑浊:思路不清晰。笨拙:不聪明,不灵巧。4)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5)……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5)……许多簇花开满树,遮掩着我的窗……遮掩:遮蔽、掩映6)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妩媚:姿态美好可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1、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等。2、按小节,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4、整体感知内容。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丁香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三、生字书写。出示生字:缀幽雅案拙薄糊恍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减一减:“拙”减“扌”是“出”。“糊”减“米”是“胡”。“恍”减“忄”是“光”。(3)换一换:“缀”换掉“纟”加上“口”,是“啜”。“雅”换掉“牙”加上“木”,是“椎”。“案”换掉“木”加上“扌”,是“按”。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3、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缀、幽、雅、案、拙、薄、糊、恍”并讲述,音序、偏旁、结构组词、造句、指导。(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四、课堂练习(一)根据拼音写词语。diǎnzhuìyōuyǎshūànbènzhuō(点缀)(幽雅)(书案)(笨拙)dānbómóhuhuǎnghūyījīn(单薄)(模糊)(恍惚)(衣襟)(二)比一比,再组词。缀(点缀)糊(模糊)雅(雅致)啜(啜泣)湖(湖水)椎(脊椎)1、朗读课文,背写本课生字词。2、继续预习课文。1.了解了会认的字,会写的字,你能对所学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吗?作业布置课堂小结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2.搜集一些花的花语。3《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课题3.古诗三首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诗歌情节去猜想,体会诗人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宿建德江学生齐读课题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进而导入新课。【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宿建德江】这首诗描写的是月夜下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月夜的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3.板书课题: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讲授新课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齐读指名读要求通过断句练习,加深学生对诗句读通诗句。明月、别枝、的熟读。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4.认读生字:鹊、清风、蝉交流讨论。稻花香说丰年解读作者。品读题目(1)quèchán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品读词。了解词的意思。了解词含义。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3)学习本课生字。鹊:品读词音序:Q偏旁:鸟结构:左右了解诗词含义体会词句中所涵盖的场景。书写指导:注意右边“鸟”字不要丢了里边的整理品读点。组词:喜鹊鹊桥了解词的下半阙及含义。造句:旁边的树枝上停了几只喜鹊。蝉:了解数字的作用。音序:C了解含义。偏旁:虫结构:左右书写指导:注意右边“虫”字不要丢了后边的点。组词:蝉联鸣蝉体会词人情感。拓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造句:电视里传来我国女排蝉联世界冠军的画面,全国观众欣喜若狂。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二)交流汇报: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这首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2.解读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二、精读课文。1.品读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的上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先来学习上半阕的前两句。(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枝:树枝分枝。鹊:喜鹊。鸣蝉:蝉叫声。(2)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呢?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3)这两句词描写了哪些景物?(4)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5)接下来词人又描写了什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6)这两句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7)作者闻到了什么?(8)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场景?“说丰年”是作者想象的场景,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预告了一个丰收年的到来,就连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喜悦之情。3.读上半阙,品读整理(1)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2)闻到的:稻花香。——联想到丰收年(3)听到的: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4)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5)作者的情感:喜悦。(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写丰年,表达了作者兴奋、愉悦的心情。4.读这首词的下半阙,品读欣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现)。(1)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下半阙的前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里“七八个”“两三点”这个数字是虚指。这七八个两点这个数字是虚指。这里的数字有什么作用?“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七八个”、“两三点”形象而生动,与上阙的清幽、恬静的气氛相映成趣,充满清新的乡土气息。(2)这两句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3)接下来词人又描写了什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见:同“现”,显现,出现。(4)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呢?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这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两句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路转”“忽见”前边“路转”,后边“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5.全文释义:明月别枝惊鹊,—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听取蛙声一片。—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七八个星天外,—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旧时茅店社林边,—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路转溪桥忽见。—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的感情。三、拓展阅读1.好诗佳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宋词的特点: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四、拓展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5天5夜,到第6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1.“然而”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表示转折。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减少—(增多)这样—(那样)消失—(出现)3.根据已分好的段落,写出各段段意。(1)写村里的人们用山坡上的树造房子,做工具,日子过得不错。(2)写多年后,洪水把村里的一切都淹没了。4.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五、课堂练习(一)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A.辛弃疾(jí)惊鹊(què)B.鸣蝉(chán)稻花(dào)C.茅店(máo)忽见(jiàn)更正:忽见(xiàn)(二)把词补充完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作业布置课堂小结这首词写的是夏夜风光,月白风清,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丰收在望,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板书3.古诗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幽静七八个星天外,清风半夜鸣蝉。喜悦两三点雨山前。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3.古诗三首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诗歌情节去猜想,体会诗人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古诗导入。学生齐读通过古诗导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学生齐读课题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进而独在异乡为异客,导入新课。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3.板书课题:3.宿建德江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齐读读通诗句。讲授新课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认读生字词通过断句练习,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熟读。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4.认读生字:交流讨论。解读作者。品读题目(1)dé宿建德江了解诗中出现的多音字。(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3)学习本课生字。品读诗句。了解诗句中词的意思。德:音序:D偏旁:彳了解诗句含义。体会描写方法的好处。结构:左右品读诗句书写指导:注意右边“十”字下边是方框内是两竖,“心”字上边还有一横。组词:品德德行造句:他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二)交流汇报: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思乡的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了解诗词含义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句中所涵盖的场景。从整体感悟古诗所采取的描写布局。了解全诗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拓展学生知识面。2.解读作者: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四十岁前隐居鹿门山读书作诗,后到京城长安游历,一生不得志。诗中常流露出抑郁失意的伤感情绪。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二、精读课文。1.品读题目宿建德江宿:住、过夜。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sù(宿舍)(住宿)宿xiǔ(一宿)(整宿)xiù(星宿)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客:指作者自己愁新:为思乡而忧思不堪。(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漂泊的游客更添惆怅。(2)第一句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诗的意思是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同时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3)学习第二句诗1)诗人为什么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诗人身处异乡。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3)“客愁新”的原因是什么呢?日暮2.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1)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2)第一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这句诗描写的是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侧面描写了诗人孤独、沧桑、凄凉的情景。(3)第二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更加突出了诗人此时孤独、凄凉的情景,同时侧面表达了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4)对这两句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两句诗是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3.整首诗是怎样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4.全文释义:移舟泊烟渚,—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客愁新。—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野旷天低树,—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三、拓展阅读好诗佳句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四、拓展阅读乡情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④(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乙)“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但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丙)绿叶对根的情意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1.文中甲、乙、丙三处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深圳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续租优先权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专利代理合同的代理职责与权益保护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交通运输安全责任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厂长劳动合同争议处理规则4篇
- 二零二五年餐饮店转让与员工安置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员工宿舍安全与健康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园区害虫综合治理与养护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技能竞赛聘用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母子公司间借款合同续签及展期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出租车公司车辆购置合同示范文本2篇
- 我的家乡琼海
- (202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
- 《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课件
- 【MOOC】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2024年上海健康医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40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解读
- 2024-2030年电炒锅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
- EDIFIER漫步者S880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